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杜甫最悲情的一首詩,寫盡了顛沛流離 讀罷更是令人傷感

《月夜憶舍弟》這首詩是乾元二年秋杜甫在秦州所寫。 當時的歷史背景下, 安祿山的叛軍主力從范陽起兵南下, 攻陷汴州, 西進洛陽, 全國大部都處於戰亂之中。 在這兵荒馬亂的季節, 杜甫與幾個弟弟們分散了, 了無音訊, 他十分憂慮和思念他們, 於是就有了《月夜憶舍弟》這首詩。 杜甫用自己沉鬱頓挫的風格, 通過描寫自己的顛沛流離, 來反襯國家山河的支離破碎, 更顯得戰亂帶給社會的這種深沉的悲痛!

月夜憶舍弟

——杜甫

戍鼓斷人行, 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 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 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 況乃未休兵。

詩文翻譯:

戍樓上的鐘鼓聲阻隔了人們的來往, 邊塞的秋天裡一隻孤雁在哀鳴。

從今夜開始就進入了白露節氣, 我看過百般月亮還是故鄉的最明亮。

有兄弟卻都已分散在了四處, 沒有家書就無法探問他們的生死消息。

寄往洛陽的家書經常不能送達, 何況這頻繁的戰亂沒有終止的跡象。

詩文鑒賞:

“戍鼓斷人行, 邊秋一雁聲”。 就像劉禹錫詩中寫的那樣, 自古逢秋悲寂寥, 杜甫也不例外。 前兩句詩人為世人描繪了一幅淒涼壯闊的邊塞秋景畫面。 其中“斷”字令人倍感淒涼, 而“一”字則寫盡了孤苦之感, 為本詩渲染了一種沉重悲壯的氣氛。

“露從今夜白, 月是故鄉明”。 這兩句是本詩最為經典之處, 也是千百年來廣為流傳的佳句。 本句情景結合, 寄情于景, 不單單是寫客觀景象, 也糅合了自己的主觀感情。 杜甫將自己微妙的內心感觸融入了這自然景象中, 借此襯托了自己的那種深沉的思念故鄉的心緒, 因而千百年來廣為流傳。

“有弟皆分散, 無家問死生”。 這兩句點明了本詩的主旨是思念舍弟。 前文的聞戍鼓, 聽雁聲, 見寒露, 賞明月, 所有的抒情感懷其實都是為了這一個目的。 尤其是“死生”兩字用在此處, 更顯得詩人內心的悲痛沉重, 生逢亂世, 親人生死未卜, 這種煎熬和焦慮誰人能夠體會?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這兩句杜甫從自己的切身體會延伸到了普天大眾的感觸,集中體現了杜甫深沉的愛國情懷和光輝形象!有著這種憂慮不安心情的人,不止我一個,原來這天下的民眾皆如此,生死茫茫孰能料?這兩句也反映了戰亂中人民飽嘗憂患喪亂的經歷,這種場景更是催人斷腸,令人無比傷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這兩句杜甫從自己的切身體會延伸到了普天大眾的感觸,集中體現了杜甫深沉的愛國情懷和光輝形象!有著這種憂慮不安心情的人,不止我一個,原來這天下的民眾皆如此,生死茫茫孰能料?這兩句也反映了戰亂中人民飽嘗憂患喪亂的經歷,這種場景更是催人斷腸,令人無比傷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