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黃河邊上的藝術奇葩——延川布堆畫

黃河邊上的藝術奇葩——延川布堆畫

民間美術畫鄉

延川, 地處黃河中游陝北黃土高原腹地, 從隋開皇三年設縣至今, 已有1400餘年的歷史。 在這樣悠久的歷史文化滋養下, 延川成為黃河邊上一顆耀眼的明珠, 它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現代民間美術畫鄉”。 這裡獨特的地理風貌塑造了延川人民獨特的生活習慣和文化, 反映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 形成了極具當地色彩的民間藝術, 而布堆畫正是這種極具特色的民間藝術形式, 它悠遠、深邃、古樸, 不僅是是黃河文化與黃土文化相互交融的體現, 更是延川人民心靈手巧,

勤勞勇敢的表現。

歷史淵源

布堆畫, 又稱撥花、撂花、布貼畫, 流傳歷史悠悠, 是延川民間藝術中的珍品, 堪稱陝西一絕。 著名作家賈平凹曾題詞:“堆彩成佛, 終日叩拜”, 令他頂禮膜拜的“佛”就是延川布堆畫。 它起源於勞動人民的日常生活, 由婦女們給孩子衣服打補丁演化而來, 小孩子在會爬或初學走路階段, 褲子的膝蓋, 衫子的肘頭最易磨破, 需打補丁。 一些心靈手巧, 愛好美觀整潔的婦女, 對補洞生出一種新思路, 即據洞口大小將補丁剪成適宜裝飾的各種圖形, 選擇宜於搭配的各色布, 縫綴上去, 獲得一舉兩得之效。 這種做法, 不斷自發傳播, 並由此得到啟發, 擴大了應用範圍, 逐漸應用於衣肩、衣兜、披肩、鞋頭、褲腳,

形成了一種裝飾新招數, 於是不再局限於補破洞, 而且圖案花樣也變名。 延川巧婦們不僅給孩子做老虎帽、獅子鞋, 而且選用各種吉祥喜慶圖案, 給新婚男女做布堆畫枕頭頂, 有《魚戲蓮》、《石榴結子》、《胖娃娃》等, 蘊藏著恩愛和睦、生育稱心之意;也有做成《孫悟空》《小老虎》、《小狗》、當作禮物送人, 表示友誼和慶賀;這就是最初朦朧的布堆畫。

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 在傳統文化的薰陶下, 婦女對美的認識領域進一步拓寬, 竭力構思他們崇尚生殖繁衍、神靈保佑、吉祥如意的圖畫, 揭示人類產生、生存以及發展變化的奧秘。 20世紀80年代初, 馮山雲率先搜集、整理研究民間廣為流傳的布堆畫藝術, 湧現出了高鳳蓮、劉潔瓊、郭如林、劉小娟、袁隨花等一大批布堆畫藝術家,

使布堆畫這朵生根民間、隱居野外的珍異奇葩, 大放光彩, 引人注目。

馮山雲和他的布堆畫

高鳳蓮、劉潔瓊作品

梁家河村巧婦袁玉蘭布堆畫實物

小掛件

手提袋

布袋

手機袋

布鞋

被巾

主要特徵

延川布堆畫,是延川人民在長期的勞動與生活中創造的民間藝術,具有廣泛的群眾性和鮮明的地域性,是廣大勞動人民喜聞樂見的一種藝術形式。布堆畫的造型基礎是民間剪紙,它的製作材料經過作者自行印染的各種土織粗布;由於材料不同,它比剪紙的造型更加概括簡練,更加誇張活躍,其外邊輪廊如陝北出土的漢畫像石一樣洗練,一樣大氣磅礴,它的色彩基礎是民間刺繡,但比刺繡色彩更加強烈鮮明。由於布帖、粗狂純樸、厚實如浮雕感覺,使它具有造型簡練概括、粗狂純樸、厚實如浮雕的獨特風格。

袁玉蘭實物作品

鞋墊

門簾

被巾

享譽世界

經延川民間藝術家馮山雲等發掘整理,布堆畫大放異彩,由“下里巴人”變為“陽春白雪”,成了享譽世界的藝術形式。1986年3月,延川布堆花作品在省城展出,“黃土高原的第一把剪刀”高鳳蓮和馮玉英等農民布堆畫能手進行現場表演,引起轟動,部分作品被瀋陽博物館、美協陝西分會、陝西藝術館收藏;同年9月,布堆畫20幅在巴黎首次展出;1989年,安徽美術出版社出版《延川布堆花》畫冊;1990年,“亞運會”期間,布堆畫受邀赴京展出,《中國日報》社將之選為贈送孟加拉政府官員的珍貴禮品:《黃河》《婆姨》等作品深受國際友人讚賞。

馮山雲作品《黃河》

老虎枕

保護與傳承

在剪刀的翻飛下,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布堆畫作品躍然手中,在各色布料的點綴下,立體感立馬呈現。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延川布堆畫的發掘和保護,將帶動和促進整個陝北地區布藝的弘揚;它在豐富人民群眾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群眾的素質,促進人們全面發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等方面都將產生重要的促進作用,乃至對世界美術的豐富和完善,都將產生一定的推動作用。

來源於延川縣文化旅遊集團

高鳳蓮、劉潔瓊作品

梁家河村巧婦袁玉蘭布堆畫實物

小掛件

手提袋

布袋

手機袋

布鞋

被巾

主要特徵

延川布堆畫,是延川人民在長期的勞動與生活中創造的民間藝術,具有廣泛的群眾性和鮮明的地域性,是廣大勞動人民喜聞樂見的一種藝術形式。布堆畫的造型基礎是民間剪紙,它的製作材料經過作者自行印染的各種土織粗布;由於材料不同,它比剪紙的造型更加概括簡練,更加誇張活躍,其外邊輪廊如陝北出土的漢畫像石一樣洗練,一樣大氣磅礴,它的色彩基礎是民間刺繡,但比刺繡色彩更加強烈鮮明。由於布帖、粗狂純樸、厚實如浮雕感覺,使它具有造型簡練概括、粗狂純樸、厚實如浮雕的獨特風格。

袁玉蘭實物作品

鞋墊

門簾

被巾

享譽世界

經延川民間藝術家馮山雲等發掘整理,布堆畫大放異彩,由“下里巴人”變為“陽春白雪”,成了享譽世界的藝術形式。1986年3月,延川布堆花作品在省城展出,“黃土高原的第一把剪刀”高鳳蓮和馮玉英等農民布堆畫能手進行現場表演,引起轟動,部分作品被瀋陽博物館、美協陝西分會、陝西藝術館收藏;同年9月,布堆畫20幅在巴黎首次展出;1989年,安徽美術出版社出版《延川布堆花》畫冊;1990年,“亞運會”期間,布堆畫受邀赴京展出,《中國日報》社將之選為贈送孟加拉政府官員的珍貴禮品:《黃河》《婆姨》等作品深受國際友人讚賞。

馮山雲作品《黃河》

老虎枕

保護與傳承

在剪刀的翻飛下,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布堆畫作品躍然手中,在各色布料的點綴下,立體感立馬呈現。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延川布堆畫的發掘和保護,將帶動和促進整個陝北地區布藝的弘揚;它在豐富人民群眾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群眾的素質,促進人們全面發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等方面都將產生重要的促進作用,乃至對世界美術的豐富和完善,都將產生一定的推動作用。

來源於延川縣文化旅遊集團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