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工業成陽江經濟發展強勁引擎

工業是一個地方經濟發展的引擎和主要支撐。 建市以來, 歷屆市委市政府班子,牢固樹立工業興市、工業強市的理念, 堅持把工業放在產業經濟發展的優先地位來抓。 30年裡, 陽江工業發展呈現逐步加速的態勢, 產業規模、效益、技術水準等均有了顯著的提升, 進而帶動了整體經濟的發展。

推動產業升級 做大做優做強傳統產業

翻開歷史的卷軸, 30年前的陽江是個農業型市, 工業經濟堆頭小、技術層級較低。 傳統的產業有五金刀剪、服裝、食品、建材等, 雖然有一定的產業基礎和市場佔有率, 但整體偏小、偏弱、偏散。 30年來, 市委市政府強化政策引導, 推動五金刀剪等傳統產業走轉型升級之路, 瞄準國際國內兩個市場, 加快技術革新步伐。 創新企業管理模式, 提高產品品質和品牌影響力, 增強市場競爭力, 產業的整體效益大大提升。

永光刀剪集團有限公司是以生產刀剪和餐廚具等五金產品為主的企業。 雖然幾十年來掌舵人一代一代更替, 但品質就是核心競爭力的信條卻一直沒變。 通過引進自動化設備和技術、加大自主研發投入。 永光產品越來越高端化, 品質的穩定性也從原來的95%提升到98%。

30年來, 眾多像永光這樣的五金刀剪企業, 在市委市政府的鼓勵與支援下, 在轉型升級中實現跨越發展。 五金刀剪行業2014年成為我市首個產值突破500億元的產業集群。

預測2017年總產值555.5億元, 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23.2%, 成為我市支柱產業之一。 除五金刀剪行業外, 陽江服裝、食品、建材等行業的產業規模也不斷擴大,

技術層級大幅提升, 湧現出了銀鷹、十八子、喜之郎、美味鮮、海螺等一大批著名品牌。

招大引強 培育工業經濟新增長點

有大項目方有大工業。 建市以來,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做好招商引資工作。 尤其是近幾年來, 抓住珠海對口幫扶共建的契機, 利用幾大產業園區這一載體, 出臺優惠政策, 改善政務服務環境, 招大商, 引大資, 培育工業經濟新增長點。

美味鮮廚邦食品(陽西)生產基地是中山火炬(陽西)產業轉移工業園內, 已投產的規模最大的入園專案。 生產基地占地1012.5畝, 總投資15億元, 全部建成後, 將成為我國最大的調味品及健康食品生產基地之一。

近幾年來, 我市與珠海、中山合作共建了珠海(陽江)產業轉移工業園、珠海(陽江萬象)產業轉移工業園、中山火炬(陽西)產業轉移工業園、陽春產業轉移工業園4個省級產業轉移工業園。 (做區位示意圖)園區規劃總面積70.8平方公里, 累計投入開發資金約90億元, 引進項目560多個, 其中建成投產項目340多。 2017年1-11月,園區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139億元,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56%。(製作餅狀圖)隨著一批新專案、大專案建成投產,陽江工業發展明顯提速。

風電裝備製造、鎳合金(高端不銹鋼)、鑄管鑄件等產業從無到有,五金刀剪、食品加工、電機等產業從弱到強,產業結構不斷完善,全市工業形成了以五金刀剪、食品(水產品)等傳統優勢產業和鎳合金(高端不銹鋼)、電力能源、先進裝備製造、風電裝備製造等新興產業並駕齊驅的新格局。工業適度重型化,實現了工業結構在發展中不斷調整,在調整中不斷優化的發展目標。

培育產業集群 打造工業航母

工業發展不能只有滿天星斗,更需要一輪明月。建市以來,我市充分發揮本地資源優勢,依託骨幹企業和項目,向上游、下游延伸,拉長產業鏈,進而培育具有規模效應的產業集群,打造工業航母。

在廣青還原爐車間,鎳合金通過加工變成鐵水源源不斷從出鐵口流出,之後再通過進一步深加工成不銹鋼。而隨著世紀青山、翌川金屬科技等龍頭企業在陽江港工業區內集聚發展,上游供給和中游加工形成互動,這一片區已建成年產200萬噸300系列不銹鋼的高端不銹鋼產業基地。隨著2017年廣青年產200萬噸不銹鋼深加工生產線的加緊建設,預計2018年末試產後可實現不銹鋼上游總產值400億元,新增產值150億元。此外,還將帶動不銹鋼冷軋和下游項目落戶陽江。

此外,陽江借力納入珠江西岸先進裝備製造產業帶的東風,貫徹實施《廣東省海洋經濟發展“十三五“規劃》和《廣東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舉全市之力推動風電裝備製造產業集群的發展。規劃了7.4平方公里的園區,引進中國三峽新能源、明陽風電、粵水電、中廣核、中節能、粵電、英格電氣等大型風電裝備龍頭企業,並吸引幾十家配套企業集聚發展,打造“立足陽江、輻射全省、面向全國、走向世界”的海上風電裝備製造高地。按照計畫,到今年年中,首批風裝備設備就將出廠。

經過30年跨越式發展,工業經濟已經成為全市經濟快速平衡增長的強力引擎。據統計,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已經由1988年的13.25億元提高到2017年的預計2397億元,是1988年的180.9倍;工業增加值由2000年的21.55億元提高到2017年的預計507億元,是2000年的23.5倍。工業投資由1998年的4.11億元上升到2017年的預計270億元,是1998年的65.7倍(製作柱狀圖)。三次產業比例由1987年的56.3:24.8:18.9調整為2016年的17.2:41.0:41.8。2017年預計為16.4;42.1;41.5.(製作餅狀圖)工業增加值占GDP比重也逐年上升,2017年工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39.5%,對GDP的貢獻率超過一半,達到51.4%。

文字:周晶晶,劉剛

視頻:陳偉良

2017年1-11月,園區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139億元,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56%。(製作餅狀圖)隨著一批新專案、大專案建成投產,陽江工業發展明顯提速。

風電裝備製造、鎳合金(高端不銹鋼)、鑄管鑄件等產業從無到有,五金刀剪、食品加工、電機等產業從弱到強,產業結構不斷完善,全市工業形成了以五金刀剪、食品(水產品)等傳統優勢產業和鎳合金(高端不銹鋼)、電力能源、先進裝備製造、風電裝備製造等新興產業並駕齊驅的新格局。工業適度重型化,實現了工業結構在發展中不斷調整,在調整中不斷優化的發展目標。

培育產業集群 打造工業航母

工業發展不能只有滿天星斗,更需要一輪明月。建市以來,我市充分發揮本地資源優勢,依託骨幹企業和項目,向上游、下游延伸,拉長產業鏈,進而培育具有規模效應的產業集群,打造工業航母。

在廣青還原爐車間,鎳合金通過加工變成鐵水源源不斷從出鐵口流出,之後再通過進一步深加工成不銹鋼。而隨著世紀青山、翌川金屬科技等龍頭企業在陽江港工業區內集聚發展,上游供給和中游加工形成互動,這一片區已建成年產200萬噸300系列不銹鋼的高端不銹鋼產業基地。隨著2017年廣青年產200萬噸不銹鋼深加工生產線的加緊建設,預計2018年末試產後可實現不銹鋼上游總產值400億元,新增產值150億元。此外,還將帶動不銹鋼冷軋和下游項目落戶陽江。

此外,陽江借力納入珠江西岸先進裝備製造產業帶的東風,貫徹實施《廣東省海洋經濟發展“十三五“規劃》和《廣東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舉全市之力推動風電裝備製造產業集群的發展。規劃了7.4平方公里的園區,引進中國三峽新能源、明陽風電、粵水電、中廣核、中節能、粵電、英格電氣等大型風電裝備龍頭企業,並吸引幾十家配套企業集聚發展,打造“立足陽江、輻射全省、面向全國、走向世界”的海上風電裝備製造高地。按照計畫,到今年年中,首批風裝備設備就將出廠。

經過30年跨越式發展,工業經濟已經成為全市經濟快速平衡增長的強力引擎。據統計,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已經由1988年的13.25億元提高到2017年的預計2397億元,是1988年的180.9倍;工業增加值由2000年的21.55億元提高到2017年的預計507億元,是2000年的23.5倍。工業投資由1998年的4.11億元上升到2017年的預計270億元,是1998年的65.7倍(製作柱狀圖)。三次產業比例由1987年的56.3:24.8:18.9調整為2016年的17.2:41.0:41.8。2017年預計為16.4;42.1;41.5.(製作餅狀圖)工業增加值占GDP比重也逐年上升,2017年工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39.5%,對GDP的貢獻率超過一半,達到51.4%。

文字:周晶晶,劉剛

視頻:陳偉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