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路易十四,一個帶有文藝范兒的鐵腕統治者

路易十四

法王路易十四(1638 ~ 1715 年)熱愛舞蹈, 因為曾經在舞臺上演出希臘神話中的太陽神“阿波羅”, 而被尊稱為“太陽王”。

路易十四在位長達72 年(1643 ~ 1715 年),

一生致力於開疆拓土、興辦學校、提倡藝文活動等, 在政經方面展現他強悍鐵腕, 在藝術文化上樂於引領新風潮。 不管後世評價如何, 他的影響、貢獻都不可抹滅。

帶動藝文 走在時代尖端

即使路易十四沒有帝王的頭銜, 他仍然是一個非常迷人的人:他總是愉悅友善、對任何人都彬彬有禮。 他有堅強的意志, 面對疼痛和生命危險卻能淡然以對。 根據史書記載, 他曾未經麻醉就接受開刀治療, 手術幾周後, 便騎馬外出。 此外, 他學問淵博、馬術高明, 喜歡狩獵、戲劇和音樂。 路易十四還有一項其他君主都沒有的獨特興趣——舞蹈。

熱愛芭蕾 確立舞蹈動作體系

路易十四喜歡舞蹈, 認為跳舞是對身體最好的訓練。 他不只做旁觀者欣賞而已,

還親自參與, 不只在業餘性質的舞會上求盡興, 也上舞臺演出, 成為真正舞劇的主角。 從他13歲第一次登臺, 到30 歲因為體重原因而退出舞臺為止, 總共在26 部大型芭蕾舞碼中擔任過主角。

23 歲親自執政那年, 路易十四在巴黎創辦了世界上第一所皇家芭蕾舞學校, 禮聘多位當代藝術大師, 如盧利(Jean-Baptiste Lully)、莫里哀(Jean-Baptiste Moliere) 等, 專門負責芭蕾舞的創作和演出。

路易時代的芭蕾舞碼皆為男性舞者所創作, 表現出人體的力與美。 此時也確立了芭蕾的五個基本腳位、十二個手位和一些舞步, 並採用法文命名, 奠動作的體系。

創音樂學院 開啟巴羅克時代

由於君王喜好跳舞, 法國宮廷的作曲家必須隨時創作適合跳舞的音樂。 1672年, 路易十四建立了音樂學院。

西洋古典音樂中著名的“慢-快-慢”三段對比式的法國風格, 便是由盧利所奠定的。 路易十四的宮廷舞曲後來被英國的作曲家普塞爾(Henry Purcell)及德國的巴哈(J. S. Bach)加以運用發展, 開啟了巴羅克音樂時代。

除了舞曲外, 宮廷生活中音樂會、戲劇表演、宗教儀式、婚喪喜慶、國王巡獵及外使來訪, 還有在戶外進行的划船、賽馬、遊園等, 都需要音樂路易十四的御用樂手總數約150到200人, 分別在軍樂隊、教堂樂團和室內樂團演出。

藝術鑒賞優 羅浮宮收藏劇增

除了舞蹈與音樂外, 路易十四對藝術的鑒賞力是君王中罕見的, 而他贊助、支援藝術之慷慨, 堪稱史上罕見。

他以優渥的條件吸引藝術家定居巴黎、安心創作。 1663 年他創辦了繪畫與雕刻學院(Academie de Peinture et de Sculp-ture),

各地王公貴族紛紛仿效, 設立學校, 鼓勵藝術創作, 促使法國成為當時藝術最發達的國家, 並奠定此後重視藝術的傳統。

除了創立藝術學院培育人才外, 路易十四更不惜重資收購藝術品。 法國皇室從弗朗索瓦一世(Francois I, 達文西的贊助者)開始, 才懂得收集藝術品。 路易十四派遣一群人到義大利各地, 專門收購希臘、羅馬古典時期及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 數量之大, 使得教宗不得不下令禁止藝術品出口。

路易十四與清康熙皇帝是同一時代的人, 此時法國與中國正好開始進行文化上的交流。 路易十四贈送康熙科學儀器, 康熙則回敬藝術品, 所以法國皇室的收藏裡也有來自東方的藝術品。 由於尼德蘭(今天的荷、比、盧一帶)在當時是法國的土地,

所以路易十四的收藏品中, 尼德蘭畫派作品, 大量充斥其中。

鼎力贊助 文學科學蓬勃發展

因為路易十四的大力贊助, 法國文學和科學也蓬勃發展。 他先後成立法蘭西文學院、科學院及戲劇院, 網羅當代的傑出學者, 如文學家高乃依(Corneille)、戲劇家拉辛(Jean Racine)、集數學家與物理學家和哲學家于一身的笛卡兒(Rene Descartes)、寓言家拉封丹(Jean de La Fontaine)、思想家伏爾泰(Voltaire)、天文學和數學家凱西尼(Giovanni Domenico Cassini)等。

法蘭西文學院的設立, 促進了法文的發展, 語法逐漸定型、文法結構也逐漸清晰, 成為世界上最優美精確的語言之一。 由於法國當時國力強盛、文化發達, 遂使法語成為歐洲上流社會通用的語言, 如同今日的英文一般。 直到18世紀, 遠在俄羅斯的貴族, 使用法文交談的機會比俄文還多。

路易十四擁有法國和西班牙王室,以及義大利梅迪奇家族的血統,遺傳了各個家族的特性:法國王室對生命與享受的熱愛、義大利梅迪奇家族對藝術的鑒賞力,以及西班牙王室對榮耀與皇權的注重,加上他自己與生俱來的天賦——敏銳的眼光、超強的記性,奠定了他做為名君的鮮明性格。

1643 年5 月14 日,正當壯年的路易十三去世,4 歲的路易十四被母親抱上王座,開始他長達72年的統治生涯。不過在開始的十幾年裡,由他的母后攝政,而實權則掌握在紅衣主教兼宰相馬紮林的手裡。

在馬紮林的培養下,路易十四除了擁有豐富多樣的知識外,更學到高明的從政手腕。馬紮林過世時,23歲的路易十四已經可以輕而易舉的擔負起國家大任,施展自己的治國長才了。

路易十四可以長時間工作而不覺得疲倦,在召開朝廷會議時,他總是仔細聽取每份報告。他的記憶力超強,眼光敏銳,進入一間滿是人群的寬廣大廳後,馬上就能察覺誰在場誰不在場。他掌政後,大力進行政經改革、大興土木、建設巴黎和凡爾賽宮。他帶領法國參加四場大型戰爭,於戰場上驍勇善戰,擴張了法國的領土。在他的治理之下,法國達到了歷史上的黃金時期。

使用法文交談的機會比俄文還多。

路易十四擁有法國和西班牙王室,以及義大利梅迪奇家族的血統,遺傳了各個家族的特性:法國王室對生命與享受的熱愛、義大利梅迪奇家族對藝術的鑒賞力,以及西班牙王室對榮耀與皇權的注重,加上他自己與生俱來的天賦——敏銳的眼光、超強的記性,奠定了他做為名君的鮮明性格。

1643 年5 月14 日,正當壯年的路易十三去世,4 歲的路易十四被母親抱上王座,開始他長達72年的統治生涯。不過在開始的十幾年裡,由他的母后攝政,而實權則掌握在紅衣主教兼宰相馬紮林的手裡。

在馬紮林的培養下,路易十四除了擁有豐富多樣的知識外,更學到高明的從政手腕。馬紮林過世時,23歲的路易十四已經可以輕而易舉的擔負起國家大任,施展自己的治國長才了。

路易十四可以長時間工作而不覺得疲倦,在召開朝廷會議時,他總是仔細聽取每份報告。他的記憶力超強,眼光敏銳,進入一間滿是人群的寬廣大廳後,馬上就能察覺誰在場誰不在場。他掌政後,大力進行政經改革、大興土木、建設巴黎和凡爾賽宮。他帶領法國參加四場大型戰爭,於戰場上驍勇善戰,擴張了法國的領土。在他的治理之下,法國達到了歷史上的黃金時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