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劉江:“媳婦 咱們相愛 結婚吧”給城市的情感把脈

從7年前一路火到非洲的家庭倫理喜劇《媳婦的美好時代》到都市愛情故事《咱們結婚吧》《咱們相愛吧》, 導演劉江一路將電視大獎拿了個遍。

這個面帶佛相、偏愛現實主義題材的導演, 總是能用更敏銳的目光看待社會。 在情感被快節奏衝撞的都市生活中, 我們或許需要借助一部好劇、一個鏡頭來參透其間微妙。 剖析情感是劉江的強項, 而他本人更像是一個褪去戾氣後激情與平和的和諧體, 這份和諧體現在作品裡, 則是對一些社會尖銳矛盾與敏感話題的冷靜剖析與直接表達。

為情感“把脈”

把脈應先知患處, 而為情感問診則知道這個社會的痛點在哪裡。 劉江在這點上堪稱敏銳。

《媳婦的美好時代》針對社會中普遍存在的“婆媳矛盾”;《咱們結婚吧》講的是當下社會人們關注的熱點——“剩女”;《咱們相愛吧》則繼續走現實主義路線, 但主題另闢蹊徑, 劉江說這是一個尊嚴與生存的問題, 一個人該怎麼活的問題。

《咱們相愛吧》自播出開始就引起了巨大反響, 其一是因為在最開始, 劉江找准了這部劇的女性受眾群, 觀眾能因這部劇回顧自己, 產生共鳴, 看到的是別人的故事, 想到的仿佛是自己的一生;更重要的原因大概是每一集都在剖析社會現象,

並尖銳的指出一些敏感問題。 觀眾們能看到很多條人物關係的交叉, 每一個人在其中的衝突與掙扎, 不同階級的碰撞, 不同年齡的內心狀態, 不同身份的感情走向……

即使故事情節衝突與矛盾尖銳, 但劉江手中的作品大多以團圓結局收尾。

把脈過程的卻重要, 可他沒有忘了如何“治病”, 一部好的電視劇, 不僅要真實地反映出社會現實, 更要為觀眾給出答案——我們的人生, 究竟該怎麼走?劉江說:“還是要給人希望吧, 文藝作品是要提出問題來, 有些問題是能解決的, 也有一些問題是我們解決不了的, 還是要給觀眾一個希望, 因此是一個美好的結局。 這個也是代表我們一種期許, 也是我們認同的價值觀一種方向。 ”。 這其中傳遞著的, 大概就是我們所說的“正能量”。 就像羅曼羅蘭所說:“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 那就是認清生活的真相後, 依然熱愛生活”。 劉江導演所傳達的, 大概正是如此。

在影視行業, 從不缺導演, 真正缺的, 是好導演。

在劉江看來, 光看一部戲無法評定一位導演的水準, 多部作品的平均值才是更客觀的標準:“好導演一定要拿作品說話的, 你一定要有拿得出手的, 也就是讓觀眾滿意的作品。 ”當然, 一部作品成功與否, 不只取決於導演一個人, 要有很多方面的互相配合, 包括劇情、包括表演、包括剪輯、包括後期宣發等等, 有時觀眾們會看到同一位元導演的作品, 水準也是有高低之別。 起起落落乃人間常態, 如果說一部《媳婦的美好時代》不足以界定一位導演的執導能力, 那麼“咱們”系列劇的熱播已能證明一切。

一個現實主義者的獨白

劉江把自己比作一個手藝人,“其實我拍一部戲就像師傅做一個凳子,像師傅修一雙鞋。就是做手藝的人,以此謀生,又給自己一點精神食量,並且能通過這個手藝影響到別人一點點。”

劉江這手藝,大概就是骨子裡難以抹去的敏銳觀感,正是這份敏銳讓他有能力為都市情感“診脈”,體現在劇中,則是現實主義的色彩。這也是為什麼近兩年宮廷戲、抗日劇、穿越盜墓劇此起彼伏,而劉江選擇了都市劇,“反映現實的東西,它會進入體的骨髓,進入你的靈魂能打動你的心,它跟純情節劇是不一樣的。所以現實主義,還是一個非常有力量的東西”。

而至於未來的目標與期待,劉江則表示一起隨緣。要論頒獎禮,劉江大大小小的獎台也上得難以數清,而且對於導演而言,拿獎也從來不是他的前行目標。“主要是想做一些自己有感而發的東西,比如說我對宗教比較有興趣,就想看有沒有機會拍一點關於宗教題材的作品”。有話可說,通常是導演們的初衷,因為只有真的有話要講的時候,才會有誕生好作品的可能。

生活是一場修行

作為一個社會人,劉江要協調很多關係,而作為一名導演,他要考慮的則會更多。拍攝的進度、成果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導演的執導能力,而令人欣慰的是,《媳婦的美好時代》、《咱們結婚吧》到如今的《咱們戀愛吧》,每一部作品都反響極佳,沒辜負他之前那些年的兜兜轉轉,也對得起他對人對己的善意。

閒適的心態讓劉江比別人多出一份耐心,而每日必做的念經功課則讓他抵達了更為本真的層面。“有很多人說一年拍兩部戲,我說這個我受不了,我可能兩年才拍一部戲。這個功名利祿啊,終究是過眼雲煙。”歲月如流,生活中的瑣碎不過轉瞬即逝,找到最本質的、自己最珍視的東西並將其留住,實在難得。對劉江來說,“要真正做一點有意義的事情,還是要把人做好。”

策劃、編輯、統籌、執行/佟承嶽

采、文 / 周維

攝影 / 鄧熙勳

服裝 / 李欣芮

化妝:鄒成程(ON TIME)

一個現實主義者的獨白

劉江把自己比作一個手藝人,“其實我拍一部戲就像師傅做一個凳子,像師傅修一雙鞋。就是做手藝的人,以此謀生,又給自己一點精神食量,並且能通過這個手藝影響到別人一點點。”

劉江這手藝,大概就是骨子裡難以抹去的敏銳觀感,正是這份敏銳讓他有能力為都市情感“診脈”,體現在劇中,則是現實主義的色彩。這也是為什麼近兩年宮廷戲、抗日劇、穿越盜墓劇此起彼伏,而劉江選擇了都市劇,“反映現實的東西,它會進入體的骨髓,進入你的靈魂能打動你的心,它跟純情節劇是不一樣的。所以現實主義,還是一個非常有力量的東西”。

而至於未來的目標與期待,劉江則表示一起隨緣。要論頒獎禮,劉江大大小小的獎台也上得難以數清,而且對於導演而言,拿獎也從來不是他的前行目標。“主要是想做一些自己有感而發的東西,比如說我對宗教比較有興趣,就想看有沒有機會拍一點關於宗教題材的作品”。有話可說,通常是導演們的初衷,因為只有真的有話要講的時候,才會有誕生好作品的可能。

生活是一場修行

作為一個社會人,劉江要協調很多關係,而作為一名導演,他要考慮的則會更多。拍攝的進度、成果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導演的執導能力,而令人欣慰的是,《媳婦的美好時代》、《咱們結婚吧》到如今的《咱們戀愛吧》,每一部作品都反響極佳,沒辜負他之前那些年的兜兜轉轉,也對得起他對人對己的善意。

閒適的心態讓劉江比別人多出一份耐心,而每日必做的念經功課則讓他抵達了更為本真的層面。“有很多人說一年拍兩部戲,我說這個我受不了,我可能兩年才拍一部戲。這個功名利祿啊,終究是過眼雲煙。”歲月如流,生活中的瑣碎不過轉瞬即逝,找到最本質的、自己最珍視的東西並將其留住,實在難得。對劉江來說,“要真正做一點有意義的事情,還是要把人做好。”

策劃、編輯、統籌、執行/佟承嶽

采、文 / 周維

攝影 / 鄧熙勳

服裝 / 李欣芮

化妝:鄒成程(ON TIME)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