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王珮瑜:梅葆玖贊許的當代坤生,“小冬皇”演繹國粹之美

在梨園, 有一類演員極為難得。 她們雖為女演員, 卻能夠飾演老生這樣的男性角色, 被冠以“坤生”的美譽。 王珮瑜便是當代屈指可數的“坤生”之一。

在接觸京劇前, 生於蘇州的王珮瑜從小擅長評彈。 受家中票友親戚的啟蒙, 她11歲改學京劇, 僅兩個月的學習後, 一出《釣金龜》就拿下了江蘇省票友大賽的第一名。 1992年, 王珮瑜考入上海戲劇學校, 專攻老生行當。 憑藉過人的天賦, 王珮瑜的表演水準與日俱增, 《失空斬》、《文昭關》等餘派作品陸續亮相, 獲得了京劇名家梅葆玖和譚元壽的賞識。

畢業後, 王珮瑜進入上海京劇院,

25歲即任劇院一團副團長。 外形瘦弱的她, 行腔卻高亢、清亮, 富有穿透力和感染力, 在戲臺上塑造了眾多經典的老生角色, 屢獲京劇賽事桂冠。 電影《梅蘭芳》中, 王珮瑜和梅葆玖分別為孟小冬、梅蘭芳配唱《游龍戲鳳》選段, 在銀幕上再現“梅孟之好”, 被梨園奉為經典;2010年, 在梅蘭芳京劇團重建15周年之際, 她再次與梅葆玖等名家共同出演《四郎探母》, 再續“乾旦坤生”的梨園傳奇, 贏得“小冬皇”的至高讚譽, 成為觀眾熟知的“瑜老闆”。

戲臺之外, 王珮瑜同樣將京劇作為生活第一要義, 致力於傳統京劇文化的創新和傳播。 “做最古老的傳統藝術, 最時尚的演繹者”, 她試圖衝破戲曲與音樂之間的界限, 將吉他等現代樂器與京劇聲腔進行融合,

把京劇還原為更加純粹的音樂表達;她以新生代演員的身份頻頻現身綜藝節目, 精妙的解讀與演繹, 令更多年輕觀眾發現京劇輕鬆、時尚的一面。

如今, 王珮瑜在行腔上繼續依照自己的特點進行大膽創新, 不僅在舞臺中演繹一段段歷史傳奇, 也在生活裡講述京劇傳承的故事。 “走小步, 不停步, 京劇才有希望”, 在她看來, 只要在唱念做打上做足功夫, 無論是怎樣的舞臺, 都能夠綻放京劇的魅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