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中國消費金融市場規模超萬億 細分領域亟待被挖掘

消費金融正成為引領中國消費增長升級的火車頭。 在1月10日舉辦的第三節中國消費金融高層論壇上, 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發佈了《2017中國消費信貸市場研究》報告。 報告指出, 消費金融將對整體經濟轉型產生促進作用, 相比于歐美等發展較成熟的國家, 中國消費金融發展空間巨大。

對消費金融的從業企業來說, 在中國消費金融市場這一萬億級藍海中, 面對蜂擁而至的“新玩家”, 如何借助新技術進行經營模式的創新、細分市場的深挖, 從而實現普惠並保持領先成為發展的重中之重。

捷信集團中國區首席執行官翁德雷·弗裡德里奇(Ondrej Frydrych)表示, 在競爭中, 保持高效率的風控水準將成為企業實現普惠、保持領先的關鍵。 未來, 捷信將繼續利用科技手段將客戶和消費信貸市場建立聯繫, 加強線上與線下的融合, 通過迴圈貸等新產品增加黏性,

並切入細分市場, 進行差異化競爭。

值得注意的是, 目前, 中國消費金融市場仍處在發展初期, 市場主體良莠不齊、行業規範度下降等問題頻生, 需要監管部門、從業企業、協會組織等多方面攜手促進市場向健康發展。 對此, 從業企業及分析人士認為, 監管部門應進一步加速監管體系整合, 避免因監管體系不一致造成的規則漏洞和“灰色地帶”, 同時靈活留出包容、鼓勵創新的空間。 此外, 機構應向央行征信部門上傳資料, 保證市場安全運營, 給客戶提供公平安全的服務。

推動消費金融普惠服務 風控成企業核心競爭力

隨著消費在我國經濟中重要性的日益凸顯, 消費金融正進入蓬勃發展期。

《2017中國消費信貸市場研究》顯示,

截至2017年10月, 中國居民消費信貸占全國金融機構各項貸款總規模比例為24.8%, 達到30.6萬億元人民幣, 其中, 短期住戶類消費貸款較2010年增長近十倍, 所占比重不斷上升。 根據此前測算, 消費信貸交易規模增長也可謂高速, 近5年間年均增長超過30%。

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張鵬表示, 相比於美國消費貸款發展規模, 中國不及美國一半, 規模將超萬億, 未來發展空間巨大。

在分析人士看來, 消費金融在中國得到快速發展, 除了消費規模的擴大外, 與其“普惠”的本質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相比于傳統銀行業, 消費金融企業服務的客戶大部分是沒有銀行歷史, 甚至在金融系統中也無法查詢相應記錄的人群。 《研究》顯示,

消費金融的客戶以18-29歲的低收入、本專科學歷年輕群體為主, 超過70%的客戶月收入在2000-4999元。 通過為客戶提供小額、快捷、靈便及場景式服務, 消費金融受到青睞並吸納大量客戶。

雖然在客戶上實現與銀行的錯位補足式發展, 但對消費金融從業企業來說, 相比於銀行的層層篩查, 普惠似乎也意味著“高風險”。

作為最早試水行業並納入監管的合規持牌消費金融公司的中國區負責人, 翁德雷表示, 集團的風控系統將讓更多從來沒有享受過金融服務的人加入到這個市場中, 風控能力也將成為未來捷信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在業務發展過程中, 捷信的在反欺詐等方面的風險防範的意識貫穿始終, 也紮根在每個員工的想法中。

對前端工作的銷售團隊, 除了日常防範欺詐、風險外, 公司還會採用‘神秘訪客’機制, 在區域內進行尋訪, 一旦發現銷售出現違法違規的操作, 公司將對其採取相應處理措施。 ”翁德雷透露。

前端“防線”只是第一道門檻, 在後端, 捷信會通過人臉識別技術及打分卡, 衡量客戶是否說真話, 或分析講假話的可能性, 在後臺防範欺詐風險。

不過, 如果消費金融企業均單打獨鬥、各自為戰, 仍極易讓部分缺乏還貸能力的客戶鑽空子, 這就需要企業、監管等部門聯動, 上傳、共用借貸資料。

“近期, 監管機構要求整合相關的規章制度, 讓所有的信貸機構都要向征信系統上傳資料。 通過資料, 信貸機構可以瞭解客戶一共借了多少錢、每月要還多少錢、之前有無違約情況, 從而説明企業更好的衡量客戶的還款能力,避免不必要的風險。保證市場能夠安全的運營,給客戶提供公平安全的服務。”翁德雷表示。

在業內人士看來,消費金融公司憑藉其自身特點加強風控,將業務集中於商業銀行“無暇”顧及的人群和市場,完全可以迎來萬億藍海市場。

實行差異化發展 農村等細分領域潛力巨大

在政策紅利、市場需求增長等因素的加持下,中國消費金融近兩年獲得各行業的關注。而作為領域中第一批“吃螃蟹”的機構,不少早期獲批持牌試點的消費金融公司已實現盈利,這無疑也刺激了更多資本爭相湧入該行業。

清華大學提供的資料顯示,從市場主體來看,獲批消費金融公司已由2016年的15家增至目前的25家,25家消費金融公司中主要出資代表還是傳統商業銀行,另一方面以電商背景消費金融公司及二百餘家的網路小貸牌照共同組成了多元的消費金融市場主體。

如果說在競爭初期企業可以通過同質化競爭拓展大市場,那麼在玩家甚多的現階段,無論是穩紮穩打的先行者還是來勢洶洶的後進者,實行差異化發展、深耕細分領域將是企業發展的最優選擇。

在互聯網金融協會業務一部主任沈一飛看來,目前,電商平臺、網貸和互聯網小貸等都利用自身優勢開展差異化競爭,從協會的角度來看,目前中國消費金融市場通過不同場景,已經形成差異化競爭格局。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內,差異性是會長期存在的,因為每一類都有相對的生存價值。擁有差異化競爭能夠更大的覆蓋更多的人群,實現普惠金融。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所研究員王剛則認為,銀行的同質化發展、同質化競爭和同質化轉型給了消費金融一個警示,企業應該從發展初期就進行差異化經營,而差異化經營的重點是要聚焦於細分市場,在細分市場去鍛造企業的比較優勢。他預計,下一步,農村消費金融市場將擁有廣闊的市場空間。

“農村消費金融市場和城市相比是不平衡、不均衡的發展,之前由於受到金融基礎設施的制約,恐怕企業的開發程度不是很夠,隨著未來征信技術的完善,恐怕下一步市場的藍海逐漸呈現在眼前。 ”王剛介紹道。

事實上,農村消費金融市場捷信早有涉足。過去幾年中,捷信的網點大量分佈於中小城市和農村地區,客戶也分佈在教育層次較低、大學生農民工等職業相對不夠穩定的行業和風險較高的年輕人和老年人群體中,滿足不同層次不同地區、不同年齡、不同職業的消費貸款需求。截至2017年第三季度,捷信在中國的業務已覆蓋29個省和超過312個城市,通過全國的20多萬個貸款服務網點,累計服務客戶超過3700萬人次。

除了農村市場這一細分領域,捷信下一步還將在細分場景和產品線方面進行擴容和差異化發展。翁德雷透露,捷信是市面上為數不多幾家以消費為導向的消費金融公司,公司會在商店裡面設立消費網點,客戶去到商店等場所會看到服務人員,這些商店是真正的消費行為發生的地方,也是客戶進行消費的場所。在未來,捷信會進一步擴充產品線。目前捷信是給手機、電動車和家用電器提供相關的後續服務,而隨著迴圈貸款的上線,捷信也會進入百姓的日常生活當中,如走進電影院、便利店等場景提供服務。

金融科技貫穿貸款環節 線上線下融合增加用戶黏性

業內人士看來,除了在場景等細分領域進行差異化發展外,消費金融企業與金融科技的擁抱和結合也能幫助企業實現差異化發展。在資料、計算廣泛運用的如今,消費金融與金融科技的深度結合正在為企業提供拓展用戶群體的關鍵作用,而線上、線下的融合也將增加企業與用戶的黏性,進一步鞏固關係,從而説明客戶實現重複使用信貸服務。

翁德雷表示,對捷信來說,金融科技的使用貫穿了貸前、貸中和貸後,未來,科技將為客戶提供更多具有創新性質的產品,帶來更多的消費場景。

“目前,客戶每天都會通過科技跟企業進行互動,比如說在消費前端,他們會使用遠端科技,並使用平板電腦去辦單,企業也會使用大資料進行貸款的審批。在審批環節捷信還會加入人工智慧,使用機器學習方面的技術。”翁德雷介紹到。

除了消費端,在貸款週期內,捷信也會通過APP等手段和客戶建立聯繫。總體而言,在科學技術使用的方面,捷信在各環節都融入了科技的元素,企業也希望更好的利用科技手段鞏固與跟客戶之間的關係。

溝通增加後,技術與融合説明越來越多的客戶會再次使用捷信的服務,如申請第二次和第三次貸款,這也是消費金融服務在一個國家成功的體現。目前,正有越來越多從未使用過貸款服務的客戶逐步成為首次貸款人,也有越來越多的客戶重複使用信貸業務。

此外,捷信還將線上與線下服務的結合融入到產品設計之中,從而降低運營成本。

值得關注的是,對捷信等以線下為主的消費金融企業來說,線上市場的重要性已與日俱增,這也需要企業在這一方面及時進行調整。“接下來,捷信將推出迴圈貸產品,並持續關注線上的巨頭如何進入線下市場,以及企業線上下市場的發展。

對從業企業來說,方興未艾的中國消費金融市場是蘊藏著巨大潛力的藍海,亟待被深挖;而對於監管體系來說,市場不斷擴大的同時,主體良莠不齊、行業規範度下降等問題隨之出現。

對此,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認為,未來應進一步加速監管體系整合,避免因監管體系不一致造成的規則漏洞和“灰色地帶”,同時靈活留出包容、鼓勵創新的空間,最終實現所有從事消費貸款類業務的企業接受統一部門和標準監管,從而有效保護客戶利益。

翁德雷表示,捷信非常歡迎監管機構推出的一系列新的政策,這也顯示了相關部門的遠見。在這些政策的影響下,市場得到了鞏固和整合,並朝著正確、健康的方向進行發展。在發展中,所有的參與機構都應按照統一的制度,在統一的環境下進行競爭,這是一個好的趨勢,也會對市場運作的方式產生積極的影響。

從而説明企業更好的衡量客戶的還款能力,避免不必要的風險。保證市場能夠安全的運營,給客戶提供公平安全的服務。”翁德雷表示。

在業內人士看來,消費金融公司憑藉其自身特點加強風控,將業務集中於商業銀行“無暇”顧及的人群和市場,完全可以迎來萬億藍海市場。

實行差異化發展 農村等細分領域潛力巨大

在政策紅利、市場需求增長等因素的加持下,中國消費金融近兩年獲得各行業的關注。而作為領域中第一批“吃螃蟹”的機構,不少早期獲批持牌試點的消費金融公司已實現盈利,這無疑也刺激了更多資本爭相湧入該行業。

清華大學提供的資料顯示,從市場主體來看,獲批消費金融公司已由2016年的15家增至目前的25家,25家消費金融公司中主要出資代表還是傳統商業銀行,另一方面以電商背景消費金融公司及二百餘家的網路小貸牌照共同組成了多元的消費金融市場主體。

如果說在競爭初期企業可以通過同質化競爭拓展大市場,那麼在玩家甚多的現階段,無論是穩紮穩打的先行者還是來勢洶洶的後進者,實行差異化發展、深耕細分領域將是企業發展的最優選擇。

在互聯網金融協會業務一部主任沈一飛看來,目前,電商平臺、網貸和互聯網小貸等都利用自身優勢開展差異化競爭,從協會的角度來看,目前中國消費金融市場通過不同場景,已經形成差異化競爭格局。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內,差異性是會長期存在的,因為每一類都有相對的生存價值。擁有差異化競爭能夠更大的覆蓋更多的人群,實現普惠金融。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所研究員王剛則認為,銀行的同質化發展、同質化競爭和同質化轉型給了消費金融一個警示,企業應該從發展初期就進行差異化經營,而差異化經營的重點是要聚焦於細分市場,在細分市場去鍛造企業的比較優勢。他預計,下一步,農村消費金融市場將擁有廣闊的市場空間。

“農村消費金融市場和城市相比是不平衡、不均衡的發展,之前由於受到金融基礎設施的制約,恐怕企業的開發程度不是很夠,隨著未來征信技術的完善,恐怕下一步市場的藍海逐漸呈現在眼前。 ”王剛介紹道。

事實上,農村消費金融市場捷信早有涉足。過去幾年中,捷信的網點大量分佈於中小城市和農村地區,客戶也分佈在教育層次較低、大學生農民工等職業相對不夠穩定的行業和風險較高的年輕人和老年人群體中,滿足不同層次不同地區、不同年齡、不同職業的消費貸款需求。截至2017年第三季度,捷信在中國的業務已覆蓋29個省和超過312個城市,通過全國的20多萬個貸款服務網點,累計服務客戶超過3700萬人次。

除了農村市場這一細分領域,捷信下一步還將在細分場景和產品線方面進行擴容和差異化發展。翁德雷透露,捷信是市面上為數不多幾家以消費為導向的消費金融公司,公司會在商店裡面設立消費網點,客戶去到商店等場所會看到服務人員,這些商店是真正的消費行為發生的地方,也是客戶進行消費的場所。在未來,捷信會進一步擴充產品線。目前捷信是給手機、電動車和家用電器提供相關的後續服務,而隨著迴圈貸款的上線,捷信也會進入百姓的日常生活當中,如走進電影院、便利店等場景提供服務。

金融科技貫穿貸款環節 線上線下融合增加用戶黏性

業內人士看來,除了在場景等細分領域進行差異化發展外,消費金融企業與金融科技的擁抱和結合也能幫助企業實現差異化發展。在資料、計算廣泛運用的如今,消費金融與金融科技的深度結合正在為企業提供拓展用戶群體的關鍵作用,而線上、線下的融合也將增加企業與用戶的黏性,進一步鞏固關係,從而説明客戶實現重複使用信貸服務。

翁德雷表示,對捷信來說,金融科技的使用貫穿了貸前、貸中和貸後,未來,科技將為客戶提供更多具有創新性質的產品,帶來更多的消費場景。

“目前,客戶每天都會通過科技跟企業進行互動,比如說在消費前端,他們會使用遠端科技,並使用平板電腦去辦單,企業也會使用大資料進行貸款的審批。在審批環節捷信還會加入人工智慧,使用機器學習方面的技術。”翁德雷介紹到。

除了消費端,在貸款週期內,捷信也會通過APP等手段和客戶建立聯繫。總體而言,在科學技術使用的方面,捷信在各環節都融入了科技的元素,企業也希望更好的利用科技手段鞏固與跟客戶之間的關係。

溝通增加後,技術與融合説明越來越多的客戶會再次使用捷信的服務,如申請第二次和第三次貸款,這也是消費金融服務在一個國家成功的體現。目前,正有越來越多從未使用過貸款服務的客戶逐步成為首次貸款人,也有越來越多的客戶重複使用信貸業務。

此外,捷信還將線上與線下服務的結合融入到產品設計之中,從而降低運營成本。

值得關注的是,對捷信等以線下為主的消費金融企業來說,線上市場的重要性已與日俱增,這也需要企業在這一方面及時進行調整。“接下來,捷信將推出迴圈貸產品,並持續關注線上的巨頭如何進入線下市場,以及企業線上下市場的發展。

對從業企業來說,方興未艾的中國消費金融市場是蘊藏著巨大潛力的藍海,亟待被深挖;而對於監管體系來說,市場不斷擴大的同時,主體良莠不齊、行業規範度下降等問題隨之出現。

對此,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認為,未來應進一步加速監管體系整合,避免因監管體系不一致造成的規則漏洞和“灰色地帶”,同時靈活留出包容、鼓勵創新的空間,最終實現所有從事消費貸款類業務的企業接受統一部門和標準監管,從而有效保護客戶利益。

翁德雷表示,捷信非常歡迎監管機構推出的一系列新的政策,這也顯示了相關部門的遠見。在這些政策的影響下,市場得到了鞏固和整合,並朝著正確、健康的方向進行發展。在發展中,所有的參與機構都應按照統一的制度,在統一的環境下進行競爭,這是一個好的趨勢,也會對市場運作的方式產生積極的影響。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