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如果你的2017只看了一部國產時裝劇,那一定是它!

【高能E蓓子】系今日頭條簽約作者, 此文為高能E蓓子原創, 禁止任何形式的轉載, 轉載請後臺聯繫, 但歡迎你們轉發到朋友圈。

昨天我們完成了2017年的年終盤點第一發。

2017盤點丨古裝、年代、傳奇劇……群雄逐鹿, 誰能當劇王?

2017是優質國劇井噴的一年, 除了非常有質感的古裝、年代、傳奇劇, 現代時裝劇也看到停不下來。

今天我們繼續年終盤點第二發, 看看現代時裝劇裡誰才是能被稱為“劇王”的存在。

01 熱度來自價值觀的對撞

相比古裝劇, 現代劇有個天然的優勢, 就是更容易引起觀眾的情感共鳴。

所以你們還記得吃東西從不含糊但智商感人的邱瑩瑩嗎?

還有拼命想在大城市站住腳的職場小白關雎爾;

以及被全家輪番榨幹、網友紮堆要給她捐款的樊勝美。

《歡樂頌》絕對可以入圍2016年劇王。 22樓五女帶出的話題好幾次被送上了熱搜。 所以2017年的續篇《歡樂頌2》熱度不減也是順理成章的事。

不管《歡樂頌2》是不是“狗尾續貂”, 22樓五女的故事, 總歸是狠狠戳中了都市你我他的情緒, 所以即使沒看過, 也一定多多少少跟身邊的胖友聊過它。

念念不忘的完美男友小包總

兩季劇裡面的每一個人物都是一個社會符號, 正好迎合了一個社會痛點。

《歡樂頌2》裡被罵的最慘的, 應該是直男癌晚期患者應勤了。 他因為邱瑩瑩不是處女而跟她分手, 然後差點被觀眾的口水淹死。

“處女情結”早應該在男女感情鄙視鏈最底端不得翻身了, 但其實跟我們生活在同一片藍天下的應勤們絕對不在少數。

我們這個保守的社會包容度暫時沒有那麼高, 尤其是對女性。 跟“恐同即深櫃”一個道理, 應勤被罵得越慘, 說明少女們越緊張。

至於“處女情結”到底是壓抑天性還是潔身自好,大家爭了許多年都沒有定論。

同樣被罵慘的,還有來自《我的前半生》的淩玲。淩玲是劇中導火索性質的角色,她的驚鴻一腿,攪黃了小綿羊羅子君的幸福生活。

後來發現吳越只是因為演技太好,現實中的她好像也是個“小三受害者”。

這波“一個小三引發的戰爭”平息沒多久,《我的前半生》唐晶和羅子君的塑膠姐妹情上線了。兩人從閨蜜到情敵的關係,引發了各大論壇的battle。

全職太太羅子君,經濟來源全靠丈夫,家庭就是她生活的核心。長時間與社會脫軌使她逐漸喪失了自身的社會價值,也正是自我價值的缺失,讓她與社會人陳俊生漸行漸遠。

事業女強人唐晶,經濟獨立而且工作能力超強,生活重心在於工作。她是現代獨立女性的icon,追求的就是事業成功,為此自己的感情生活常常不得已讓位。

而battle由《前半生》直男代表賀涵領銜。當征服欲max的霸道總裁遇上我見猶憐的傻白甜,已經脫離總裁控制範圍的技術流唐晶完敗。

看似是閨蜜的撕X大戰,實際上是羅子君和唐晶兩種女性人生觀的對撞。

不過一路看下來,引發討論最廣泛、最複雜的,還是《人民的名義》。

明明是正劇題材,卻囊括從周邊到表情包、從親情到愛情觀、從小家小愛到國家大義各個維度的話題。

說是“史上尺度最大的反腐反貪劇”,但其實“尺度”把握在了真實的範疇內。帶著煙火氣的故事最容易看上癮,入戲之後,故事裡每次價值觀的衝撞都能帶來情緒的波動。

以貢獻了全劇最大淚點的陳岩石陳老為例。

他一輩子都在為人民服務。工作時兢兢業業,退休後為大風長的工人操碎了心,直到去世,最後的心願竟然是“不佔用國家土地”。

讓人恨得牙癢癢的官二代趙瑞龍跟陳老形成兩個極端。趙瑞龍奸詐圓滑,搞著手段輕鬆拿下上百億身價和一般人不敢動的龐大關係網。

跟清廉了一輩子、為人民服務了一輩子的陳老相比,趙瑞龍簡直連人渣都不如。話題中對趙瑞龍的謾駡,實際直指了普通百姓對貪官和奸商的深惡痛絕。

《人民的名義》中最讓E姐感到悲哀和惋惜的角色,一是“小官巨貪”的趙德漢,另一個是最後吞槍自殺的祁同偉。

趙德漢是那種典型的國家單位領導,說話拿著勁兒,“同志”“思想覺悟”是口頭禪。

他用生活簡樸掩飾深藏不露,想盡辦法貪污錢財之後再想盡辦法藏起贓款。

劇裡花式點鈔數他的那點家檔,比好多人一輩子見到的現金還多

他一分錢都沒花,只是有空了就來欣賞自己的現金牆。剛要對這個超級大貪官咬牙切齒,他一句“窮怕了”卻意外讓人感到同情。

用錢營造安全感,這是典型的葛朗台心態。趙德漢的經歷很心酸,可誰說不是印證了“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這句老話呢?

祁同偉作為《人民的名義》裡最大的反派,為了上位到處獻媚、不擇手段,他放走貪官丁義珍、謀害反貪局長陳海,明明壞到了骨子裡,卻博得了廣大觀眾的多票同情。

草根掙扎向上的姿態格外特別猙獰可怕。祁同偉出身貧寒,“上位”之於他,是尊嚴,是對權利近乎變態的渴望。

觀眾對趙德漢和祁同偉的同情並不是說覺得他們應該無罪,而是看清了他們即使說出來也改變不了的命運。

祁同偉一直覺得自己是在跟老天爺博弈,才會在輸掉最後一子的時候吼出那句“去你的老天爺”。

2017從各家電視劇裡帶出來的話題意外成了飯桌上無代溝的談資。而話題能證明一部劇的熱度,卻沒法完全代表它的品質。

要在良心劇繁多的2017脫穎而出稱“劇王”,還必須要夠上其它硬指標。

02 戲骨為王,現代劇率先擺脫“流量當道”

2017年,現代劇捧出的演員不少,但流量掛卻寥寥無幾。

上半年,隨著《人民的名義》熱播,劇裡一班演技炸裂的老戲骨吸粉無數,成就了一個“漢東男子天團”。

這個天團的成員大多有一個特點,就是看見他們的第一反應都是——“哎這不是演過那誰誰誰的麼?”

比如達康書記曾是《潛伏》裡陰狠毒辣的軍統“老油條”陸橋山;

育良書記曾是《大明王朝》裡的有著“小閣老”稱號的反派嚴世藩(據說是西門慶的原型?厲害厲害);

貪官趙德漢是《大染坊》裡的印染業奇才陳六子。

而隨著《人民的名義》的大熱,他們又有了新的代表角色,每個角色身上都有讓人印象深刻的“梗”。

一心守護京州GDP的耿直達康,屢次受困又逢凶化吉,以“萬年不變的背鍋俠”形象成功俘獲了大波迷妹。

表情包跟著風靡起來,成為中老年網紅的新晉代表,“別低頭,GDP會掉”也成為達康書記的專屬slogan。

祁同偉這個角色惡劣又悲情,無論你怎麼看他,“勝天半子”這句呐喊,你應該是記住了。

還有高育良,大家直接想讓小閣老過來罵醒他……

正是因為角色特性鮮明,他們身上才會被觀眾抓住各種特點,發散成梗。

而這些演員之前“人設”的存在感並不強,沒有被過度消費,所以觀眾很容易把對這部劇中角色的認知轉化為對演員的好感。

下半年,雷佳音和許娣老師意外走紅。《我的前半生》裡,“前夫哥”喪萌的形象相當出挑,就算知道他是渣男也討厭不起來,獲得了觀眾們的高度肯定。

再加上戲外他喜歡自黑性格,讓粉絲們根本把持不住,本來還擔心被罵的角色卻讓他連上了三次熱搜榜,可算是紅起來了。

同樣在《我的前半生》當中走紅的“薛甄珠女士”,光是演過的母親角色就不計其數了,《大丈夫》《小丈夫》中的母親都是她。

但唯獨薛甄珠這個牙尖嘴利、充滿市儈之氣上海母親形象讓她一夜爆紅,成了滿天飛的表情包。

除了捧紅了前夫哥和薛甄珠,《我的前半生》也讓馬伊琍、袁泉、吳越集體收益。

被男人說沒有生存能力後委屈的哭;

法庭上爭取孩子撫養權的時候克制的哭;

勝訴後喜悅中夾雜著重生的悲痛的哭。

2017年國劇盛典,馬伊琍憑藉《我的前半生》獲得“年度實力劇星”女演員獎,成為唯一一個連續兩年蟬聯此獎項的女演員。

袁泉也因為唐晶的人設和個人氣質,迎來一大波時尚資源。

不僅攜手馬伊琍登上了《ELLE世界時裝之苑》十一月刊封面,還接到了蘭蔻的代言。

吳越因為塑造的“淩玲”這個小三角色幾次被觀眾罵上了熱搜,但從另一個層面上來說,這也是觀眾對她演技的肯定。

2017年國劇盛典上她獲得了年度演技突破劇星獎

再加上因《小丈夫》翻紅的俞飛鴻和《人民的名義》裡的胡靜,許多現代劇裡的女演員都讓我們看到了中年青衣的另一種可能。

演員與故事是相互成就的。一方面,演員的能力可以反哺劇本,就像高育良這個角色,因老戲骨張志堅的詮釋而立體得多。

另一方面,演員也需要好劇本的助力。陳俊生這個角色內心有轉變和矛盾,他離婚後對羅子君也有愧疚和懷念。儘管人設是“渣”,但“渣”得有層次,這讓雷佳音的表演有了抓手。

相比之下,淩玲的角色是臉譜化的,所以吳越想要突破角色人設的桎梏吸粉也更難一些。

當演員與故事完成了他們的相互成就,劇集就已經成功了一大半。拿下“年度劇王”只差最後一步:觀眾的檢驗。

03 誰說劇王有收視無口碑?

你能在3秒內說出今年誰得了視帝視後嗎?是不是有一點懵bi。

2017年金鷹和飛天都沒舉辦,唯一大獎白玉蘭的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女主角都被同一部劇承包了——《雞毛飛上天》。

這部劇裡,張譯、殷桃飾演的陳江河、駱玉珠初遇在青年時代。

義烏人腦筋靈、肯吃苦,做的是“雞毛換糖”維持生計的營生。

他們一路走南闖北,賣過紐扣、倒過襪子、賣過貼紙照片。每一項發家致富的可能性都充滿了那個年代的回憶殺。

最終,他們摸爬滾打出一條打怪升級之路,吃到了最大的時代紅利,開創了國際出口企業,從窮小子窮丫頭變成了霸道總裁。

陳江河、駱玉珠剛認識時是棋逢對手、歡喜冤家的相處模式。這部戲拍攝時,殷桃36歲,居然演出了玉珠的少女感。

隨著角色氣質的沉澱,張譯、殷桃一直演到老夫老妻+事業夥伴的相伴相知,其間跨度不可謂不大。

這樣的劇開啟擼獎模式有理有據,然而播出時的熱度卻和口碑不相匹配。

這樣的遺憾其實每年都有,但在2017年出現讓人分外惋惜。因為在2017年,《人民的名義》昂首挺胸地宣告:權威獎項與大爆收視並非不可兼得。

《人民的名義》收視走高之路大概可以歸結為三板斧。

先是開篇抓人眼球,先聲奪人。第一集就三線並行,一邊是在北京,侯亮平和趙德漢明槍暗箭的交鋒。

另一邊是在漢東對丁義珍抓捕的部署。

這兩條線的命運息息相關,節奏緊張,蒙太奇式地來回切換已經足夠精彩。

偏偏在這兩場反貪VS貪腐的直接衝突裡,還有一個最大的變數——高育良、李達康、祁同偉三巨頭+季昌明、陳海的小會議。

這場會議裡,有謹慎機敏的為官心態,也有暗藏機鋒的官場話術,和另外兩條劇情線相比節奏緩慢,但對於精通“潛臺詞”的中國觀眾來講,又好像每一句話都別有深意。

這一張一弛的配合與反差,讓觀眾更加揪心——幾位老狐狸各懷心思,但丁義珍逃亡的腳步可不會等人。

主線劇情抓人的同時,《人義》開篇的小細節也都過硬。這是劇集品質的體現,也陰差陽錯地成就了劇方對行銷策略的精准選擇。

侯勇的出色表演擊中了觀眾在“流量當道”環境下對好演員的偏愛。

滿牆滿床現金帶來的衝擊是對現實案例的真實再現。

但同時也是網路受眾喜愛、可以帶來傳播爆點的“梗”。

那段時間大家都在花式改圖

再加上觀眾對多年塵封的反腐題材的好奇和渴求,《人民的名義》剛播出的幾天收視率已經沖高,先聲奪人。

開篇精彩,後續也重要。《雞毛飛上天》收視不佳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後勁不足。

反觀《人義》,第二板斧就是口碑發酵+懸念推進帶來的持續熱度——簡言之,不爛尾。

一開始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的趙德漢在整部劇的佈局裡只是個引子,他引出了漢東的貪腐,從蔡成功身上也可以窺見一斑。

但蔡成功只是個小商人,他咬出了歐陽菁。歐陽菁不僅代表著銀行方面,更是達康書記的家屬。她是官與商的交集、義與情的矛盾。

圍繞歐陽菁展開的前半程劇情,是李達康“不近人情的好官”這個形象立住的根本。

這個觸不到的手虐到了多少人?

她是李達康為官之路上的瑕疵,也是李達康“神性”性格裡唯一的“人性”所在。李達康的角色形象因這個弱點而更加完美。

達康書記的凝視

劇情繼續進展,觀眾發現祁同偉和高小琴身上才是劇情的矛盾推進點。

這還不是終點,祁同偉背後的是後半程才上線的趙瑞龍,趙公子所代表的勢力雖然沒有直接呈現,但已經足夠讓人心驚。

而全劇最大的boss竟然是高育良。他的形象開始時完全無害,而後即使真相一步步揭開,他也幾乎一直維持著波瀾不驚的表像——高育良在官場的演技和張志堅在片場的演技一樣精彩。

直到劇情收官處,高育良身上的捉襟見肘漸漸無所遁形,觀眾才終於意識到他的虛偽。

高育良身上最為諷刺的破綻莫過於這本被他帶火一波的《萬曆十五年》。

若說懂歷史,誰能比明史教授吳慧芬更懂?那麼高育良究竟是為高小鳳的聰慧解語而傾心,還是被青春美色所吸引,答案也就呼之欲出了。

但高育良身上除了這一點bug之外,都讓人看不透。在劇情結尾處,他面對親手終結他的學生侯亮平,還能維持著滴水不漏的氣場。

李達康身上的清風朗月固然讓人動容,高育良這個角色的“於無聲處聽驚雷”也讓人回味無窮。所以,張志堅和吳剛的“雙書記”組合雙雙拿下白玉蘭最佳男配獎,讓人心服口服。

在這場榮耀的完美收官背後,其實就是《人民的名義》的最後一板斧。

起初,《人義》是一場無人願意入局的豪賭。沒有鮮肉,沒有大IP,題材敏感,所以不少投資商談攏又撤資,導演一度要抵押房子拍戲。

文字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終於上線後,《人義》的誠懇和決絕得到了回報,收視率持續走高之時卻出現了送審樣片洩露、網路盜版流傳的風波。

文字來自《現代快報》

即使有這樣的阻力,《人義》還是一步步攀升,收視率破五、破六、破七,最終打破了塵封多年的收視記錄。

《人義》播出期間收視曲線

《人義》的劇外故事,本身就是一出對觀眾充滿吸引力的大戲。作為主角,它起于微時,一路逆襲,中間還遭遇了“反派”陰毒又不自量力的阻擋,最終依舊在收視和獎項兩個維度上加冕成王。

此前,內地電視劇的收視冠軍是《回家的誘惑》和《武媚娘傳奇》。從品質上和格局上講,《人民的名義》無疑更有“劇王”的擔當。是觀眾群體的日益成熟把《人民的名義》捧上了劇王的位置,它也因此成為人心所向。

《人民的名義》是娛樂產業日漸成熟時代,每一個觀眾參與創造的奇跡。讓觀眾從情感上對它的成功與有榮焉,就是它現象級熱度的第三板斧。

E姐結語:

2017年時裝劇的劇王,非《人民的名義》莫屬。

好本子遇上好演員,好劇集恰逢好觀眾,天時、地利、人和,才能造就這樣的佳作。

十年前,《士兵突擊》、《闖關東》、《金婚》這樣的嚴肅題材是觀眾的心頭所好,也是口碑贏家。但近幾年,一部部好劇在市場的冷遇又給正劇創作潑了一盆冷水。

2017年,《人民的名義》終於揚眉吐氣,也證明了年輕觀眾對現實主義題材其實並沒有天然的抵觸,只要講好故事、演員線上、三觀端正,一部好劇不存在“受眾”的分野。

當然,《人民》的勝出也不能忽視“行銷”的力量。初期的精准定位,每一個階段的話題運作和口碑傳播,《人民》可以說都做到了現象級——

但我們必須注意的是,行銷不是萬能的,一部先天內容只有4分的劇集,靠最強勢的行銷也不能挽救它不及格的口碑,然而《人民》這種先天能打9分的王者,精准的行銷可以讓它變成10分。

是的,無論對於電視劇還是電影來說,行銷永遠不是弱者的鎧甲,但絕對可以成為強者的羽翼。

做有深度的心靈SPA和有格調的故事

喜歡請分享哦!麼麼噠!

E姐換新Logo咯!各位閨蜜認准正版↓↓↓

都市男女的心靈SPA

以學術的嚴謹看貴圈

未經許可,謝絕轉載

至於“處女情結”到底是壓抑天性還是潔身自好,大家爭了許多年都沒有定論。

同樣被罵慘的,還有來自《我的前半生》的淩玲。淩玲是劇中導火索性質的角色,她的驚鴻一腿,攪黃了小綿羊羅子君的幸福生活。

後來發現吳越只是因為演技太好,現實中的她好像也是個“小三受害者”。

這波“一個小三引發的戰爭”平息沒多久,《我的前半生》唐晶和羅子君的塑膠姐妹情上線了。兩人從閨蜜到情敵的關係,引發了各大論壇的battle。

全職太太羅子君,經濟來源全靠丈夫,家庭就是她生活的核心。長時間與社會脫軌使她逐漸喪失了自身的社會價值,也正是自我價值的缺失,讓她與社會人陳俊生漸行漸遠。

事業女強人唐晶,經濟獨立而且工作能力超強,生活重心在於工作。她是現代獨立女性的icon,追求的就是事業成功,為此自己的感情生活常常不得已讓位。

而battle由《前半生》直男代表賀涵領銜。當征服欲max的霸道總裁遇上我見猶憐的傻白甜,已經脫離總裁控制範圍的技術流唐晶完敗。

看似是閨蜜的撕X大戰,實際上是羅子君和唐晶兩種女性人生觀的對撞。

不過一路看下來,引發討論最廣泛、最複雜的,還是《人民的名義》。

明明是正劇題材,卻囊括從周邊到表情包、從親情到愛情觀、從小家小愛到國家大義各個維度的話題。

說是“史上尺度最大的反腐反貪劇”,但其實“尺度”把握在了真實的範疇內。帶著煙火氣的故事最容易看上癮,入戲之後,故事裡每次價值觀的衝撞都能帶來情緒的波動。

以貢獻了全劇最大淚點的陳岩石陳老為例。

他一輩子都在為人民服務。工作時兢兢業業,退休後為大風長的工人操碎了心,直到去世,最後的心願竟然是“不佔用國家土地”。

讓人恨得牙癢癢的官二代趙瑞龍跟陳老形成兩個極端。趙瑞龍奸詐圓滑,搞著手段輕鬆拿下上百億身價和一般人不敢動的龐大關係網。

跟清廉了一輩子、為人民服務了一輩子的陳老相比,趙瑞龍簡直連人渣都不如。話題中對趙瑞龍的謾駡,實際直指了普通百姓對貪官和奸商的深惡痛絕。

《人民的名義》中最讓E姐感到悲哀和惋惜的角色,一是“小官巨貪”的趙德漢,另一個是最後吞槍自殺的祁同偉。

趙德漢是那種典型的國家單位領導,說話拿著勁兒,“同志”“思想覺悟”是口頭禪。

他用生活簡樸掩飾深藏不露,想盡辦法貪污錢財之後再想盡辦法藏起贓款。

劇裡花式點鈔數他的那點家檔,比好多人一輩子見到的現金還多

他一分錢都沒花,只是有空了就來欣賞自己的現金牆。剛要對這個超級大貪官咬牙切齒,他一句“窮怕了”卻意外讓人感到同情。

用錢營造安全感,這是典型的葛朗台心態。趙德漢的經歷很心酸,可誰說不是印證了“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這句老話呢?

祁同偉作為《人民的名義》裡最大的反派,為了上位到處獻媚、不擇手段,他放走貪官丁義珍、謀害反貪局長陳海,明明壞到了骨子裡,卻博得了廣大觀眾的多票同情。

草根掙扎向上的姿態格外特別猙獰可怕。祁同偉出身貧寒,“上位”之於他,是尊嚴,是對權利近乎變態的渴望。

觀眾對趙德漢和祁同偉的同情並不是說覺得他們應該無罪,而是看清了他們即使說出來也改變不了的命運。

祁同偉一直覺得自己是在跟老天爺博弈,才會在輸掉最後一子的時候吼出那句“去你的老天爺”。

2017從各家電視劇裡帶出來的話題意外成了飯桌上無代溝的談資。而話題能證明一部劇的熱度,卻沒法完全代表它的品質。

要在良心劇繁多的2017脫穎而出稱“劇王”,還必須要夠上其它硬指標。

02 戲骨為王,現代劇率先擺脫“流量當道”

2017年,現代劇捧出的演員不少,但流量掛卻寥寥無幾。

上半年,隨著《人民的名義》熱播,劇裡一班演技炸裂的老戲骨吸粉無數,成就了一個“漢東男子天團”。

這個天團的成員大多有一個特點,就是看見他們的第一反應都是——“哎這不是演過那誰誰誰的麼?”

比如達康書記曾是《潛伏》裡陰狠毒辣的軍統“老油條”陸橋山;

育良書記曾是《大明王朝》裡的有著“小閣老”稱號的反派嚴世藩(據說是西門慶的原型?厲害厲害);

貪官趙德漢是《大染坊》裡的印染業奇才陳六子。

而隨著《人民的名義》的大熱,他們又有了新的代表角色,每個角色身上都有讓人印象深刻的“梗”。

一心守護京州GDP的耿直達康,屢次受困又逢凶化吉,以“萬年不變的背鍋俠”形象成功俘獲了大波迷妹。

表情包跟著風靡起來,成為中老年網紅的新晉代表,“別低頭,GDP會掉”也成為達康書記的專屬slogan。

祁同偉這個角色惡劣又悲情,無論你怎麼看他,“勝天半子”這句呐喊,你應該是記住了。

還有高育良,大家直接想讓小閣老過來罵醒他……

正是因為角色特性鮮明,他們身上才會被觀眾抓住各種特點,發散成梗。

而這些演員之前“人設”的存在感並不強,沒有被過度消費,所以觀眾很容易把對這部劇中角色的認知轉化為對演員的好感。

下半年,雷佳音和許娣老師意外走紅。《我的前半生》裡,“前夫哥”喪萌的形象相當出挑,就算知道他是渣男也討厭不起來,獲得了觀眾們的高度肯定。

再加上戲外他喜歡自黑性格,讓粉絲們根本把持不住,本來還擔心被罵的角色卻讓他連上了三次熱搜榜,可算是紅起來了。

同樣在《我的前半生》當中走紅的“薛甄珠女士”,光是演過的母親角色就不計其數了,《大丈夫》《小丈夫》中的母親都是她。

但唯獨薛甄珠這個牙尖嘴利、充滿市儈之氣上海母親形象讓她一夜爆紅,成了滿天飛的表情包。

除了捧紅了前夫哥和薛甄珠,《我的前半生》也讓馬伊琍、袁泉、吳越集體收益。

被男人說沒有生存能力後委屈的哭;

法庭上爭取孩子撫養權的時候克制的哭;

勝訴後喜悅中夾雜著重生的悲痛的哭。

2017年國劇盛典,馬伊琍憑藉《我的前半生》獲得“年度實力劇星”女演員獎,成為唯一一個連續兩年蟬聯此獎項的女演員。

袁泉也因為唐晶的人設和個人氣質,迎來一大波時尚資源。

不僅攜手馬伊琍登上了《ELLE世界時裝之苑》十一月刊封面,還接到了蘭蔻的代言。

吳越因為塑造的“淩玲”這個小三角色幾次被觀眾罵上了熱搜,但從另一個層面上來說,這也是觀眾對她演技的肯定。

2017年國劇盛典上她獲得了年度演技突破劇星獎

再加上因《小丈夫》翻紅的俞飛鴻和《人民的名義》裡的胡靜,許多現代劇裡的女演員都讓我們看到了中年青衣的另一種可能。

演員與故事是相互成就的。一方面,演員的能力可以反哺劇本,就像高育良這個角色,因老戲骨張志堅的詮釋而立體得多。

另一方面,演員也需要好劇本的助力。陳俊生這個角色內心有轉變和矛盾,他離婚後對羅子君也有愧疚和懷念。儘管人設是“渣”,但“渣”得有層次,這讓雷佳音的表演有了抓手。

相比之下,淩玲的角色是臉譜化的,所以吳越想要突破角色人設的桎梏吸粉也更難一些。

當演員與故事完成了他們的相互成就,劇集就已經成功了一大半。拿下“年度劇王”只差最後一步:觀眾的檢驗。

03 誰說劇王有收視無口碑?

你能在3秒內說出今年誰得了視帝視後嗎?是不是有一點懵bi。

2017年金鷹和飛天都沒舉辦,唯一大獎白玉蘭的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女主角都被同一部劇承包了——《雞毛飛上天》。

這部劇裡,張譯、殷桃飾演的陳江河、駱玉珠初遇在青年時代。

義烏人腦筋靈、肯吃苦,做的是“雞毛換糖”維持生計的營生。

他們一路走南闖北,賣過紐扣、倒過襪子、賣過貼紙照片。每一項發家致富的可能性都充滿了那個年代的回憶殺。

最終,他們摸爬滾打出一條打怪升級之路,吃到了最大的時代紅利,開創了國際出口企業,從窮小子窮丫頭變成了霸道總裁。

陳江河、駱玉珠剛認識時是棋逢對手、歡喜冤家的相處模式。這部戲拍攝時,殷桃36歲,居然演出了玉珠的少女感。

隨著角色氣質的沉澱,張譯、殷桃一直演到老夫老妻+事業夥伴的相伴相知,其間跨度不可謂不大。

這樣的劇開啟擼獎模式有理有據,然而播出時的熱度卻和口碑不相匹配。

這樣的遺憾其實每年都有,但在2017年出現讓人分外惋惜。因為在2017年,《人民的名義》昂首挺胸地宣告:權威獎項與大爆收視並非不可兼得。

《人民的名義》收視走高之路大概可以歸結為三板斧。

先是開篇抓人眼球,先聲奪人。第一集就三線並行,一邊是在北京,侯亮平和趙德漢明槍暗箭的交鋒。

另一邊是在漢東對丁義珍抓捕的部署。

這兩條線的命運息息相關,節奏緊張,蒙太奇式地來回切換已經足夠精彩。

偏偏在這兩場反貪VS貪腐的直接衝突裡,還有一個最大的變數——高育良、李達康、祁同偉三巨頭+季昌明、陳海的小會議。

這場會議裡,有謹慎機敏的為官心態,也有暗藏機鋒的官場話術,和另外兩條劇情線相比節奏緩慢,但對於精通“潛臺詞”的中國觀眾來講,又好像每一句話都別有深意。

這一張一弛的配合與反差,讓觀眾更加揪心——幾位老狐狸各懷心思,但丁義珍逃亡的腳步可不會等人。

主線劇情抓人的同時,《人義》開篇的小細節也都過硬。這是劇集品質的體現,也陰差陽錯地成就了劇方對行銷策略的精准選擇。

侯勇的出色表演擊中了觀眾在“流量當道”環境下對好演員的偏愛。

滿牆滿床現金帶來的衝擊是對現實案例的真實再現。

但同時也是網路受眾喜愛、可以帶來傳播爆點的“梗”。

那段時間大家都在花式改圖

再加上觀眾對多年塵封的反腐題材的好奇和渴求,《人民的名義》剛播出的幾天收視率已經沖高,先聲奪人。

開篇精彩,後續也重要。《雞毛飛上天》收視不佳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後勁不足。

反觀《人義》,第二板斧就是口碑發酵+懸念推進帶來的持續熱度——簡言之,不爛尾。

一開始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的趙德漢在整部劇的佈局裡只是個引子,他引出了漢東的貪腐,從蔡成功身上也可以窺見一斑。

但蔡成功只是個小商人,他咬出了歐陽菁。歐陽菁不僅代表著銀行方面,更是達康書記的家屬。她是官與商的交集、義與情的矛盾。

圍繞歐陽菁展開的前半程劇情,是李達康“不近人情的好官”這個形象立住的根本。

這個觸不到的手虐到了多少人?

她是李達康為官之路上的瑕疵,也是李達康“神性”性格裡唯一的“人性”所在。李達康的角色形象因這個弱點而更加完美。

達康書記的凝視

劇情繼續進展,觀眾發現祁同偉和高小琴身上才是劇情的矛盾推進點。

這還不是終點,祁同偉背後的是後半程才上線的趙瑞龍,趙公子所代表的勢力雖然沒有直接呈現,但已經足夠讓人心驚。

而全劇最大的boss竟然是高育良。他的形象開始時完全無害,而後即使真相一步步揭開,他也幾乎一直維持著波瀾不驚的表像——高育良在官場的演技和張志堅在片場的演技一樣精彩。

直到劇情收官處,高育良身上的捉襟見肘漸漸無所遁形,觀眾才終於意識到他的虛偽。

高育良身上最為諷刺的破綻莫過於這本被他帶火一波的《萬曆十五年》。

若說懂歷史,誰能比明史教授吳慧芬更懂?那麼高育良究竟是為高小鳳的聰慧解語而傾心,還是被青春美色所吸引,答案也就呼之欲出了。

但高育良身上除了這一點bug之外,都讓人看不透。在劇情結尾處,他面對親手終結他的學生侯亮平,還能維持著滴水不漏的氣場。

李達康身上的清風朗月固然讓人動容,高育良這個角色的“於無聲處聽驚雷”也讓人回味無窮。所以,張志堅和吳剛的“雙書記”組合雙雙拿下白玉蘭最佳男配獎,讓人心服口服。

在這場榮耀的完美收官背後,其實就是《人民的名義》的最後一板斧。

起初,《人義》是一場無人願意入局的豪賭。沒有鮮肉,沒有大IP,題材敏感,所以不少投資商談攏又撤資,導演一度要抵押房子拍戲。

文字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終於上線後,《人義》的誠懇和決絕得到了回報,收視率持續走高之時卻出現了送審樣片洩露、網路盜版流傳的風波。

文字來自《現代快報》

即使有這樣的阻力,《人義》還是一步步攀升,收視率破五、破六、破七,最終打破了塵封多年的收視記錄。

《人義》播出期間收視曲線

《人義》的劇外故事,本身就是一出對觀眾充滿吸引力的大戲。作為主角,它起于微時,一路逆襲,中間還遭遇了“反派”陰毒又不自量力的阻擋,最終依舊在收視和獎項兩個維度上加冕成王。

此前,內地電視劇的收視冠軍是《回家的誘惑》和《武媚娘傳奇》。從品質上和格局上講,《人民的名義》無疑更有“劇王”的擔當。是觀眾群體的日益成熟把《人民的名義》捧上了劇王的位置,它也因此成為人心所向。

《人民的名義》是娛樂產業日漸成熟時代,每一個觀眾參與創造的奇跡。讓觀眾從情感上對它的成功與有榮焉,就是它現象級熱度的第三板斧。

E姐結語:

2017年時裝劇的劇王,非《人民的名義》莫屬。

好本子遇上好演員,好劇集恰逢好觀眾,天時、地利、人和,才能造就這樣的佳作。

十年前,《士兵突擊》、《闖關東》、《金婚》這樣的嚴肅題材是觀眾的心頭所好,也是口碑贏家。但近幾年,一部部好劇在市場的冷遇又給正劇創作潑了一盆冷水。

2017年,《人民的名義》終於揚眉吐氣,也證明了年輕觀眾對現實主義題材其實並沒有天然的抵觸,只要講好故事、演員線上、三觀端正,一部好劇不存在“受眾”的分野。

當然,《人民》的勝出也不能忽視“行銷”的力量。初期的精准定位,每一個階段的話題運作和口碑傳播,《人民》可以說都做到了現象級——

但我們必須注意的是,行銷不是萬能的,一部先天內容只有4分的劇集,靠最強勢的行銷也不能挽救它不及格的口碑,然而《人民》這種先天能打9分的王者,精准的行銷可以讓它變成10分。

是的,無論對於電視劇還是電影來說,行銷永遠不是弱者的鎧甲,但絕對可以成為強者的羽翼。

做有深度的心靈SPA和有格調的故事

喜歡請分享哦!麼麼噠!

E姐換新Logo咯!各位閨蜜認准正版↓↓↓

都市男女的心靈SPA

以學術的嚴謹看貴圈

未經許可,謝絕轉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