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嶽飛歷史特定下的悲劇人物,就算違命反抗也難逃失敗的下場

嶽飛(1103—1142), 字鵬舉, 宋相州湯陰縣(今河南安陽湯陰縣)人, 南宋抗金名將, 中國歷史上著名軍事家、戰略家, 民族英雄, 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一。

他於北宋末年投軍, 從1128年遇宗澤起到1141年為止的十餘年間, 率領岳家軍同金軍進行了大小數百次戰鬥, 所向披靡, “位至將相”。 1140年, 完顏兀術毀盟攻宋, 岳飛揮師北伐, 先後收復鄭州、洛陽等地, 又於郾城、潁昌大敗金軍, 進軍朱仙鎮。 宋高宗、秦檜卻一意求和, 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退兵, 嶽飛在孤立無援之下被迫班師。 在宋金議和過程中, 岳飛遭受秦檜、張俊等人的誣陷, 被捕入獄。 1142年1月, 嶽飛以“莫須有”的“謀反”罪名, 與長子岳雲和部將張憲同被殺害。 宋孝宗時嶽飛冤獄被平反, 改葬於西湖畔棲霞嶺。 追諡武穆, 後又追諡忠武, 封鄂王。

1140年夏天, 若嶽飛面對12道金牌抗旨不尊, 執意收回汴京, 後果會如何?若乘勝追擊, 向河北進軍, 能否實現連結河朔, 恢復故土的願望?

答案是不能。 原因如下:

首先, 在嶽飛收到12道金牌之前, 東線的張俊、楊沂中等部已經紛紛撤軍, 全線反攻的大好局勢已經變成岳家軍的孤軍深入。 此時的嶽飛若繼續北進, 一旦後路被切斷, 便會陷入重圍的危險境地, 外無支援和補給,

孤掌難鳴, 毫無勝算。

其次, 古人行軍打仗講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繼續北上就是違抗皇命, 其結果必然導致糧草斷絕, 此時的岳家軍必然陷入無糧草的險境。

如果嶽飛回到湖北, 心知高宗、秦檜必置其於死地, 舉兵反抗, 勝算又有幾何?然而答案仍然不容樂觀。

首先, 岳家軍名義上雖然被岳飛統帥, 然在違抗君命的關鍵時刻, 不一定會聽命于嶽飛。 其後岳飛部將王貴、王俊先被張俊收買, 誣陷嶽飛便是最好的證明。

其次, 宋朝理學盛行, 忠孝觀念深入人心, 嶽飛起兵, 在道義上處於謀反境地,

全軍未必死心塌地。

然後, 岳家軍人數不佔優勢。 1140年左右, 除了岳家軍之外, 還有張家軍、韓家軍、吳家軍等。 據史料記載, 張俊所部人數最多, 在8萬人左右, 岳家軍與吳家軍都在7萬人左右, 韓家軍在6萬人左右。 如果嶽飛單獨起兵, 以一敵三, 雙拳難敵四手, 劣勢很明顯。

最後, 湖北地處四塞之地。 即便岳飛起兵, 冒死東進, 能否戰勝張俊和韓世忠部隊還是兩說, 其根據地則受到四川的吳璘以及北方金朝的威脅。 一旦離開根據地, 前方勝負未分, 後方根據地出現嘩變或者被攻佔, 對前線士氣將會產生巨大打擊。

所以, 嶽飛班師回兵之後, 面對著宋高宗、秦檜、金朝必置其於死地的情況下, 翻盤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良將已逝, 國辱誰禦, 時過千年, 嶽飛精忠報國的為人們所懷念稱頌,而宋高宗、秦檜屈辱求和的面目則永遠讓人唾棄。

嶽飛之悲劇,宋朝重文抑武統治方針下的必然結果,即使繼任統治者的的平反,追封更高的名譽。戰將已世,絲毫危及不到南宋的統治;寧願偏安一隅,也不可武將的功高震主。歷史猜測:也許這正是趙構當時內心最真實的想法,嶽飛,你必須死,哪怕日後給你平反昭雪。

嶽飛精忠報國的為人們所懷念稱頌,而宋高宗、秦檜屈辱求和的面目則永遠讓人唾棄。

嶽飛之悲劇,宋朝重文抑武統治方針下的必然結果,即使繼任統治者的的平反,追封更高的名譽。戰將已世,絲毫危及不到南宋的統治;寧願偏安一隅,也不可武將的功高震主。歷史猜測:也許這正是趙構當時內心最真實的想法,嶽飛,你必須死,哪怕日後給你平反昭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