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無問西東》:是清華,是章子怡,更是知識份子的家國天下

文/馬慶雲

高曉松在自己的脫口秀節目裡邊說過一段話。 一位清華的學生問自己未來應該怎麼規劃, 高曉松回答, 清華的學生, 想著的應該是如何畢業之後報效國家, 為人民做更有價值的事情, 而不是整天想著自己那點小破事兒。 矮大緊的這幾句話, 可以作為電影《無問西東》的破題。

李芳芳的這部電影, 據說是為了清華大學的校慶獻禮而做出來的。 有不少評論認為, 這是命題作文, 做不好的。 我倒是有相反的看法。 這個命題電影不僅做的好, 而且真正做出了清華或者說我們心目中的清華大學應該有的精神。

電影有四段故事。 第一段, 上世紀二十年代清華大學某學生從理科轉為文科的心路歷程。 第二段, 清華大學在西南聯大期間, 幾個學生成為飛行員, 駕駛戰鬥機共赴國難。 第三段, 經常被戰鬥機拋下的食物救濟的老百姓中, 有個孤兒長大了,

上世紀六十年代, 成為清華大學理工科的優秀畢業生, 並且參加了國家的原子彈計畫, 他的人生中, 又經歷了一段章子怡式的“被侮辱與被損害”的愛情故事。 第四段, 當下, 被原子彈科學家救過命的醫護人員的孩子也長大了, 清華畢業了, 成為公司骨幹, 他是如何在工作生活中繼承清華精神的。

這四段故事被有機打亂, 回環往復, 我絲毫不覺得敘事錯亂, 相反, 在《無問西東》中體悟到多重敘事的快感。 而四段故事, 實際上正是清華大學甚至於真正優秀的好大學, 應該帶給我們的精神。

上世紀二十年代的那段故事, 以泰戈爾來清華做演講為此段的最高潮。 清華校長梅貽琦笑容可掬地站在泰戈爾身邊, 神態自若。 這正是大學的精神一種。 為什麼要學習知識呢?正是要求取一種在淵博面前的平和而非拘謹。 這種平和而非拘謹, 很類似尼采所講的“凝神深淵的力量”。

只有上大學, 求取了真知識, 才能獲取人生的“處之泰然”, 實現那種平和感。 因此, 在四十年代西南聯大的那段故事中, 敵機就在頭頂上轟炸, 那位老師依舊可以給清華的學生們講泰戈爾的詩歌。 他相信, 這詩歌中所蘊含的哲學力量, 可以超越生死。 當雨季到來, 大雨傾倒在鐵皮屋頂上聲聲作響的時候, 清華的老先生淋著雨, 處之泰然。 人生之境界, 當如是耳。

西南聯大這段故事, 王力宏飾演的角色駕駛戰機與日寇生死決戰的最後一刻, 淚點滿滿。 知識的第一境界, 當然是求取人生的平和。 而知識的另一境界, 則是對民族對國家的責任意志。 知識越多, 責任越大, 這正是中國歷代知識份子們的春秋大夢。 “哀民生之多艱”, 是知識份子們的共同宿命。

抗日,只是一種具體化的為國為民,它呈現出一種具象的轟轟烈烈。而六十年代那段,黃曉明飾演的角色和科研隊伍走在沙漠裡邊,為國家為民族做科研事業的時候,則是更平靜的服務。以一己之力,讓國家讓民族往更好的地方去,這不僅是清華人的宿命,更是中國所有大學不能回避的責任。太多的時候,天之驕子並非自吹自擂,而是勇於擔當,要報效人民的責任意志。

所以,我們看到新時代裡邊,另一位清華的畢業生雖然穿梭于城市樓宇之間,卻不忘做力所能及的慈善,救助四胞胎。這種慈善,讓大學精神與我們當下這個“小時代”中的所有讀書人拉近距離。在自己的行業中恪盡職守,在自己的生活中不忘善良,這不僅是清華的精神,更是每一個讀書人的精神。

章子怡的段落,應該拿出來單獨說,她為整個的大學精神更添了一筆悲劇意志上的超越。章子怡飾演的角色,有悲劇味道,因為寫信批評老師的妻子虐待丈夫,而被這位元紡織女工找到工作單位醫院來,說她勾引被人老公。醫院對章子怡飾演的角色展開批評,沒有人救助,大家都成了批判的幫兇,對她拳打腳踢,棍棒相加,直到她斷了氣息。

《無問西東》好像在講那個瘋狂的年代。但是,我們又是否應該做更深刻的思考呢?那個年代瘋狂,我們這個年代,又何嘗不是沒有絲毫的變化呢?我們是不是幫兇?我們殘害沒殘害過“王敏佳”?互聯網時代,讓這種殘害來的範圍更廣,施暴者更安全、更隱蔽罷了。所以,電影在劇情上做了幾種超越。

第一種,王敏佳的死還是生。當陳鵬去埋葬王敏佳的時候,王敏佳蘇醒了。這是真正的藝術創作上的浪漫主義。以生的方式超越死亡。第二種,王敏佳去大隔壁找陳鵬。在那個窮困潦倒的年代,王敏佳帶著一個水壺,就能找到陳鵬所在的大戈壁去,顯然是不現實的,但是,《無問西東》的創作者正是用這種不現實來實現對現實的浪漫主義回擊!

無論在大時代,還是在小時代,無論是知識份子,還是並未讀書並不關心家國天下的生靈,時代的波濤總有可能波及到大家,所有人都是生存的流亡者。因此,電影裡邊通過章子怡的臺詞說出了整片的點睛所在——只有愛可以托底。

《無問西東》可說的意向很多。每一個人物身上都換發著一種久違的精神。它更像是一部哲學韻味濃厚的電影。這樣的電影,挑觀眾。

抗日,只是一種具體化的為國為民,它呈現出一種具象的轟轟烈烈。而六十年代那段,黃曉明飾演的角色和科研隊伍走在沙漠裡邊,為國家為民族做科研事業的時候,則是更平靜的服務。以一己之力,讓國家讓民族往更好的地方去,這不僅是清華人的宿命,更是中國所有大學不能回避的責任。太多的時候,天之驕子並非自吹自擂,而是勇於擔當,要報效人民的責任意志。

所以,我們看到新時代裡邊,另一位清華的畢業生雖然穿梭于城市樓宇之間,卻不忘做力所能及的慈善,救助四胞胎。這種慈善,讓大學精神與我們當下這個“小時代”中的所有讀書人拉近距離。在自己的行業中恪盡職守,在自己的生活中不忘善良,這不僅是清華的精神,更是每一個讀書人的精神。

章子怡的段落,應該拿出來單獨說,她為整個的大學精神更添了一筆悲劇意志上的超越。章子怡飾演的角色,有悲劇味道,因為寫信批評老師的妻子虐待丈夫,而被這位元紡織女工找到工作單位醫院來,說她勾引被人老公。醫院對章子怡飾演的角色展開批評,沒有人救助,大家都成了批判的幫兇,對她拳打腳踢,棍棒相加,直到她斷了氣息。

《無問西東》好像在講那個瘋狂的年代。但是,我們又是否應該做更深刻的思考呢?那個年代瘋狂,我們這個年代,又何嘗不是沒有絲毫的變化呢?我們是不是幫兇?我們殘害沒殘害過“王敏佳”?互聯網時代,讓這種殘害來的範圍更廣,施暴者更安全、更隱蔽罷了。所以,電影在劇情上做了幾種超越。

第一種,王敏佳的死還是生。當陳鵬去埋葬王敏佳的時候,王敏佳蘇醒了。這是真正的藝術創作上的浪漫主義。以生的方式超越死亡。第二種,王敏佳去大隔壁找陳鵬。在那個窮困潦倒的年代,王敏佳帶著一個水壺,就能找到陳鵬所在的大戈壁去,顯然是不現實的,但是,《無問西東》的創作者正是用這種不現實來實現對現實的浪漫主義回擊!

無論在大時代,還是在小時代,無論是知識份子,還是並未讀書並不關心家國天下的生靈,時代的波濤總有可能波及到大家,所有人都是生存的流亡者。因此,電影裡邊通過章子怡的臺詞說出了整片的點睛所在——只有愛可以托底。

《無問西東》可說的意向很多。每一個人物身上都換發著一種久違的精神。它更像是一部哲學韻味濃厚的電影。這樣的電影,挑觀眾。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