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銀行同業業務監管再出重磅背後:那些資產出表“連環套”

前兩天銀監會發佈《商業銀行大額風險暴露管理辦法》, 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這裡頭讓不少中小銀行最為犯愁的一條是, 對於同業客戶, 風險暴露指標被降低到了“不得超過一級資本的25%”。 這個25%, 對比2014年發的127文中規定的“單一融出資金不得超過一級資本的50%”, 顯然是收緊了不少。

在細說這項條款前, “愉見財經”先來說說大背景, 銀行同業業務。 要做同業業務, 最初的出發點, 那是為了便利那些銀行之間的流動性管理, 優化金融資源配置, 目的是更有效地支援給實體經濟去。

但銀行們面對著考核指揮棒、和求利潤的心態, 總能動出各種小腦筋。 我們看到過去4、5年間, 銀行同業業務那是蓬勃發展, 而且慢慢脫離了最初的出發點, 不少業務都變成了:本來該落在表內的信貸, 為了規避一些監管指標而“出表”, 同業業務變成了“避風港”。

吃到甜頭以後, 這個趨勢就愈演愈烈,

同業加杠杆也越加越高, 拆開來一看, 會發現他們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就像一個“連環套”。

資產是去了表外, 可風險全在“連環套”裡頭, 隱匿了、還築高了。

口說無憑, 拆解一個案例, 廣發僑興債“蘿蔔章”一案。 這事, 浮在水面上的是廣發銀行100億不良資產虛假出表、私刻公章、違規擔保, 把那些不良資產藏過來藏過去, 廣發行也領罰了7.22億元史無前例高額罰單;而潛藏在水底的, 竟還有20家銀行業金融機構參與其中, 當通道, 出資的、擔保的、兜底的、過橋的。

比如:

郵儲銀行北京分行通過上海國際信託設立的信託計畫, 往僑興集團投錢;

興業銀行的兩大分行, 分別通過金谷信託、陸家嘴信託放貸;

恒豐銀行和廣發銀行做同業的買入返售;

廊坊銀行、浙江稠州銀行、國民信託、平安信託等都在裡面當過“通道”。

除了典型的買入返售以外, 當通道還包括用自營或理財資金認購信託受益權, 廣發銀行在這當中明裡暗裡擔保兜底。 3年裡, 對實際已經信用破產的僑興集團的貸款形成的不良資產,

就這樣同業合謀, 連環騰挪。

回到我們的主題“同業業務監管再出重磅”, 對集中度風險的監管指標的收緊, 業內認為監管憂心的還是這種同業業務無序膨脹, 造成風險隱蔽卻集中。 當然監管們也知道不少銀行的同業風險暴露眼下是超標的, 因此給了三年過渡期, 這些銀行就不用一下子去簡單粗暴壓規模, 而是可以在三年裡逐步調整業務模式、分散同業資產、擴展客戶群體。

此外“愉見財經”再提供一條技術貼, 這次“不得超過一級資本25%”的規定, 看似比127號文裡50%整整砍了一半, 但實際本次新規買入返售只計算扣除抵質押品後的風險敞口, 這部分其實基本很小, 占不到多少比例。 此前那個50%融出比例, 是不扣除質押券的,

所以買入返售按當時的計算是占到比例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