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張伯駒:他捐獻給國家的頂級文物都能建一個博物館了

這幾天, 故宮和央視聯合推出的大型文化欄目《國家寶藏》正在熱播, 其中推出的多件重量級國寶都在社交媒體上引起了廣泛討論。

故宮博物院的收藏堪稱海量, 據說有統計的藏品高達180余萬件。 其中在故宮博物院最頂級的文物收藏中, 有一大批都是來自同一個人的捐獻或提供, 這個人就是曾經的民國京城四少之一張伯駒。

張伯駒

張伯駒系袁世凱的表侄, 幼時過繼給伯父河南都督張鎮芳, 他七歲入私塾, 九歲能寫詩, 在當時被譽為“神童”。

張伯駒從小博覽群書, 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薰陶, 他的文學造詣水準相當高, 古體詩詞和音韻等研究非常深入, 他的詩詞作品被收錄成《張伯駒詞集》。

張伯駒的繪畫和書法也獨具一格, 他的繪畫作品包括了《楚澤流芳》、《紅梅》及《蘭石》, 而他的書法則學習王羲之的《十七帖》, 同時融合真、草、隸、篆於一爐, 最終在晚年形成了張氏獨特的“鳥羽體”。

張伯駒書法作品

除此之外, 張伯駒一生還醉心戲曲研究, 他曾與著名老生演員余叔岩合作編寫了《近代劇韻》。 1931年, 他會同梅蘭芳、余叔岩等一起創立了北平國劇協會。 1937年, 他又組織余叔岩、楊小樓、錢寶森等一批名家為河南旱災籌款義演,

張伯駒本人也親自粉墨登場, 出演足智多謀的三國人物諸葛孔明。

比起以上這些個人修為, 張伯駒真正被國人銘記並稱頌的, 是他對國寶文物的保護。 得益于家族豐厚的財富, 以及張伯駒本人對文物鑒賞的深厚功底, 他一生收藏文物浩如煙海, 但他卻說:“予所收蓄不必終予身為予有, 但使永存吾土, 世傳有緒。 ”

張伯駒(右)戲曲扮相

1936年, 溥儒將唐代韓幹的《照夜白圖》賣於他人後, 這件無價之國寶就此流落海外, 張伯駒得知此事後耿耿於懷。 此後為了不讓中國的珍貴文物流失海外, 他不斷斥鉅資收購國寶精品。

西晉大文人陸機的《平復帖》

1941年, 張伯駒在上海被人綁票, 綁匪聲言如果拿不出300萬元, 就將對張伯駒撕票。 潘素設法去探望了一次張伯駒, 張悄悄對她說, 家裡的字畫千萬不能動, 尤其是那幅《平復帖》, 自己死了不要緊, 但字畫要留下來!在這次綁架中張家堅持沒有變賣一件珍貴國寶, 直到綁匪將贖金從300萬降到40萬, 才把張伯駒給救出來。

展子虔《遊春圖》

1956年,張伯駒和潘素夫婦將晉·陸機《平復帖》、唐·杜牧《張好好詩》、宋·范仲淹《道服贊》、宋·黃庭堅《諸上座帖》等8件古代法書精品悉數捐獻給國家。後來,國家文物局又陸續從張伯駒處收購隋·展子虔《遊春圖》、宋·趙佶《雪江歸棹圖》、明·唐寅《王蜀宮妓圖》等精品文物,最後這些珍貴的國寶均由故宮博物院收藏。

今天的人們能從故宮博物院看到這些珍貴國家寶藏,張伯駒先生可謂居功至偉。著名畫家劉海粟曾這樣評論張伯駒:“他是當代文化高原上的一座峻峰。從他那廣袤的心胸湧出四條河流,那便是書畫鑒藏、詩詞、戲曲和書法。四種姊妹藝術互相溝通,又各具性格,堪稱京華老名士,藝苑真學人。”

(責任編輯:楊波)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互聯網

本文系BeijingCom原創稿件

如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展子虔《遊春圖》

1956年,張伯駒和潘素夫婦將晉·陸機《平復帖》、唐·杜牧《張好好詩》、宋·范仲淹《道服贊》、宋·黃庭堅《諸上座帖》等8件古代法書精品悉數捐獻給國家。後來,國家文物局又陸續從張伯駒處收購隋·展子虔《遊春圖》、宋·趙佶《雪江歸棹圖》、明·唐寅《王蜀宮妓圖》等精品文物,最後這些珍貴的國寶均由故宮博物院收藏。

今天的人們能從故宮博物院看到這些珍貴國家寶藏,張伯駒先生可謂居功至偉。著名畫家劉海粟曾這樣評論張伯駒:“他是當代文化高原上的一座峻峰。從他那廣袤的心胸湧出四條河流,那便是書畫鑒藏、詩詞、戲曲和書法。四種姊妹藝術互相溝通,又各具性格,堪稱京華老名士,藝苑真學人。”

(責任編輯:楊波)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互聯網

本文系BeijingCom原創稿件

如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