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幼稚園故事大全,含故事目標,請為寶寶收藏!

1、愛笑的小花

公園裡有朵花, 真好看, 看見小天天, 總是笑眯眯的。

天天問花兒:"你叫什麼名字?"

花兒只是笑, 不說話。

天天伸出小手, 要采這朵花。

外公擺擺手說:"天天別采!你不采她, 花兒總是對你笑, 你一采下來, 花兒就哭了。 "天天不想看到小花對他哭, 天天沒有采。

天天回家以後, 告訴外婆:"公園裡有一朵花, 很乖很乖, 對他一直笑, 一直笑。 "

外婆說:"天天也很乖, 你也是一朵愛笑的小花。 "

故事目標:

1.知道微笑是一種美。

2.懂得要愛護花。 (週末帶孩子去公園看花)

可設置一些問題讓幼兒討論:

1.小天天和花兒都有一個什麼特點讓人喜歡?

2.小天天為什麼一直沒有摘公園裡的那朵花?

3.外婆為什麼說:"天天也是一朵愛笑的小花?"

讓幼兒明白:微笑會讓大家喜歡, 愛護花的孩子更讓人喜歡。

2、笨狼阿灰

笨狼阿灰經常想歪點子欺負其他小動物, 還得意洋洋。 這一天, 笨狼阿灰又嚇唬小公雞,

說要吃掉他。 小公雞請求阿灰晚上再來, 笨狼同意了。 小動物們知道了, 一起來幫小公雞想辦法。 大家在小公雞的家裡佈置了一些特別的陷阱。 小狗說:"小公雞, 這下你可不用害怕了。 "笨狼阿灰一走進小公雞家就掉進了陷阱裡, 大家高興得拍手稱快。

引導幼兒討論下列問題:

1.笨狼阿灰是一隻什麼樣的狼?你喜歡故事中的小公雞嗎?為什麼?

2.如果笨狼阿灰不同意小公雞的請求, 沒有等到晚上就來了, 公雞可以想什麼辦法呢?向幼兒提出新的假設條件, 幫助幼兒思考新的可能性, 然後要求幼兒想像並表達自己的見解。

3、小猴子掰玉米

有一天, 一隻小猴子下山來.它走到一塊玉米地裡, 看見玉米結得又大又多, 非常高興, 就掰了一個, 扛著往前走。 小猴子扛著玉米, 走到一棵桃樹下。 它看見滿樹的桃子又大又紅, 非常高興, 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小猴子捧著幾個桃子, 走到一片瓜地裡。 它看見滿地的西瓜又大又圓, 非常高興, 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 小猴子抱著一個大西瓜往回走。

走著走著, 看見一隻小兔蹦蹦跳跳的, 真可愛。 它非常高興, 就扔了西瓜去追小兔。 小兔跑進樹林子, 不見了。 小猴子只好空著手回家去。

4、老爺爺的帽子

冬天到了, 北風呼呼地吹, 天氣很冷。 有一隻小鳥真可憐, 它在樹枝上冷得直發抖。

一位老爺爺走來,

看見了小鳥, 心想:"這只小鳥多可憐呀, 這麼冷的天, 它一定會凍死的。 "小鳥對老爺爺說:"風把我們的窩給走了, 我們沒有家了。 "老爺爺說:"別著急, 我來幫你們想辦法。 "老爺爺就用自己的帽子給小鳥做鳥窩, 帽子真暖和。

小鳥想到樹林裡還有許多怕冷的小鳥, 就把它們都叫來, 一起飛進了老爺爺的帽子。 它們非常感謝老爺爺。 以後老爺爺也天天來看小鳥, 小鳥們每次都唱歌給老爺爺聽。

有一天老爺爺沒有來, 原來他病了。 小鳥想:"一定是爺爺把帽子給了我們, 自己著涼生病了, 我們趕快給老爺爺做頂帽子吧。 小鳥們就用自己的羽毛做了一頂帖子送給老爺爺。 老爺爺非常感謝小鳥, 他的病很快就好了。

這是一篇社會性教育童話故事,適用於中班年齡的孩子。

《老爺爺的帽子》這則童話以"老爺爺關心小鳥,小鳥關心老爺爺,"這一主題,將我們還入了一個溫馨、和諧、充滿愛的世界。現在的獨生子女大多只知道滿足自己的需要,而不會考慮別人的情緒和感受,缺乏同情心,不懂得關心、幫助別人。而未來社會需要幼兒從小"學會生活,學會關心"。

故事目標:

1.引導幼兒初步理解他人的需要,學會關心、説明他人。

2.激發幼兒的同情心,獲得被人關心和幫助他人的內心感受。

3.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見解,發展口語表達能力和交往能力。

5、想飛的小象

有一隻小象,剛剛生下來。第一天,他看到了許多小動物。到了第二天,他認識了許多花兒、草兒。第三天呢,媽媽帶他到河邊,他看見了河水和高山。小象說:"世界真大呀!"這時,一隻小鳥在天空中飛來飛去。

小象想:"要是我也會飛,可以看更多的東西,多好呀!

小象爬到樹上學飛,"哎喲"一聲,摔了一個大跟頭。

蛇看見了說:"小象,我們有自己的本事。我不會飛,可是我會在樹上睡覺。"

獅子說:"我也不會飛,可是,我能跳過寬寬的大河。"

老虎說:"我不會飛,可是,我會游泳。"

爸爸媽媽對小象說:"我們大象力氣大,這是小鳥不能比的。"

小象明白了,他跟著爸爸媽媽運木頭。他用長鼻子一鉤,大木頭就搬走了。大家都喜歡他。小象說:"我是小象真幸福。"

故事目標:

1.專心聽故事,記住故事中的各種角色,對有生活哲理的趣味童話感興趣。

2.學習動詞:爬、摔、鉤、搬。

3.學說完整句:"我不會×,可是我會×××。"

4.知道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本事,別小看自己。

與幼兒討論:

1.小鳥、蛇、獅子、老虎、大象中,哪一種動物會飛?哪一種動物會爬?哪一種會游泳?

2.小象從樹上摔下來後,誰對他說了什麼?小象一開始為什麼總是羡慕別人?他是怎樣變得看得起自己,而且感到"我是小象真幸福"的?學習並運用句式"我不會×,可是我會×××。"

學習完整句:"我不會×,可是我會×××。"

請幼兒說一說:"我也能做×××事,我是媽媽的孩子真幸福。"

6、小荷花找朋友

一朵荷花孤零零地站在池塘裡,她感到孤單,因為沒有朋友和她玩。一條小魚遊過來,小荷花說:"小魚弟弟,咱們一起玩吧。"小魚說:"不行,我還要去參加游泳比賽呢。"說完,小魚就遊走了。一隻青蛙跳到荷葉上,小荷花說:"青蛙哥哥,青蛙哥哥,咱們做朋友吧。"小青蛙說:"不行,不行,我還要練唱歌呢!"天漸漸黑了,小荷花很傷心。月亮看見了,問小荷花:"荷花妹妹,你為什麼不高興呢?"小荷花說:"因為我沒有朋友和我玩。"月亮說:"那我和你做朋友吧。"小荷花看了看月亮說:"可你在天上,我在地上,怎麼和我玩呢?"月亮說:"不要緊,我可以陪你說話呀!可以唱歌、講故事給你聽呀!"於是,月亮天天晚上陪小荷花說話,她們倆成了好朋友。

幼兒討論:

1.啟發幼兒說一說與好朋友在一起玩開心不開心,為什麼?

2.小魚弟弟和青蛙哥哥為什麼不和荷花妹妹玩?它們怎麼說?

3.小荷花最後找到朋友了嗎?

7、小豬和靴子

清晨,小豬去樹林裡玩。忽然,他發現樹邊有一個紅紅的東西,口小底大,摸上去很滑:"咦,這是什麼?好像是個皮袋子,是誰丟的呢?

小豬手裡拿著這東西,嘴裡叫著:"誰丟了袋子,誰丟了袋子?"

樹上的八哥聽見了,"嘰嘰喳喳"地說:"小豬,這不是袋子,是一頂漂亮的紅帽子呀!"

"噢,不是袋子是帽子。"小豬連忙戴在頭上,一邊走一邊叫,"誰丟了帽子,誰丟了帽子?"

狐狸看見了,嘻嘻地笑起來:"小豬,這不是帽子,是一只好看的瓶子呀!"

"嗯,這瓶子真不錯。"小豬采了許多美麗的野花放進瓶子裡。

"誰丟了瓶子?"小豬捧著瓶子走一步,叫一聲。

這時候,來了一隻小花狗。他知道了這事,對小豬說:"沒人丟,沒人領,就送給生病的小熊吧!"

小豬和小狗來到了小熊家,把這個沒人領的瓶子和花送給小熊。小熊一看,高興地跳起來:"哇,這不是瓶子,是我心愛的紅靴子呀!"小熊炙得病也好了,三個好朋友嘻嘻哈哈,慶祝紅靴子找到了主人,回到了家。

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學習故事中角色的語言。

2.理解角色的性格特點,體驗樂於助人的情感。

引導幼兒討論:你喜歡故事中的小豬嗎?為什麼?(幫助幼兒總結出小豬的性格特點)[憨厚、善良、助人為樂]

可組織幼兒圍繞"我丟了東西以後"為主題進行談話。例如:你丟過東西嗎?心裡怎麼樣?如果別人撿到了,還給你,你心裡怎麼樣?如果你撿到了東西會怎麼做?

學習量詞的不同用法:一樣、一頂、一隻、一雙。

8、借你一把傘(童話)

下雨了,糟糕了,娜娜沒有帶傘,娜娜站在雨中。

小螞蟻拿著小小的酢漿草走過來,說:"借你一把傘。"娜娜拿著,小螞蟻的傘真小。

青蛙拿著瓜的葉子跳過來,說:"借你一把傘。"青蛙的傘是漏斗傘。

兔子拿著上頭有葉須的有蘿蔔,說:"借你一把傘。"兔子的傘會漏雨。

小狐狸拿著"芋頭葉"給娜娜,小狐狸的傘是不是剛好呢?撐著撐著,啊雨漏下來了,娜娜和小動物跑了起來。

大熊拿著大大的荷葉過來說:"借你一把傘。"大熊的傘好大好重啊。

小狗強強拿著傘跑了過來,說:"借你一把傘。"啊,那就是娜娜的傘嘛!

下雨天,拿著傘排隊走,還有誰沒有傘嗎?

故事目標:探索像傘的植物,感受故事人文懷的溫情。

幼兒討論:故事中出現了哪些動物?它們拿了哪些傘?人家借你一把傘(或你借別人一把傘),心情會怎樣?

學習句式:"××拿著××說:'借你一把傘'。"啟發幼兒有創意地表演,體驗人與人之間互相關心的情感。

9、膽小先生

有一位先生,住在一座漂亮的房子裡。因為他的膽子很小,大家都電他膽小先生。

一天,一隻大老鼠闖進了他的房子。膽小先生馬上去捉,結果在地下室捉住了它。

"你放了我!"大老鼠掙扎著說,"我要是一跺腳,整個房子就塌了。"

膽小先生害怕了,連忙放開了他,還允許他住在地下室裡。

地下室裡吃的東西真多,大老鼠吃呀,喝呀,真開心。後來,大老鼠生了一窩小老鼠,小老鼠又長成大老鼠……很快,地下室住滿了老鼠。

"不行,不行!"大老鼠沖著膽小先生嚷嚷:"這麼多老鼠住這麼一個小小的地下室,而你一個人住那麼多房間,太不合理了,得換房子。"

"換房子?"膽小先生住在地下室,老鼠們住進各個房間,他們在寬大的客廳裡唱呀,跳呀,在噴香的廚房裡喝呀,吃呀,每天都像過節一樣。

"你應該搬出去!"大老鼠又沖著膽小先生嚷嚷,"你幹嘛住在地下室?這麼好的地下室,你配住嗎?"

"什麼?"膽小先生氣憤得跺了一下右腳,"咚--"老鼠們害怕了,他們個個抱頭亂竄,以為地震了。

"哦,原來我是很有力量的!"膽小先生抓起舊掃帚,這兒一撲,那兒一打,這兒一戳,那兒一搗,老鼠被打得"吱吱"叫,全逃走了。

膽小先生後來怎麼樣了?小朋友能猜到嗎?

故事目標:

1.感受故事人物幽默的語言和誇張的情節所產生的美。

2.理解童話內容及"膽小先生"的形象特點。

3.學習故事中人物的對話,根據自己的想像力表演故事。

幼兒討論:大老鼠為什麼要與膽小先生換房子?膽小先生為什麼答應換房子?房子換成後,大老鼠又怎麼樣了?

膽小先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膽小先生最後有什麼變化?

10、小猴穿鞋

有一隻小猴跑到山下去,看見人們都穿著鞋走路,感到很好玩。他悄悄地溜到一戶人家,偷偷地拿了一雙鞋跑回山上。他穿上鞋後,很得意地走來走去,夥伴們見了都笑話它。這時來了一隻兇猛的老虎,猴子們一見紛紛爬上了樹。小猴穿著鞋怎麼也爬不上樹。猴媽媽叫他把鞋扔掉。小猴扔掉鞋很快爬上了樹,從此再也不亂模仿別人了。

幼兒討論:(讓孩子想像)

1.小猴在山下玩時看到什麼,它臉上的是什麼樣的?

2.小猴怎樣溜到別人家裡去,它幹什麼,又怎樣想的呢?

3.小猴怎樣跑回山上,它臉上的表情是什麼樣的,說明了什麼?

4.夥伴們看見小猴穿上了鞋,感到怎樣?可能對它說什麼?

5.老虎來了,猴子們心裡怎麼想?

6.小猴被媽媽救上了樹,臉上的表情是什麼樣的,說明它心裡怎麼樣的?

7.小猴最後怎樣扔掉了鞋子?小猴的媽媽對它說了些什麼?

8.穿鞋的猴子是什麼樣的小猴?

11、雞毛鴨

一隻生來沒毛的小赤脖鴨,把雞毛撣上的雞毛粘插到身上,從此成了雞毛鴨。雞毛鴨逛大街,走得熱了,買一根冰棒。撕下冰棒紙,剛要找個垃圾箱丟走去,忽然刮來一陣風,把冰棒紙吹跑了。

雞毛鴨跟著冰棒紙跑過三條馬路。好容易冰棒紙落到地上,雞毛鴨彎腰要去撿,只見冰棒紙被一隻大腳踩住了。

"亂扔廢紙是要罰錢的!"那人說。

雞毛鴨急了:"我沒亂扔,是風吹的。"

"有誰證明?"

真倒楣,沒人證明,只好認罰:"我的錢買了冰棒了,我就把冰棒給你吧。"

可是大腳不要冰棒:"沒錢,我就罰雞毛吧!"他從雞毛鴨身上撥下三根雞毛,走掉了。

雞毛鴨很想知道他的雞毛被拿去做什麼用,就悄悄地跟在那個大腳後面。

才走了十步,只聽大腳咳嗽一聲,射出一口痰。他立即被一個腦袋挺大的人揪住:"好!我總算等到一個隨地吐痰的啦!罰錢吧!"

但大腳也拿不出錢來,他對大頭說:"我只有準備給兒子做飛鏢三根雞毛,你拿去吧!"

三根雞毛被大頭插在帽子上。

大頭走了。可是大腳悄悄跟在大頭後面,就和雞毛鴨悄悄跟在大腳後面一樣。

又走了十幾步,大頭把手伸進口袋掏東西,他掏出了一個打火機主一柱香煙。

大頭剛把香煙點著,吸了一口,大腳飛快地趕上去:"哈,這回你可被我抓到啦!吸煙會污染空氣,也是受罰的。"說著大腳就把大頭帽子上的三根雞毛摘了下來。

這時,雞毛鴨趕到了,他從大腳手上奪回雞毛,說:"自己在幹髒事,怎麼還好罰別人?"

大腳和大頭目瞪口呆地看著雞毛鴨把這三根雞毛插回屁股上,搖搖擺擺地走掉了。

故事目標:

1.從漫畫而式的人物中獲得幽默感。

2.注意公共衛生的環保意識。

3.觀察"雞"和"鴨"二字的異同點。

幼兒討論:

1.講故事時要有意識地突出人物動作,讓幼兒明白那三根雞毛用到哪兒去了。

2.故事中有哪個不講公共衛生,所以被罰了?那麼我們自己講不講衛生?

3.認識雞鴨這兩個字,通過觀察找出它們的共同點與不同點。

12、不嘛不嘛

佳佳有句口頭禪"不嘛不嘛"。早晨,起床時間到了,媽媽提醒佳佳該起床了,佳佳還想睡,就一個勁地嘟噥:"不嘛,不嘛!"

好不容易哄佳佳起了床,媽媽對佳佳說,你自己洗臉刷牙,我給你準備早餐。佳佳不稱心,小嘴一撅:"不嘛,不嘛"。

爸爸說今天是休息日,早飯後帶佳佳去公園。這下佳佳樂意了,快快吃完早餐跟著爸爸出了門。到了公園門口,佳佳看見有人在賣氣球、風車、紙蝴蝶什麼的,佳佳吵著要買。爸爸給她買了一個紅氣球,佳佳不滿意,還要買別的,爸爸說:"手裡拿那麼多東西,怎麼玩呢?"以後再買吧。"佳佳不肯,一邊嘴裡說:"不嘛,不嘛!"一邊乾脆蹲到地上不起來了,非要爸爸買不可。

到了公園裡,佳佳玩完了碰碰車,又玩小火車,爬上小山還劃了船。爸爸說,時間不早了,我們回家吧,下次還可以再來玩。佳佳不聽話,小腳一跺:"不嘛,不嘛!"

爸爸費了好大的勁,才使佳佳同意回家。路上,他們看見一個小弟弟在哭,原來他的氣球破了,看著小弟弟傷心的樣子,爸爸勸佳佳把手中的氣球送給小弟弟,並答應以後再給佳佳買新的。佳佳不樂意,一手護著氣球,嘴裡叫著:"不嘛,不嘛!"就是不肯給小弟弟。

公共汽車站到了,爸爸讓佳佳等著車來,可佳佳想坐計程車回家。爸爸說,己經到車站了,下次再坐計程車吧!佳佳就是不肯:"不嘛,不嘛!"汽車來了,佳佳也不上去,爸爸來拖佳佳,佳佳乾脆躺在了地上……

這一天,爸爸又疲勞又生氣。小朋友,你知道佳佳爸爸疲勞和生氣的原因嗎?

13、瓜瓜吃瓜

有個小朋友,他的名字可怪了,他叫瓜瓜,就是西瓜的那個瓜。他幹嘛叫瓜瓜呀?原來他生下來的時候,胖墩墩,圓滾滾,就像個西瓜。他爸爸正想著給他起個名字呢,他媽媽說:"甭傷腦筋了,就叫他‘瓜瓜'吧!"

瓜瓜可愛吃西瓜啦,他一下能吃幾大塊,吃完了,把小背心往上一拉,挺著圓鼓鼓的肚子,用手一拍,"澎澎澎"地響,說:"西瓜在這兒呢!"

有一天,天氣熱極了,瓜瓜又鬧著要吃西瓜。媽媽拿出一個小西瓜來,對瓜瓜說:"就剩這個小的了,先吃著吧。一會兒,外婆要來,說不定會給你帶個大西瓜哩!"

媽媽切開西瓜,上班去了,瓜瓜斜著眼兒瞧了瞧那西瓜,翹起了嘴巴,心想:"哼,這也叫西瓜?"可他怪口渴的,又想:"瓜兒小,說不定還挺甜哩!就拿起一塊,咬了一口。哎,一點兒也不甜。

他吃完一塊,心裡生著氣,一甩手,把西瓜從窗口扔了出去,掉到胡同裡的路上了。

剩下的幾塊,瓜瓜氣呼呼地咬上幾口,也一塊接一塊地往視窗外面扔。他想:要是外婆真的帶個大西瓜來,又大又甜的,那該多好啊!他就趴在窗臺上,一個勁地往胡同東口望著。外婆每次上他家,都是從東口來。

喲!來了個人,慢慢地走近了,是一位老奶奶,沒錯兒,是外婆來了。真的,還抱著一個大西瓜呢!

瓜瓜大聲嚷嚷:"外婆,我來接你--"然後連蹦帶跳,跳下樓去了。

外婆聽見了,心裡一高興,加快了腳步。走到垃圾箱旁邊,不小心,一腳踩在西瓜皮上,滑了一跤,手裡抱的大西瓜,"啪嗒"一下,摔了個粉碎。

外婆一邊爬起來,一邊說:"哎喲,誰把西瓜扔了這一地!"

瓜瓜出了門看見外婆坐在地上,連忙跑去把她攙起來,一邊氣呼呼地抬起腳,往西瓜皮上踩:"該死的西瓜皮,哪個壞蛋扔的。"

咦,西瓜怎麼這麼小--壞了,可不是他自己搬掉的嗎?瓜瓜偷偷看了外婆一眼,吐了吐舌頭,悄悄地把西瓜皮一塊一塊的拾起來,丟到路旁垃圾箱裡去。

瓜瓜再看看外婆帶來的大西瓜,瓤兒紅紅的,一定很甜,可惜全都碎了,沾上了泥。他只好咽著口水,拿起碎瓜塊往垃圾箱裡扔。

外婆不知道西瓜是瓜瓜扔的,只看見瓜瓜把西瓜扔到垃圾箱去,就說:"真乖,真乖,都像咱瓜瓜這麼懂事就好了。"

小朋友,你們猜猜:瓜瓜聽了外婆的話,心裡是怎麼想的呀?"

故事目標:

1.學習繪聲繪色地講故事,感受故事的幽默詼諧。

2.養成良好的環保意識。

幼兒討論:外婆為什麼會摔一跤?瓜瓜為什麼會亂扔瓜皮?生活中你見過這種人沒有?我們的城市(鄉村)有沒有亂扔果皮紙屑的壞習慣?外婆為什麼說"都像咱瓜瓜這樣懂事就好了"呢?

疊音詞較多(如"瓜瓜"、"圓鼓鼓"、"氣呼呼"、"嚷嚷"、"猜猜"等)要處理好輕重音。

14、在醫院裡

媽媽帶小明去醫院看望一位阿姨,還沒走到病房,小明看見走廊上掛著一個大大"靜"字,就大聲的問媽媽:"這是什麼字?"媽媽趕緊把手指放在嘴中間:"噓--不能太大聲了,這是醫院,這個'靜'字表示要你安靜的意思。

小明興奮地大聲說:"真有意思,真有意思!哈哈--"媽媽趕緊制止他,可他不聽,仍舊大聲地講話。媽媽生氣了,只好將小明強行還到了病房大樓外面再跟他講道理。

幼兒討論:

1.小明的行為為什麼不受歡迎?我們應該怎麼做?

2.引導幼兒一起討論在其他什麼環境中還會的什麼規則(如:醫院裡的"靜"等提示,公園裡的"愛護花草"等提示,垃圾筒上的"垃圾入箱"等提示,)我們應該怎樣遵守這些規則?

3.在日常生活中做個有心人,發現並遵守環境中的各種規則,做個文明人。

15、我的美麗簽名

咱們的書換著看,好嗎?

麗麗在專心至志地看書,那是爸爸剛給她買回來的書。書裡的故事非常精彩。瞧,小麗麗一邊看書,一邊還搭著嘴樂呢。

帆帆看見麗麗邊看書邊樂,就走過去看了一眼。

"啊,這本書我沒看過,"帆帆想,"瞧麗麗的高興樣子,那本書一定很好看。我多想好好看一看啊!現在麗麗還在看著呢,等她看完了我向他借一借。"

帆帆耐心地等著,過了一會兒,麗麗看完書,把書合上了。帆帆走過去,輕輕地對麗麗說:"麗麗,我想看看你帶來的那本書,可以嗎?我今天也帶來了一本書,我己經看過了,你要是願意就拿去看吧。"麗麗很痛快地說:"行。"她倆互換了書,津津有味地讀了起來。

幼兒討論學習正確的行為方式(如何協商與提醒)。

這是一篇社會性教育童話故事,適用於中班年齡的孩子。

《老爺爺的帽子》這則童話以"老爺爺關心小鳥,小鳥關心老爺爺,"這一主題,將我們還入了一個溫馨、和諧、充滿愛的世界。現在的獨生子女大多只知道滿足自己的需要,而不會考慮別人的情緒和感受,缺乏同情心,不懂得關心、幫助別人。而未來社會需要幼兒從小"學會生活,學會關心"。

故事目標:

1.引導幼兒初步理解他人的需要,學會關心、説明他人。

2.激發幼兒的同情心,獲得被人關心和幫助他人的內心感受。

3.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見解,發展口語表達能力和交往能力。

5、想飛的小象

有一隻小象,剛剛生下來。第一天,他看到了許多小動物。到了第二天,他認識了許多花兒、草兒。第三天呢,媽媽帶他到河邊,他看見了河水和高山。小象說:"世界真大呀!"這時,一隻小鳥在天空中飛來飛去。

小象想:"要是我也會飛,可以看更多的東西,多好呀!

小象爬到樹上學飛,"哎喲"一聲,摔了一個大跟頭。

蛇看見了說:"小象,我們有自己的本事。我不會飛,可是我會在樹上睡覺。"

獅子說:"我也不會飛,可是,我能跳過寬寬的大河。"

老虎說:"我不會飛,可是,我會游泳。"

爸爸媽媽對小象說:"我們大象力氣大,這是小鳥不能比的。"

小象明白了,他跟著爸爸媽媽運木頭。他用長鼻子一鉤,大木頭就搬走了。大家都喜歡他。小象說:"我是小象真幸福。"

故事目標:

1.專心聽故事,記住故事中的各種角色,對有生活哲理的趣味童話感興趣。

2.學習動詞:爬、摔、鉤、搬。

3.學說完整句:"我不會×,可是我會×××。"

4.知道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本事,別小看自己。

與幼兒討論:

1.小鳥、蛇、獅子、老虎、大象中,哪一種動物會飛?哪一種動物會爬?哪一種會游泳?

2.小象從樹上摔下來後,誰對他說了什麼?小象一開始為什麼總是羡慕別人?他是怎樣變得看得起自己,而且感到"我是小象真幸福"的?學習並運用句式"我不會×,可是我會×××。"

學習完整句:"我不會×,可是我會×××。"

請幼兒說一說:"我也能做×××事,我是媽媽的孩子真幸福。"

6、小荷花找朋友

一朵荷花孤零零地站在池塘裡,她感到孤單,因為沒有朋友和她玩。一條小魚遊過來,小荷花說:"小魚弟弟,咱們一起玩吧。"小魚說:"不行,我還要去參加游泳比賽呢。"說完,小魚就遊走了。一隻青蛙跳到荷葉上,小荷花說:"青蛙哥哥,青蛙哥哥,咱們做朋友吧。"小青蛙說:"不行,不行,我還要練唱歌呢!"天漸漸黑了,小荷花很傷心。月亮看見了,問小荷花:"荷花妹妹,你為什麼不高興呢?"小荷花說:"因為我沒有朋友和我玩。"月亮說:"那我和你做朋友吧。"小荷花看了看月亮說:"可你在天上,我在地上,怎麼和我玩呢?"月亮說:"不要緊,我可以陪你說話呀!可以唱歌、講故事給你聽呀!"於是,月亮天天晚上陪小荷花說話,她們倆成了好朋友。

幼兒討論:

1.啟發幼兒說一說與好朋友在一起玩開心不開心,為什麼?

2.小魚弟弟和青蛙哥哥為什麼不和荷花妹妹玩?它們怎麼說?

3.小荷花最後找到朋友了嗎?

7、小豬和靴子

清晨,小豬去樹林裡玩。忽然,他發現樹邊有一個紅紅的東西,口小底大,摸上去很滑:"咦,這是什麼?好像是個皮袋子,是誰丟的呢?

小豬手裡拿著這東西,嘴裡叫著:"誰丟了袋子,誰丟了袋子?"

樹上的八哥聽見了,"嘰嘰喳喳"地說:"小豬,這不是袋子,是一頂漂亮的紅帽子呀!"

"噢,不是袋子是帽子。"小豬連忙戴在頭上,一邊走一邊叫,"誰丟了帽子,誰丟了帽子?"

狐狸看見了,嘻嘻地笑起來:"小豬,這不是帽子,是一只好看的瓶子呀!"

"嗯,這瓶子真不錯。"小豬采了許多美麗的野花放進瓶子裡。

"誰丟了瓶子?"小豬捧著瓶子走一步,叫一聲。

這時候,來了一隻小花狗。他知道了這事,對小豬說:"沒人丟,沒人領,就送給生病的小熊吧!"

小豬和小狗來到了小熊家,把這個沒人領的瓶子和花送給小熊。小熊一看,高興地跳起來:"哇,這不是瓶子,是我心愛的紅靴子呀!"小熊炙得病也好了,三個好朋友嘻嘻哈哈,慶祝紅靴子找到了主人,回到了家。

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學習故事中角色的語言。

2.理解角色的性格特點,體驗樂於助人的情感。

引導幼兒討論:你喜歡故事中的小豬嗎?為什麼?(幫助幼兒總結出小豬的性格特點)[憨厚、善良、助人為樂]

可組織幼兒圍繞"我丟了東西以後"為主題進行談話。例如:你丟過東西嗎?心裡怎麼樣?如果別人撿到了,還給你,你心裡怎麼樣?如果你撿到了東西會怎麼做?

學習量詞的不同用法:一樣、一頂、一隻、一雙。

8、借你一把傘(童話)

下雨了,糟糕了,娜娜沒有帶傘,娜娜站在雨中。

小螞蟻拿著小小的酢漿草走過來,說:"借你一把傘。"娜娜拿著,小螞蟻的傘真小。

青蛙拿著瓜的葉子跳過來,說:"借你一把傘。"青蛙的傘是漏斗傘。

兔子拿著上頭有葉須的有蘿蔔,說:"借你一把傘。"兔子的傘會漏雨。

小狐狸拿著"芋頭葉"給娜娜,小狐狸的傘是不是剛好呢?撐著撐著,啊雨漏下來了,娜娜和小動物跑了起來。

大熊拿著大大的荷葉過來說:"借你一把傘。"大熊的傘好大好重啊。

小狗強強拿著傘跑了過來,說:"借你一把傘。"啊,那就是娜娜的傘嘛!

下雨天,拿著傘排隊走,還有誰沒有傘嗎?

故事目標:探索像傘的植物,感受故事人文懷的溫情。

幼兒討論:故事中出現了哪些動物?它們拿了哪些傘?人家借你一把傘(或你借別人一把傘),心情會怎樣?

學習句式:"××拿著××說:'借你一把傘'。"啟發幼兒有創意地表演,體驗人與人之間互相關心的情感。

9、膽小先生

有一位先生,住在一座漂亮的房子裡。因為他的膽子很小,大家都電他膽小先生。

一天,一隻大老鼠闖進了他的房子。膽小先生馬上去捉,結果在地下室捉住了它。

"你放了我!"大老鼠掙扎著說,"我要是一跺腳,整個房子就塌了。"

膽小先生害怕了,連忙放開了他,還允許他住在地下室裡。

地下室裡吃的東西真多,大老鼠吃呀,喝呀,真開心。後來,大老鼠生了一窩小老鼠,小老鼠又長成大老鼠……很快,地下室住滿了老鼠。

"不行,不行!"大老鼠沖著膽小先生嚷嚷:"這麼多老鼠住這麼一個小小的地下室,而你一個人住那麼多房間,太不合理了,得換房子。"

"換房子?"膽小先生住在地下室,老鼠們住進各個房間,他們在寬大的客廳裡唱呀,跳呀,在噴香的廚房裡喝呀,吃呀,每天都像過節一樣。

"你應該搬出去!"大老鼠又沖著膽小先生嚷嚷,"你幹嘛住在地下室?這麼好的地下室,你配住嗎?"

"什麼?"膽小先生氣憤得跺了一下右腳,"咚--"老鼠們害怕了,他們個個抱頭亂竄,以為地震了。

"哦,原來我是很有力量的!"膽小先生抓起舊掃帚,這兒一撲,那兒一打,這兒一戳,那兒一搗,老鼠被打得"吱吱"叫,全逃走了。

膽小先生後來怎麼樣了?小朋友能猜到嗎?

故事目標:

1.感受故事人物幽默的語言和誇張的情節所產生的美。

2.理解童話內容及"膽小先生"的形象特點。

3.學習故事中人物的對話,根據自己的想像力表演故事。

幼兒討論:大老鼠為什麼要與膽小先生換房子?膽小先生為什麼答應換房子?房子換成後,大老鼠又怎麼樣了?

膽小先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膽小先生最後有什麼變化?

10、小猴穿鞋

有一隻小猴跑到山下去,看見人們都穿著鞋走路,感到很好玩。他悄悄地溜到一戶人家,偷偷地拿了一雙鞋跑回山上。他穿上鞋後,很得意地走來走去,夥伴們見了都笑話它。這時來了一隻兇猛的老虎,猴子們一見紛紛爬上了樹。小猴穿著鞋怎麼也爬不上樹。猴媽媽叫他把鞋扔掉。小猴扔掉鞋很快爬上了樹,從此再也不亂模仿別人了。

幼兒討論:(讓孩子想像)

1.小猴在山下玩時看到什麼,它臉上的是什麼樣的?

2.小猴怎樣溜到別人家裡去,它幹什麼,又怎樣想的呢?

3.小猴怎樣跑回山上,它臉上的表情是什麼樣的,說明了什麼?

4.夥伴們看見小猴穿上了鞋,感到怎樣?可能對它說什麼?

5.老虎來了,猴子們心裡怎麼想?

6.小猴被媽媽救上了樹,臉上的表情是什麼樣的,說明它心裡怎麼樣的?

7.小猴最後怎樣扔掉了鞋子?小猴的媽媽對它說了些什麼?

8.穿鞋的猴子是什麼樣的小猴?

11、雞毛鴨

一隻生來沒毛的小赤脖鴨,把雞毛撣上的雞毛粘插到身上,從此成了雞毛鴨。雞毛鴨逛大街,走得熱了,買一根冰棒。撕下冰棒紙,剛要找個垃圾箱丟走去,忽然刮來一陣風,把冰棒紙吹跑了。

雞毛鴨跟著冰棒紙跑過三條馬路。好容易冰棒紙落到地上,雞毛鴨彎腰要去撿,只見冰棒紙被一隻大腳踩住了。

"亂扔廢紙是要罰錢的!"那人說。

雞毛鴨急了:"我沒亂扔,是風吹的。"

"有誰證明?"

真倒楣,沒人證明,只好認罰:"我的錢買了冰棒了,我就把冰棒給你吧。"

可是大腳不要冰棒:"沒錢,我就罰雞毛吧!"他從雞毛鴨身上撥下三根雞毛,走掉了。

雞毛鴨很想知道他的雞毛被拿去做什麼用,就悄悄地跟在那個大腳後面。

才走了十步,只聽大腳咳嗽一聲,射出一口痰。他立即被一個腦袋挺大的人揪住:"好!我總算等到一個隨地吐痰的啦!罰錢吧!"

但大腳也拿不出錢來,他對大頭說:"我只有準備給兒子做飛鏢三根雞毛,你拿去吧!"

三根雞毛被大頭插在帽子上。

大頭走了。可是大腳悄悄跟在大頭後面,就和雞毛鴨悄悄跟在大腳後面一樣。

又走了十幾步,大頭把手伸進口袋掏東西,他掏出了一個打火機主一柱香煙。

大頭剛把香煙點著,吸了一口,大腳飛快地趕上去:"哈,這回你可被我抓到啦!吸煙會污染空氣,也是受罰的。"說著大腳就把大頭帽子上的三根雞毛摘了下來。

這時,雞毛鴨趕到了,他從大腳手上奪回雞毛,說:"自己在幹髒事,怎麼還好罰別人?"

大腳和大頭目瞪口呆地看著雞毛鴨把這三根雞毛插回屁股上,搖搖擺擺地走掉了。

故事目標:

1.從漫畫而式的人物中獲得幽默感。

2.注意公共衛生的環保意識。

3.觀察"雞"和"鴨"二字的異同點。

幼兒討論:

1.講故事時要有意識地突出人物動作,讓幼兒明白那三根雞毛用到哪兒去了。

2.故事中有哪個不講公共衛生,所以被罰了?那麼我們自己講不講衛生?

3.認識雞鴨這兩個字,通過觀察找出它們的共同點與不同點。

12、不嘛不嘛

佳佳有句口頭禪"不嘛不嘛"。早晨,起床時間到了,媽媽提醒佳佳該起床了,佳佳還想睡,就一個勁地嘟噥:"不嘛,不嘛!"

好不容易哄佳佳起了床,媽媽對佳佳說,你自己洗臉刷牙,我給你準備早餐。佳佳不稱心,小嘴一撅:"不嘛,不嘛"。

爸爸說今天是休息日,早飯後帶佳佳去公園。這下佳佳樂意了,快快吃完早餐跟著爸爸出了門。到了公園門口,佳佳看見有人在賣氣球、風車、紙蝴蝶什麼的,佳佳吵著要買。爸爸給她買了一個紅氣球,佳佳不滿意,還要買別的,爸爸說:"手裡拿那麼多東西,怎麼玩呢?"以後再買吧。"佳佳不肯,一邊嘴裡說:"不嘛,不嘛!"一邊乾脆蹲到地上不起來了,非要爸爸買不可。

到了公園裡,佳佳玩完了碰碰車,又玩小火車,爬上小山還劃了船。爸爸說,時間不早了,我們回家吧,下次還可以再來玩。佳佳不聽話,小腳一跺:"不嘛,不嘛!"

爸爸費了好大的勁,才使佳佳同意回家。路上,他們看見一個小弟弟在哭,原來他的氣球破了,看著小弟弟傷心的樣子,爸爸勸佳佳把手中的氣球送給小弟弟,並答應以後再給佳佳買新的。佳佳不樂意,一手護著氣球,嘴裡叫著:"不嘛,不嘛!"就是不肯給小弟弟。

公共汽車站到了,爸爸讓佳佳等著車來,可佳佳想坐計程車回家。爸爸說,己經到車站了,下次再坐計程車吧!佳佳就是不肯:"不嘛,不嘛!"汽車來了,佳佳也不上去,爸爸來拖佳佳,佳佳乾脆躺在了地上……

這一天,爸爸又疲勞又生氣。小朋友,你知道佳佳爸爸疲勞和生氣的原因嗎?

13、瓜瓜吃瓜

有個小朋友,他的名字可怪了,他叫瓜瓜,就是西瓜的那個瓜。他幹嘛叫瓜瓜呀?原來他生下來的時候,胖墩墩,圓滾滾,就像個西瓜。他爸爸正想著給他起個名字呢,他媽媽說:"甭傷腦筋了,就叫他‘瓜瓜'吧!"

瓜瓜可愛吃西瓜啦,他一下能吃幾大塊,吃完了,把小背心往上一拉,挺著圓鼓鼓的肚子,用手一拍,"澎澎澎"地響,說:"西瓜在這兒呢!"

有一天,天氣熱極了,瓜瓜又鬧著要吃西瓜。媽媽拿出一個小西瓜來,對瓜瓜說:"就剩這個小的了,先吃著吧。一會兒,外婆要來,說不定會給你帶個大西瓜哩!"

媽媽切開西瓜,上班去了,瓜瓜斜著眼兒瞧了瞧那西瓜,翹起了嘴巴,心想:"哼,這也叫西瓜?"可他怪口渴的,又想:"瓜兒小,說不定還挺甜哩!就拿起一塊,咬了一口。哎,一點兒也不甜。

他吃完一塊,心裡生著氣,一甩手,把西瓜從窗口扔了出去,掉到胡同裡的路上了。

剩下的幾塊,瓜瓜氣呼呼地咬上幾口,也一塊接一塊地往視窗外面扔。他想:要是外婆真的帶個大西瓜來,又大又甜的,那該多好啊!他就趴在窗臺上,一個勁地往胡同東口望著。外婆每次上他家,都是從東口來。

喲!來了個人,慢慢地走近了,是一位老奶奶,沒錯兒,是外婆來了。真的,還抱著一個大西瓜呢!

瓜瓜大聲嚷嚷:"外婆,我來接你--"然後連蹦帶跳,跳下樓去了。

外婆聽見了,心裡一高興,加快了腳步。走到垃圾箱旁邊,不小心,一腳踩在西瓜皮上,滑了一跤,手裡抱的大西瓜,"啪嗒"一下,摔了個粉碎。

外婆一邊爬起來,一邊說:"哎喲,誰把西瓜扔了這一地!"

瓜瓜出了門看見外婆坐在地上,連忙跑去把她攙起來,一邊氣呼呼地抬起腳,往西瓜皮上踩:"該死的西瓜皮,哪個壞蛋扔的。"

咦,西瓜怎麼這麼小--壞了,可不是他自己搬掉的嗎?瓜瓜偷偷看了外婆一眼,吐了吐舌頭,悄悄地把西瓜皮一塊一塊的拾起來,丟到路旁垃圾箱裡去。

瓜瓜再看看外婆帶來的大西瓜,瓤兒紅紅的,一定很甜,可惜全都碎了,沾上了泥。他只好咽著口水,拿起碎瓜塊往垃圾箱裡扔。

外婆不知道西瓜是瓜瓜扔的,只看見瓜瓜把西瓜扔到垃圾箱去,就說:"真乖,真乖,都像咱瓜瓜這麼懂事就好了。"

小朋友,你們猜猜:瓜瓜聽了外婆的話,心裡是怎麼想的呀?"

故事目標:

1.學習繪聲繪色地講故事,感受故事的幽默詼諧。

2.養成良好的環保意識。

幼兒討論:外婆為什麼會摔一跤?瓜瓜為什麼會亂扔瓜皮?生活中你見過這種人沒有?我們的城市(鄉村)有沒有亂扔果皮紙屑的壞習慣?外婆為什麼說"都像咱瓜瓜這樣懂事就好了"呢?

疊音詞較多(如"瓜瓜"、"圓鼓鼓"、"氣呼呼"、"嚷嚷"、"猜猜"等)要處理好輕重音。

14、在醫院裡

媽媽帶小明去醫院看望一位阿姨,還沒走到病房,小明看見走廊上掛著一個大大"靜"字,就大聲的問媽媽:"這是什麼字?"媽媽趕緊把手指放在嘴中間:"噓--不能太大聲了,這是醫院,這個'靜'字表示要你安靜的意思。

小明興奮地大聲說:"真有意思,真有意思!哈哈--"媽媽趕緊制止他,可他不聽,仍舊大聲地講話。媽媽生氣了,只好將小明強行還到了病房大樓外面再跟他講道理。

幼兒討論:

1.小明的行為為什麼不受歡迎?我們應該怎麼做?

2.引導幼兒一起討論在其他什麼環境中還會的什麼規則(如:醫院裡的"靜"等提示,公園裡的"愛護花草"等提示,垃圾筒上的"垃圾入箱"等提示,)我們應該怎樣遵守這些規則?

3.在日常生活中做個有心人,發現並遵守環境中的各種規則,做個文明人。

15、我的美麗簽名

咱們的書換著看,好嗎?

麗麗在專心至志地看書,那是爸爸剛給她買回來的書。書裡的故事非常精彩。瞧,小麗麗一邊看書,一邊還搭著嘴樂呢。

帆帆看見麗麗邊看書邊樂,就走過去看了一眼。

"啊,這本書我沒看過,"帆帆想,"瞧麗麗的高興樣子,那本書一定很好看。我多想好好看一看啊!現在麗麗還在看著呢,等她看完了我向他借一借。"

帆帆耐心地等著,過了一會兒,麗麗看完書,把書合上了。帆帆走過去,輕輕地對麗麗說:"麗麗,我想看看你帶來的那本書,可以嗎?我今天也帶來了一本書,我己經看過了,你要是願意就拿去看吧。"麗麗很痛快地說:"行。"她倆互換了書,津津有味地讀了起來。

幼兒討論學習正確的行為方式(如何協商與提醒)。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