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日本第一屆翻譯研究會在東京舉辦

2018年1月6日下午, 東日本漢語教師協會、中日翻譯家協會、日本世界華文微型小說研究會三個民間學術交流團體聯合在東京大東文化會館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翻譯研究會, 紀念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周年。 這次大會打破了日本翻譯學研究的長年沉寂, 引起了中日兩國翻譯家和翻譯研究者的高度關注。

與會者合影

大會由東日本漢語教師協會副會長、大東文化大學高橋彌守彥名譽教授主持, 東日本漢語教師協會會長、日本大學吳川教授、中日翻譯家協會金曉明會長致辭。 吳川教授和原國學院大學渡邊晴夫教授分別做了題為《中國翻譯理論研究的新成果》和《關於微型小說的翻譯》的演講。

自從嚴複在翻譯《天演論》時提出“信達雅”三原則後, 100多年來信達雅似乎已經成為翻譯工作的金科玉律, 但是在100多年的翻譯實踐中, 無數翻譯家們也逐漸積累、加深了對翻譯學本身的認識和研究,

尤其是近幾年來, 中國國內的翻譯學研究出現了一些突破性的新局面, 並開始向日本的中日翻譯家和翻譯學研究者傳播。

吳川教授在演講中首先介紹了近年來中國翻譯學研究的新動向, 扼要講解了北京師範大學王向遠教授的最新研究成果—“譯文學”理論, 指出目前中國翻譯學研究領域呈“翻譯學”“譯介學”“譯文學”三種模式鼎立局面, 三者既有共同內涵又有不同外延。 “譯文學”理論從區分“翻”與“譯”的深層含義切入, 提出了“迻譯”“釋譯”“創譯”三種翻譯方式, 並在翻譯評價和翻譯研究領域把迄今的“叛逆”概念區分為“創造性叛逆”和“破壞性叛逆”, 把翻譯結果分類為“正譯”、“誤譯”、“缺陷翻譯”這三項,

避免了陷入二元對立的怪圈, 使翻譯和翻譯評價成為一門更系統化的科學。

接下來吳川教授介紹了大量有趣的具體翻譯實例, 重點分析了和歌漢譯和漢詩日譯的眾多作品。 詩歌可以說是翻譯山脈中最難登頂的主峰, 被例舉的翻譯者都是各個時代的名家, 通過比較使與會的中日兩國翻譯家和研究者們加深了對翻譯理論和實踐的領悟, 如同在複雜艱難的翻譯之路上獲得了一枚指南羅盤。

渡邊晴夫教授的演講樸實無華而豐富多彩。 他今年已經82歲, 一生著作等身, 積累了無數寶貴的翻譯經驗。 渡邊教授在演講中詳細介紹了自己從事翻譯的經歷, 例舉了許多翻譯的細節和注意事項, 指出許多難譯詞彙往往在於它具有特殊的社會文化意涵,

只有深刻理解這些意涵才能夠找到最恰當的翻譯方法。 渡邊教授還談到了利用詞典等工具書的重要性。

渡邊教授的研究和翻譯的主攻方向是中國的微型小說, 迄今已經翻譯了600篇左右, 並把部分譯文用於大學授課, 不但在語言文學方面傳授知識, 而且通過這些微型小說向日本大學生展示了最真實、最及時、最廣闊的中國畫卷、講述了很多中國故事。 鑒於他為中國微型小說的研究和翻譯做出了卓越貢獻, 渡邊教授獲得了中國頒發的“終身成就獎”。

兩位教授演講後, 由北京外國語大學徐一平教授、國學院大學櫪木短期大學塚越義幸教授、縣立廣島大學侯仁峰教授、文教大學山田忠司教授分別對兩位教授的發言進行了評論,

與會的聽眾們也紛紛進行提問, 臺上台下共同探討、各抒己見、切磋琢磨、樂在其中。

最後, 徐一平教授又即興發言, 指出中國的多位外交部長及許多重要的外交官員都是翻譯出身, 應把翻譯和翻譯研究提高到促進中日兩國關係發展的高度加以審視。 對此, 與會的一位日本學者追加發言, 對日本不重視翻譯和翻譯研究的現狀表示憂慮, 指出需要向中國學習, 迎頭趕上。

2018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簽訂40周年, 在這樣重要的新年伊始舉辦的本次翻譯研究會, 不但會給日本的翻譯和翻譯研究吹來一陣新風, 催生百花齊放推陳出新的局面, 而且為紀念中日和平友好條約、進一步發展兩國文化交流吹響了新年的第一聲號角。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