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30萬家 商務信用資料覆蓋市場主體

今年, “上海商務誠信公眾服務平臺”旗下市場信用子平臺將從目前的29家擴容至50家以上, 上海商務信用資料覆蓋市場主體的總量也將從15萬家提高到30萬家, 占全市170萬家市場主體的近20%。 記者從市商務委獲悉, 為聚焦優化營商環境、打響“上海購物”品牌, 上海正醞釀“商務信用+”行動計畫, 在保障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建設國際消費城市、探索建設自由貿易港和推動長三角區域經濟一體化等領域, 不斷釋放“信用紅利”、擴大征信、評信、用信範圍, 讓守信者處處受益, 讓失信者寸步難行。 據悉, “十三五”以來, 上海在商務信用方面已取得了不少“先發優勢”:上海是國務院決定開展“國內貿易流通體制改革發展綜合試點”的9個城市之一,

在全國率先出臺《上海商務信用資訊管理試行辦法》, 成立全國首個商務信用地方標準化委員會, 成立全國第一個商務誠信聯盟。 在市場信用載體建設、“征信”“評信”上, 上海積極探索構建以“商務信用”為核心的新型流通治理模式, 在全國率先打通政府公共信用資訊與市場信用資訊之間壁壘, 建立起以公共與市場訊息交互共用為特色的“上海商務誠信公眾服務平臺”。

截至目前, 上海已有阿裡巴巴、攜程、紅星美凱龍、蘇甯雲商、歐冶雲商等29家平臺型企業成為市場信用子平臺, 覆蓋網上零售、大宗商品、線上旅遊等14個領域。

在“用信”上, 發佈了一批成果:如由協力廠商機構發佈評價報告, 推出分行業、分領域、分區域的相關信用產品;推出首批市場信用聯合獎懲清單;推出首個商圈信用指數;從基礎層、通用層和專用層三大方面對商務誠信標準體系進行總體規劃和部署等。

“商務信用+”行動計畫關鍵是“行動”, 支點是“用信”。 市商務委指出, 上海作為國際化大都市, 與發達國家通過商務信用, 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制度成本的“信用經濟”差距還很大, “用信鏈”需要守信聯合激勵, 失信聯合懲戒, 實現更大範圍的信用資訊共建共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