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在新形勢下續寫家譜的重大意義

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和改革開放的新形勢中, 提倡在前輩基礎上續寫新家譜,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第一、可以激勵人們愛家鄉、愛祖國和增進民族自豪感及道德修養,

家譜可以發揮“鄉土教材”的作用。 誠然, 舊式家譜有許多糟粕, 但是, 其中所記述的祖輩們萬難不屈, 艱苦創業的經歷, 清正廉潔, 公而忘私, 大義凜然, 報效祖國的高風亮節以及大量的關於尊長敬師、睦鄰和親、勤勞節儉、忠職盡守、厚德載物、自強不息的家訓、家規, 都並不與今天的思想道德的要求相悖。 另一方面, 今人續新譜, 立場與角度, 不僅與古人有著本質的不同, 而且眼光與思想境界, 也較古人高出許多。 因此, 以新思想、新道德、新觀念去續寫新家譜, 記敘大量的愛家、愛國、無私奉獻、見義勇為、勤奮好學、清正廉潔、嫉惡如仇的閃耀著高尚品質的新人新事, 對於貶斥當今氾濫一時的“數典忘祖”的思想和見利忘義、貪圖享樂的人生觀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
從而能夠在新形勢下推動中華民族的歷史前進。

第二、可以為學術研究提供一個重要的基礎。 我國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泱泱大國, 其歷史記載可分成三類:國史、方志和家譜。 三者既相互聯繫又有所區別和側重。 史側重於儲存全國政治、軍事方面的資訊, 志偏重於記錄一地的自然、經濟方面的資料, 而譜則主要是載錄一族之內的社會、人口方面的史料。 因此, 翻寫、續寫新式家譜, 不僅可以追根尋源, 查證、整理出大量的史料, 而且能儲存、保留大量的新史料, 從而為目前和以後的歷史學、社會學、人口學等學科的研究提供堅實的基礎。

第三、可以優生優育。

為不斷改善的提高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 提供歷史的依據。 古人編撰家譜的一個重要目的是“明血緣”、“別婚姻”。 古人早已從優生的角度, 認識到近親婚配會產生不良後代的道理。 如《左傳·僖公二十三年》雲:“男女同姓, 其生不蕃。 ”《國語·魯語》也說:“不姓不婚, 惡不殖也。 ”顯然, 如果有了世系姓名明確, 人口壽命增長清楚, 家庭或家族遷徙流向明晰, 血緣關係與婚姻情況顯明的家譜, 更可以大大抑制同宗相婚或近親相配的現象(並可避免同代人姓名重複), 進而不斷提高家庭、家族乃至整個民族的人口素質。 因此, 新形勢下繼續寫家譜, 完全可以保持對述家庭、家族人口資料的連續性, 也可為當代及後代家人、族人的科學繁衍提供一份可資參考的人口檔案。

第四、可以增進海內外炎黃子孫的同胞親情, 加強整個中華民族的凝聚力與向心力。 毫無疑意, 譜牒是維繫家庭、家族乃至民族手足同胞親情的紐帶, 是港、澳、台同胞的海外華僑、華裔人士尋根問祖的重要依據, 也是追溯與研究並繼書海峽兩岸關係史、中華華裔發生、發展史以及中華民族演變發展史的一個基礎。

正是鑒於譜牒的這種重要性, 臺灣當局才會於1983年發起召開了“亞洲族譜學術研究會”。 並以此為契機, 利用至今仍被中外華人崇親觀念, 擴大在海外華僑、華裔中的影響, 維護臺灣統一秩序。 所以, 我們更應充分利用大陸“根”的優勢, 發掘和整理民間的舊式家譜並在此基礎上續寫新式家譜, 以促進台、港、澳同胞和海外華僑、華裔尋根問祖的熱潮, 吸引散居於世界各地的炎黃子孫回歸投資, 並推進和平統一祖國的大業。

由此可見, 在新形勢下, 續寫新家譜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義。 過去, 曾一度多將家譜視為“封建糟粕”、“宗法殘餘”而加以排斥的否定。 其實,家庭、家族和血緣關係,親情關係是一個客觀存在的事實,是無法擺脫和割斷的,家譜作為一種歷史記錄形式和工具,本身是無所謂姓“封”或姓“社”的,關鍵在於我們如何掌握它,續寫它,以便因勢利導地為我所用。

其實,家庭、家族和血緣關係,親情關係是一個客觀存在的事實,是無法擺脫和割斷的,家譜作為一種歷史記錄形式和工具,本身是無所謂姓“封”或姓“社”的,關鍵在於我們如何掌握它,續寫它,以便因勢利導地為我所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