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散·吾爾瑪:蒙古族服飾的傳承使者

1

“在我看來, 製作蒙古袍、馬褡子、蒙古族特色飾品等不僅是謀生手段, 更是傳承保護蒙古族傳統服飾製作工藝的責任。 ” 2017年12月30日, 精河縣蒙古族服飾傳承人散·吾爾瑪說。

當日, 記者走進精河縣綠園社區8號樓散·吾爾瑪的工作室, 立刻被眼前色彩鮮亮、有著濃郁民族風的蒙古族服飾吸引。 散·吾爾瑪正熟練地操作著縫紉機, 一件美麗的蒙古袍在她的一雙巧手中展現出來。

蒙古族傳統服飾以寬長舒展為特色, 一般男性傳統服飾長度到膝蓋, 女性傳統服飾長度到腳面。 精河縣蒙古族長袍色彩鮮豔、線條流暢的鑲邊裝飾, 展示出自由、幸福、和諧的元素。

現年70歲的散·吾爾瑪, 是精河縣托裡鎮依克呼都格村村民, 家裡兄弟姐妹7人, 她在家排行老五。 散·吾爾瑪的母親是一位心地善良、心靈手巧的牧民, 小時候許多牧民會找她母親做衣服, 母親總是盡力幫助他們。

在母親的影響下, 散·吾爾瑪逐漸學會了這門手藝。

散·吾爾瑪1966年和丈夫尼木格爾結婚, 憑藉繼承的手藝, 她在村裡開了一家縫紉店, 像她母親一樣加工製作蒙古族服裝, 這一干就是32年。

經過多年摸爬滾打, 散·吾爾瑪意識到傳統與現代要充分相結合, 才能讓更多的人接受、認識蒙古族服飾, 才是對其更好的繼承與保護。 在這個不足50平方米的工作室裡, 散·吾爾瑪用一針一線, 編織著她對這個家族的義務, 繡出了她對蒙古族服飾的美好憧憬。 如今, 她製作的服飾設計新穎、做工精美、深受消費者喜愛。 她還曾在全疆、全州的婦女手工藝品展示中獲獎。

2

在努力發展自己事業的同時, 散·吾爾瑪免費培訓學員。

多年來, 在她的幫扶下,

共有來自伊犁、博樂等地的30余位婦女學會了服裝製作及縫紉技術, 有的還開了自己的服裝加工店。

來自溫泉縣哈日布呼鎮的烏蘭是她的徒弟之一, 現在已經在博樂開了間蒙古族特色服裝店, 生意做得紅紅火火。

1987年, 30歲的烏蘭找到散·吾爾瑪拜師學藝。 散·吾爾瑪待她如親妹妹, 手把手教烏蘭製作蒙古族服飾技藝。 1988年, 烏蘭在溫泉縣哈日布呼鎮開了自己的蒙古族服飾店。

“開店初期, 我的製作技藝不嫺熟, 很多製作技巧都不懂, 一不懂我就給大姐打電話, 她總是耐心給我講, 直到我明白為止, 有時候甚至把裁剪好的布料拿給我製作。 ”烏蘭說, 1994年伊犁昭蘇舉辦那達慕大會, 舉辦方向散·吾爾瑪定制100個袍子, 價格是一件袍子100元,

散·吾爾瑪主動聯繫烏蘭一起製作, 那次她掙了1500元。

如今, 烏蘭在博樂買了房和車, 還在博樂市亞中商城經營一間服飾店, 也開始收徒弟。 有如今的好日子, 她說最該感謝的人就是散·吾爾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