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蘇東坡:人間有味是清歡,世間最美是心安

宋元豐三年(1080年), 蘇軾被貶黃州, 這一年, 他45歲, 正值壯年。

在黃州的日子, 生活清苦, 沒有俸祿, 蘇軾便親自開荒耕種, 自稱“東坡居士”,

自食其力, 悠然自得。

與此同時, 蘇軾在黃州期間也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千古佳作。

外出遇雨時, 他吟誦著“一蓑煙雨任平生”“也無風雨也無晴”。

風雨不能摧毀他, 只會給他增添無限豐饒。

夜遊承天寺, 他寫道:“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

山間清風, 江上明月, 他都能輕攬入懷,

怡然咀嚼自然之美。

與柔奴對談, 他這樣寫道:“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

心安之處, 便是家鄉!一語道盡心中的寧靜淡泊。

彼時的蘇軾, 經歷了政治上的第一次重大挫折, 卻並不知道,

在不久的將來, 還會有那麼多的波折、磨難在等著他。


而眼下, 沒有比吃到一塊東坡肉更讓人感到高興的事情了。

從蘇學士到東坡居士, 從官員到農夫, 生活動盪不安, 卻也給了他安之若素、無往不快的曠達襟懷。

心隨境轉, 還是境隨心轉?全取決於你的一念之間。

心念變了, 世界就變了。

正所謂, 人間有味是清歡, 世間最美是心安。

新書《微笑向暖, 安之若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