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龍☆禁☆根問“龍”(三)

點擊標題下藍色字體“浦城新聞”, 即可關注。 (微信公眾號:pcxw001).

縣委、縣政府新聞辦權威發佈, 浦城發展最新動態, 浦城社會最新消息。 歡迎關注, 浦城資訊一手掌握!(點擊主頁底行功能表連結, 即可查閱“VR新聞網”“時訊電視”“丹桂旅遊”內容).

破除陋習 崇尚科學 崇尚健康 崇尚文明

國公之“禪”

隋唐中, 浦城寺廟有十多座, 民間一直有著梁國公問禪故事。 據清代新修浦城志:“大同山(衛星圖示大王山), 在人和、總章兩里間, 距城70裡。 自竹夾樓長嶺頭來, 雄峙千丈, 周回四十裡, 唐蕭、袁二禪師棲真于此。 詳見方外志。 上有寺, 旁有龍湫、虎跑泉諸勝。 ”龍根村的大王山確有龍湫、虎泉, 王峰崗早有王峰寺(隱王公)。 再讀志書《緇流》篇:“會昌中, 蕭、袁二禪師棲真大同山絕壁窮崖上。 梁國公邱良(隱名)居山下, 于水際屢得菜葉, 尋其源到山頂, 得龍湫焉。 遇二師, 方問訊, 忽有兩虎至。 師曰:毋驚地主。

虎帖耳引去, 俄, 雷雹大震, 石壁遂平。 邱舍其地, 建大同寺。 ”村老人說“帝字龍門”對面虎山有過寺庵, 最早置村之地, 因禪師道虎口處不宜居, 才遷此龍根;還說邱, 山丘, 良, 善也。 用心良苦。 會昌年, 李炎皇帝滅佛, 致蕭、袁二禪師南下, 浦城為武甯、總章圮地, 相對安全。 而唐代無梁國公邱良, 封梁國公者除房玄齡、耿仁傑, 就是李褘第三子李峴(708-766), 字延鑒, 以中書侍郎同平章事, 封梁國公。 歷經三朝, 一生歷任多州州牧, 兩度出任江陵, 多次擔任京兆尹, 五次登上相位, 六次官拜尚書, 七次擔任專門大使;忠直有為, 知人善任, 依法理政, 正氣不阿, 多有功績, 宣宗詔令上淩煙閣。 李峴少年時就十分有政治才幹, 樂於結交民眾賢士, 二十歲時志向遠大、刻苦修行,
曾跟大智禪師學佛問禪。 禪師告訴他:“你應該為國家盡力, 緣分不在此處。 ”李峴出任長沙太守, 走後京城的糧食價格飛漲, 百姓們都說:“想使米粟賤, 莫過追李峴。 ”文士歌頌他“柱石天下”, “親宗一代賢相”。 然而, 李峴自知祖蔭出仕, 兄弟都得罪過楊國忠、李林甫一派權貴, 曾幾上幾下, 政場生態難容。 同時, 他清醒地知道祖王李恪因賢才蒙難, 兄長越國公李峘得罪奸臣貶死于袁州(今宜春), 後人就在新喻, 二兄李嶧收官擇山而歸。 父親給三兄弟取名都帶“山”, “硯”, 莫是致仕見山而隱。 永泰元年, 再次受讒言改任衢州刺史, 第二年七月因病逝世, 時年58歲。 衢州百姓說梁國公是做衢州城惶而去。 疑思, 李峴是否悟禪機帶一脈子孫入浦而隱龍根山水?從時間推斷蕭、袁二禪師遇的是百多歲的李國公,
還是世襲國公的子孫?

公主之“謎”

龍根一直留有一個“公主墳”的地名, 但此帝門“龍女”, 何名, 出自何家宗王親?無史料可查, 只流傳著她動人的傳說。 公主俏麗大方, 善詩書, 學得一手民間針線, 釀得一手木樨茶。 村裡有位連襟而來的葉姓青年, 勤勞善良, 砍柴耘耕, 養魚種蓮都是好把式。 太宗好桂, 詩“秋風動桂林, 露凝千層玉。 ”龍村花苑, 生長數棵“龍桂”, 一年中秋苑林賞月, 在品茶賦詩, 輕歌曼舞裡, 公主與葉生一見鍾情。 春天, 兩人踏青大王山下, 坐在潺潺小溪邊一塌自然形成的石床上傾訴心愛。 石床上連雙石枕, 下連踏石板, 據傳是梁國公在此坐禪, 人叫“神仙床”。 夏日, 龍田荷紅連片,

葉生攜公主劃小船觀荷摘蓬。 紅蓮過去是龍根一寶, 莖高, 一顆蓬有二十多籽, 籽大香甜。 金秋, 公主隨葉生上村北看紅楓, 拾香樟樹籽, 小溪邊有一株香樟, 旁邊相擁生長一株紅楓, 到此兩人都相視相知, 心心相印, 比曰:“夫妻村”。 龍根人瞧在眼裡, 樂在心裡, 暗暗為他們祝福。 然而, 風雲變幻, 一天一匹快馬飛馳官道, 傳來上面要“公主外嫁”的消息。 皇命難違, 公主捨不得離開龍根, 幾天後公主上官轎, 轎出殿府不到百米遠, 只聽公主一聲慘叫, 玉殞香消。 就公主倒地之處, 築起“公主墳”, 也叫“新娘墳”。 接著, 痛心疾首的葉生也倒在“夫妻村”樹下。 千載後, 龍村花苑的一棵紅“龍桂”長高18米, 寬須兩個大人方合圍, 收打桂花時地面用四鋪谷席, 可惜的是十多年前被賣到外省。那“神仙床”,後來成為上下山歇憩處,更有男女青年悄悄來此約會,遂叫“逍遙床”,但上世紀70年代因修水利而毀。龍田種龍蓮尚傳承,為村民致富遊覽佳地。更神明的香樟與紅楓,而今高大豐茂,樹幹相貼,樹枝相穿,樹根相連,後生長的樟、楓也如此。據說公主事後,李氏遵祖訓:“子孫蕃衍,族人尚篤親親之誼,方不愧為望族。”由此,龍根隨親遷進葉、江、王、章多姓人。清代道光年間,龍根出武將葉啟萬,為福州千總,使用的大刀重120斤,平時使用兩塊練功石鎖各約150斤、至今尚在村中,大刀卻在上世紀50年代送城煉鋼鐵。傳說壯烈、淒美,但遺址猶存。公主來去是個謎,與公主有關的事物更是個謎。

醉美的龍根山水,慰藉了李唐龍孫;勤儉的李氏宗親,豐美了龍根生態。代代傳的龍根人遵《隴西堂》的訓戒,以“讀書為重,次即農桑”傳家。今天,中華兒女都是龍的子孫,龍根——中國龍之村。

(待續)

制 作: 中 共 浦 城 縣 委 宣 傳 部

策 劃:王樹瑜

編 輯:練軍強 劉莉輝

可惜的是十多年前被賣到外省。那“神仙床”,後來成為上下山歇憩處,更有男女青年悄悄來此約會,遂叫“逍遙床”,但上世紀70年代因修水利而毀。龍田種龍蓮尚傳承,為村民致富遊覽佳地。更神明的香樟與紅楓,而今高大豐茂,樹幹相貼,樹枝相穿,樹根相連,後生長的樟、楓也如此。據說公主事後,李氏遵祖訓:“子孫蕃衍,族人尚篤親親之誼,方不愧為望族。”由此,龍根隨親遷進葉、江、王、章多姓人。清代道光年間,龍根出武將葉啟萬,為福州千總,使用的大刀重120斤,平時使用兩塊練功石鎖各約150斤、至今尚在村中,大刀卻在上世紀50年代送城煉鋼鐵。傳說壯烈、淒美,但遺址猶存。公主來去是個謎,與公主有關的事物更是個謎。

醉美的龍根山水,慰藉了李唐龍孫;勤儉的李氏宗親,豐美了龍根生態。代代傳的龍根人遵《隴西堂》的訓戒,以“讀書為重,次即農桑”傳家。今天,中華兒女都是龍的子孫,龍根——中國龍之村。

(待續)

制 作: 中 共 浦 城 縣 委 宣 傳 部

策 劃:王樹瑜

編 輯:練軍強 劉莉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