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人文桐城|方雲龍散文集序:我偏愛這些情感的漣漪或者呼吸

我偏愛這些情感的漣漪或者呼吸

——方雲龍散文集序

文|司舜 來源|桐城報

桐城, 又稱文都, 以“桐城派”散文著稱於世。 桐城人的自信來自於血脈裡的文化流淌。

無論古代還是當代, 桐城這個地域從來都是文風浩蕩、文人輩出。 “城內通衢曲巷, 夜半誦聲不絕;鄉間竹林茅舍, 清晨弦歌琅琅”, 說的就是文化的桐城、文學的桐城。 為桐城作家寫序, 汗顏而且忐忑。

方雲龍先生就是土生土長的桐城人,

而且是文化人, 他的散文集將要出版, 囑我寫點文字, 我不知如何去回避, 但我又沒有辦法回避, 因為方雲龍先生一直是我尊敬的領導和私交甚密的朋友。

在方雲龍先生的文字裡, 許多情節撞擊著我, 讓我的心飛了出去。 他是那種有思想的寫作, 文字的背後有引人入勝的魅力。

“河沿上有幾株桃花迎著朝陽開放, 花色鮮紅, 在陽光的掩映下, 紅得有些無所顧忌, 桃花和陽光, 不知是誰燦爛了誰。 ”

隨意摘下散文《灼灼桃花紅》裡面的幾句話, 這是詩意的話語, 桃花和陽光, 誰燦爛了誰?分不清, 也不必分清, 大自然的美往往就是這樣神秘而多姿, 我們只要盡情享受就行, 心裡獲得美感就行, 因此, 我偏愛這些情感的漣漪或者呼吸。

“我明白絳桃是要在它的嘉年華里盡情地演繹生命的精彩, 因為精彩的不可能長久。 ”;“我還是有點驚詫於自己的麻木, 前年和去年怎麼就沒發現它們呢, 是因為它們那時還小嗎?還是因為花期短暫忽視了呢?好象都是又好象都不是, 但不管你關注或不關注, 它們都應時而開, 綻放出自己的精彩。 ”

還是這篇《灼灼桃花紅》, 不僅僅是寫絳桃, 他是在寫人, 寫我們人生。 這樣的人就是我們自己或者就在我們身邊。 不管你關注或不關注, 它們都應時而開, 綻放出自己的精彩。

鄉村是什麼?鄉村是一種包孕了多重因素的文化符號, 它既是童謠, 是夢, 是兒歌, 也是心靈的港灣、溫馨的回憶。 古代社會裡, “曖曖遠人村, 依依墟裡煙”的鄉村是與廟堂文化相對立的一種文化存在。

那些身在廟堂之上的文人墨客或者是像陶淵明一樣退隱, 或者像王維一樣蓄力, 有過“久在樊籠裡, 複得返自然”的體驗, 他們才會有“采菊東籬下, 悠然見南山”的閒適與自得。

方雲龍先生的文字是兩者兼有, 陽光一樣、波浪一樣、呼吸一樣。

再看他的《桂花開了》:“一個人走走, 看看, 想想, 這時天邊的雲彩也似乎要在落幕前極力地變幻出奇麗的姿態, 要是看到桂花樹, 心裡就會湧起一種莫名的激動和柔情的浪漫, 站在她的身旁, 屏息諦聽, 似乎能聽到花開的嗶啪和花落的唰唰聲, 雖至輕至微, 真的能感受到, 仿佛是她輕吻大地的迴響。 ”讀著這樣的文字, 不需要過多去解讀, 讀著就可以想到很多畫面,

想起很多故事, 有關大地、有關故鄉、有關親人等等。

方雲龍先生有著雙重身份, 從政和為文、他和文化人是零距離接觸, 他是直接的, 不是間接的。 這篇集子裡很多文章, 都是寫文化感悟, 或者文化思考, 很多是人文與歷史的追溯, 心靈與時空的碰撞, 可謂是參與, 經歷, 見證, 立照, 存史, 從文化價值上說, 他為我們提供了難得的文史資料, 同時, 從市場價值上言, 留下來一個個生動豐富的經驗之談, 這些留給讀者自己去品鑒。

文學是用來豐富心靈的, 有滋潤的功能, 在這種氛圍裡面, 我享受到的是方雲龍先生文字的魅力, 文化的魅力, 思想的魅力。 也許, 這才是本書出版的另一種意義。 我相信:繼續跟隨方雲龍先生的文字, 會有更多的收穫。

會有更多的收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