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那些樸樹告訴我們的事:我們是不是非要那麼急迫不可?

相比許多一年出一張甚至幾張專輯的歌手, 朴樹的產量低得“可憐”。 出道17年他總共出過兩張專輯, 而剛推出的這首單曲, 距他上一次發佈新歌《好好地》也已時隔一年零一個月之久。

除了歌曲產量低, 樸樹的低調也相當出名。 和那些時不時靠炒作、罵戰刷存在感的明星相比, 朴樹在這方面幾乎完全屬於“失蹤人口”。

但這樣的歌手, 只要稍微有點風吹草動, 就會震動大批歌迷甚至整個圈子的神經。

這, 是為個啥?

也許, 通過他的那篇《十二年》, 能夠看出其中的一絲玄機。 讓我們來回顧文章的內容:

“在我眼中, 明星這個詞昂貴而無趣。 而這個行業, 保守, 短視, 貪婪, 僵死, 象塗脂抹粉的屍體。 甚至比起二十年前更加無恥。 ”

“我贊同人們該各行其是, 互不相擾, 沒有你死我活。 但就我而言, 我只希望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心安理得的, 讓它們盡可能有趣。 這一點愈發清楚。 它對我很重要。 ”

因為只想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所以他引用了一個故事, 來說明如何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前幾天讀到這樣的故事。 某人善畫竹, 名滿天下。 可他的老師對他說, 你尚未入門。 問:如何得入。 答:要在心裡覺得你就是竹子。 其人乃去, 終日站在竹林中。 風起。 竹搖。 其人亦搖。 如此十年過去。 一日, 師往探之, 見其在竹林中閉目凝神, 隨風搖擺。 師視良久說, 好了, 可這還不夠, 你要忘掉你是竹子這件事。 又三年。 師複探之, 曰, 汝成矣。 ”

文章的結尾, 樸樹反問道:“我們是不是非要那麼急迫不可?”

其實看到這裡應該很明白了,

在急功近利的娛樂圈, 樸樹絕對是一股清流。 沒有浮躁和浮誇, 拒絕粗製濫造, 只希望用最好的狀態打造最極致的作品。 事實上也正是這種追求, 才造就了《白樺林》、《那些花兒》這樣常年傳唱的經典之作。

有一個故事, 同樣很能說明問題:朴樹很喜歡李叔同的《送別》。

他說過如果是他寫的, 哪怕寫一首, 死了也甘願。 他願意在生命中等這麼一首歌。

用藝術家的要求來打造歌曲, 喜歡他的歌迷自然也會一直等下去。 即使是在樸樹幾乎銷聲匿跡的12年裡, 歌壇對他的期待從來沒有消失過。 這種期待, 就像普魯斯特在《追憶似水年華》裡呢喃:“等待稍稍一點動靜, 稍稍一點聲響。 ”

毋庸置疑, 樸樹追求的是某種極致的狀態。 他知道要達到這種狀態, 需要有足夠的耐心去等, 需要告別那些毫無用處、曇花一現的花哨, 需要內心篤定地度過每一個平凡的日子, 就像他在《平凡之路》裡唱的:

我曾經跨過山和大海

也穿過人山人海

我曾經擁有著一切

轉眼都飄散如煙

我曾經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

直到看見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甘願沉浸在每一個平淡無奇的日子裡,甘願在漫長時光心無旁騖地修煉,樸樹的選擇,成就了他的經典。

相比之下,環顧我們自己,是不是活得同樣的淡定?更多人恐怕會給出否定的答案。為了追求某一樣事物,或許會患得患失,或許會焦慮失眠,或許因為焦灼,甚至顧不上停下來,喝一口水、一杯茶。這個時候,其實應該問自己一句:我們是不是非要那麼急迫不可?

慢下來吧,試著泡一杯茶,試著讓自己慢下來。在平凡的日子裡篤定,在慢生活裡,去沉澱自己。用內心豐富的重量去穿越生活的風雨,成就屬於你自己的經典,屬於你自己的一片白樺林。

願你走出半生,

歸來仍是少年。

-------------------------------------------------------------------

文字為茶邊求原創,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歡迎關注。

直到看見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甘願沉浸在每一個平淡無奇的日子裡,甘願在漫長時光心無旁騖地修煉,樸樹的選擇,成就了他的經典。

相比之下,環顧我們自己,是不是活得同樣的淡定?更多人恐怕會給出否定的答案。為了追求某一樣事物,或許會患得患失,或許會焦慮失眠,或許因為焦灼,甚至顧不上停下來,喝一口水、一杯茶。這個時候,其實應該問自己一句:我們是不是非要那麼急迫不可?

慢下來吧,試著泡一杯茶,試著讓自己慢下來。在平凡的日子裡篤定,在慢生活裡,去沉澱自己。用內心豐富的重量去穿越生活的風雨,成就屬於你自己的經典,屬於你自己的一片白樺林。

願你走出半生,

歸來仍是少年。

-------------------------------------------------------------------

文字為茶邊求原創,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歡迎關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