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2017年度妖股點卯:次新股獨角戲 寒銳鈷業1214.95%漲幅足夠吸睛

十大妖股全部是次新股, 創業板、小流通市值、低發行價成為年度十大妖股的主旋律

文 | 標點財經研究員 趙春燕

一根火紅的中陽線,

剛剛過去的2017年曾有一個美妙的開局。 其間的故事似乎還是老一套—幾經動盪, 整體趨勢依舊向上。 而當撕去最後一張日歷時, 上證指數、深證成指、中小板指數總算善始善終, 分別上漲6.56%、8.48%和16.73%, 倒是風光無限的創業板指數卻以-10.67%的跌幅收官。

在各路資金輾轉騰挪中, 市場熱點總是層出不窮, 雄安新區、粵港澳大灣區等重磅事件不斷湧現。 2017年被廣大投資者稱為價值投資的元年, 其間藍籌股大放異彩, “漂亮50”表現更是驚豔。

在這波行情中, 不少個股表現突出:207檔股票股價輕鬆翻倍, 漲幅在三倍以上者高達34只。 當然, 沒有人能忘記那只“宇宙鈷”:寒銳鈷業股價漲幅高達1214.95%。

按照“絕對漲幅夠大”、“走勢遠遠拋離同行業”兩個恒定標準, 標點財經研究院攜手《投資時報》在漲幅居前的50家公司中,

將股價漲幅與其所在行業的漲幅作比較, 挑選出跑贏行業幅度最大的10家公司, 由此組成“2017年度十大妖股”。

這10只個股份別是寒銳鈷業、華大基因、江豐電子、康泰生物、至純科技、掌閱科技、聚燦光電、藥石科技、德新交運、阿石創。 標點財經研究員分析發現, 來自創業板的公司席捲七成席位, 有色金屬行業股及生物醫藥行業股脫穎而出, 次新股再次成為絕對主角, 創業板、小流通市值、低發行價成為年度十大妖股的主旋律。

寒銳鈷業榮登“妖王”寶座

2017年並非個股普漲年, 事實上市場分化相當嚴重, 稱其海水與火焰並存絲毫不為過。 據統計, 兩市3463只A股中只有1100只上漲, 占比僅31.76%。 不過, 按總市值加權平均計算,

28個申萬一級行業中, 上漲的行業卻有一半, 食品飲料和家用電器的漲幅更是超過三成。

在此背景下, 207只個股股價實現翻倍, 其中10只個股漲幅超過5倍。 寒銳鈷業以1214.95%的絕對漲幅獨領風騷, 成為兩市唯一一隻漲幅超過10倍的個股。 華大基因、江豐電子的絕對漲幅也均在9倍以上。 此外, 還有34只個股的漲幅在3~8倍之間。 統計顯示, 漲幅最大的前50只個股上漲幅度均在243%以上, 平均漲幅達409.13%。

要成為妖股, 除了要有足夠大的漲幅, 還要最大幅度地跑贏同業。 在絕對漲幅最大的50只個股中, 通過與行業同期漲幅作比較, 標點財經研究院聯合《投資時報》最終確定了2017年度十大妖股。 按跑贏行業的幅度由高至低排列, 十大妖股依次是寒銳鈷業、華大基因、江豐電子、康泰生物、至純科技、掌閱科技、聚燦光電、藥石科技、德新交運、阿石創。

這10只妖股2017年的絕對漲幅均在508%以上, 平均漲幅為771.6%, 均跑贏同行業494個百分點以上。 當選新“妖王”的是寒銳鈷業, 漲幅跑贏行業1200.58個百分點。 該公司2017年三季度的業績增幅也漲幅較大,

在全球鈷價格持續上漲的背景下, 其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同比增長695%。

緊隨其後的是華大基因, 2017年漲幅為959.06%, 跑贏行業957個百分點。 排在第三位元的是江豐電子, 累計漲幅為935.48%, 跑贏行業921個百分點。

不同於2016年十大妖股中半數集中在機械製造行業, 2017年的十大妖股主要分佈於有色金屬、醫藥生物這兩個申萬一級行業, 且每個行業各占3席;除此之外, 機械設備、傳媒、電子及交通運輸4個申萬一級行業各占1席。

次新股風頭勁

2017年以來, 證監會對股票惡性炒作進行監管, “拉漲停板”、“炒次新”等模式受到了打壓。 但從資料來看, 次新股依然是牛股、妖股誕生的“搖籃”。 在2017年上市的432只次新股中, 累計漲幅超過100%的有167只;在漲幅最大的50只個股中, 共有46只次新股入選;而2017年年度十大妖股再次全部歸至年內上市的次新股。

從上市板塊來分析2017年年度十大妖股,其中來自主機板的公司佔據三席,分別為至純科技、掌閱科技、德新交運,剩下公司全部出自創業板。值得注意的是,這十家公司沒有一家來自中小板。

從上市時間來看,上市最早的是德新交運,於2017年1月5日登陸主機板,之後連收13個漲停。其發行價為5.81元,2017年11月初股價一度漲至最高點54.35元,較發行價上漲超過9倍。最終,德新交運年內漲幅為549.69%,較行業漲幅高出近541.6個百分點,在十大妖股中排名第九。但是該公司的業績並不理想,2017年前三季度公司歸屬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增長率甚至同比下降49.72%。

而上市時間最短的是藥石科技,於2017年11月10日登陸A股後,連續拉出16個漲停,開板後仍舊繼續上漲,年內漲幅為601.23%,跑贏行業599個百分點,在十大妖股中排名第八。該公司是一家生物醫藥技術領域的高新企業,2017年前三季度公司歸屬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增長率為99.86%。

平均發行價不足7元

通常而言,小盤個股波動性更強。從上市首日流通市值來看,2017年上市的432只次新股平均水準為5.28億元,而十大妖股的平均水準為2.35億元,遠低於次新股整體水準。

具體看來,上市首日流通市值最大的是華大基因,為5.47億元。這家頂著“全球最大基因組研究中心”稱號的公司首發價格為13.64元,登陸創業板首日上漲44%,隨後連收18個漲停。11月14日股價一度上探261.99元,2017年度累計漲幅為959.06%,領先行業漲幅超過957.21個百分點,在十大妖股中排名第二。

而上市首日流通市值最小的是至純科技,為0.9億元。這家新股發行數量僅0.52億股、首發價僅1.72元的公司,上市後收穫了25個漲停板。2017年度累計漲幅為718.01%,領先行業漲幅超過728.48個百分點,在十大妖股中排名第五。

首發價低也是這10只次新股的一大特徵,2017年的上市的432只次新股的首發價平均數為14.52元,而十大妖股的平均水準為6.97元,遠低於次新股整體水準。其中首發價最高的是華大基因,為13.64元,不及平均水準;而首發價最低的是至純科技,為1.73元;另外江豐電子、掌閱科技、康泰生物、聚燦光電這4家上市公司的首發價均不到5元。

共有46只次新股入選;而2017年年度十大妖股再次全部歸至年內上市的次新股。

從上市板塊來分析2017年年度十大妖股,其中來自主機板的公司佔據三席,分別為至純科技、掌閱科技、德新交運,剩下公司全部出自創業板。值得注意的是,這十家公司沒有一家來自中小板。

從上市時間來看,上市最早的是德新交運,於2017年1月5日登陸主機板,之後連收13個漲停。其發行價為5.81元,2017年11月初股價一度漲至最高點54.35元,較發行價上漲超過9倍。最終,德新交運年內漲幅為549.69%,較行業漲幅高出近541.6個百分點,在十大妖股中排名第九。但是該公司的業績並不理想,2017年前三季度公司歸屬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增長率甚至同比下降49.72%。

而上市時間最短的是藥石科技,於2017年11月10日登陸A股後,連續拉出16個漲停,開板後仍舊繼續上漲,年內漲幅為601.23%,跑贏行業599個百分點,在十大妖股中排名第八。該公司是一家生物醫藥技術領域的高新企業,2017年前三季度公司歸屬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增長率為99.86%。

平均發行價不足7元

通常而言,小盤個股波動性更強。從上市首日流通市值來看,2017年上市的432只次新股平均水準為5.28億元,而十大妖股的平均水準為2.35億元,遠低於次新股整體水準。

具體看來,上市首日流通市值最大的是華大基因,為5.47億元。這家頂著“全球最大基因組研究中心”稱號的公司首發價格為13.64元,登陸創業板首日上漲44%,隨後連收18個漲停。11月14日股價一度上探261.99元,2017年度累計漲幅為959.06%,領先行業漲幅超過957.21個百分點,在十大妖股中排名第二。

而上市首日流通市值最小的是至純科技,為0.9億元。這家新股發行數量僅0.52億股、首發價僅1.72元的公司,上市後收穫了25個漲停板。2017年度累計漲幅為718.01%,領先行業漲幅超過728.48個百分點,在十大妖股中排名第五。

首發價低也是這10只次新股的一大特徵,2017年的上市的432只次新股的首發價平均數為14.52元,而十大妖股的平均水準為6.97元,遠低於次新股整體水準。其中首發價最高的是華大基因,為13.64元,不及平均水準;而首發價最低的是至純科技,為1.73元;另外江豐電子、掌閱科技、康泰生物、聚燦光電這4家上市公司的首發價均不到5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