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美國稅改成功,歐洲銀行卻因此怒吼:拿我的回流資金賺錢,無恥!

美國稅改帶來的變化將提升短期美國經濟增長, 並可能提高較長期潛在增長。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全球經濟學教授Kristin Forbes表示:海外的美國公司目前持有2.5萬億美元, 而根據剛剛通過的共和黨稅改計畫, 如將這些資金“送回”美國, 這些企業可以享受一定的稅收優惠。 目前歐洲銀行正掌握著這一大筆錢, 一旦美國公司開始將資金轉移, 這些歐洲金融機構將面臨大量資金外流。

歐洲銀行業或又面臨生死考驗

最近,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一名專家表示, 一些歐洲銀行可能因為共和黨的稅收計畫而受到不良影響。

Kristin Forbes說“這些在歐洲的美國公司資本狀況已經好於過去幾年, 但是有存在一些公司的資本狀況不是那麼好, 這樣就會造成大量的資金外流, 從而為歐洲的金融機構創造一些問題。 ”

Forbes表示, 她現在懷疑美國公司會利用回流資金來進行新的投資。

她說“如果他們今天有很好的投資機會, 他們可能已經在做了。 ”

她指出, 在2004年的最後一次海外資金回流中, 幾乎沒有資金回流到美國是用於投資的。 福布斯說:“回流資金中每花費一美元大概有90美分就花在股東支出上, 不管是股票回購還是分紅。 ”

中國有龐大消費市場, 不用害怕!

那麼美國稅改對中國有什麼影響呢?根據世界經濟論壇的《2017-2018全球競爭力指數報告》與世界銀行聯合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發佈的《繳稅2018》, 德國、瑞典和日本稅負並不低, 總體稅率分別高達48.9%, 49.1%和47.4%, 均遠高於所處區域平均值, 但憑藉其強大的創新能力和技術優勢, 其綜合競爭力在全球排名均位於前十。 而從企業所得稅的角度, 德國企業所得稅為29.72%, 亦遠超歐盟22.5%的平均水準;日本企業所得稅亦高達30.86%,

但這不影響這兩國家在製造業的全球領先地位。

但是美國和中國在稅收結構上不同, 如美國是以直接稅為主, 而中國則以間接稅為主, 減稅方向並不相同。

但也不否認的是, 中國稅制設計有不合理的內容, 同樣需要改進。 例如, 與美國不同, 中國企業和流通環節稅太高, 個稅占比較低, 但其中, 工資收入群體是個稅的主要來源, 富豪如果不靠工資收入繳納的個稅就十分有限, 此外, 中國個稅費用抵扣也不合理, 就不同撫養人口與房貸支出並未做出考慮。 不利於改進收入分配差距。 與此同時, 中國的財產性收入徵稅非常少, 沒有遺產稅與房產稅。 特別是房產稅即使財稅改革的重點也涉及房地產長效機的建立,

需要加快推進。

中國仍具備產業配套、成本較低以及龐大消費市場的優勢, 美國企業的資本回流是有限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