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女性力量”主導本屆金球獎,2018將是個“女性年”?

1月7日, 第75屆金球獎頒獎典禮在美國洛杉磯粉墨登場。

在包括中國市場在內的全球票房異常火爆的《尋夢環遊記》獲得了最佳動畫長片獎後, 作為奧斯卡的風向標, 《尋夢》也將有可能獲得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的青睞。

妮可·吉德曼憑藉在電視劇《大小謊言》中扮演的角色獲得了迷你劇/電視電影類最佳女主角。 這是此次金球獎頒發的首個獎項, 也是吉德曼的第4個金球獎。

電影最佳男配角則花落影片《三塊看板》的山姆·洛克威爾。 終身成就獎的獎項已決定頒給著名脫口秀主持人Oprah。

“女性力量的崛起”成為貫穿本屆金球獎頒獎典禮的關鍵字, 最大最閃耀的獲獎人士無疑是好萊塢的女性成員們。

女性成為影視劇主力:北美市場也不免俗

因為“韋恩斯坦醜聞”的爆發, 2017年下半年在整個北美彌漫著為“女性”聲張正義以及爭取更高地位的呼籲, 這一呼籲明顯也延燒到了本屆好萊塢外國記者協會舉辦的金球獎。

出席的嘉賓、記者、電視臺主播、工作人員都紛紛響應號召穿起黑色禮服, 直接把本屆金球獎變味成了一出“黑色慶典”。

以《大小謊言》獲得最佳女主角的妮可·吉德曼, 一上臺就大聲高歌“女性力量”的回歸, 宣稱女性的挺身而出讓好萊塢性騷擾得以被徹底曝光並引起前所未有的重視。

另外一位老牌的好萊塢女星蘿拉·鄧恩憑藉《大小謊言》斬獲了金球獎電視的最佳女配角, 其實早在三十多年前的1982年鄧恩就曾經獲得過金球獎。

金球獎終身成就獎頒給了知名黑人女星Oprah歐普拉, 以表彰她在美國電視行業中的傑出貢獻, 及其一直以來伸張正義, 幫助弱勢群體的行動。 歐普拉還是去年性騷擾事件後網路上主推Me Too運動的主要發起人, 她的一言一行都對美國整個娛樂行業有至關重要的影響。

當然除了這三個主要的獎項外, 獲得最佳電視劇《使女的故事》, 最佳迷你劇/電視電影《大小謊言》以及最佳音樂/喜劇電影的《伯德小姐》都是女性題材的作品:從主創者到獲獎故事題材,

女性成了今年北美主要獎項的最受益者。

唯一在金球獎佔據男性絕對優勢的是最佳導演的獎項, 提名人無一例外都是男性導演, 最後獲獎的是憑藉《水形物語》獲獎的墨西哥導演吉爾莫·德爾·托羅。

作為“奧斯卡”風向標的金球獎歷來倍受重視, 兩大獎項決定了美國影視圈一整年的基調。 無獨有偶, 就在前不久的多倫多電影節上, 女性力量也同樣佔據了絕對主導, 在各大獎項提名上屢次出現, 絢麗奪目。

據外媒統計, 多倫多電影節三分之一的提名以及獲獎電影都是由女導演執導, 包括《伯德夫人》、《性別之戰》、《女先行者》等等以“大女主情節”為主線的故事題材。

外媒也已經明確表態並預測, 今年奧斯卡最佳女演員競爭的激烈程度將有可能遠遠超過最佳男演員的競爭情況。

從《甄嬛傳》《那年花開》《歡樂頌2》再到《贏天下》中國女性戲已經徹底霸屏?

不知是西風壓倒了東風, 還是東風湧向了西風, 也有可能是新時代整個世界文化演進中必然經歷的階段, 在北美以外的中國市場,女性角色和女性故事也已經出現主導性的趨勢。

從早些年的《甄嬛傳》、《武媚娘傳奇》,再到2016-2017年間紅遍大江南北的《羋月傳》以及《歡樂頌1&2》、《我的前半生》、《那年花開月正圓》以及2018年大熱期待的《如懿傳》、《贏天下》,中國的女性題材“大女主系列”作品可謂此起彼伏,百花爭豔,成了這幾年國內影視圈絕對的主導力量。

放眼今天的中國電視螢屏,拋開上述這些“大女主作品”,仔細看一下男性角色也是同樣重要的熱門劇集比如《步步驚心》、《花千骨》、《青雲志》:這些作品雖然並不是典型的“大女主”題材,但是眾多女性角色還是在其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女性題材劇集的主導地位也讓中國女演員成了最熱門的話題,孫儷、劉濤、範冰冰、李冰冰、周迅、趙麗穎、劉詩詩、楊冪、迪麗熱巴等人成為了中國電視圈一線的頭牌,而在男星之中只有胡歌以及一些頭牌小鮮肉的號召力和身價可與之相比。

除了內容的題材以及主演的號召力,以收視率為參考,從2012年-2017年,由”大女主“做支撐的頂尖高收視劇集超過了六成,包括《武媚娘傳奇》、《羋月轉》、《宮》等紅極一時的經典女人劇。孫儷、楊冪、範冰冰、劉濤等等也成了過去五年絕對的收視保障。

當有人還在一遍遍N刷《甄嬛傳》的時候,《如懿傳》已經山雨欲來,只不過姐妹篇的劇情由康熙朝換到了乾隆朝,主演由孫儷變成了周迅;《武媚娘傳奇》轟動一時,範冰冰2018年將再次擔綱主演電視劇《贏天下》。

稍微數一下包括湖南、浙江、東方、北京、江蘇在內的一線衛視,這些衛視2018年共有《如懿傳》《贏天下》《凰權·弈天下》《扶搖》《獨孤皇后》《鳳囚凰》等12部大女主古裝劇,且都是超大投資+超級明星+頂級卡司的組合配置。

“大女主”霸屏的趨勢使得女星的薪酬隨之上漲,在2017年底的“限薪令”出臺之前,就不斷有消息披露包括範冰冰、周迅、楊冪、AngelaBaby、迪麗熱巴等人在內的六位一線女星每拍一部劇的片酬都會接近一個億;就連處在第二層級的類似劉詩詩、景天、張天愛這樣的女星片酬也已經上看8000萬,鄭爽和關曉彤這樣的當紅新人片酬也已經超過了5000萬。

如果不出意料,接下來幾年中國電視劇的戲能紅的一大半又將是女人戲,而且主演逃不過上述這十幾位女星的行列。

結尾:中美兩國為何同時出現“女性主導”的局面

從多倫多電影節再到金球獎,北美2017年-2018年的大銀幕已經被女星徹底掌控。

其實不僅僅是銀幕,北美的小螢屏也是女性當道。仔細捋一遍2017年美國電視艾美獎的獲獎名單,碰巧女性演員,女性編劇,女性導演也是最大的贏家。

獲獎的女性題材或者女性主創人員之多讓人覺得有些目不暇接:

茱莉亞·德利法絲憑藉《副總統》裡的角色第六次獲得喜劇類最佳女主角的獎項,創下了女演員連續獲得艾美獎的新紀錄;黑人女性編劇安薩里與懷瑟一起獲得喜劇類最佳編劇獎,也創造了艾美獎的新記錄。

前文提到剛剛獲得金球獎的HBO超級網劇《使女的故事》也一口氣拿下了五項艾美獎的大獎,創造了女性題材劇集以及網生內容在艾美獎得獎的最新紀錄。

陰盛陽衰似乎是不爭的事實。如果不仔細看的話,你會以為北美最近這半年的影視頒獎盛典簡直就是女性走紅毯的時裝秀。

在中國也是如此。

從2017年初的《孤芳不自賞》,再到去年暑期熱播的《楚喬傳》,再至劇情高開低走的《那年花開月正圓》,儘管大女主劇的“瑪麗蘇”情結備受爭議,但這樣額劇情依然會持續受到觀眾的持續追捧,成為2018年電視劇的重中之重。

北美亦或中國,電影外加電視,如此眾多的女性內容一起問世並獲得佳績,而且不僅僅是台前,連幕後創作團隊也開始呈現陰盛陽衰之勢,這樣的現象絕非偶然。

隨著文化娛樂消費產業占國民經濟的比例越來越高,越來越多受過良好教育、並且已經獲得社會認可和經濟獨立的女性在文化精神消費層面形成了空前強大的消費者群體,隨之帶來的對於優秀影視內容的需求也是不可限量。這一點無論是在美國,還是中國,都得到了反復印證。

2017年5月微影曾經就此發佈了一組數據:全國觀影興趣用戶的總量大概在1.2億左右,男性占比超過四成為41%,女性的比例則達到了59%,接近六成。

據微影介紹,這樣的比例在電視劇的觀眾統計上更為突出,女性觀眾達到了接近七成的68%,而男性觀眾只有區區32%,不足女性的二分之一。

這樣的現狀決定了影視圈有一條不成文的黃金定律:得女性者得天下,拍女性者得天下。

因為這些年女性觀眾數量的不斷增加,量變導致質變,已經促使電影電視的題材和內容在最近幾年以來也開始越來越多靠近女性觀眾的心理和價值取向。

最近幾年的熱播女性電視劇或者引人關注的女性題材電影內容範圍很廣泛,不再是單純地走情感路線,還包含了女性權利鬥爭、政治角逐,爭取尊嚴和地位這樣的情節和劇情。

當然,無可否認,中國電影與電視的商業邏輯大不相同,在電視劇市場予取予求的女星範冰冰、楊冪、楊穎等人可以保證一部電視劇的收視率,卻難以保證影片的票房成功,中國電影觀眾人群分佈和電視劇人群分佈之間還是存在較大區別。

無論是美國還是中國,2018年註定還將是一個女性主導的娛樂年,這一點毋庸置疑。

在北美以外的中國市場,女性角色和女性故事也已經出現主導性的趨勢。

從早些年的《甄嬛傳》、《武媚娘傳奇》,再到2016-2017年間紅遍大江南北的《羋月傳》以及《歡樂頌1&2》、《我的前半生》、《那年花開月正圓》以及2018年大熱期待的《如懿傳》、《贏天下》,中國的女性題材“大女主系列”作品可謂此起彼伏,百花爭豔,成了這幾年國內影視圈絕對的主導力量。

放眼今天的中國電視螢屏,拋開上述這些“大女主作品”,仔細看一下男性角色也是同樣重要的熱門劇集比如《步步驚心》、《花千骨》、《青雲志》:這些作品雖然並不是典型的“大女主”題材,但是眾多女性角色還是在其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女性題材劇集的主導地位也讓中國女演員成了最熱門的話題,孫儷、劉濤、範冰冰、李冰冰、周迅、趙麗穎、劉詩詩、楊冪、迪麗熱巴等人成為了中國電視圈一線的頭牌,而在男星之中只有胡歌以及一些頭牌小鮮肉的號召力和身價可與之相比。

除了內容的題材以及主演的號召力,以收視率為參考,從2012年-2017年,由”大女主“做支撐的頂尖高收視劇集超過了六成,包括《武媚娘傳奇》、《羋月轉》、《宮》等紅極一時的經典女人劇。孫儷、楊冪、範冰冰、劉濤等等也成了過去五年絕對的收視保障。

當有人還在一遍遍N刷《甄嬛傳》的時候,《如懿傳》已經山雨欲來,只不過姐妹篇的劇情由康熙朝換到了乾隆朝,主演由孫儷變成了周迅;《武媚娘傳奇》轟動一時,範冰冰2018年將再次擔綱主演電視劇《贏天下》。

稍微數一下包括湖南、浙江、東方、北京、江蘇在內的一線衛視,這些衛視2018年共有《如懿傳》《贏天下》《凰權·弈天下》《扶搖》《獨孤皇后》《鳳囚凰》等12部大女主古裝劇,且都是超大投資+超級明星+頂級卡司的組合配置。

“大女主”霸屏的趨勢使得女星的薪酬隨之上漲,在2017年底的“限薪令”出臺之前,就不斷有消息披露包括範冰冰、周迅、楊冪、AngelaBaby、迪麗熱巴等人在內的六位一線女星每拍一部劇的片酬都會接近一個億;就連處在第二層級的類似劉詩詩、景天、張天愛這樣的女星片酬也已經上看8000萬,鄭爽和關曉彤這樣的當紅新人片酬也已經超過了5000萬。

如果不出意料,接下來幾年中國電視劇的戲能紅的一大半又將是女人戲,而且主演逃不過上述這十幾位女星的行列。

結尾:中美兩國為何同時出現“女性主導”的局面

從多倫多電影節再到金球獎,北美2017年-2018年的大銀幕已經被女星徹底掌控。

其實不僅僅是銀幕,北美的小螢屏也是女性當道。仔細捋一遍2017年美國電視艾美獎的獲獎名單,碰巧女性演員,女性編劇,女性導演也是最大的贏家。

獲獎的女性題材或者女性主創人員之多讓人覺得有些目不暇接:

茱莉亞·德利法絲憑藉《副總統》裡的角色第六次獲得喜劇類最佳女主角的獎項,創下了女演員連續獲得艾美獎的新紀錄;黑人女性編劇安薩里與懷瑟一起獲得喜劇類最佳編劇獎,也創造了艾美獎的新記錄。

前文提到剛剛獲得金球獎的HBO超級網劇《使女的故事》也一口氣拿下了五項艾美獎的大獎,創造了女性題材劇集以及網生內容在艾美獎得獎的最新紀錄。

陰盛陽衰似乎是不爭的事實。如果不仔細看的話,你會以為北美最近這半年的影視頒獎盛典簡直就是女性走紅毯的時裝秀。

在中國也是如此。

從2017年初的《孤芳不自賞》,再到去年暑期熱播的《楚喬傳》,再至劇情高開低走的《那年花開月正圓》,儘管大女主劇的“瑪麗蘇”情結備受爭議,但這樣額劇情依然會持續受到觀眾的持續追捧,成為2018年電視劇的重中之重。

北美亦或中國,電影外加電視,如此眾多的女性內容一起問世並獲得佳績,而且不僅僅是台前,連幕後創作團隊也開始呈現陰盛陽衰之勢,這樣的現象絕非偶然。

隨著文化娛樂消費產業占國民經濟的比例越來越高,越來越多受過良好教育、並且已經獲得社會認可和經濟獨立的女性在文化精神消費層面形成了空前強大的消費者群體,隨之帶來的對於優秀影視內容的需求也是不可限量。這一點無論是在美國,還是中國,都得到了反復印證。

2017年5月微影曾經就此發佈了一組數據:全國觀影興趣用戶的總量大概在1.2億左右,男性占比超過四成為41%,女性的比例則達到了59%,接近六成。

據微影介紹,這樣的比例在電視劇的觀眾統計上更為突出,女性觀眾達到了接近七成的68%,而男性觀眾只有區區32%,不足女性的二分之一。

這樣的現狀決定了影視圈有一條不成文的黃金定律:得女性者得天下,拍女性者得天下。

因為這些年女性觀眾數量的不斷增加,量變導致質變,已經促使電影電視的題材和內容在最近幾年以來也開始越來越多靠近女性觀眾的心理和價值取向。

最近幾年的熱播女性電視劇或者引人關注的女性題材電影內容範圍很廣泛,不再是單純地走情感路線,還包含了女性權利鬥爭、政治角逐,爭取尊嚴和地位這樣的情節和劇情。

當然,無可否認,中國電影與電視的商業邏輯大不相同,在電視劇市場予取予求的女星範冰冰、楊冪、楊穎等人可以保證一部電視劇的收視率,卻難以保證影片的票房成功,中國電影觀眾人群分佈和電視劇人群分佈之間還是存在較大區別。

無論是美國還是中國,2018年註定還將是一個女性主導的娛樂年,這一點毋庸置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