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讀魯迅《孤獨者》

本不長的一篇小說, 硬是花了三天才看完。 老實說, 魯迅先生的小說就是這樣, 從娛樂的角度來講是枯燥的, 讀下去心裡是一場艱難的搏鬥, 苦苦掙扎才能繼續, 《孤獨者》亦如此。

“我和魏連殳相識一場, 回想起來倒也別致, 竟是以送殮始, 以送殮終。 ”

小說是從送殮開始的:魏連殳一直跟他祖母生活在一起, 後來祖母死了, 他從城裡趕來奔喪、他是有名的洋學堂裡出來的異端人物, 所以村裡人都在緊張, “他來了, 能否按照我們的傳統規矩辦事呢?”於是提出三個條件:必須穿孝服, 必須跪拜, 必須請和尚道士。

魏連殳來了, 大家沒想到, 他毫不猶豫地爽快答應了, 裝殮祖母時非常耐心, 但更奇怪的是, 當一切都正常進行, 許多女人又哭又拜, 他作為孝子卻一聲沒響, 大家都在哭, 他不哭, 這就引起了驚異和不滿。 等到大家都哭完了, 要走散了, “連殳卻還坐在草薦上沉思, 忽然, 他流下淚來了, 接著就失聲, 立刻又變成長嚎, 像一匹受傷的狼, 當深夜在曠野中嗥叫, 慘傷裡夾雜著憤怒和悲哀”。

開頭的這一場景讓我想起文學史上的阮籍, 阮籍母親死時, 他正和別人下棋, 對手跟他說, 你的母親死了, 快回去奔喪吧。 但阮籍氣定神閑, 說“不行, 我們飲酒”, 既而飲酒二鬥, 飲完酒後, 舉聲一號, 大哭一聲, 吐血數升。 連殳和阮籍的做法有著異曲同工之處,

他們二者都是反封建禮教之人, 不難理解, 那一聲哀聲慟哭是真孝, 是真悲痛, 而他們之前的冷靜淡定則是不想成為落入俗套的禮俗之士, 他們的精神在本質上是有著契合點的。

魏連殳的一生我看是悲痛的,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的東西或許只有他自己能體會, 被看作異類逼得生計難以維持, 對著“我”說:“我想活下去”, 那麼驕傲的他能如此卑微, 可見當時的他被社會逼得多麼無奈。 在他後來有權有勢後便以以毒攻毒的方式來報仇, 看著“新的賓客, 新的饋贈, 新的頌揚”, 這些世人醜惡的嘴臉讓“異端”的他也落入了俗塵, 用復仇踐踏著所有敵人。

生活會將你所有的棱角全部磨平, 最後變成一個在人群中眼神黯淡無光的普通人,

這大概就是連殳的故事。 他曾想為愛他者而活, 即使是“為此乞討, 為此凍餒, 為此寂寞, 為此辛苦”, 但他的生存價值已經推到了零度, 在沒有價值的時候他只能為了敵人而活, 為了不可抵擋的命運而活。

“我勝利了, 但我已經真的失敗了。 因為我已經躬行我先前所憎惡, 所反對的一切, 拒斥我先前所崇仰, 所主張的一切了”。 連殳死了, 合著眼, 閉了嘴, 帶著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