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一文說透——A股區塊鏈誰在裸泳!(上市區塊鏈技術公司一覽)

區塊鏈:敲響數位貨幣時代的前奏

1月 20 日, 中國人民銀行在北京召集了數位貨幣研討會, 就數位貨幣發行的總體框架、貨幣演進中的國家數字貨幣、國家發行的加密電子錢等專題進行了研討和交流。

事實上, 消息顯示從 2014 年起央行就成立了專門的研究團隊, 對數位貨幣發行和業務運行框架、數位貨幣的關鍵技術、發行流通環境、面臨的法律問題等進行了深入研究, 並且央行稱上述研究已取得階段性成果。

這是繼 2013 年 12 月 5 日央行等五部委發佈關於防範比特幣風險的通知之後, 第一次對數字貨幣表示明確的態度。 而在這期間, 不僅是中國央行, 全球都對數字貨幣表現出巨大的興趣並投入了研究。

目前, 世界範圍內尚無真正意義上的數字貨幣, 最為接近的是以區塊鏈(blockchain) 技術作為基礎性底層技術的比特幣。 事實上, 區塊鏈技術早已走進公眾視野並已快速上升到政策層面。

從達沃斯論壇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從中國人民銀行數位貨幣研討會到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的聽證會, 從納斯達克、花旗銀行等金融業大佬到 IBM、微軟等科技巨頭, 區塊鏈及數字貨幣正引發世界的廣泛關注和探討。

從Google Trend 和百度指數上來看, 以美國為首的國外科技從2013 年開始關注區塊鏈技術, 關注度在 2015 年下半年取得了爆發性的增長。 國內從 2015 年下半年開始關注區塊鏈技術, 今年關注熱度有所提高, 並且在達到頂峰。

區塊鏈”百度搜索指數及媒體指數

數字貨幣百度搜索指數及媒體指數

區塊鏈與貨幣的數位化

區塊鏈技術的出現, 為解決貨幣的數位化發行、流通和持有問題提供了新的角度與可能。 比特幣等多種社群“幣”、企業內部多種虛擬“幣”的出現, 則為未來數位貨幣時代的到來敲響了前奏, 進行了世界範圍內的技術驗證和試錯。

社群數位“幣”

社群數字“幣”以社群的認可度來做背書, 比特幣為其代表。 在比特幣社區和許多比特幣信仰者的支持下, 比特幣擁有了其價值支撐, 也吸引了部分社群外的使用者參與交易與使用。 據有關媒體報導, 全世界約有 1400 家實體商戶可以用比特幣來支付, 其中歐洲近 600 家, 美國有 400 多家, 我國目前約有 20 家左右。

區塊鏈技術與社群的固有特徵相符合。 社群一般不像其他組織具有強有力的中心機構和行動能力, 意見和利益都相對分散, 在這種情況下, 區塊鏈技術通過加密演算法形成的約定, 制定了強制性的規則, 締造了超出人為因素的信任紐帶。 社群數位“幣”強制設定總量和發行速度的特點, 使得早期持有者可以因為社區的擴大、持有人數的增多、社群內經濟活動的增加, 而得到越來越大的利益。

目前,市場上有數百種社群數位“幣”,同一社群內使用同一種貨幣,可以在經濟利益上使社群形成一致利益,並通過社群內的交換、交易,將經濟活動留在社群之內,使社群擁有自己的經濟資源,吸引更多的外界用戶參與。

下圖為 coinmarketcap 網站各大電子錢綜合排行前 10 位貨幣的發行量、成交量、市值等情況,縱列依次表示:貨幣名、市值、當前價格、總供應量、24h 成交量、24h 漲跌幅、7 天的市值變化圖。其中比特幣位列第一位。

企業虛擬“幣”

目前企業對區塊鏈技術的使用,仍然要落後於社群。企業遊戲虛擬幣、積分、Q 幣、儲值卡等等,從更大意義上來說,都可以說是數字“幣”的一部分。

當前,一些創業企業已經在進行相關嘗試,如 Factom,基於自己的軟體服務,已經發行了可兌換虛擬“幣”;BitGold、GoldPay,也在嘗試基於黃金來發行自己的虛擬數字“幣”。如果未來數字貨幣的發行能有規可循,更多的企業將會勇於進入數字虛擬幣領域。

國家數字貨幣

貨幣本質及現代貨幣發行基礎決定了:數字貨幣要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貨幣,同樣離不開國家信用。

隨著互聯網和支付方式的發展,本位幣正在逐漸發展為多種形式的電子錢。目前我國較流行的是基於銀行帳戶以及協力廠商支付帳戶的電子形式本位幣,正在研發設計的央行數位貨幣也不例外。與現有電子形式的本位幣不同,未來的央行數位貨幣將可能是涉及區塊鏈、移動支付、可信可控雲計算、密碼演算法、安全晶片等技術的本位幣。所以,未來的央行數字貨幣將從各方面有助於我國建設全新的金融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我國支付體系,提升支付結算效率。並且,央行數字貨幣最終可形成一個大資料系統,提升經濟交易活動的便利性和透明度,減少洗錢、逃漏稅等違法犯罪行為。

目前,各國金融機構已經在紛紛研發區塊鏈技術。R3 聯盟,花旗、德勤等自身開發的區塊鏈系統,2015 年厄瓜多爾率先推出國家版數位貨幣,目前,包括瑞典、澳大利亞及俄羅斯正在研討發展數位貨幣的計畫。英國央行正委託倫敦大學學院設計一套數位貨幣 RSCoin 進行試驗, 預期通過央行發行的數位貨幣來提高整體金融體系的安全性與效率。國家數字貨幣的出現,很可能是人類近千年金融史上又一次激動人心的變革。

區塊鏈帶來金融行業的另一種可能

區塊鏈在金融領域已開始試驗,根據麥肯錫分析,區塊鏈技術影響最可能發生在支付及交易銀行、資本市場及投資銀行業務的主要應用場景。

應用場景一:數位貨幣

隨著電子金融及電子商務的崛起,數位貨幣安全、便利、低交易成本的獨特性,更適合基於網路的商業行為,將來有可能取代物理貨幣的流通。各國央行均認識到數位貨幣能夠替代實物現金,降低傳統紙幣發行、流通的成本,提高支付結算的便利性;並增加經濟交易透明度, 減少洗錢、逃漏稅等違法犯罪行為,提升央行對貨幣供給和貨幣流通的控制力;同時,通過發展數位貨幣背後的區塊鏈技術應用,擴展到整個金融業及其他領域,確保資金和資訊的安全,提升社會整體效能。

應用場景二:跨境支付與結算

區塊鏈將可摒棄中轉銀行的角色,實現點到點快速且成本低廉的跨境支付。通過區塊鏈的平臺,不但可以繞過中轉銀行,減少中轉費用,還因為區塊鏈安全、透明、低風險的特性,提高了跨境匯款的安全性,以及加快結算與清算速度,大大提高資金利用率。未來,銀行與銀行之間可以不再通過協力廠商,而是通過區塊鏈技術打造點對點的支付方式。

根據麥肯錫的測算,從全球範圍看,區塊鏈技術在 B2B 跨境支付與結算業務中的應用將可使每筆交易成本從約 26 美元下降到 15 美元,其中約 75%為中轉銀行的支付網路護費用,25% 為合規、差錯調查,以及外匯匯兌成本。

應用場景三:證券發行與交易

區塊鏈技術使得金融交易市場的參與者享用平等的資料來源,讓交易流程更加公開、透明、有效率。通過共用的網路系統參與證券交易,使得原本高度依賴仲介的傳統交易模式變為分 散的平面網路交易模式。這種革命性交易模式在西方金融市場的實踐中已經顯現出三大優勢: 首先,能大幅度減少了證券交易成本,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可使證券交易的流程更簡潔、透明、 快速,減少重複功能的 IT 系統,提高市場運轉的效率。其次,區塊鏈技術可准即時地記錄交易者的身份、交易量等關鍵資訊,有利於證券發行者更快速清晰地瞭解股權結構,提升商業 決策效率;公開透明又可追蹤的電子記錄系統同時減少了暗箱操作、內幕交易的可能性,有 利於證券發行者和監管部門維護市場。第三,區塊鏈技術使得證券交易日和交割日時間間隔 從 1-3 天縮短至 10 分鐘,減少了交易的風險,提高了交易的效率和可控性。

應用場景四:客戶征信與反欺詐

記載于區塊鏈中的客戶資訊與交易紀錄有助於銀行識別異常交易並有效防止欺詐。區塊鏈的技術特性可以改變現有的征信體系,在銀行進行“認識你的客戶”(KYC)時,將不良紀錄客 戶的資料儲存在區塊鏈中。客戶資訊及交易記錄不僅可以隨時更新,同時,在客戶資訊保護法規的框架下,如果能實現客戶資訊和交易紀錄的自動化加密關聯共用,銀行之間能省去許多 KYC 的重複工作。銀行也可以通過分析和監測在共用的分散式帳本內客戶交易行為的異常狀態,及時發現並消除欺詐行為。

A 股區塊鏈概念股

目前,國內涉足區塊鏈或數位貨幣的已掛牌公司目前並不多,基本處於技術研究領域,並且多集中于區塊鏈產業鏈的中間層和應用層領域。

從相關性上來看,涉及到的相關概念股範圍主要有:安全概念股(加解密、身份認證)、征信概念股(未來信用)、大資料概念股(大資料安全分析、資料區塊連接)、雲計算概念股、數字貨幣概念股等。

其中雲計算、大資料安全分析、加解密、身份認證、智慧合約、區塊鏈服務等處於產業鏈中游,產業鏈下游涉及的概念則非常廣泛,包括未來信用、企業積分、物聯網等。

A 股中涉及區塊鏈概念的公司僅有十多家。其中,技術開發方面,海立美達和魯億通兩家公司分別通過收購區塊鏈技術公司,開始佈局區塊鏈技術的研發;技術應用方面,恒生電子和海航投資所開發的數位票據,企業級錢包和福利匯等區塊鏈產品都已投入現實應用。

新三板區塊鏈概念股

我們將新三板區涉及塊鏈概念的公司分為以下幾類:

① 區塊鏈技術研發與應用(賽億智慧 430070.OC)

② 數字貨幣、企業虛擬幣(迅銷科技 835200.OC、淘禮網 430298.OC、億美匯金 834460.OC)

③區塊鏈相關技術涉及企業,如雲計算(首都線上 430071.OC、雲巨集資訊 832135.OC)、物聯網(映翰通 430642.OC)、資訊安全及身份認證(天融信 834032.OC、遠望信息 833854.OC)、大資料分析(恒揚科技 831196.OC、贊普科技 831405.OC)

使得早期持有者可以因為社區的擴大、持有人數的增多、社群內經濟活動的增加, 而得到越來越大的利益。

目前,市場上有數百種社群數位“幣”,同一社群內使用同一種貨幣,可以在經濟利益上使社群形成一致利益,並通過社群內的交換、交易,將經濟活動留在社群之內,使社群擁有自己的經濟資源,吸引更多的外界用戶參與。

下圖為 coinmarketcap 網站各大電子錢綜合排行前 10 位貨幣的發行量、成交量、市值等情況,縱列依次表示:貨幣名、市值、當前價格、總供應量、24h 成交量、24h 漲跌幅、7 天的市值變化圖。其中比特幣位列第一位。

企業虛擬“幣”

目前企業對區塊鏈技術的使用,仍然要落後於社群。企業遊戲虛擬幣、積分、Q 幣、儲值卡等等,從更大意義上來說,都可以說是數字“幣”的一部分。

當前,一些創業企業已經在進行相關嘗試,如 Factom,基於自己的軟體服務,已經發行了可兌換虛擬“幣”;BitGold、GoldPay,也在嘗試基於黃金來發行自己的虛擬數字“幣”。如果未來數字貨幣的發行能有規可循,更多的企業將會勇於進入數字虛擬幣領域。

國家數字貨幣

貨幣本質及現代貨幣發行基礎決定了:數字貨幣要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貨幣,同樣離不開國家信用。

隨著互聯網和支付方式的發展,本位幣正在逐漸發展為多種形式的電子錢。目前我國較流行的是基於銀行帳戶以及協力廠商支付帳戶的電子形式本位幣,正在研發設計的央行數位貨幣也不例外。與現有電子形式的本位幣不同,未來的央行數位貨幣將可能是涉及區塊鏈、移動支付、可信可控雲計算、密碼演算法、安全晶片等技術的本位幣。所以,未來的央行數字貨幣將從各方面有助於我國建設全新的金融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我國支付體系,提升支付結算效率。並且,央行數字貨幣最終可形成一個大資料系統,提升經濟交易活動的便利性和透明度,減少洗錢、逃漏稅等違法犯罪行為。

目前,各國金融機構已經在紛紛研發區塊鏈技術。R3 聯盟,花旗、德勤等自身開發的區塊鏈系統,2015 年厄瓜多爾率先推出國家版數位貨幣,目前,包括瑞典、澳大利亞及俄羅斯正在研討發展數位貨幣的計畫。英國央行正委託倫敦大學學院設計一套數位貨幣 RSCoin 進行試驗, 預期通過央行發行的數位貨幣來提高整體金融體系的安全性與效率。國家數字貨幣的出現,很可能是人類近千年金融史上又一次激動人心的變革。

區塊鏈帶來金融行業的另一種可能

區塊鏈在金融領域已開始試驗,根據麥肯錫分析,區塊鏈技術影響最可能發生在支付及交易銀行、資本市場及投資銀行業務的主要應用場景。

應用場景一:數位貨幣

隨著電子金融及電子商務的崛起,數位貨幣安全、便利、低交易成本的獨特性,更適合基於網路的商業行為,將來有可能取代物理貨幣的流通。各國央行均認識到數位貨幣能夠替代實物現金,降低傳統紙幣發行、流通的成本,提高支付結算的便利性;並增加經濟交易透明度, 減少洗錢、逃漏稅等違法犯罪行為,提升央行對貨幣供給和貨幣流通的控制力;同時,通過發展數位貨幣背後的區塊鏈技術應用,擴展到整個金融業及其他領域,確保資金和資訊的安全,提升社會整體效能。

應用場景二:跨境支付與結算

區塊鏈將可摒棄中轉銀行的角色,實現點到點快速且成本低廉的跨境支付。通過區塊鏈的平臺,不但可以繞過中轉銀行,減少中轉費用,還因為區塊鏈安全、透明、低風險的特性,提高了跨境匯款的安全性,以及加快結算與清算速度,大大提高資金利用率。未來,銀行與銀行之間可以不再通過協力廠商,而是通過區塊鏈技術打造點對點的支付方式。

根據麥肯錫的測算,從全球範圍看,區塊鏈技術在 B2B 跨境支付與結算業務中的應用將可使每筆交易成本從約 26 美元下降到 15 美元,其中約 75%為中轉銀行的支付網路護費用,25% 為合規、差錯調查,以及外匯匯兌成本。

應用場景三:證券發行與交易

區塊鏈技術使得金融交易市場的參與者享用平等的資料來源,讓交易流程更加公開、透明、有效率。通過共用的網路系統參與證券交易,使得原本高度依賴仲介的傳統交易模式變為分 散的平面網路交易模式。這種革命性交易模式在西方金融市場的實踐中已經顯現出三大優勢: 首先,能大幅度減少了證券交易成本,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可使證券交易的流程更簡潔、透明、 快速,減少重複功能的 IT 系統,提高市場運轉的效率。其次,區塊鏈技術可准即時地記錄交易者的身份、交易量等關鍵資訊,有利於證券發行者更快速清晰地瞭解股權結構,提升商業 決策效率;公開透明又可追蹤的電子記錄系統同時減少了暗箱操作、內幕交易的可能性,有 利於證券發行者和監管部門維護市場。第三,區塊鏈技術使得證券交易日和交割日時間間隔 從 1-3 天縮短至 10 分鐘,減少了交易的風險,提高了交易的效率和可控性。

應用場景四:客戶征信與反欺詐

記載于區塊鏈中的客戶資訊與交易紀錄有助於銀行識別異常交易並有效防止欺詐。區塊鏈的技術特性可以改變現有的征信體系,在銀行進行“認識你的客戶”(KYC)時,將不良紀錄客 戶的資料儲存在區塊鏈中。客戶資訊及交易記錄不僅可以隨時更新,同時,在客戶資訊保護法規的框架下,如果能實現客戶資訊和交易紀錄的自動化加密關聯共用,銀行之間能省去許多 KYC 的重複工作。銀行也可以通過分析和監測在共用的分散式帳本內客戶交易行為的異常狀態,及時發現並消除欺詐行為。

A 股區塊鏈概念股

目前,國內涉足區塊鏈或數位貨幣的已掛牌公司目前並不多,基本處於技術研究領域,並且多集中于區塊鏈產業鏈的中間層和應用層領域。

從相關性上來看,涉及到的相關概念股範圍主要有:安全概念股(加解密、身份認證)、征信概念股(未來信用)、大資料概念股(大資料安全分析、資料區塊連接)、雲計算概念股、數字貨幣概念股等。

其中雲計算、大資料安全分析、加解密、身份認證、智慧合約、區塊鏈服務等處於產業鏈中游,產業鏈下游涉及的概念則非常廣泛,包括未來信用、企業積分、物聯網等。

A 股中涉及區塊鏈概念的公司僅有十多家。其中,技術開發方面,海立美達和魯億通兩家公司分別通過收購區塊鏈技術公司,開始佈局區塊鏈技術的研發;技術應用方面,恒生電子和海航投資所開發的數位票據,企業級錢包和福利匯等區塊鏈產品都已投入現實應用。

新三板區塊鏈概念股

我們將新三板區涉及塊鏈概念的公司分為以下幾類:

① 區塊鏈技術研發與應用(賽億智慧 430070.OC)

② 數字貨幣、企業虛擬幣(迅銷科技 835200.OC、淘禮網 430298.OC、億美匯金 834460.OC)

③區塊鏈相關技術涉及企業,如雲計算(首都線上 430071.OC、雲巨集資訊 832135.OC)、物聯網(映翰通 430642.OC)、資訊安全及身份認證(天融信 834032.OC、遠望信息 833854.OC)、大資料分析(恒揚科技 831196.OC、贊普科技 831405.OC)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