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共用農莊:共什麼,享什麼,如何共用?

共用經濟, 涉及三大主體, 即商品或服務的需求方、供給方和共用經濟平臺。 “共用經濟”的鼻祖羅賓蔡斯女士提出了共用經濟的公式:產能過剩+共用平臺+人人參與, 其核心當然是共用平臺。

共用經濟平臺作為連接供給方與需求方的紐帶, 通過移動LBS應用、動態演算法與定價、雙方互評體系等一系列機制的建立, 可以實現資源需求最大化的配對, 最終轉變為消費者共用的消費產品交易平臺。

借著"網紅"共用單車'的東風, 一場共用經濟的消費革命席捲而來:共用充電寶、共用汽車、共用雨傘橫空出世,

除了這些共用App, 現在又有了共用空間, 如今共用農莊竟也飛向了共用經濟的風口上。

風口上的農莊能否飛起來?究竟怎麼飛?共用農莊消費者共用農莊資源, 形成農莊的共用結構模式, 其共用者當然是城裡人、休閒者和旅居者, 因其沒有, 因其需要, 因其稀缺, 所以共用。 農莊共用主要體現在:股權共用、資產共用、生產資料共用和生活資料共用。

圖 / 義大利 · 托斯卡納的農場

托斯卡納以其藝術、歷史和田園風光聞名世界

丘陵間藏著精美的農場

【正文】

共用經濟猶如雨後春筍在中國這片沃土上生根發芽, 茁壯成長, 大有席捲全球之勢。 應運而生的“共用農莊”模式或將成為未來旅遊產業發展的重要趨勢。 那麼共用模式是如何在農莊的具體運營中運用呢?

一、共什麼?農莊的共用結構

農莊的共用主要在農戶與旅遊者之間得以實現, 體現在遊客共用民宿、共用農村的餐飲及生活方式、共用農戶的生產資料(包括農田、農具、果蔬種植等)以及共用農產品等主要結構上。 消費者共用農莊資源,

形成農莊的共用結構模式, 農莊共用主要體現在:股權共用、資產共用、生產資料共用和生活資料共用。

共用田園:這種共用可以是時權共用、產品共用、生活共用、股權共用(農民、合作社、投資人、消費者的股權三結合)、資產共用和生產生活資料共用等。 通過這種共用模式可以實現土地的流轉、土地品種選擇權、土地種植權、農產品採摘權及處置權。

二、享什麼?共用農莊發展結構

共用交易平臺作為一種媒介, 主要對接的是鄉村閒置資源與消費者需求, 從而實現閒置資源的社會共用, 具體說就是鄉村提供土地、房屋、食品等, 消費者通過這個平臺實現這些資源、產品的共用。

共用農莊提供的就是這樣一個平臺, 通過協調農戶、企業、政府的不同角色, 整合資源, 構建交易平臺,實現鄉村與消費者之間的共用。 共用農莊是在農戶、企業和政府共同支援下建立的, 其中農戶提供資源支援, 企業對共用農莊進行頂級的規劃設計和開發運營, 政府支持引導共用農莊建立並提供保障。

三、如何共用?農莊共用交易平臺服務

農莊共用交易平臺是利用“互聯網+”與VR等新技術, 以企業和政府為支撐, 實現農莊閒置資源的轉化, 對接消費者, 實現資源需求最大化的配對, 最終轉變為消費者共用的消費產品的有效交易平臺。

特色美食、閒置房屋、閒置交通工具、閒置農田、特色物產、特色休閒娛樂方式和民俗活動等所有鄉村閒置的資源都可以成為農莊閒置的可以共用的資源,而農莊共用交易平臺服務的作用就是將這些閒置資源產品化,成為諸如農莊私廚、時權民宿、農事體驗、農產品異地購等消費者可以直接共用的產品,實現資源需求最大化配對。

特色美食、閒置房屋、閒置交通工具、閒置農田、特色物產、特色休閒娛樂方式和民俗活動等所有鄉村閒置的資源都可以成為農莊閒置的可以共用的資源,而農莊共用交易平臺服務的作用就是將這些閒置資源產品化,成為諸如農莊私廚、時權民宿、農事體驗、農產品異地購等消費者可以直接共用的產品,實現資源需求最大化配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