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佛山木版年畫顏料揭秘 鮮為人知的佛山“廣丹”

馮炳棠向兒子馮錦強傳授“填丹”技藝。 與硫磺按比例置於大鐵鍋中, 其上以不規則瓷碟砌成拱形, 加蓋密封, 以大火燒煉, 使之昇華;開爐時附於瓷碟上者是辰砂(俗稱朱砂),

把辰砂搗碎成粉狀, 用水漂洗, 質輕上浮者為黃標, 色丹黃, 中間一層為漳標, 色較紅, 底層為硍硃, 色紅紫, 烘乾粉碎, 即為成品。 除辰砂外, 諸品種均叫硍硃。

《佛山木版年畫歷史與文化》提到, “填丹四”能成為民國時期佛山填丹業最大的店主, 因為她用化工顏料, 經過自己研究加工, 配製出了廉價、色彩明亮飽和、持久保持不變色的填丹材料。

“以前佛山所有門神畫、門畫和大部分神像畫需要填丹, 民國時期, 大部分年畫作坊都要依賴‘填丹四’的技術, 每年春節前, 各個作坊趕貨時還要排隊等候填丹。 ”程宜說。

佛山木版年畫所用顏料。 (資料圖片)

硍硃被取代

據瞭解, 民國時, 硍硃生產已漸衰落, 佛山僅有十幾家工廠生產。 1949年, 更是剩下隆華、太和、義行三家, 產量2.78噸。 1976年以後開始復蘇, 1980年佛山產量24噸, 全國生產硍硃的廠家甚少, 當時市場上以佛山化工廠生產的硍硃為多。

“事實上, 清末民初, 佛山染色紙行開始用德國顏料, 以大紅代替硍硃, 顏料售價雖廉,

在色澤上卻遠不及本地顏料, 且極易褪色, 一些價格低廉、品質略遜的顏料用於套印普通年畫, 精品則選擇上等的顏料。 ”程宜談到, 由於製作硍硃的材料中含汞, 有較大毒性, 目前佛山已停止生產。

據程宜介紹, 現在製作的佛山木版年畫, 並非“廣丹”填繪。 佛山唯一生產木版年畫的馮柄棠父子, 由於缺乏適合的顏料來源等因素, 使用的套色顏料多數是一般的化工粉劑顏料調水配置的; 只有少量用於展覽的木版年畫才使用色彩效果較好的國畫顏料。

來源丨佛山日報

記者丨束維

編輯 | 夏瀟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