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鳳凰錢包|銀行理財開啟“翻臉”模式,保本還得這麼做!

繼“民生假理財”案後, 最近“招、交”二行再度登上扯皮風雲榜, 和客戶開啟“翻臉”模式。 眼瞅著到了新春佳節, 辛辛苦苦攢下的積蓄贖不回來, 小鳳凰想想都覺得心酸。 銀行理財究竟值不值得買?保本的路到底還能走多遠?今天小鳳凰給大家好好說道說道。

投資有風險, 入市需謹慎

兌付逾期, 大行“翻臉”了

話說, 剛剛跨入新年, 當老百姓還擠在各大銀行門前歡歡喜喜領大米, “招行就被曝出資管產品逾期違約”問題。 案情說來也簡單, 其實就是銀行幫忙代銷了一款資管計畫, 後來到了兌付期, 錢沒收回來, 投資人開始抱怨了。

在事情發酵的過程中, 銀行工作人員的回復引起了小鳳凰的注意:“銀行代銷的這款產品不是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 而是定向投資於私募股權基金的專項資產管理計畫, 這類產品受證監會私募股權基金的相關規定監管, 是不會亦不允許向投資者約定預期收益,

也沒有剛性兌付的責任。 ”

銀行的這條神回復, 投資人聽了一定會不爽, 很多人覺得, 這是銀行在“扯皮推諉”, “翻臉不認人”。 不過, 據上海某知名律師表示, “根據合同來看, 尚不能認定構成違約。 私募投資基金依據合同延長投資期限, 本身就屬於投資的風險之一, 投資人在投資時應充分閱讀合同條款, 並理解其表達的含義。 ”目前, 事情還在進一步解決中。

資管產品不保本, 且投且小心

很多時候, 大家都會認為, 但凡是銀行, 理財一定沒毛病。 其實, 理財和理財還是有本質的區別, 資管產品不保本, 且投且小心!

小鳳凰梳理近期發生的一些資管計畫違約事件發現, 諸如“陸金所代銷大同證券資管計畫逾期”、“聯儲證券券商集合資產管理計畫利息違約”等事件,

均存在一個共同的問題, 那就是——由於產品在到期兌付時, 企業資金鏈出現問題, 無法完成按時還本付息, 從而導致違約發生。

當然, 這也暴露出了某些資管計畫存在的內部隱性風險。 比如, 在上述“招行資管計畫違約”事件中, 媒體就報導了三家資金投向企業存在的“被列入執行人”問題。 這就意味著借款企業存在“信用”不佳, 不禁讓人質疑融資機構的盡職調查是否真實。

在小鳳凰看來, 因為資管計畫存在的諸多不確定性因素, 其風險往往會超乎投資人的想像。 所以, 大家在今後投資的過程中, 一定要多加小心。

走出“傻瓜式”理財的誤區

有資料統計, 截至2017年年底, 資管行業總規模接近54萬億。

巨大的財富管理需求, 使得人們更加青睞保本式的“傻瓜式”理財方式, 而忽略了對自身風險的管控。

隨著“資管新規”的出臺, 打破剛兌將會大勢所趨。 在傳統金融行業理財不保本的大環境下, 小鳳凰提醒投資人, 轉變思維很重要, 加強金融學習, 調整好自己的心態, 正確認識剛性兌付的利與弊。 同時應將投資看作是自己的事, 做出了錯誤的投資決策, 就要自己負責任。 之前是投錯了也會有機構或銀行兜底, 但在未來這種可能將不存在。

總之, 今後不要再想著“傻瓜式理財”, 把錢投出去就不管不問, 要對自己的資金負責。 因為如果你不負責的話, 損失將由自己承擔。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