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茶水先生讀《詩經》195:小旻——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小旻

旻天疾威,

敷於下土。

謀猶回遹,

何日斯沮?

謀臧不從,

不臧覆用。

我視謀猶,

亦孔之邛。

潝潝訿訿,

亦孔之哀。

謀之其臧,

則具是違。

謀之不臧,

則具是依。

我視謀猶,

伊于胡厎。

我龜既厭,

不我告猶。

謀夫孔多,

是用不集。

發言盈庭,

誰敢執其咎?

如匪行邁謀,

是用不得於道。

哀哉為猶,

匪先民是程,

匪大猶是經。

維邇言是聽,

維邇言是爭。

如彼築室於道謀,

是用不潰于成。

國雖靡止,

或聖或否。

民雖靡膴,

或哲或謀,

或肅或艾。

如彼泉流,

無淪胥以敗。

不敢暴虎,

不敢馮河。

人知其一,

莫知其他。

戰戰兢兢,

如臨深淵,

如履薄冰。

譯文:

反常的上天施展他可怕的威力,

禍患的跡象普遍地呈現於大地。

朝廷謀劃的政策這樣邪曲不正,

不知道什麼時候才算是個終極。

那謀劃完好的政策天子不聽從,

對那些壞主意卻反而聽信不疑。

我看君王採納的許多治國策略,

那裡面隱藏這極其嚴重的問題。

小人們當面附和背地裡詆毀,

這實在令人感到巨大的悲痛。

你看那政策謀劃得多麼完美,

完美君王卻全面地予以否定。

那些一眼就看出不好的政策,

我們的君王卻又全面地順從。

我看君王採取的這許多策略,

將把國家拖到什麼樣的境地。

反復地占卜連神龜也感到厭煩,

它已經不再告知謀劃是吉是凶。

朝廷上參與謀劃的人太多太多,

七嘴八舌什麼事情都休想辦成。

只聽得發言的聲音充滿了朝堂,

有誰能敢於把國家的責任擔承?

猶如向流浪漢打聽旅途的終點,

那就不可能得到那正確的行程。

可悲啊他們做計畫的時候,

全不仿效古人的標準進行,

也不遵循公理大道的路徑。

只聽信膚淺之見急功近利,

群小則爭進淺見競相邀寵。

就像那蓋房卻向路人商量,

所以就絕然不能順利成功。

國家雖然沒有福分,

人也有聰明或愚笨。

人民雖然不夠眾多,

也不乏明智和聰敏,

有的多才有的嚴謹。

不能像滾滾的泉水,

隨流不返敗落消沉。

不敢徒步與猛虎搏鬥,

不能無舟而橫渡河流。

人們都知道這個淺顯的道理,

卻不懂其他更為可怕的事由。

要心懷戒懼謹慎從事,

就像面臨萬丈深淵那樣小心,

就像初冬季節在薄冰上行走。

茶水先生解讀:

老子說“物壯則老”, 王朝和人一樣, 過了壯年自然就開始走下坡路, 西周王朝在200年之後混亂成為常態。 有人說這首詩是譏刺周厲王的, 也有人說是針對周幽王的, 其實平王時期也大抵如此。

遠賢臣、親小人, 是王朝亂象叢生最顯明的體現。 “謀臧不從, 不臧覆用”, “謀之其臧, 則具是違。 謀之不臧, 則具是依。 ”奸臣當道, 庸人在朝, 良言不被採納, 胡言亂語大行其道。 “如匪行邁謀, 是用不得於道”, “如彼築室於道謀, 是用不潰于成”, 緣木求魚的悲哀甚至已經成為了王朝的常態。

然而,

總有一種力量在堅持著, 總有一種正義在延續著。

“戰戰兢兢, 如臨深淵, 如履薄冰。 ”《小旻》不僅僅是一首詩, 它所塑造出的人物形象居然就影響了後世幾千年, 在中國歷史的舞臺上, 如此戒懼謹慎、克己奉公直至鞠躬盡瘁的仁人志士層出不窮。

曾子曾經引用過這三句詩, 在《論語·泰伯》中有這樣的句子:曾子有疾, 召門弟子曰:“啟予足, 啟予手。 詩雲:‘戰戰兢兢, 如臨深淵, 如履薄冰。 ’而今而後, 吾知免夫!小子。 ”固然是因為《小旻》, 更是因為《論語》, 讓“戰戰兢兢, 如臨深淵, 如履薄冰”世代流傳下來, 並成為士人的座右銘。

諸葛一生唯謹慎, 武侯為了光復漢室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周總理同樣是這樣的典範, 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耗盡了他的一生。

“國雖靡止,或聖或否。民雖靡膴,或哲或謀,或肅或艾。如彼泉流。”國家、民族的復興需要有“或哲或謀,或肅或艾”的人民,他們是社會的中堅,是復興的希望,他們一代代傳承,不廢江河萬古流。

“國雖靡止,或聖或否。民雖靡膴,或哲或謀,或肅或艾。如彼泉流。”國家、民族的復興需要有“或哲或謀,或肅或艾”的人民,他們是社會的中堅,是復興的希望,他們一代代傳承,不廢江河萬古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