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秘密武器!可以精准發現公車私用、私車公養,17人已被……

產業轉型攻堅戰進展情況

完成11個兼併重組項目, 加快行業轉型提質。 對我市兼併重組情況進行了全面的調查摸底, 根據已編制的我市2017年兼併重組計畫表, 與列入計畫的相關企業取得聯繫, 詳細瞭解兼併重組專案目的、進展情況以及需要協調解決的困難, 宣講兼併重組優惠政策。 借鑒侯鎮博苑醫藥、金河紡織的做法, 通過協同並購、股權出讓、嫁接合作等多形式多手段, 優化產業結構, 目前已完成新龍集團兼併英合生物、衛東化工兼併昌盛化工等11個兼併重組項目。

我市企業直接融資首次突破200億元。

近年來, 我市在支援企業上市掛牌基礎上, 積極鼓勵企業充分利用資本市場進行直接融資, 通過首發上市、定向增發、發行債券等方式, 進行多管道多元化融資, 提高直接融資占比, 改善企業融資結構。 今年以來, 兄弟科技等4家齊魯股交中心掛牌企業獲得省直投基金股權投資1132.5萬元, 億嘉股份、路斯股份2家新三板掛牌企業分別通過定向增發融資1230萬元、1102萬元, 晨鳴紙業、城建投等企業發行債券融資共計209.7億元, 全年企業實現直接融資210億元, 首次突破200億元。

深入實施企業家素質提升工程。 開展“壽光市企業大講堂”之企業創新發展專題培訓班、壽光市智慧製造專題培訓班、壽光市產融對接交流座談會等系列活動, 目前已舉辦12期活動;與中國海洋大學、威海賽寶工業資訊技術研究院、工信部威海電子資訊技術綜合研究中心等高層次機構聯合舉辦了2期專題研修班。

先後組織我市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參加經信局主辦及省市層面的培訓班30多個班次, 共培訓近2100人次, 引導企業家學習管理創新、智慧製造、兩化融合等知識, 增強互聯網思維, 樹立跨界意識, 提升人才素質促進企業發展。

金玉米生物製造技術產業園建設快速推進。 手續辦理方面, 專案污染物排放總量已通過市環保局確認, 12月13日環評報告被濰坊市環保局受理, 於18日進行了網上公示, 公示期10個工作日。 設備訂購方面, 目前金玉米公司已完成價值2.4億元設備的招標工作, 其中玉米澱粉生產線部分設備購置合同已簽訂,

已支付1200萬的設備預付款;賴氨酸生產設備正在招標, 預計2018年2月上旬完成。 專案進度方面, 專案土建招標已完成, 金玉米公司正在審核施工合同;一期工程圍牆建設已完成, 玉米立倉樁基已完成4個, 其餘6個預計2018年3月前全部建設完成。

新舊動能轉換創新創業示範中心前期手續辦理用時創最短記錄。 該項目是全市以“四新”促“四化”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的新平臺, 是大力推進創新創業載體建設助推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總投資12億元, 總占地186畝, 設計建築總面積20萬平方米。 正常情況下180天才能辦結的前期手續, 雙創中心項目僅耗時58天, 創造了全市項目前期手續辦理用時最短的記錄。 項目已於10月15日正式開工建設,

目前, 招商運營中心主體施工完成, 室外玻璃幕牆安裝完畢。 一期13棟52489平方米廠房中的四棟已完成樓基礎, 具備回填土條件, 三棟已完成樓獨立基礎, 六棟已完成基礎墊層澆築。 招商運營工作同步開展, 以全景視頻主動安防智慧管理系統、高頻微波覆銅板加工製造等為代表的一批新材料、新技術項目基本達成落戶意向。

加快建設壽光(侯鎮)高分子新材料產業園, 助力新舊動能轉換。 壽光市(侯鎮)高分子新材料產業園項目致力於打造“三區一中心”——特種高分子材料區、功能高分子材料區、通用高分子材料區和綜合服務中心。 依託東方宏業現有的聚丙烯、聚丁烯等“拳頭”產業, 拓展上下游產業鏈條,

大力招商引資。 11月13日參加了市政府在京舉辦的PPP專案北京專家諮詢暨潛在投資人交流會, 並順利通過專家評審。 截至目前, 園區所占1445畝鹽田拆遷工作、土地測繪、勘測定界圖、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分配方案、可研報告及園區道路管網設計方案均已完成, 能評、環評、安評報告正在編制中, 園區整體規劃工作已形成初步方案。

專案建設攻堅戰進展情況

打好專案建設攻堅戰, 加快新舊動能轉換。 以“項目建設突破年”為契機, 強化項目建設, 全面推行“一個專案、一名市級領導、一月一調度、一季一評議、半年一觀摩”的“五個一”包靠推進機制。 我市列入濰坊的16個重點專案全部開工建設, 1-11月份累計完成投資105億元, 超額完成年度投資計畫。 1-11月,我市完成本級項目立項639個,同比增長73%,立項總投資額837.5億元,同比增長75%。

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活動成效顯著。參照濰坊市招商考核辦法、招商發展激勵政策,結合我市實際,制定印發了壽光市招商引資考核辦法。赴北京開展了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專題活動7次,對接洽談項目24個,其中中國航太科工集團二院與山東威能環保電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資8億元的航太威能新能源動力系統、北京中創時代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北京航空航太大學出資12億元的北航新材料產業園、北京清大國華環境股份有限公司獨資10億元的20萬噸/年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與綜合處置等專案已落地,進展順利。前三季度,全市完成招商引資到位資金140億元,預計全年完成招商引資額200餘億元。

搶抓國家PPP政策機遇,積極運作PPP專案。目前我市已落地的PPP專案10個,總投資27.99億元。金光街改造、南環路配套項目、鎮街醫療衛生基礎設施項目社會資本方的資格預審已結束;看守所項目兩評一案已完成聯審,並發佈資格預審公告;壽光市地表水綜合利用和彌河生態治理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已完成初稿並於12月1日進行了方案論證,現根據各部門意見對可行性研究方案進行修改完善中;濰坊海洋科技職業學院項目已完成存量項目的土地及地上附著物的評估,兩評一案正在修改完善;侯鎮高分子新材料產業綜合體項目的可研報告與兩評一案已完成初稿,正在修改完善;雙王城生態旅遊項目存量項目(山東幹部學院及鹽業博物館)先由金宏集團投資完成建設,然後作為存量項目列入全域生態旅遊項目。

積極對接爭取,力爭更多專案進入省、市“盤子”。一是我市38個“四個城市”建設專案列入濰坊“10·30·100”支撐台賬。其中產業強市專案13個,文化名市項目16個,品質城市項目6個,活力城市項目3個。二是積極爭取我市專案列入上級新舊動能轉換項目庫。抓住省市謀劃進一步做好全市新舊動能轉換項目庫建設工作,包裝儲備了67個優勢專案,並多次到省、濰坊市發改委對接,目前我市初步納入省規劃項目12個、濰坊市規劃專案37個。

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攻堅戰進展情況

大力實施土壤改良工程,保障蔬菜品質安全。近年來,通過沃土工程的實施,實施區土壤有益微生物明顯增多,土壤有機質含量得到了提高,土傳病害顯著減輕,為更好的瞭解我市土壤現狀,7月份開始,在全市範圍內抽取5000個土樣進行檢測,根據檢測結果,開發了土壤資料庫。今年,全市已推廣生物有機肥3萬多畝,火焰消毒、生物農藥等根結線蟲病防治面積1萬多畝,蔬菜秸稈還田2萬多畝,測土配方施肥面積累計達到215萬畝,11月1日,農業部在我市召開了“設施農業綠色發展現場會”,交流了各地推進設施農業綠色發展的經驗。12月11日,農業部部長韓長賦同志專門到我市對設施蔬菜土壤改良技術進行了現場考察,對我市耕地品質提升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

創新智慧監管模式,實現熱敏二維碼追溯全覆蓋。去年以來,我市開發了農業智慧監管服務公共平臺,為確保平臺有效運轉,要求全市所有蔬菜交易市場全部配備熱敏二維碼追溯印表機,目前基本全部配發到蔬菜交易市場和合作社。國家農業綜合標準化示範市已於6月15日順利通過驗收。今年新開發了信用評價體系、農業操作規範、土壤監測資料庫以及專家服務APP,通過品質監管與追溯系統,打造多維度農產品品質安全防控體系,實現從“種子到盤子”全程品質安全追溯,壽光農產品生鮮溯源平臺已在我市教育系統的5所學校食堂進行了試點應用。

推進大棚“兩改”工作,優化農業產業結構。5月19日,市政府印發了《2017年壽光市設施蔬菜“兩改”扶持政策》,加大了對中北部地方“兩改”扶持力度,協調電視臺分別對雙王城、侯鎮、營裡等鎮區的大棚“兩改”工作進行了宣傳。今年以來,中北部侯鎮、古城、營裡、雙王城等發展力度較大,全市已建設“兩改” 32507畝,大棚6280多個,其中新建100畝以上“兩改”區達到40多個。目前,壽光市“兩改”工作考核認定小組對我市新建100畝以上“兩改”園區現場測繪工作已全部完成。

培植壯大新“六產”,大力發展體驗型農業。大力發展休閒觀光農業,我市成功創建休閒農業示範園區13家,其中市級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11家、省級休閒鄉村與鄉村旅遊示範園區1家、省級美麗休閒鄉村1家。洛城街道、聖城街道、羊口鎮等地已逐步形成了點片相連的休閒農業產業群。借助現有條件,我市農業開發辦牽頭,正在積極申報田園綜合體項目,目前省農科院正在雙王城開展實施方案調研,預計今年完成申報前期準備工作。

大力推進品牌農業發展,提升壽光蔬菜知名度。為進一步打響“壽光蔬菜”作為區域公用品牌的金字招牌,創造一批叫的響的企業單體品牌,聘請浙江大學品牌規劃設計院對“壽光蔬菜”區域公用品牌進行策劃。9月份,通過報紙、微信等方式公開徵集“壽光蔬菜”品牌標語5000多條,11月23日,浙江大學向市委、市政府對前期策劃情況進行了彙報。針對壽光蔬菜標準,我市與中國農科院、中國農大等科研院所深入合作,組建了30人的品質蔬菜標準制定專家團隊,一方面,針對產地標準化,按照高於綠色A級標準要求,制定壽光蔬菜標準化生產操作規程,實現蔬菜生產的標準化提升;另一方面,針對銷地市場尤其是國際市場,與德國拜耳等公司合作,制定良好農業操作規範(GAP),實現與國際品質標準的接軌。借助前期的經驗積累,現已編制完成壽光品質蔬菜標準初稿,包括通則類標準規範10項,涉及37種作物的生產技術規範44項。

大力推進科技引領,打造中國農業技術高地。在洛城街道,規劃建設壽光市現代農業高新技術集成示範區,一期工程占地800畝,投資2.55億元,吸引了20家單位入園建設,目前,整個園區大棚土建完成80%。為進一步推進種業發展,2月份出臺了新的種業發展扶持政策,加大了對種質資源庫、南繁基地建設以及種子加工能力提升的扶持。積極引導企業開展育種研發,去年年底以來,4個新品種獲得農業部新品種權保護,自主研發蔬菜新品種數量達到50個。成功召開了春秋兩屆設施蔬菜品種展,對300多家單位的3000多個品種進行了集中展示。

區域統籌攻堅戰進展情況

農村新型社區汙水處理能力持續增強。近年來各鎮街區因地制宜不斷加強農村新型社區汙水處理設施建設,目前共建成農村新型社區汙水處理設施57個。化龍鎮、羊口鎮、侯鎮、台頭鎮、紀台鎮、孫家集街道、古城街道、洛城街道、文家街道等46個農村新型社區通過建設污水管網將污水接入各鎮汙水處理廠及城市汙水處理廠進行處理,完成配套建設管網166餘公里。遠離鎮區的北柴、浮橋、范於、三元、西劉營、彌清苑、寇家塢、前疃、躍龍、匯賢居、宅科11個農村社區建設了汙水處理設施,建成規模1380噸/日。下一步將不斷加快農村新型社區汙水處理設施建設,進一步改善農村生活環境。

社區管理服務水準顯著提升。通過城市社區“兩委”換屆,將業委會主任和物業公司經理納入社區兩委實行交叉任職,實現多方聯動。截至目前共組建111個業委會,社區覆蓋率28%,為業主自治奠定了基礎。聯合供熱、物業、業委會對商業新村社區、聖城社區和春蕾社區啤酒廠樓,進行供熱改造,受益居民748戶。

美麗鄉村建設水準持續提高。點上,抓特色村、精品村打造。扎實開展了美麗鄉村精品村創建工作,引導鎮街、村莊發揮自身優勢,總結提煉了打造文化特色村、綠化景觀村、旅遊特色村、產業特色村等不同類型的特色村、精品村。4個省級、2個市級美麗鄉村示範村建設工作全面完成,正在等待上級驗收。線上,抓精品路線打造。初步規劃設計的“文化菜鄉”“產業菜鄉”“綠色菜鄉”“生態菜鄉”四條市級美麗鄉村精品路線,全長60餘公里,串聯60多個精品村,統籌擺佈了大棚兩改、農業廢棄物利用、農村新型社區等美麗鄉村亮點工作,成型後將形成規模優勢效應。面上,充分發動群眾籌資籌勞。通過群眾籌資籌勞方式已投入建設資金2.8億元,全市累計投入美麗鄉村建設資金12億元,有361個村啟動了美麗鄉村“五化”建設,硬化道路714公里,新建、維修排水溝508公里,栽植苗木147萬株,省定B級以上標準美麗鄉村覆蓋率達到73%,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部分專案遺留問題穩步解決。壽光凱寶皇都國際商會中心股份有限公司於2017年4月5日由市法院裁定受理破產申請,於2017年7月4日召開第一次債權人會議。經法院與管理人多方調查,並與原法定代表人溝通,未調查到該公司名下的資產。因該公司無資產可供處置,擬裁定終結破產程式。但該企業債權人矛盾較大,凱寶皇都相關聯的其它企業(凱聲置業等)尚未分配,管理人提議凱寶皇都的破產終結與其它關聯企業一併進行,故法院決定該企業的破產終結待其它關聯企業破產終結時一併終結。企業總部群項目穩步推進,目前城投集團3#樓已有6家企業入駐,福建商會9#樓、聯盟集團27#樓已入駐辦公,魯清置業25#樓施工完成,城投集團22#樓幕牆龍骨施工完成,建設集團26#樓東側幕牆主龍骨施工完成,大地鹽化23#樓正在進行地下車庫頂面粉刷,已完成60%,天成食品6#樓大門平臺踏步施工完成,土方施工已完成90%。

文化文明攻堅戰進展情況

道德典型選樹成果豐碩

在全市範圍內集中開展壽光好人、道德模範、文明家庭、文明單位(村鎮、社區)等各類典型選樹活動,今年以來,已推薦評選壽光好人64人,濰坊好人13人,山東好人6人,中國好人3人,全市中國好人榜上榜人數達到18人,居全省縣級市前列;侯鎮村民李金鳳入選濰坊第六屆道德模範。

志願服務工作深入開展

成立市志願服務聯合會,設立壽光市志願服務中心,舉辦壽光市首屆志願服務公益專案創投大賽,全市註冊志願者達到17.6萬人,志願服務隊伍達到120多支,組織開展社區服務、植樹護綠、扶貧濟困、文明交通等志願服務活動1000多場次,參與志願者5萬多人次,傳統文化宣講志願服務專案、屯田社區等入選全省志願服務“4個100”表彰序列。

大力提升基層公共文化場所建設

作為濰坊市唯一的基層文化服務中心標準規範試點單位,今年以來,我們在城區打造提升了群眾藝術培訓基地(市文化中心)和傳統文化教育基地(市歷史文化中心)“兩個基地”建設;市京劇藝術團新址落成暨藝術排練大廳在市文化中心三樓正式啟用。在基層,加大農村公共文化設施投入力度,為100個村(社區)文化大院配備完善了各類文化設施,豐富群眾文化生活。積極推進村級文體大院建設,建成100處村級文化廣場,並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啟動建設了一批核心價值觀主題公園。今年7月,濰坊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現場會在我市召開。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廣播電視村村通、文化資訊資源分享工程、農村電影放映工程實現了全覆蓋,完成了一年一村一場戲、每村每月一場電影的送戲下鄉、公益電影放映任務。推進文化精准扶貧,爭取上級資金,為10個省級貧困村配備了電腦、音響、電視、舞蹈道具等各類文化設施,協調劇團、電影公司為其送戲、送電影、送演出等,文化館專業人員到貧困村免費輔導文藝節目,幫助組建文藝隊伍。加強農家書屋出版物補充更新及數位化書屋建設,為全市100個農家書屋更新配備圖書、數字圖書等。探索推進了“星級評定”模式、“總分館”模式、文體場所共用等創新性基層文化陣地建設。制定出臺了《壽光市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星級評定工作實施方案》,在基層文化場所建設實現全覆蓋的同時,將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按照標準進行星級評定;力爭到2019年所有鎮級文化場所達到五星標準,村級場所一半以上達到三星以上標準。孫集、聖城、羊口等鎮街的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和屯西、洛西、斟灌等村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投入大、標準高,率先垂範,以點帶面,屯西、洛西已被評為五星級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通過星級評定,進一步促進我市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標準化、規範化建設,提高文化陣地的服務功能和群眾利用率。

群眾文化活動豐富多彩

組織舉辦了文博會、首屆市民文化藝術節、全民書法大賽、首屆美展、新中國美術家系列書畫展、世界兒童文學最高獎獲得者曹文軒專題講座等活動,形成“周周有演出、月月有活動”的氛圍。以壽光市文化館為主陣地,每週常態化的開展“跟我學藝術”公益性藝術培訓班,開設聲樂、舞蹈、戲曲、書畫等課程,每月培訓輔導文藝愛好者800余人次;館辦舞蹈團、民樂團、合唱團的文藝骨幹每月共計培訓輔導文藝骨幹500餘人次。積極開展了非遺進校園、“京劇藝術進校園”、“曲藝藝術進校園”等活動,選派業務人員在明珠小學、建橋中學小學部、實驗小學、濰坊科技學院等學校免費開設京劇和曲藝課程,讓傳統藝術在校園生根發芽。積極推動民間文藝團體建設,今年新成立了呂劇團、民樂團、曲藝社等各類團體50餘家,目前全市莊戶劇團已發展到200餘家。市博物館組織舉辦了于希寧書畫展、首屆民間收藏精品展等活動,讓文物“活”起來。市圖書館推出“休閒書吧”、“你讀書我買單”、“網上圖書館”等一系列創新活動,打造“全民閱讀·書香壽光”。市圖書館被山東省文化廳授予山東省尼山書院建設示範單位榮譽稱號。非遺中心組織舉辦了文博會非遺展演、民間藝術展演展示、工藝美術作品大賽、非遺進校園、曲藝進校園和專題展演、民間舞蹈進社區等活動,參加了濰坊非遺博覽周和濰坊傳統工藝創意大賽,並榮獲組織獎。系統整理拍攝了壽光民間舞蹈記錄片和宣傳片,建設了壽光非遺博物館專題展廳。市京劇藝術團新址落成暨藝術排練大廳在市文化中心三樓正式啟用。

為更好的滿足我市市民對文化藝術素質提升和美好生活的需求,豐富市民的業餘文化生活,市文化館面向全市招募“公益性全民藝術普及社會聯盟”成員,開展舞蹈、音樂、書畫、美術等藝術培訓、藝術鑒賞、展覽展示、文化藝術講座等公益文化服務,經過前期的自願報名、資質審查和實地考察後,已初步首批擬定了11家試點單位,並授予“壽光市公益性全民藝術普及社會聯盟”銘牌。

加快文化產業與文化項目建設

一是重點項目建設實現了新突破。2017年,全市新建續建重點文化產業專案32個,總投資40億元,其中過億元文化專案10個,入選濰坊市“文化名市”建設支撐專案15個。目前,全市已完成文化產業投入10.5億元,投資1.2億元的浩洋水世界項目於今年7月份建成投用,總投資37.6億元的美倫高檔文化紙專案已完成60%土建工程,城市書房、極地海洋世界、齊魯書畫藝術品總部項目春節前後即可投入使用。二是骨幹企業運營實現了新突破。持續放大傳統紙文化產業優勢。2017年,壽光市共有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法人單位30家,1-3季度共實現營業收入274.4億元,同比增長20.4%,實現營業利潤7.3億元,同比增長11.3%。其中山東晨鳴紙業銷售有限公司、晨鳴紙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和陽光王子(壽光)特種紙有限公司三家骨幹紙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268.5億元,利潤7.2億元,分別占到全市文化產業的97.82%和98.3%。三是產業融合發展實現了新突破。大力實施“文化產業+”行動,推動文化與多種產業融合發展。“文化+旅遊”方面,將優秀傳統文化、世界文化、地域文化融入蔬菜展覽,打造獨具特色的創意農業,第十八屆菜博會參觀人數達到210.2萬人次,實現貿易額127億元,雙王城洰澱湖風景區獲評“國家濕地旅遊示範基地”。“文化+會展”方面,以“文化·文明·發展·共融”為主題,成功舉辦了第五屆文化產業博覽會,舉辦了“蔬畫同緣”全國書畫名家邀請展、山東省紫砂壺養壺大賽等20多項展覽展示活動。“文化+科技”方面,壽光市軟體園落戶文化創意企業100多家,山東環球軟體股份有限公司登陸新三板。濰坊科苑數字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獲評2017-2018年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

全面叫響“農聖故里·文明壽光”

特色文化品牌

一是深入開展文化“九名”推薦評選活動,在《壽光日報》和壽光電視臺開設“共建文化名市 共用美好生活”專欄,專題報導“文化名人”“文化名勝”“文化名牌”“文化名品”等,充分展示我市文化綜合實力。二是圍繞“文化出名”“文化惠民”兩條主線,做好“農聖故里·文明壽光”特色文化品牌的推廣宣傳,出版的《中華農聖賈思勰與〈齊民要術〉研究叢書》入選國家出版基金資助專案、“十三五”國家重點圖書規劃專案,與央視合作完成了《農聖故里·文明壽光》專題片,15個文化專案入選濰坊市“文化名市”建設支撐清單,做好73項重點任務的責任分解和推進落實。濰坊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現場推進會在我市召開,我市作經驗交流發言,濰坊市委常委、宣傳部長、高新區党工委書記初寶傑,濰坊市副市長馬清民出席會議並對我市做法給予充分肯定。

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和話語權

開展意識形態工作大調研,意識形態工作經驗做法被《支部生活》《山東宣傳資訊》《濰坊宣傳工作簡報》採用刊發,我市在濰坊市宣傳部長暨意識形態工作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座談會上作典型發言。加強部門單位協調聯動,印發了《壽光市黨委(黨組)意識形態工作聯席會議工作職責》(壽意聯辦發〔2017〕1號),進一步明確了聯席會議及成員單位、相關部門職責,把意識形態工作納入黨建述職、年度考核和巡察內容,作為民主生活會和述職報告的重要內容、執行黨的紀律特別是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的監督檢查內容。不斷加強思想政治工作,起草了開展創建思想政治工作示範點活動實施方案、意識形態領域網格化工作體系實施方案,正在徵求相關單位意見。

基層黨建攻堅戰進展情況

今年以來,我市嚴格按照上級有關安排部署,扎實做好村“兩委”換屆選舉工作。

精心組織“四個會議”,打牢換屆工作基礎。召開了全市動員部署會,朱蘭璽書記在會上強調要旗幟鮮明地堅持和加強党的領導,嚴肅換屆紀律,嚴格依法依規操作,確保換屆選舉工作平穩有序開展;各鎮街區隨即進行了動員部署,聯繫鎮街的市級領導到會並講話。舉辦全市換屆骨幹培訓班,採取集中授課、模擬演練、分組研討、集中答疑等方式,對鎮街區410名換屆骨幹進行了業務培訓;各鎮街區相應舉辦全員培訓班,通過選取部分典型村實踐操作等方式,把換屆程式學懂弄通。開好嚴肅換屆紀律黨員大會,15個鎮街區共召開換屆紀律黨員大會28場次、參會人員2.8萬人,參會率超過90%;組織參會黨員重溫入黨誓詞,合唱《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等主旋律歌曲,安排帶頭村黨支部書記和優秀共產黨員表態發言,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以村黨支部為單位,開好村級專題組織生活會,集體學習我市查處拉票賄選典型案例。

全方位做好工作指導,嚴格換屆程式步驟。建立換屆工作日分析研判制度,市換屆辦堅持各組組長每天碰頭,分析前一天工作情況和選情,明確當天工作重點,對重點問題和信訪案件進行分析研判。組織各鎮街對所轄村分類排隊,拉出換屆時間安排表,時間具體到天、責任落實到人。本著“先易後難、試點先行”的原則,每個農村社區選取1-2個村情穩定的村快推快進,為其他村樹立樣板。嚴格資格審查,對“不得”“不宜”情形進一步細化,嚴格人選把關。

持續抓實換屆紀律,營造良好換屆環境。利用報紙、電視、電臺、微信、簡報等多條宣傳管道,大力宣傳換屆紀律要求,營造了濃厚的輿論氛圍;每村懸掛6-8條橫幅標語,張貼8張左右嚴肅換屆紀律通告和宣傳掛圖,讓換屆紀律人人皆知、家喻戶曉。組織市鎮機關事業單位在職人員集體學習“十個嚴禁、十個一律”紀律要求等有關規定,逐人簽訂“五帶頭、八不為”承諾書,堅決杜絕機關幹部隨意插手、干擾換屆。暢通信訪管道,設立兩部舉報電話,及時受理群眾舉報,對發現的違紀違法行為,公安、紀檢等機關主動作為、重拳出擊,在面上形成了有力震懾。

為貫徹落實市委十四屆三次全體(擴大 )會議精神,市紀委立足監督執紀問責職責,切實擔起全面從嚴治黨監督責任,對照督查任務清單、盤點好各項工作,圓滿完成任務目標。

運用“大資料”持之以恆正風肅紀。探索建立糾“四風”大資料監督平臺,加強與中石化、公安局的協調聯動,運用科技手段破解隱形“四風”問題。建立“市公務車輛資訊監督庫”,實行公車“充卡加油、一車一卡”,運用“大資料+公安智慧交通管理系統+中石化發票應用平臺”,通過公車節假日運行、加油頻次過高、加油量超過油箱容積等資料分析,實現行車軌跡自動繪製,公車私用、私車公養自動預警,問題處理跟蹤報告,查糾隱形“四風”實現新突破。今年以來,通過該平臺共精准發現公車私用、私車公養等問題線索86個,提醒預警47次,查處案件17人。下步,將繼續完善糾“四風”監督預警平臺模組,將扶貧辦、機關事務局等相關職能部門的資料資訊嵌入,更好的服務執紀審查工作。

開展專項約談壓實管黨治黨責任。組織開展落實主體責任專項約談工作,制定下發了《2017年度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專項約談方案》,整理形成了落實主體責任問題清單,由市委常委、黨員副市長利用一個月時間與15名鎮街黨委書記、8名市直部門主要負責人進行面對面專項約談。共梳理分解管黨治黨問題清單6大類68項,開展專項約談23人,各約談物件問題清單一一認領,制定整改措施118項,完成整改落實92項,管黨治黨政治責任進一步夯實。目前,該項工作已全部完成。

扎實開展巡察工作。今年,市委巡察組共進行了5輪巡察,其中4輪常規巡察,1輪專項巡察,並配合濰坊市委巡察組完成對聖城街道的巡察和市委推進落實“四個城市”建設和開展“作風建設年”活動的專項巡察。一是聚焦群眾關注開展常規巡察。針對企業、群眾反映強烈的行政審批提速緩慢、審批服務效率不高等問題,年初,市委巡察組對市政務服務中心機關黨委進行了常規巡察,對進駐中心的市直部門單位審批服務事項進行了專項巡察。共發現並梳理主要問題11個,向相關部門單位移交邊巡邊改問題9個,其他個別問題16個。巡察後,政務服務專項審批效率大幅提升,群眾滿意率達97%。二是聚焦基層基礎開展村級巡察。針對農村基層存在的突出問題,圍繞年底村級換屆工作,緊盯“三大重點”:重點關注問題線索集中、信訪反映較多的農村黨員幹部;重點瞭解影響村級社會穩定、群眾反映強烈的事項;重點發現村幹部履職不盡責、處事不公正、作風不民主、村務不公開等突出問題,從紀委、組織、維穩、信訪等部門和各鎮街區黨委提報的121個建議巡察重點村中,確定15個重點村作為今年村級巡察對象,本著“試點先行,分步推進”的原則,首輪巡察5個村,第二輪採取“一拖二”方式巡察10個村。巡察期間,共受理群眾來信來訪286件,共發現党的領導弱化、党的建設缺失、全面從嚴治黨不力、作風建設等方面問題43個,對19個苗頭性問題提出提醒預警,向被巡察村移交邊巡邊改問題44個,向紀檢、組織、公安、鎮街黨委等梳理移交問題線索256條。深化巡察成果運用,對村級巡察發現的10個方面的共性問題,責成鎮街和市直部門認真梳理排查,抓好自查自糾,保證巡察成效。對巡察的15個村整改落實情況進行了督促匯總,11月21日在《壽光日報》進行了公示。三是聚焦幹部作風開展市直部門巡察。9月份,採取“一拖二”的方式對市農業局等6個市直單位的黨委領導班子及其成員開展巡察。11月25日,第四輪巡察工作已經結束,向市紀委移交問題線索22條。四是聚焦扶貧領域開展專項巡察。10月,市委巡察組對全市14個鎮街2016年建檔立卡1724戶貧困戶開展精准扶貧專項巡察,巡察採取聽取彙報、調閱資料、入戶走訪、實地查看等方式,重點對省定貧困村扶貧產業專案收益分配、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成效落實、穩定識別及清退、危房改造等情況進行了巡察監督,截至目前,巡察督導已結束,向市紀委移交問題線索40條,已向市委書記專題會議彙報。下步,將對其他市直部門、重點國有企業開展常規巡察和專項巡察,切實整治發生在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

大家都在看

丨編輯 田夢丨責編 李瑞丨監製 張學軍 宋成軍丨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關注“新鮮壽光”小程式。

1-11月,我市完成本級項目立項639個,同比增長73%,立項總投資額837.5億元,同比增長75%。

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活動成效顯著。參照濰坊市招商考核辦法、招商發展激勵政策,結合我市實際,制定印發了壽光市招商引資考核辦法。赴北京開展了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專題活動7次,對接洽談項目24個,其中中國航太科工集團二院與山東威能環保電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資8億元的航太威能新能源動力系統、北京中創時代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北京航空航太大學出資12億元的北航新材料產業園、北京清大國華環境股份有限公司獨資10億元的20萬噸/年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與綜合處置等專案已落地,進展順利。前三季度,全市完成招商引資到位資金140億元,預計全年完成招商引資額200餘億元。

搶抓國家PPP政策機遇,積極運作PPP專案。目前我市已落地的PPP專案10個,總投資27.99億元。金光街改造、南環路配套項目、鎮街醫療衛生基礎設施項目社會資本方的資格預審已結束;看守所項目兩評一案已完成聯審,並發佈資格預審公告;壽光市地表水綜合利用和彌河生態治理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已完成初稿並於12月1日進行了方案論證,現根據各部門意見對可行性研究方案進行修改完善中;濰坊海洋科技職業學院項目已完成存量項目的土地及地上附著物的評估,兩評一案正在修改完善;侯鎮高分子新材料產業綜合體項目的可研報告與兩評一案已完成初稿,正在修改完善;雙王城生態旅遊項目存量項目(山東幹部學院及鹽業博物館)先由金宏集團投資完成建設,然後作為存量項目列入全域生態旅遊項目。

積極對接爭取,力爭更多專案進入省、市“盤子”。一是我市38個“四個城市”建設專案列入濰坊“10·30·100”支撐台賬。其中產業強市專案13個,文化名市項目16個,品質城市項目6個,活力城市項目3個。二是積極爭取我市專案列入上級新舊動能轉換項目庫。抓住省市謀劃進一步做好全市新舊動能轉換項目庫建設工作,包裝儲備了67個優勢專案,並多次到省、濰坊市發改委對接,目前我市初步納入省規劃項目12個、濰坊市規劃專案37個。

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攻堅戰進展情況

大力實施土壤改良工程,保障蔬菜品質安全。近年來,通過沃土工程的實施,實施區土壤有益微生物明顯增多,土壤有機質含量得到了提高,土傳病害顯著減輕,為更好的瞭解我市土壤現狀,7月份開始,在全市範圍內抽取5000個土樣進行檢測,根據檢測結果,開發了土壤資料庫。今年,全市已推廣生物有機肥3萬多畝,火焰消毒、生物農藥等根結線蟲病防治面積1萬多畝,蔬菜秸稈還田2萬多畝,測土配方施肥面積累計達到215萬畝,11月1日,農業部在我市召開了“設施農業綠色發展現場會”,交流了各地推進設施農業綠色發展的經驗。12月11日,農業部部長韓長賦同志專門到我市對設施蔬菜土壤改良技術進行了現場考察,對我市耕地品質提升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

創新智慧監管模式,實現熱敏二維碼追溯全覆蓋。去年以來,我市開發了農業智慧監管服務公共平臺,為確保平臺有效運轉,要求全市所有蔬菜交易市場全部配備熱敏二維碼追溯印表機,目前基本全部配發到蔬菜交易市場和合作社。國家農業綜合標準化示範市已於6月15日順利通過驗收。今年新開發了信用評價體系、農業操作規範、土壤監測資料庫以及專家服務APP,通過品質監管與追溯系統,打造多維度農產品品質安全防控體系,實現從“種子到盤子”全程品質安全追溯,壽光農產品生鮮溯源平臺已在我市教育系統的5所學校食堂進行了試點應用。

推進大棚“兩改”工作,優化農業產業結構。5月19日,市政府印發了《2017年壽光市設施蔬菜“兩改”扶持政策》,加大了對中北部地方“兩改”扶持力度,協調電視臺分別對雙王城、侯鎮、營裡等鎮區的大棚“兩改”工作進行了宣傳。今年以來,中北部侯鎮、古城、營裡、雙王城等發展力度較大,全市已建設“兩改” 32507畝,大棚6280多個,其中新建100畝以上“兩改”區達到40多個。目前,壽光市“兩改”工作考核認定小組對我市新建100畝以上“兩改”園區現場測繪工作已全部完成。

培植壯大新“六產”,大力發展體驗型農業。大力發展休閒觀光農業,我市成功創建休閒農業示範園區13家,其中市級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11家、省級休閒鄉村與鄉村旅遊示範園區1家、省級美麗休閒鄉村1家。洛城街道、聖城街道、羊口鎮等地已逐步形成了點片相連的休閒農業產業群。借助現有條件,我市農業開發辦牽頭,正在積極申報田園綜合體項目,目前省農科院正在雙王城開展實施方案調研,預計今年完成申報前期準備工作。

大力推進品牌農業發展,提升壽光蔬菜知名度。為進一步打響“壽光蔬菜”作為區域公用品牌的金字招牌,創造一批叫的響的企業單體品牌,聘請浙江大學品牌規劃設計院對“壽光蔬菜”區域公用品牌進行策劃。9月份,通過報紙、微信等方式公開徵集“壽光蔬菜”品牌標語5000多條,11月23日,浙江大學向市委、市政府對前期策劃情況進行了彙報。針對壽光蔬菜標準,我市與中國農科院、中國農大等科研院所深入合作,組建了30人的品質蔬菜標準制定專家團隊,一方面,針對產地標準化,按照高於綠色A級標準要求,制定壽光蔬菜標準化生產操作規程,實現蔬菜生產的標準化提升;另一方面,針對銷地市場尤其是國際市場,與德國拜耳等公司合作,制定良好農業操作規範(GAP),實現與國際品質標準的接軌。借助前期的經驗積累,現已編制完成壽光品質蔬菜標準初稿,包括通則類標準規範10項,涉及37種作物的生產技術規範44項。

大力推進科技引領,打造中國農業技術高地。在洛城街道,規劃建設壽光市現代農業高新技術集成示範區,一期工程占地800畝,投資2.55億元,吸引了20家單位入園建設,目前,整個園區大棚土建完成80%。為進一步推進種業發展,2月份出臺了新的種業發展扶持政策,加大了對種質資源庫、南繁基地建設以及種子加工能力提升的扶持。積極引導企業開展育種研發,去年年底以來,4個新品種獲得農業部新品種權保護,自主研發蔬菜新品種數量達到50個。成功召開了春秋兩屆設施蔬菜品種展,對300多家單位的3000多個品種進行了集中展示。

區域統籌攻堅戰進展情況

農村新型社區汙水處理能力持續增強。近年來各鎮街區因地制宜不斷加強農村新型社區汙水處理設施建設,目前共建成農村新型社區汙水處理設施57個。化龍鎮、羊口鎮、侯鎮、台頭鎮、紀台鎮、孫家集街道、古城街道、洛城街道、文家街道等46個農村新型社區通過建設污水管網將污水接入各鎮汙水處理廠及城市汙水處理廠進行處理,完成配套建設管網166餘公里。遠離鎮區的北柴、浮橋、范於、三元、西劉營、彌清苑、寇家塢、前疃、躍龍、匯賢居、宅科11個農村社區建設了汙水處理設施,建成規模1380噸/日。下一步將不斷加快農村新型社區汙水處理設施建設,進一步改善農村生活環境。

社區管理服務水準顯著提升。通過城市社區“兩委”換屆,將業委會主任和物業公司經理納入社區兩委實行交叉任職,實現多方聯動。截至目前共組建111個業委會,社區覆蓋率28%,為業主自治奠定了基礎。聯合供熱、物業、業委會對商業新村社區、聖城社區和春蕾社區啤酒廠樓,進行供熱改造,受益居民748戶。

美麗鄉村建設水準持續提高。點上,抓特色村、精品村打造。扎實開展了美麗鄉村精品村創建工作,引導鎮街、村莊發揮自身優勢,總結提煉了打造文化特色村、綠化景觀村、旅遊特色村、產業特色村等不同類型的特色村、精品村。4個省級、2個市級美麗鄉村示範村建設工作全面完成,正在等待上級驗收。線上,抓精品路線打造。初步規劃設計的“文化菜鄉”“產業菜鄉”“綠色菜鄉”“生態菜鄉”四條市級美麗鄉村精品路線,全長60餘公里,串聯60多個精品村,統籌擺佈了大棚兩改、農業廢棄物利用、農村新型社區等美麗鄉村亮點工作,成型後將形成規模優勢效應。面上,充分發動群眾籌資籌勞。通過群眾籌資籌勞方式已投入建設資金2.8億元,全市累計投入美麗鄉村建設資金12億元,有361個村啟動了美麗鄉村“五化”建設,硬化道路714公里,新建、維修排水溝508公里,栽植苗木147萬株,省定B級以上標準美麗鄉村覆蓋率達到73%,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部分專案遺留問題穩步解決。壽光凱寶皇都國際商會中心股份有限公司於2017年4月5日由市法院裁定受理破產申請,於2017年7月4日召開第一次債權人會議。經法院與管理人多方調查,並與原法定代表人溝通,未調查到該公司名下的資產。因該公司無資產可供處置,擬裁定終結破產程式。但該企業債權人矛盾較大,凱寶皇都相關聯的其它企業(凱聲置業等)尚未分配,管理人提議凱寶皇都的破產終結與其它關聯企業一併進行,故法院決定該企業的破產終結待其它關聯企業破產終結時一併終結。企業總部群項目穩步推進,目前城投集團3#樓已有6家企業入駐,福建商會9#樓、聯盟集團27#樓已入駐辦公,魯清置業25#樓施工完成,城投集團22#樓幕牆龍骨施工完成,建設集團26#樓東側幕牆主龍骨施工完成,大地鹽化23#樓正在進行地下車庫頂面粉刷,已完成60%,天成食品6#樓大門平臺踏步施工完成,土方施工已完成90%。

文化文明攻堅戰進展情況

道德典型選樹成果豐碩

在全市範圍內集中開展壽光好人、道德模範、文明家庭、文明單位(村鎮、社區)等各類典型選樹活動,今年以來,已推薦評選壽光好人64人,濰坊好人13人,山東好人6人,中國好人3人,全市中國好人榜上榜人數達到18人,居全省縣級市前列;侯鎮村民李金鳳入選濰坊第六屆道德模範。

志願服務工作深入開展

成立市志願服務聯合會,設立壽光市志願服務中心,舉辦壽光市首屆志願服務公益專案創投大賽,全市註冊志願者達到17.6萬人,志願服務隊伍達到120多支,組織開展社區服務、植樹護綠、扶貧濟困、文明交通等志願服務活動1000多場次,參與志願者5萬多人次,傳統文化宣講志願服務專案、屯田社區等入選全省志願服務“4個100”表彰序列。

大力提升基層公共文化場所建設

作為濰坊市唯一的基層文化服務中心標準規範試點單位,今年以來,我們在城區打造提升了群眾藝術培訓基地(市文化中心)和傳統文化教育基地(市歷史文化中心)“兩個基地”建設;市京劇藝術團新址落成暨藝術排練大廳在市文化中心三樓正式啟用。在基層,加大農村公共文化設施投入力度,為100個村(社區)文化大院配備完善了各類文化設施,豐富群眾文化生活。積極推進村級文體大院建設,建成100處村級文化廣場,並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啟動建設了一批核心價值觀主題公園。今年7月,濰坊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現場會在我市召開。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廣播電視村村通、文化資訊資源分享工程、農村電影放映工程實現了全覆蓋,完成了一年一村一場戲、每村每月一場電影的送戲下鄉、公益電影放映任務。推進文化精准扶貧,爭取上級資金,為10個省級貧困村配備了電腦、音響、電視、舞蹈道具等各類文化設施,協調劇團、電影公司為其送戲、送電影、送演出等,文化館專業人員到貧困村免費輔導文藝節目,幫助組建文藝隊伍。加強農家書屋出版物補充更新及數位化書屋建設,為全市100個農家書屋更新配備圖書、數字圖書等。探索推進了“星級評定”模式、“總分館”模式、文體場所共用等創新性基層文化陣地建設。制定出臺了《壽光市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星級評定工作實施方案》,在基層文化場所建設實現全覆蓋的同時,將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按照標準進行星級評定;力爭到2019年所有鎮級文化場所達到五星標準,村級場所一半以上達到三星以上標準。孫集、聖城、羊口等鎮街的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和屯西、洛西、斟灌等村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投入大、標準高,率先垂範,以點帶面,屯西、洛西已被評為五星級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通過星級評定,進一步促進我市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標準化、規範化建設,提高文化陣地的服務功能和群眾利用率。

群眾文化活動豐富多彩

組織舉辦了文博會、首屆市民文化藝術節、全民書法大賽、首屆美展、新中國美術家系列書畫展、世界兒童文學最高獎獲得者曹文軒專題講座等活動,形成“周周有演出、月月有活動”的氛圍。以壽光市文化館為主陣地,每週常態化的開展“跟我學藝術”公益性藝術培訓班,開設聲樂、舞蹈、戲曲、書畫等課程,每月培訓輔導文藝愛好者800余人次;館辦舞蹈團、民樂團、合唱團的文藝骨幹每月共計培訓輔導文藝骨幹500餘人次。積極開展了非遺進校園、“京劇藝術進校園”、“曲藝藝術進校園”等活動,選派業務人員在明珠小學、建橋中學小學部、實驗小學、濰坊科技學院等學校免費開設京劇和曲藝課程,讓傳統藝術在校園生根發芽。積極推動民間文藝團體建設,今年新成立了呂劇團、民樂團、曲藝社等各類團體50餘家,目前全市莊戶劇團已發展到200餘家。市博物館組織舉辦了于希寧書畫展、首屆民間收藏精品展等活動,讓文物“活”起來。市圖書館推出“休閒書吧”、“你讀書我買單”、“網上圖書館”等一系列創新活動,打造“全民閱讀·書香壽光”。市圖書館被山東省文化廳授予山東省尼山書院建設示範單位榮譽稱號。非遺中心組織舉辦了文博會非遺展演、民間藝術展演展示、工藝美術作品大賽、非遺進校園、曲藝進校園和專題展演、民間舞蹈進社區等活動,參加了濰坊非遺博覽周和濰坊傳統工藝創意大賽,並榮獲組織獎。系統整理拍攝了壽光民間舞蹈記錄片和宣傳片,建設了壽光非遺博物館專題展廳。市京劇藝術團新址落成暨藝術排練大廳在市文化中心三樓正式啟用。

為更好的滿足我市市民對文化藝術素質提升和美好生活的需求,豐富市民的業餘文化生活,市文化館面向全市招募“公益性全民藝術普及社會聯盟”成員,開展舞蹈、音樂、書畫、美術等藝術培訓、藝術鑒賞、展覽展示、文化藝術講座等公益文化服務,經過前期的自願報名、資質審查和實地考察後,已初步首批擬定了11家試點單位,並授予“壽光市公益性全民藝術普及社會聯盟”銘牌。

加快文化產業與文化項目建設

一是重點項目建設實現了新突破。2017年,全市新建續建重點文化產業專案32個,總投資40億元,其中過億元文化專案10個,入選濰坊市“文化名市”建設支撐專案15個。目前,全市已完成文化產業投入10.5億元,投資1.2億元的浩洋水世界項目於今年7月份建成投用,總投資37.6億元的美倫高檔文化紙專案已完成60%土建工程,城市書房、極地海洋世界、齊魯書畫藝術品總部項目春節前後即可投入使用。二是骨幹企業運營實現了新突破。持續放大傳統紙文化產業優勢。2017年,壽光市共有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法人單位30家,1-3季度共實現營業收入274.4億元,同比增長20.4%,實現營業利潤7.3億元,同比增長11.3%。其中山東晨鳴紙業銷售有限公司、晨鳴紙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和陽光王子(壽光)特種紙有限公司三家骨幹紙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268.5億元,利潤7.2億元,分別占到全市文化產業的97.82%和98.3%。三是產業融合發展實現了新突破。大力實施“文化產業+”行動,推動文化與多種產業融合發展。“文化+旅遊”方面,將優秀傳統文化、世界文化、地域文化融入蔬菜展覽,打造獨具特色的創意農業,第十八屆菜博會參觀人數達到210.2萬人次,實現貿易額127億元,雙王城洰澱湖風景區獲評“國家濕地旅遊示範基地”。“文化+會展”方面,以“文化·文明·發展·共融”為主題,成功舉辦了第五屆文化產業博覽會,舉辦了“蔬畫同緣”全國書畫名家邀請展、山東省紫砂壺養壺大賽等20多項展覽展示活動。“文化+科技”方面,壽光市軟體園落戶文化創意企業100多家,山東環球軟體股份有限公司登陸新三板。濰坊科苑數字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獲評2017-2018年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

全面叫響“農聖故里·文明壽光”

特色文化品牌

一是深入開展文化“九名”推薦評選活動,在《壽光日報》和壽光電視臺開設“共建文化名市 共用美好生活”專欄,專題報導“文化名人”“文化名勝”“文化名牌”“文化名品”等,充分展示我市文化綜合實力。二是圍繞“文化出名”“文化惠民”兩條主線,做好“農聖故里·文明壽光”特色文化品牌的推廣宣傳,出版的《中華農聖賈思勰與〈齊民要術〉研究叢書》入選國家出版基金資助專案、“十三五”國家重點圖書規劃專案,與央視合作完成了《農聖故里·文明壽光》專題片,15個文化專案入選濰坊市“文化名市”建設支撐清單,做好73項重點任務的責任分解和推進落實。濰坊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現場推進會在我市召開,我市作經驗交流發言,濰坊市委常委、宣傳部長、高新區党工委書記初寶傑,濰坊市副市長馬清民出席會議並對我市做法給予充分肯定。

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和話語權

開展意識形態工作大調研,意識形態工作經驗做法被《支部生活》《山東宣傳資訊》《濰坊宣傳工作簡報》採用刊發,我市在濰坊市宣傳部長暨意識形態工作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座談會上作典型發言。加強部門單位協調聯動,印發了《壽光市黨委(黨組)意識形態工作聯席會議工作職責》(壽意聯辦發〔2017〕1號),進一步明確了聯席會議及成員單位、相關部門職責,把意識形態工作納入黨建述職、年度考核和巡察內容,作為民主生活會和述職報告的重要內容、執行黨的紀律特別是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的監督檢查內容。不斷加強思想政治工作,起草了開展創建思想政治工作示範點活動實施方案、意識形態領域網格化工作體系實施方案,正在徵求相關單位意見。

基層黨建攻堅戰進展情況

今年以來,我市嚴格按照上級有關安排部署,扎實做好村“兩委”換屆選舉工作。

精心組織“四個會議”,打牢換屆工作基礎。召開了全市動員部署會,朱蘭璽書記在會上強調要旗幟鮮明地堅持和加強党的領導,嚴肅換屆紀律,嚴格依法依規操作,確保換屆選舉工作平穩有序開展;各鎮街區隨即進行了動員部署,聯繫鎮街的市級領導到會並講話。舉辦全市換屆骨幹培訓班,採取集中授課、模擬演練、分組研討、集中答疑等方式,對鎮街區410名換屆骨幹進行了業務培訓;各鎮街區相應舉辦全員培訓班,通過選取部分典型村實踐操作等方式,把換屆程式學懂弄通。開好嚴肅換屆紀律黨員大會,15個鎮街區共召開換屆紀律黨員大會28場次、參會人員2.8萬人,參會率超過90%;組織參會黨員重溫入黨誓詞,合唱《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等主旋律歌曲,安排帶頭村黨支部書記和優秀共產黨員表態發言,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以村黨支部為單位,開好村級專題組織生活會,集體學習我市查處拉票賄選典型案例。

全方位做好工作指導,嚴格換屆程式步驟。建立換屆工作日分析研判制度,市換屆辦堅持各組組長每天碰頭,分析前一天工作情況和選情,明確當天工作重點,對重點問題和信訪案件進行分析研判。組織各鎮街對所轄村分類排隊,拉出換屆時間安排表,時間具體到天、責任落實到人。本著“先易後難、試點先行”的原則,每個農村社區選取1-2個村情穩定的村快推快進,為其他村樹立樣板。嚴格資格審查,對“不得”“不宜”情形進一步細化,嚴格人選把關。

持續抓實換屆紀律,營造良好換屆環境。利用報紙、電視、電臺、微信、簡報等多條宣傳管道,大力宣傳換屆紀律要求,營造了濃厚的輿論氛圍;每村懸掛6-8條橫幅標語,張貼8張左右嚴肅換屆紀律通告和宣傳掛圖,讓換屆紀律人人皆知、家喻戶曉。組織市鎮機關事業單位在職人員集體學習“十個嚴禁、十個一律”紀律要求等有關規定,逐人簽訂“五帶頭、八不為”承諾書,堅決杜絕機關幹部隨意插手、干擾換屆。暢通信訪管道,設立兩部舉報電話,及時受理群眾舉報,對發現的違紀違法行為,公安、紀檢等機關主動作為、重拳出擊,在面上形成了有力震懾。

為貫徹落實市委十四屆三次全體(擴大 )會議精神,市紀委立足監督執紀問責職責,切實擔起全面從嚴治黨監督責任,對照督查任務清單、盤點好各項工作,圓滿完成任務目標。

運用“大資料”持之以恆正風肅紀。探索建立糾“四風”大資料監督平臺,加強與中石化、公安局的協調聯動,運用科技手段破解隱形“四風”問題。建立“市公務車輛資訊監督庫”,實行公車“充卡加油、一車一卡”,運用“大資料+公安智慧交通管理系統+中石化發票應用平臺”,通過公車節假日運行、加油頻次過高、加油量超過油箱容積等資料分析,實現行車軌跡自動繪製,公車私用、私車公養自動預警,問題處理跟蹤報告,查糾隱形“四風”實現新突破。今年以來,通過該平臺共精准發現公車私用、私車公養等問題線索86個,提醒預警47次,查處案件17人。下步,將繼續完善糾“四風”監督預警平臺模組,將扶貧辦、機關事務局等相關職能部門的資料資訊嵌入,更好的服務執紀審查工作。

開展專項約談壓實管黨治黨責任。組織開展落實主體責任專項約談工作,制定下發了《2017年度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專項約談方案》,整理形成了落實主體責任問題清單,由市委常委、黨員副市長利用一個月時間與15名鎮街黨委書記、8名市直部門主要負責人進行面對面專項約談。共梳理分解管黨治黨問題清單6大類68項,開展專項約談23人,各約談物件問題清單一一認領,制定整改措施118項,完成整改落實92項,管黨治黨政治責任進一步夯實。目前,該項工作已全部完成。

扎實開展巡察工作。今年,市委巡察組共進行了5輪巡察,其中4輪常規巡察,1輪專項巡察,並配合濰坊市委巡察組完成對聖城街道的巡察和市委推進落實“四個城市”建設和開展“作風建設年”活動的專項巡察。一是聚焦群眾關注開展常規巡察。針對企業、群眾反映強烈的行政審批提速緩慢、審批服務效率不高等問題,年初,市委巡察組對市政務服務中心機關黨委進行了常規巡察,對進駐中心的市直部門單位審批服務事項進行了專項巡察。共發現並梳理主要問題11個,向相關部門單位移交邊巡邊改問題9個,其他個別問題16個。巡察後,政務服務專項審批效率大幅提升,群眾滿意率達97%。二是聚焦基層基礎開展村級巡察。針對農村基層存在的突出問題,圍繞年底村級換屆工作,緊盯“三大重點”:重點關注問題線索集中、信訪反映較多的農村黨員幹部;重點瞭解影響村級社會穩定、群眾反映強烈的事項;重點發現村幹部履職不盡責、處事不公正、作風不民主、村務不公開等突出問題,從紀委、組織、維穩、信訪等部門和各鎮街區黨委提報的121個建議巡察重點村中,確定15個重點村作為今年村級巡察對象,本著“試點先行,分步推進”的原則,首輪巡察5個村,第二輪採取“一拖二”方式巡察10個村。巡察期間,共受理群眾來信來訪286件,共發現党的領導弱化、党的建設缺失、全面從嚴治黨不力、作風建設等方面問題43個,對19個苗頭性問題提出提醒預警,向被巡察村移交邊巡邊改問題44個,向紀檢、組織、公安、鎮街黨委等梳理移交問題線索256條。深化巡察成果運用,對村級巡察發現的10個方面的共性問題,責成鎮街和市直部門認真梳理排查,抓好自查自糾,保證巡察成效。對巡察的15個村整改落實情況進行了督促匯總,11月21日在《壽光日報》進行了公示。三是聚焦幹部作風開展市直部門巡察。9月份,採取“一拖二”的方式對市農業局等6個市直單位的黨委領導班子及其成員開展巡察。11月25日,第四輪巡察工作已經結束,向市紀委移交問題線索22條。四是聚焦扶貧領域開展專項巡察。10月,市委巡察組對全市14個鎮街2016年建檔立卡1724戶貧困戶開展精准扶貧專項巡察,巡察採取聽取彙報、調閱資料、入戶走訪、實地查看等方式,重點對省定貧困村扶貧產業專案收益分配、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成效落實、穩定識別及清退、危房改造等情況進行了巡察監督,截至目前,巡察督導已結束,向市紀委移交問題線索40條,已向市委書記專題會議彙報。下步,將對其他市直部門、重點國有企業開展常規巡察和專項巡察,切實整治發生在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

大家都在看

丨編輯 田夢丨責編 李瑞丨監製 張學軍 宋成軍丨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關注“新鮮壽光”小程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