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賤賣”十年的啤酒集體漲價,是一場策劃已久的“陽謀”?

西元2018年, 中國三大啤酒軍團不計前嫌, 聯手漲價。 新年伊始, 就給市場扔了個重磅炸彈。 Buang的一聲響, 吸引了市場所有的目光。 大家開始議論紛紛, 這裡面到底蘊藏了什麼投資機會呢?

燕京啤酒、華潤啤酒(00291)、青島啤酒 (00168)發佈的通知是這樣的:幅度在5%-15%之間, 漲價產品集中在500ml的瓶裝和易開罐裝。 而對於漲價原因, 他們三都把漲價原因都歸咎於原材料價格上漲、人工成本增加、運輸費用增加、環保稅開徵導致的成本上漲。

於是, 無論A股還是港股的啤酒股, 第二天都毫無懸念的高開, 上述提及的三大廠商漲幅至少都達5%。

你說, 這漲價就漲價唄, 還像約好了似的, 幾乎同時抱團漲, 理由還用一樣的。 我琢磨一下, 這提價邏輯也很合理。 但是, 大家還記不記得漲價前兩周, 行業還有一個大新聞, 就是投資了青島啤酒近10年的第二大股東日本朝日集團宣佈正式和它分手了。

兩件事情湊一塊, 是巧合嗎?如果你是這樣看的, 那我為你感到很欣慰, 因為你還是個天真的成年人。

而我這資本老司機卻覺得沒那麼簡單,

究竟這背後有什麼趣事?我們先從啤酒行業目前的競爭格局科普開始。

一、2018年的啤酒行業現狀:市場集中度高, 具備漲價基礎

(1)行業市場集中度很高

啤酒行業已經完成了從分散到集中的過程。

2016年, 華潤雪花、青島啤酒、百威英博、燕京啤酒四大啤酒廠商(CR4)的市場佔有率為70%, 華潤啤酒25.6%, 青島啤酒16.2%, 燕京啤酒12%, 加起來的市場佔有率為53%。

目前, 三大國有企業佔據絕對優勢地位, 自然很容易達成價格共識。

(2)地域性強, 各企業各自圈地為王

對於啤酒生產來說, 因為運輸費用占比較高(約占三費總和的5%), 因此會採取“就近生產”的方式, 這也造成了啤酒行業“腿短”、有生產銷售半徑的現狀。 行業整合後期也是通過收購兼併當地的啤酒廠來實現。

由於存在地域性, 從細分的區域中來看, 各企業已經在自家的領域有較高的話語權, 因此, 幾大龍頭的市場競爭並沒有想像中那麼激烈。

各龍頭佔據的主要區域:

華潤雪花:東北地區、四川、貴州、安徽、江蘇等;

青島啤酒:山東、山西、陝西等;

燕京啤酒:佔據內蒙古、北京、廣西等。

(3)漲價訴求強

國內啤酒龍頭的噸酒價格普遍在3000-3500元左右,對比國際巨頭百威英博的7070元,嘉士伯的5207元,差距較大。從淨利潤率來看亦是如此。

國內啤酒企業的淨利潤率常年在5%左右,盈利能力顯著低於百威英博(淨利潤率15%左右)。

在盈利狀況如此差的情況下,近年各成本攀升,對啤酒行業的衝擊很大,各大啤酒企業提價訴求非常強。

因此,其實早於2016年行業整合已經基本完成,而當產業集中度提高到一定的程度,行業穩定後,漲價是必然現象。

但是為什麼要等到2018年,啤酒行業才突然開始聯合漲價呢?難道真的是今年世界盃效應提前發酵?

我認為青島啤酒股權鬥爭的落幕,才是啤酒集體漲價時間性的直接決定因素。

二、朝日與青島啤酒的愛恨情史

青島啤酒的前身是日爾曼青島公司,它成立於1903年,原先是德英合資啤酒廠,後成為青島國資委旗下企業。

1993年,公司分別在港交所和上交所上市,成為國內首家A+H的股份有限公司,在相當長時間內,青島啤酒都是中國啤酒的“老大”。

2002年,隨著中國進入WTO,外資開始湧入中國。為了擴大在華發展、進一步提升品牌知名度。

2009年,朝日啤酒以6.7億美元的代價,從百威手中收購了青島啤酒19.99%的股權。朝日集團持有股權時就表示,希望建立與青啤的技術和品牌合作關係,而非財務投資關係(朝日承諾持有公司H股不超過19.99%,且提名一位非執行董事和一位監事進入青島啤酒董事會及監事會)。

青島啤酒跟朝日的關係,雖然經得起七年之癢,但卻撐不到十年之約。在2017年12月20日,青島啤酒發佈公告,公司第二大股東日本朝日集團擬將其所持的青島啤酒2.43億股H股(約占本公司總股本的17.99%)轉讓給複星集團,總作價約為66.17億港元。

從三季報公佈的股權結構來看,朝日集團退出後,外資已完全撤出。

(1)分手原因

中國市場如此廣闊,精明的日本人怎麼會捨得放下這塊大蛋糕?

願意沽出的原因,可以歸納為兩個“無奈”: 第一個是中國的啤酒市場日漸滑落;第二個是朝日集團急需要錢來發展海外業務。

進入中國後,朝日啤酒在華發展並不順利。2014年,中國啤酒產量首次出現負增長。青島啤酒這段時間的營業收入、利潤在也逐年下滑。

燕京啤酒:佔據內蒙古、北京、廣西等。

(3)漲價訴求強

國內啤酒龍頭的噸酒價格普遍在3000-3500元左右,對比國際巨頭百威英博的7070元,嘉士伯的5207元,差距較大。從淨利潤率來看亦是如此。

國內啤酒企業的淨利潤率常年在5%左右,盈利能力顯著低於百威英博(淨利潤率15%左右)。

在盈利狀況如此差的情況下,近年各成本攀升,對啤酒行業的衝擊很大,各大啤酒企業提價訴求非常強。

因此,其實早於2016年行業整合已經基本完成,而當產業集中度提高到一定的程度,行業穩定後,漲價是必然現象。

但是為什麼要等到2018年,啤酒行業才突然開始聯合漲價呢?難道真的是今年世界盃效應提前發酵?

我認為青島啤酒股權鬥爭的落幕,才是啤酒集體漲價時間性的直接決定因素。

二、朝日與青島啤酒的愛恨情史

青島啤酒的前身是日爾曼青島公司,它成立於1903年,原先是德英合資啤酒廠,後成為青島國資委旗下企業。

1993年,公司分別在港交所和上交所上市,成為國內首家A+H的股份有限公司,在相當長時間內,青島啤酒都是中國啤酒的“老大”。

2002年,隨著中國進入WTO,外資開始湧入中國。為了擴大在華發展、進一步提升品牌知名度。

2009年,朝日啤酒以6.7億美元的代價,從百威手中收購了青島啤酒19.99%的股權。朝日集團持有股權時就表示,希望建立與青啤的技術和品牌合作關係,而非財務投資關係(朝日承諾持有公司H股不超過19.99%,且提名一位非執行董事和一位監事進入青島啤酒董事會及監事會)。

青島啤酒跟朝日的關係,雖然經得起七年之癢,但卻撐不到十年之約。在2017年12月20日,青島啤酒發佈公告,公司第二大股東日本朝日集團擬將其所持的青島啤酒2.43億股H股(約占本公司總股本的17.99%)轉讓給複星集團,總作價約為66.17億港元。

從三季報公佈的股權結構來看,朝日集團退出後,外資已完全撤出。

(1)分手原因

中國市場如此廣闊,精明的日本人怎麼會捨得放下這塊大蛋糕?

願意沽出的原因,可以歸納為兩個“無奈”: 第一個是中國的啤酒市場日漸滑落;第二個是朝日集團急需要錢來發展海外業務。

進入中國後,朝日啤酒在華發展並不順利。2014年,中國啤酒產量首次出現負增長。青島啤酒這段時間的營業收入、利潤在也逐年下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