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媲美百花與十佳 郵票評選看文化

再有半個月的時間, 第37屆全國最佳郵票評選活動的頒獎大會就要在深圳舉行了, 作為集郵界中一年一度的文化盛典, 全國最佳郵票評選頒獎活動一向備受矚目。 要知道, 這可是與中國電影百花獎、體育十佳運動員並列的極具影響、深受人民群眾喜愛的三大評選活動之一。

據瞭解, 本屆全國最佳郵票評選活動經過半年的籌備, 目前投票及相關組織工作已全部準備就緒, 總計投票數70多萬。 頒獎大會將於4月22日在深圳舉辦, 屆時還將有粵港澳精品集郵展覽、集郵文化大講堂、著名郵票設計師現場簽名等活動助興, 相關籌備工作正在進行。

集郵文化產業是文化產業中一種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產業。 我國對於文化產業的發展是高度重視的, 把文化產業的發展提升到了國家戰略的高度, 並為文化產業的發展定下了目標, 提出了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的要求。

在數十年前的90年代, 當集郵文化被提出來後, 大家也對集郵文化也有了一定的理論認識, 並將集郵文化大致定義為人們以郵票(品)為欣賞、研究物件的集郵活動方式所創造的物質與精神財富的總和。 不過當時集郵界主流思想是把集郵文化當作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組成部分, 主要著眼于創造精神財富和社會文化價值, 人們把集郵文化簡單理解為純粹的文化現象, 卻忽略了其中所蘊含的經濟元素。

集郵是集怡情、益智、增知於一體的一項高雅文化娛樂活動, 其具有傳承文明和傳播文化兩種功能。 而集郵經濟則是以集郵文化為內涵的新經濟形態, 是集郵文化的經濟化。

作為集郵經濟的直接產物, 集郵文化產業為集郵愛好者和社會公眾提供集郵文化產品和服務, 人們也已經認識到它是以集郵文化的經濟價值為追求目標的文化產業。 在現代社會中, 人們對物質生活消費的比重逐漸減少是一個趨勢, 所減少的那部分正在向文化、休閒、娛樂等精神生活消費的方向轉移。 這也就給集郵文化產業創造出巨大的文化消費市場, 也為集郵文化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文化環境和廣闊的發展空間。

當前, 文化產業作為一個朝陽產業、綠色產業, 對於優化經濟結構、提升發展品質、堅持可持續發展具有獨特優勢。 有統計顯示, 我國文化消費潛在市場規模約為4.7萬億元, 而實際文化消費規模僅超過1萬億元,

存在著3.7萬億元的文化消費缺口。 在人均GDP同等水準下, 我國文化消費規模也僅為發達國家的1/3左右。 2017年是我國文化產業進入深耕細作的一年, 我國文化產業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勢頭, 正迎來發展黃金期。

在這之前, 集郵文化只是由一個普通的愛好活動發展而來, 如今則已經上升到了文化產業的高度, 於是對於行業來說自然也就有了更高的標準和要求。 首先我們在思想上要重新認識, 同時國家在政策上要有正確的引導, 當然在行動上也要做到真抓實幹, 只有完善行業的整個鏈條才能更加持久地走下去。

也就是說, 在做集郵文化產業或是相關產業之時, 我們要一方面要不斷完善傳統集郵、個性化服務、會展服務等產業鏈的建設和維護,

另一方面還要不斷加強和推進與其他門類相融合的組合業務的發展, 不斷尋求與多元文化的聯合發展, 延伸出新的產業鏈條, 拓展集郵文化市場。 也只有這樣, 才能迎接即將到來的行業春天。

文字編輯:老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