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他把400多家公司“當豬養”,5年回報數十倍!

“沒有努力, 就不會有任何結果。 ——邱吉爾”

2015年《夏洛特煩惱》票房14個億;

2016年《驢得水》票房1.7億;

2017年《羞羞的鐵拳》票房22億。

雖然2016的《驢得水》不及另外兩部,

但是收益率也高達476%。 “開心麻花”連續3年的高票房業績, 可以說賺得盆滿缽滿, 而“開心麻花”背後的投資人更是讓人看著“眼紅”。

世界上沒有那麼多巧合、幸運, 也沒有什麼大餡餅不偏不倚砸到你的頭上。 很多人都說他在《夏洛特煩惱》上映前兩年投了“開心麻花”, 短短5年投資回報率數十倍, 真是幸運, 可是他卻講, 那是靠著之前“6個燒餅”的必然。

諮詢起家, 19年只做股權激勵一件事, 從當初的“恒源祥”, 到如今的“用友”、“順豐”……“榮正投資諮詢”做了400多家成功案例。

10年前開始做投資, 經歷了3年多混沌期磕磕絆絆後, “榮正投資諮詢”投出了“長城影視”、“晨光文具”、“開心麻花”等“爆品”。

其中, “長城影視”6年40倍回報(現已上市退出), “晨光文具”5年10倍投資回報(現已上市退出),

“開心麻花”2年20倍浮盈(已登陸新三板, 正在申報創業板上市)。

榮正投資諮詢董事長、首席合夥人鄭培敏, 在文娛投資領域摸索了一套獨立的投資方法論。 以下是鄭培敏先生獨家訪談內容整理, 希望他對文化投資的經驗與思考能對您有所幫助。

“開心麻花”是我的第七個燒餅

實際上, 之所以能夠投到“開心麻花”, 是“榮正諮詢投資”有了自己獨立投資方法論以後的必然結果。 如果沒有我前面吃的6個燒餅, 這第7個燒餅是吃不到的。

我從業19年, 前9年只做諮詢, 後10年(2007年開始), 做諮詢的同時在做投資。 如果說諮詢是用腦子賺錢, 那麼, 投資就相當於房地產開發商, 要用錢去賺錢。 你覺得這塊地會賺錢, 可是你沒錢買不到這塊地, 你也只能幹瞪眼。

2007年到2017年, 我們做投資已經10年了。 但是前3~4年, 實際上處於混沌的狀態, 人云亦云。 國家說戰略性新興產業, 於是我們就投太陽能、風能、LED。 我們又非常仰慕“達晨”、“九鼎”、“紅杉”這些知名機構, 就跟著它們投。

結果投10個企業, 可能破產有5個, 好多企業都不賺錢,

或者虧錢。 但是2009年, 我們投了一個企業叫“長城影視”, 到2011年利潤已經翻了好幾番了。

當時, 我們複盤投資業務, 有兩個反思:

1. 投資一定要專注地“紮下去”

第一, 為什麼“榮正”在諮詢這個領域能夠做得很好?因為我們做的非常專業、專注。 我們不像有些諮詢公司, 戰略問題、行銷問題、人事問題……任何問題都能夠解決。

我們只做股權激勵、員工持股, 相當於諮詢領域的專賣店、精品店。 2007-2011年的投資失敗, 主要原因就是什麼都投什麼都投不好。 投資一定只能選一個領域來專一、專注、專業地紮下去, 這是我從諮詢成功找到的方法論之一。

2. 抓住國人吃飽喝足後的精神消費趨勢

第二, 為什麼選文化行業?而沒有選清潔能源、生物醫藥等。

這跟我們之前投了“長城影視”有關係, “長城影視”收到很高的回報給了我們信心。 另外, 我們認為改革開放30年之後, 中國人已經吃飽喝足了, 到精神消費需求的大力發展期了。

2002年、2003年乳品行業非常好, 這是因為我們從一個星期喝一杯牛奶, 變成一天早上晚上要喝兩杯牛奶, 需求得到暴增。

同理, 10年前我自己一年都看不了一兩部電影, 現在一年至少10部以上的電影, 歸根到底還是需求決定了供給。 最近, 馮小剛導演的《芳華》上映13天票房就破9億了, 可是90年代末到21世紀初, 最好的片子也才幾千萬。

所以, 2012年以後, 我們就決定只專注文化行業。 我自己並不是影視專業出身, 也不是很有意思的一個人, 但是我們純粹當作商業, 認為精神消費領域有金礦可挖。

“開心麻花”是我的第7個燒餅,前面6個燒餅有“長城影視”賺錢的,也有賠錢的。正是因為賠錢,使得我決定聚焦。正是“長城影視”的成功,使我聚焦選擇了文化產業。但是沒有前面的6個燒餅,肯定不會有第7個。

我絕對不是因為話劇投的開心麻花!

既然決定只投文化行業,我們自然就會研究文化行業裡面很多細分。其實,心裡還是想投影視。

但是“長城影視”的董事長和我講,影視行業本質上是用影視拍攝的手段在講故事,所以你要找到故事的源頭。《紅樓夢》、《西遊記》等經典的故事,每幾十年都會翻拍一下。包括好萊塢的《獅子王》實際上就是莎士比亞戲劇裡面的哈姆雷特。

2012年,我們開始找故事。要找不是偶然性的,能夠系統性、批量化出故事的地方。我們當然想到了互聯網文學,《盜墓筆記》、《鬼吹燈》等都是通過讀者的點擊量,選拔競爭出的最優秀的故事。但是互聯網平臺太貴了,我們並不是大資本的投資機構。

後來,我們發現了一個可以低成本的創造IP,並且能夠低成本檢驗IP市場的形式,但是很多人忽視了這個形式,就是話劇。

當時拍一部電視劇至少是千萬量級的,但是排一部話劇只要100多萬。於是我們就找中國最好的的民營話劇公司。北京市文化局統計北京2011年十大票房話劇,有六部是“開心麻花”的。

於是,我們主動找“開心麻花”,2013年底拉著“中國文化產業基金”投資進去,成為“開心麻花”首批正式的風險投資股東。

其實,在投“開心麻花”之前,我沒有看過它的一部話劇,我不需要作為一個消費者去喜歡《夏洛特煩惱》,或者喜歡舞臺劇,不需要被感性大腦皮層所左右,而是要非常理性的判斷。

很多人說“開心麻花”是新三板的話劇第一股,我覺得這種判斷太狹隘了。我們投它絕對不是因為話劇投的,而是因為它的22部原創IP都可以轉化為影視劇的。

從變現的角度來講,電視劇、電影的變現能力要比話劇多得多了。話劇有限的時間、空間裡回報率很低,可一旦轉移到電視上、視頻網站上、電影院線裡,就可以同時幾萬人、幾百萬人在螢幕上面看,變現速度和變現能力非常可觀。

賭爆品的心態,跟賭博沒有區別

投資“開心麻花”,我們知道它肯定會賺錢,而且賺的錢不會太少,但是它確實比我們想像賺得多,也比我們想像稍微快一點。

2015年《夏洛特煩惱》準備上映,由於沒拿到8月暑期檔的龍標,只能被迫選擇競爭異常激勵的國慶檔。恰好當年競爭對手《港囧》拍的太不真誠了,給了《夏洛特煩惱》票房機會。

另外,2015年微票和貓眼的互聯網票務競爭,在電影上的補貼就有幾十個億。這也是《夏洛特煩惱》成為“爆品”的一個外在因素。

《夏洛特煩惱》成為“爆品”有很多的偶然性,但是“開心麻花”的成功卻是必然的。“開心麻花”是一個非常專業而且敬業的團隊,他們有開放的編輯機制,而且非常真誠地從群眾中吸收養分。只不過是什麼時間成功,和多大程度成功的問題。據我預測,再有3~5年,“開心麻花”是可以達到利潤10個億以上的公司。

“開心麻花”打動我的,是他們團隊尊重市場的開發思路。他們的故事是接受過市場核對總和觀眾回饋的。“開心麻花”的每一場話劇演出都跟觀眾互動,然後再改。在我看來,只要是尊重市場的,錯了也沒關係,調整改正後,一定最後能做出一個好產品的。

我的投資理念是,只投文化商人,不投文化人。文化商人是尊重觀眾,作品的表達是以觀眾為中心,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不以表達個人情懷和喜惡為中心。但是文化人往往過多談情懷,不接地氣,也更自我。近年來,市場上很多過於想表達自己的影片,都敗得很慘。

所以,我覺得爆品一定是尊重市場最後的必然結果,否則就是天上掉餡餅。如果本著賭爆品的心態,就跟賭博沒有什麼區別了。

在一個行業深挖,最後的水一定是甜的

和一些大的文娛投資企業不同的是,我們只做金融投資。比如“華策影視”他們參投很多具體的影視項目,我們是不投任何項目的,因為項目不是金融投資,它是一個業務投資。

我們投公司真的是當豬養的,把它養肥了,就是要賣的。當然不是現買現賣,都是要拿5、6年以上的。我們都是財務投資,投個5%~10%就不錯了。這樣的好處是開溜的時候,我們溜得最快。

比如說“長城影視”,2015年股災前,我就把它全賣光了。我們只是輔助企業成長的一個小配角,肯定不是主導,我們自己拎得清。所以,這是我們的投資方式,有的公司希望干涉很多,像抱嬰兒一樣,從小抱到大,我們肯定不是這樣的。

我們的投資是投“三好”專案。哪“三好”呢?

1. 好公司

2. 好團隊

3. 好價格

好公司首先是好商業模式。最差的商業模式是to G的,國八條來了,都沒有生意做了,如果跟某個省長、市長綁定,那你的風險非常大;第二個商業模式是to B的;最好的商業模式是to C的,消費者自主決策,決策鏈條非常短。你只要打動消費者的內心,就能做出成績。

好的商業模式相當於一張好的圖紙,好團隊相當於好的施工隊。我們既要有好的圖紙,還要有好的施工隊,才能蓋出一個好的樓。

我們是一個投資者,就得買這個樓,對不起這個樓還得有好的價格。低買高賣才能賺錢,所以一定要買得低。但是90%的投資者忽略了價格,為投資而投資。真正有本事的是一個好項目的早期投資人。

同時,我們給自己定了三個“絕不碰”原則。

第一,非文化行業肯定不碰,專注于大文化。

我們定義的文化產業是所有滿足人們精神生活需要的行業,都屬於文化,包括體育、旅遊、教育、輕奢品等。

第二,任何在風口上的項目,比如AI、VR、AR,什麼時髦就不看什麼。

兩個原因:第一,所有追風口的投資方式,都是刻舟求劍。你今天追進去了,可是3、4年甚至5~10年以後,等你要出來的時候,劍已經走了,船已經動了。所以,過熱的行業我是不碰的,比如說互聯網教育我基本就不看了,因為它太貴、太熱。

第二,雖說K12非常賺錢。但是我覺得奧數之類的對於小孩來說一點都不快樂,所以我是不投的。當然也因為投的人也太多,一個項目超過5個機構去搶,價格一定頂在喉嚨口,沒有什麼利潤。投資大神巴菲特一定是躲在小鎮上,耐得住寂寞。不要整天在華爾街上觥籌交錯,人云亦云,失去自己的獨立思想。

第三,任何非成熟的商業模式,被明星“綁架”的模式不能投。

很多外行人認為影視公司的核心價值是有演員資源,實際上演員的不確定性太大。

“華誼兄弟”2009年上市的時候大牌明星有李冰冰和黃曉明,現在都已解約。你會注意到今天“華誼兄弟”有什麼演員嗎?真正成熟的商業模式是要靠公司品牌。

“開心麻花”也是一樣,觀眾是來看“開心麻花”的電影,而不是看沈騰的電影。如果“開心麻花”就等於沈騰,沈騰就等於“開心麻花”,我們所有股東就被沈騰綁架了。要投就投像“可口可樂”這樣的具有品牌實力的企業,盡可能降低不確定性的發生。

最後,我覺得你只要是在一個好的行業裡面,像愚公移山一樣,像阿甘一樣專注挖下去,把一個小小的事業就做到了極致。

我們現在文化產業的投資,就跟“榮正”做了近20年的股權激勵一樣,我們在這個行業深挖下去,最後的水一定是甜的。

“開心麻花”是我的第7個燒餅,前面6個燒餅有“長城影視”賺錢的,也有賠錢的。正是因為賠錢,使得我決定聚焦。正是“長城影視”的成功,使我聚焦選擇了文化產業。但是沒有前面的6個燒餅,肯定不會有第7個。

我絕對不是因為話劇投的開心麻花!

既然決定只投文化行業,我們自然就會研究文化行業裡面很多細分。其實,心裡還是想投影視。

但是“長城影視”的董事長和我講,影視行業本質上是用影視拍攝的手段在講故事,所以你要找到故事的源頭。《紅樓夢》、《西遊記》等經典的故事,每幾十年都會翻拍一下。包括好萊塢的《獅子王》實際上就是莎士比亞戲劇裡面的哈姆雷特。

2012年,我們開始找故事。要找不是偶然性的,能夠系統性、批量化出故事的地方。我們當然想到了互聯網文學,《盜墓筆記》、《鬼吹燈》等都是通過讀者的點擊量,選拔競爭出的最優秀的故事。但是互聯網平臺太貴了,我們並不是大資本的投資機構。

後來,我們發現了一個可以低成本的創造IP,並且能夠低成本檢驗IP市場的形式,但是很多人忽視了這個形式,就是話劇。

當時拍一部電視劇至少是千萬量級的,但是排一部話劇只要100多萬。於是我們就找中國最好的的民營話劇公司。北京市文化局統計北京2011年十大票房話劇,有六部是“開心麻花”的。

於是,我們主動找“開心麻花”,2013年底拉著“中國文化產業基金”投資進去,成為“開心麻花”首批正式的風險投資股東。

其實,在投“開心麻花”之前,我沒有看過它的一部話劇,我不需要作為一個消費者去喜歡《夏洛特煩惱》,或者喜歡舞臺劇,不需要被感性大腦皮層所左右,而是要非常理性的判斷。

很多人說“開心麻花”是新三板的話劇第一股,我覺得這種判斷太狹隘了。我們投它絕對不是因為話劇投的,而是因為它的22部原創IP都可以轉化為影視劇的。

從變現的角度來講,電視劇、電影的變現能力要比話劇多得多了。話劇有限的時間、空間裡回報率很低,可一旦轉移到電視上、視頻網站上、電影院線裡,就可以同時幾萬人、幾百萬人在螢幕上面看,變現速度和變現能力非常可觀。

賭爆品的心態,跟賭博沒有區別

投資“開心麻花”,我們知道它肯定會賺錢,而且賺的錢不會太少,但是它確實比我們想像賺得多,也比我們想像稍微快一點。

2015年《夏洛特煩惱》準備上映,由於沒拿到8月暑期檔的龍標,只能被迫選擇競爭異常激勵的國慶檔。恰好當年競爭對手《港囧》拍的太不真誠了,給了《夏洛特煩惱》票房機會。

另外,2015年微票和貓眼的互聯網票務競爭,在電影上的補貼就有幾十個億。這也是《夏洛特煩惱》成為“爆品”的一個外在因素。

《夏洛特煩惱》成為“爆品”有很多的偶然性,但是“開心麻花”的成功卻是必然的。“開心麻花”是一個非常專業而且敬業的團隊,他們有開放的編輯機制,而且非常真誠地從群眾中吸收養分。只不過是什麼時間成功,和多大程度成功的問題。據我預測,再有3~5年,“開心麻花”是可以達到利潤10個億以上的公司。

“開心麻花”打動我的,是他們團隊尊重市場的開發思路。他們的故事是接受過市場核對總和觀眾回饋的。“開心麻花”的每一場話劇演出都跟觀眾互動,然後再改。在我看來,只要是尊重市場的,錯了也沒關係,調整改正後,一定最後能做出一個好產品的。

我的投資理念是,只投文化商人,不投文化人。文化商人是尊重觀眾,作品的表達是以觀眾為中心,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不以表達個人情懷和喜惡為中心。但是文化人往往過多談情懷,不接地氣,也更自我。近年來,市場上很多過於想表達自己的影片,都敗得很慘。

所以,我覺得爆品一定是尊重市場最後的必然結果,否則就是天上掉餡餅。如果本著賭爆品的心態,就跟賭博沒有什麼區別了。

在一個行業深挖,最後的水一定是甜的

和一些大的文娛投資企業不同的是,我們只做金融投資。比如“華策影視”他們參投很多具體的影視項目,我們是不投任何項目的,因為項目不是金融投資,它是一個業務投資。

我們投公司真的是當豬養的,把它養肥了,就是要賣的。當然不是現買現賣,都是要拿5、6年以上的。我們都是財務投資,投個5%~10%就不錯了。這樣的好處是開溜的時候,我們溜得最快。

比如說“長城影視”,2015年股災前,我就把它全賣光了。我們只是輔助企業成長的一個小配角,肯定不是主導,我們自己拎得清。所以,這是我們的投資方式,有的公司希望干涉很多,像抱嬰兒一樣,從小抱到大,我們肯定不是這樣的。

我們的投資是投“三好”專案。哪“三好”呢?

1. 好公司

2. 好團隊

3. 好價格

好公司首先是好商業模式。最差的商業模式是to G的,國八條來了,都沒有生意做了,如果跟某個省長、市長綁定,那你的風險非常大;第二個商業模式是to B的;最好的商業模式是to C的,消費者自主決策,決策鏈條非常短。你只要打動消費者的內心,就能做出成績。

好的商業模式相當於一張好的圖紙,好團隊相當於好的施工隊。我們既要有好的圖紙,還要有好的施工隊,才能蓋出一個好的樓。

我們是一個投資者,就得買這個樓,對不起這個樓還得有好的價格。低買高賣才能賺錢,所以一定要買得低。但是90%的投資者忽略了價格,為投資而投資。真正有本事的是一個好項目的早期投資人。

同時,我們給自己定了三個“絕不碰”原則。

第一,非文化行業肯定不碰,專注于大文化。

我們定義的文化產業是所有滿足人們精神生活需要的行業,都屬於文化,包括體育、旅遊、教育、輕奢品等。

第二,任何在風口上的項目,比如AI、VR、AR,什麼時髦就不看什麼。

兩個原因:第一,所有追風口的投資方式,都是刻舟求劍。你今天追進去了,可是3、4年甚至5~10年以後,等你要出來的時候,劍已經走了,船已經動了。所以,過熱的行業我是不碰的,比如說互聯網教育我基本就不看了,因為它太貴、太熱。

第二,雖說K12非常賺錢。但是我覺得奧數之類的對於小孩來說一點都不快樂,所以我是不投的。當然也因為投的人也太多,一個項目超過5個機構去搶,價格一定頂在喉嚨口,沒有什麼利潤。投資大神巴菲特一定是躲在小鎮上,耐得住寂寞。不要整天在華爾街上觥籌交錯,人云亦云,失去自己的獨立思想。

第三,任何非成熟的商業模式,被明星“綁架”的模式不能投。

很多外行人認為影視公司的核心價值是有演員資源,實際上演員的不確定性太大。

“華誼兄弟”2009年上市的時候大牌明星有李冰冰和黃曉明,現在都已解約。你會注意到今天“華誼兄弟”有什麼演員嗎?真正成熟的商業模式是要靠公司品牌。

“開心麻花”也是一樣,觀眾是來看“開心麻花”的電影,而不是看沈騰的電影。如果“開心麻花”就等於沈騰,沈騰就等於“開心麻花”,我們所有股東就被沈騰綁架了。要投就投像“可口可樂”這樣的具有品牌實力的企業,盡可能降低不確定性的發生。

最後,我覺得你只要是在一個好的行業裡面,像愚公移山一樣,像阿甘一樣專注挖下去,把一個小小的事業就做到了極致。

我們現在文化產業的投資,就跟“榮正”做了近20年的股權激勵一樣,我們在這個行業深挖下去,最後的水一定是甜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