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陳凱歌的唐城,文化造城的“一場幻術”|文娛地理

“將豐富而立體的歷史生命變成空洞和概念化的歷史模型, 是當前仿古建築的本質。 ”

作者 | 尹航

1月5日, 當襄陽今冬的第一場雪覆蓋唐城影視城時, 時空仿佛開始交錯, 城內的仿古建築群似乎被積雪融化了簇新感, 一夕間露出長安雪景的真容。

位於湖北襄陽的唐城首先為《妖貓傳》而存在。 陳凱歌這部暌違兩年的新作, 在上映之後口碑走向兩極——有人盛讚其中所包含的隱喻和哲思讓其重新回到《霸王別姬》之後的高度, 也有人指責陳凱歌依舊在華麗包裹之下講了一個糟糕的故事。

不過, 依託于唐城實景實現的電影美術效果,

獲得了幾乎所有人的稱讚。

“這是我搭的景, 他們誤以為是唐朝。 ”在之前接受《三聲》(微信公號ID:tosansheng)專訪時, 陳凱歌難掩對這個投入巨大的影視城所實現的效果的志得意滿。

如同電影《妖貓傳》中所呈現的以假亂真的幻術, 這座讓人仿佛夢回長安的“大唐盛景”中——所有單體建築都進行1:1了的還原,

一草一木皆為電影手植。 對陳凱歌來說, 這些構成了他電影創作中“幻術造夢”的基石。 他相信這些對場景與細節的極致還原, 會給演員帶來真實的沉浸與安全感, 讓“幻術“成真。

但是, “幻術”之所以是幻術, 更在於最終的虛無。 唐城並不僅僅是陳凱歌的唐城, 公開資料顯示, 它的真正擁有者是襄陽當地的房地產企業志強集團, 而非作為“藝術監製”的陳凱歌團隊。 鉅資建設的真正動力則是當地政府和地產企業迫切地希望發展文化產業、並以此帶動經濟發展。

與全國接近3000個古城鎮開發專案一樣, 這座精心打造仿古城市被寄予了很高的期望——“補充華中地區大型影視基地空白”,

吸引大量遊客將襄陽從旅遊的“過境地”升格為“目的地”, 並作為龍頭項目拉動鄂西北“生態旅遊圈”的發展。

陳凱歌心中真正的長安城只可能存在於他的藝術創作, 而不在這座平地而起的仿製品中——即便它如何逼真, 如何美麗, 歷史終有其不可逾越性;對於希望推動當地文化產業發展的地方政府和地產企業來說, “文化造城運動”中失敗者的前例也比比皆是。

我們好奇這個多方參與與角力的“新古城”到底是怎樣誕生, 最後又將給這座擁有2800年建城史的真古城留下什麼。 在“造夢”的巨大光暈之下, 清醒顯得更為重要。 2017年的最後幾天, 我們來到襄陽, 希望尋找到答案。

四下蕭條

或許是因為旅遊淡季加上工作日,

我在上午11點左右到達唐城影視基地遊客中心時, 只遇到兩位從周邊城市前來旅行的中年夫婦。

這是一座總土地儲備達到5500畝的巨型專案, 將分為三期開發, 一期是已經落地的唐城, 二三期分別為孟浩然文化旅遊區漢水謠文化旅遊區。 根據投資方志強集團官網上的資訊, 整體專案的總投資額將高達70億。

唐城夕陽

在此之前, 快車司機張師傅因為要送我完成這趟行程, 向我額外要求了一些小費。 實際上, 唐城距離襄陽老城核心片區鼓樓只有3公里多, 這讓額外的小費看起來有點莫名。 “那邊回程真沒什麼人。 ”張師傅略帶抱怨地解釋著原因, 他接單時離我的距離有點遠, “要不是你說不著急, 我就讓你取消訂單了。 ”

唐城所在的十家廟村屬於襄陽城市的邊緣地帶, 雖然離城區並不算遠, 但因為平時來這邊的客人少, 張師傅也不太熟悉附近的路。

駛離連接襄城區與唐城的主幹道勝利街後, 我發現馬路邊的大片土地已經平整被圍擋圈住, 等待開發。 這些土地大多數屬於唐城所在的智穀產業園的二三期開發用地。 中午時分,路旁人煙稀少。《妖貓傳》的大幅劇照懸掛於此,在之前道路的岔口,還有一整版的文字介紹陳凱歌在此地拍攝電影的事宜。

張師傅告訴我,他覺得陳凱歌這次《妖貓傳》拍得不錯,雖然有些地方不太好懂。但是,對於前兩年去過一次的唐城,張師傅評價同樣不高。“建築是漂亮,但其他就沒什麼可玩的了。”他疑惑我遠道而來,為什麼不去三顧茅廬的發生地古隆中看看,並且熱情地留下電話讓我租他的車。“這些都是新建的,那才是真古跡啊。”

襄陽的真實古跡其實並不算多。雖然擁有2800年的悠久建城史,在古代也是“南船北馬、七省通衢”軍事重鎮,但此地素來是兵家必爭之地,經歷過多次戰火後,即便“文化根基深厚”,但也“缺乏‘可視性’的文化資源和文化產品”。

只要有著史書記載就可以有再造野心,這在今日的中國比比皆是。2009年,代表國家意志的第一部文化產業專項規劃《文化產業振興規劃》在國務院審議通過,在那之後的幾年時間裡,諸多城市將發展文化產業提升至更高的政策級別。

襄陽也不例外。2011年4月,在時任湖北省領導鞭策襄陽加快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並提出“四個襄陽”(產業、都市、文化、綠色)建設目標之後,襄陽市委市政府與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展開了合作,於2012年組織編纂了《文化襄陽概念規劃》,作為對全市文化產業發展的指導性檔。

古隆中和唐城影視基地所在的“智谷文化產業園”,就同屬於《規劃》中的重點文化產業專案。襄陽是三國文化的主要發源地之一,又因為那幾年連續舉辦了“諸葛亮文化旅遊節”,古隆中的名聲比唐城要明顯響亮得多。

對於開業兩年後唐城的表現,開發商則將希望都寄託在陳凱歌這樣的“大導演+大製作”能夠帶來更多的話題和熱度。可惜,以《妖貓傳》口碑兩極化與受眾群體窄化的現狀來看,目前的情況也難言理想。

遊客中心裡還是冷冷清清。中年夫婦覺得90元的票價太高了,進入景區之前,他們經過了一片幾乎已經全面歇業的商業區。蕭條的氣氛可能讓他們對景區所能提供的遊玩內容感到懷疑。

我也經過了那裡。老實說,這些影視城週邊的商業仿古建築由於缺少專業團隊進行“修舊如舊”的打磨,擁有一種更加千篇一律的“塑膠感”。加上人流量稀少,它們在正午的陽光下散發著一種簇新而無人問津的冷清氣味。

唐人街空無一人

這片被命名為“唐人街”的商業區占地在230畝左右,屬於唐城的配套商業。入口的告示牌昭示著此處規劃有影院、酒店、遊藝等一系列業態,不過,目前除了離遊客中心最近的一家便利店“唐城易站”還在營業中,整條“唐人街”基本只剩下還未撤去的招牌和明顯已經閒置很久的兒童遊樂設施。

當地的房地產網站顯示“唐人街”的商鋪在2013年先後兩次開盤,均價在18000元/平米到23000元/平米之間,並已售罄。相比之下,當時襄陽城區的住宅均價尚在每平米5000元左右。

這種“銷售一空”的說法可能值得懷疑。在附近經營農家樂的老劉告訴我,這塊地方在造城之前原本是農地與村莊,商業氣氛幾近于零,開發商採用了一定時間內免租的形式吸引商戶入駐。

2015年年中,早在《妖貓傳》劇組進駐拍攝前的一年,唐城與“唐人街”就已對外營業,但是受制于唐城本身的人流帶動效果,眼下用“四下蕭條”來形容也不為過。

與我同行的中年夫婦最終還是買了門票。由於先前不瞭解景區為配合《妖貓傳》上映推行“憑電影票根減免門票30元”的政策,這位女士一直為多花的60元錢而耿耿於懷。

以上種種,讓唐城沒有如願借著電影“一炮而紅”。定居北京、老家在襄陽的李娜告訴我,電影上映後,她在網上看到有許多人在詢問拍攝地點。“宣傳力度太小了。很多人都不知道襄陽有個唐城。”2017年“十一”黃金周的時候,她回襄陽老家的時候順便去了一趟唐城,“十一期間人也挺少的。”

與其他人滿為患的景點不同,出現在社交網路上的唐城圖片大多乾淨且清靜,建築和園林在夕照之下古意盎然。《妖貓傳》上映後,一位襄陽本地愛好漢服文化的女生曾經在豆瓣發帖推薦其他人前去唐城遊玩,標題卻是“向大家安利一個冷門景點”。

唐城也有過熱鬧時候。襄陽人劉小淮告訴我,在兩年多前唐城開業不久後的一個假期,她與朋友開車前去遊玩,結果排了半小時隊還進不了停車場;在攜程的評價頁面中,2016年4月的一條評論顯示著當時景區還有各種演藝專案,評價者說“被皇帝迎賓嚇了一大跳”;同時,待在襄陽的那幾天裡,我也向多位計程車師傅詢問是否去過唐城,這些本地居民大多給出了肯定的答覆,但都不是在最近。

對於人均旅遊資源並不算豐富的襄陽居民來說,這類離城區不遠的新開放景點往往帶來“打卡”效應——唐城在開業初期的確吸引了一波本地郊遊的遊客——而持續的人氣則更依賴於話題度與運營水準。畢竟,這樣一座仿古建築群,對於慕名而來中“名”的要求格外高。

這幾年,襄陽人民的“新寵”是唐城對面始建于東漢時期的襄陽侯習郁私家園林習家池。2012年之後,這裡被修葺一新,成為新的“打卡”熱門景點。老劉相信這存在某種難以言說的意義。他告訴我,一定要去參觀。

唐城:精緻且空虛

屠楠與陸葦應該不想看到這樣一座在電影殺青之後,就受累于運營水準而在某種程度上被“浪費”的唐城。身為《妖貓傳》的美術指導和唐城的藝術監製,他們是唐城藝術表現的直接操盤手和負責人,也可能是對唐城裡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感情最深的人。

與所有有規律可循的事情一樣,一個提供“骨架”的影視城,需要好的內容來填充“血肉”。志強集團與陳凱歌的合作,正像當年橫店的掌門人徐文榮與導演謝晉合作的翻版——襄陽當地急需發展文化產業,於是由一家本地企業出面,向一位元正在尋找拍攝基地的導演拋出合作的橄欖枝。

2012年9月,屠楠和陸葦來到襄陽開始駐點工作,作為陳凱歌的大腦與雙手,他們要在這裡實踐導演對盛世長安的極盡想像。

當時,唐城整體建築群落的框架才剛隱隱出現。在此後的五年中,他們與後來“去襄陽的機票就攢了幾百張”的製片人陳紅一起,既為電影拍攝做準備,又要考慮未來的旅遊開發所要求的遊客體驗,一點一點地將90平方公里的長安城及其細節,有取捨地濃縮在了550畝的土地上。

平心而論,作為《妖貓傳》的影視基地,唐城已經出色地完成了任務。

這個平地而起、完全新造又要追求長安城“真實感”的影視基地,按照“八水繞長安”的原型建造了繞城水系,樹木花草都是一棵棵手植,雕塑與壁畫也費盡心思請到最專業的人士。在建築方面,東市與西市靈動錯落,宮城則屋面舒展、出簷深廣,擁有巨大而繁複的斗拱。不僅朱雀門與含元殿得以1:1復原,兩翼神采飛揚的闕樓翔鸞閣與棲鳳閣也通過千步廊與主殿相連。

千步廊連接的闕樓

對於在唐城進行創作藝術工作者來說,這裡的確提供了大量的美,甚至有一些晃神的片刻,給到他們創作的靈感。屠楠告訴我,下雨或下雪之後相對朦朧的唐城,的確讓人產生時空穿越之感;陸葦則給我提供了三條欣賞唐城的路徑:建築、園林與壁畫。在電影拍攝的那段時間,整個影視城只有《妖貓傳》一家劇組,陳凱歌懷揣相機在唐城漫遊,在這些充滿細節的實景裡與他夢想中的大唐神交。

但對於普通遊客來說,唐城也許並不具有這樣的魅力。尤其是在旅遊淡季,周遭都是空空蕩蕩的——遊船服務停止了,通過水路體驗“八水繞長安”想法繼而落空;東市與西市的大部分店鋪歇業,甚至吃飯也成了問題;歌舞表演《大唐飛歌》被安排在地下劇場並且沒有額外通知,很容易就錯過;其他零星的演出被簡化成空地上的舞獅與川劇變臉,毫無特點且形式陳舊。

缺少了必要的運營和體驗內容之後,整個景區仿佛就只剩下最初的那一堆龐大、華麗而簇新的仿古建築物。此時,這些精緻的建築物也露出了真實的面目——即便工藝水準可以讓GRC材料看起來更像磚石或者木材,唐城裡的一切畢竟沒有真的經歷過歷史風塵,也讓人無從尋找真正的舊日氣息。

馮驥才曾經在一篇論文裡這樣評價2010年之後在中國各地掀起的“文化造城運動”熱潮:“將豐富而立體的歷史生命變成空洞和概念化的歷史模型,是當前仿古建築的本質。”實際上,一旦人們意識到歷史的這種不可逾越性,一座仿古城市的魅力就驟然消失。

這讓我在唐城的漫遊變得難熬。在空蕩蕩的建築群中來回逡巡了一個多小時後,我誤以為自己已經待了一下午時間。

現階段的唐城更像是大型影視基地的初期階段。那天下午,除了忙碌中的《九州·縹緲錄》和《將夜》劇組的置景工人,我在唐城可能只碰到了不到20位遊客。與規模龐大、一年接待超過200個劇組的橫店影視城相比,唐城規模有限,2017年整年隻容納了5個電視劇劇組的拍攝。

當天下午最大規模的一次遊客聚集

空虛感同樣投射在這裡的商戶身上。 午後,千步廊最高處的城樓中有著景區自營的“古裝微電影”工作室——甚至不是每一位元遊客都會爬到最高處發現這個工作室——一位工作人員在景區自營的“古裝微電影”工作室裡打瞌睡。另一位工作人員為我展示樣片。這是一次穿上古裝的三分鐘動態摳圖影像,每次收費200元。成片效果有些尷尬,於是我表示拒絕。他們也不太在乎生意沒做成,繼續坐下來跟同事閒聊或是玩手機。

相比起來,西市盡頭那家靠近河邊、能直接看到對岸胡玉樓的食肆擁有一個不錯的位置,這也是東西市中不多的仍在營業的一家。兩層鋪面,經營者是一位本地住在附近的中年大媽。我從她那裡買了一包高價的魚食,百無聊賴地坐在河邊開始喂鯉魚。

大媽告訴我,三年期的合同簽訂于唐城開業之初,一年的租金在4萬元左右。“加上人工,大概賠了十幾萬了。”大媽對眼下的生意非常無奈,“沒辦法,我們不就等著電影上了多來點人嘛。”

現在的狀況有點“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並且出於無從預料的不確定中——萬一唐城真火了,再想進入,租金水準不可能同日而語。

目前來看,在整個唐城的不多的商戶中,只有租古裝供人拍照的攤主告訴我生意還不錯。我碰見了幾位租了服裝在景區拍照的姑娘,她們的衣服並沒有嚴格按照唐裝的制式,更像影樓的改製版。“也許這才是跟仿造的古城比較搭配的穿法。”

即便生意已算不錯,下午不到五點,古裝攤位的兩位攤主也迅速收拾東西下班了。

到下午五點半,整個景區將會關閉,天黑後,這裡將一片沉寂。電影《妖貓傳》中華彩紛呈的長安夜景,目前是看不到了。

在唐城,我機緣巧合撞見的一位商管部的趙姓工作人員,他表示夜遊的專案正在籌備中,預計明年四五月就會推出。“會有更多演藝和體驗的部分。”之所以沒有趕上與此次《妖貓傳》上映一同推出,在她看來更多的原因在於運營經驗的匱乏。“因為公司主業還是以房地產,沒有做過這類文旅的項目。”

到底誰想造城?

即使經驗豐富的操盤手,要將一座實際上沒有歷史積澱、平地而起的“新古城”作為文旅產品運營好,難度都是極大的。

目前在中歐運營狀況較好的烏鎮與平遙,從未出現過真正的歷史斷代,甚至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居民與遊客共同分享了那片空間。那些已在歷史長河中已被後世覆蓋卻又被強行重建的古城,往往沒有這樣的運氣——大同的北魏都城、開封的宋都汴京等一系列曾在“文化造城運動”中引起熱議的項目,最後都悄悄地沒了聲響。

對於一家以盈利為主要訴求的房地產企業來說,這些前例不可能不被納入考慮範圍。更近的例子就在本地:襄城區的古城格局保存得相對規整的鼓樓片區,曾在2014年被整體劃歸為仿古商業區,由於旅遊人群始終數量不足,最終恢復為服務周邊人群的市井商業。

唐城運營方襄陽唐城旅遊發展有限公司依舊以年底工作繁忙為由,拒絕了我們的訪問,讓它的母公司志強集團繼續保持了公共管道中隱身的狀態。

針對志強的質疑聲一直存在。早在2014年,湖北地方媒體《長江商報》就發文嗆聲總資產只有20多億的志強集團,要如何規劃投資70億元進行以唐城為主要組成部分的“智谷文化產業園”的建設,並質疑其核心文旅資產的盈利能力。但是,這份可查的來自媒體最早的質疑並沒有得到志強集團正面的答覆。

唐城造價的確不菲。根據2015年《湖北日報》的報導,唐城一期原本的投資額為13億元左右。這筆款項幾經追加,最後至少達到17億才有了今天的效果。

對於一家在該領域缺乏操盤經驗的主業為房地產的企業來說,這樣的大手筆並不常見。關於志強集團的報導不多。在本地媒體零星的報導和騰訊娛樂對《妖貓傳》製片人陳紅的採訪中,集團董事長姜付軍被描述為一位擁有文化理想的商人,有魄力且言出必行。

根據陳紅的描述,她在數百次前往襄陽督工與溝通的過程中與姜付軍成為了好朋友。“我告訴他,你不是在做一個旅遊景點,你是在造夢。”陳紅在騰訊娛樂的採訪中如是說,以勸說他“不斷追加投資”。

政策方面的原因更為不可忽視。2011年4月7日,湖北省委、省政府在襄陽召開支持省域副中心城市跨越式發展現場辦公會,正是在這次會議上提出了“四個襄陽”的概念,其中就包括“文化襄陽”的建設。

這次會議成為襄陽之後文化產業規劃熱潮的指導思想與背景條件。在2012年出臺的《文化襄陽概念規劃》中,以唐城為主體的“智谷文化產業園”屬於二十個重點項目之一。除此之外,文化傳媒產業園、文化科技產業園、書畫藝術產業園等多個相互之間存在功能重疊的產業園項目也名列其中。

同年4月,荊楚網以“穿越2800年歷史風雲,580萬襄陽兒女共建文化新襄陽”為主題,為《文化襄陽概念規劃》做了專題報導;而在2013年智谷文化產業園即唐城一期的奠基儀式上,指導單位名錄上襄城區區委與政府也赫然在列。

《文化襄陽概念規劃》目錄

“政府搭台,企業唱戲”在推行地方重大專案的過程中,已被證明是一種屢試不爽的路徑。無論最後結果怎樣,在合作的蜜月期內,政府與企業似乎總能各取所需。

比起文化傳媒產業園等後來聲量漸小的項目,“智谷文化產業園”的發展一直還算順利,甚至還在2015年,作為襄陽市唯一專案入選了國家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扶持計畫,得到100萬的專項資金扶持。屠楠和陸葦也向我們表示,唐城建設過程中,湖北省市區各級領導都前來視察過。

積極擁抱政府的文化產業規劃之後,姜付軍並沒有真正吃虧。“唐人街”入口附近的圍擋上,至今展示著已於2014年一期開盤的志強·君臨山的房地產廣告。根據志強集團官網的介紹,這個項目位於唐城西北方向6公里開外的君臨山半坡區域,整體設計“採用新唐風,從形制、體量、高度、色彩等方面入手,再現唐韻聖景、曲水丹青”,並且投資8000萬“打造襄陽首個唐式皇家景觀園林”。

這是一個建築面積達54萬平米、容積率僅為1.6的大型高端樓盤。專案資訊上明確標注,該地塊來自對志強集團投資建設唐城影視城的“反哺”。如果按均價5000元/平米計算,該專案可為志強集團帶來近30億的營收。

雖然在幾乎所有有關唐城的報導中,這個明顯與其密切相關的房地產項目都難覓蹤跡。但至此我們至少能確定一件事,在這一次“文化造城運動”中,政府、企業和可能的協力廠商,都扮演了各自的角色,並對最後的成果各取所需。

相比起邏輯簡單且回款迅速的房地產項目,與文旅地產掛鉤的文化產業項目總是相對不確定且週期漫長的。在2017年1月召開的襄陽市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姜付軍對坦承唐城還存在不少的問題:“外觀設計和實際建築雖然唯美壯觀,但想真正成為旅遊‘目的地’,裡面的‘魂’包括文化植入、節目植入等還需加大力度實施。”

2016年,對襄陽市文化產業規劃產生過重大影響的那位省委領導已經異地履新。在此之後,“四個襄陽”的概念逐漸減少出現。

《妖貓傳》上映後,志強集團組織了幾場大型包場觀影活動,甚至我碰到的一位快車師傅,也收到過來自集團內部朋友的贈票。我接觸的襄陽人普遍對這部與自己家鄉密切相關的電影有著很高的情感評價,雖然不少人向我表達了“沒有太看明白”,但他們依舊認為“是部不錯的電影”。

我準備在遊覽了唐城實景之後,在襄陽本地再看一場《妖貓傳》。這是2017年12月26日,電影上映不到一周,我在襄陽城區最熱鬧的人民廣場商圈挑了一家影院,買了晚上七點左右的票,系統顯示只有不到五位元觀眾與我共用這場電影。

©三聲原創內容 轉載請聯繫授權

中午時分,路旁人煙稀少。《妖貓傳》的大幅劇照懸掛於此,在之前道路的岔口,還有一整版的文字介紹陳凱歌在此地拍攝電影的事宜。

張師傅告訴我,他覺得陳凱歌這次《妖貓傳》拍得不錯,雖然有些地方不太好懂。但是,對於前兩年去過一次的唐城,張師傅評價同樣不高。“建築是漂亮,但其他就沒什麼可玩的了。”他疑惑我遠道而來,為什麼不去三顧茅廬的發生地古隆中看看,並且熱情地留下電話讓我租他的車。“這些都是新建的,那才是真古跡啊。”

襄陽的真實古跡其實並不算多。雖然擁有2800年的悠久建城史,在古代也是“南船北馬、七省通衢”軍事重鎮,但此地素來是兵家必爭之地,經歷過多次戰火後,即便“文化根基深厚”,但也“缺乏‘可視性’的文化資源和文化產品”。

只要有著史書記載就可以有再造野心,這在今日的中國比比皆是。2009年,代表國家意志的第一部文化產業專項規劃《文化產業振興規劃》在國務院審議通過,在那之後的幾年時間裡,諸多城市將發展文化產業提升至更高的政策級別。

襄陽也不例外。2011年4月,在時任湖北省領導鞭策襄陽加快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並提出“四個襄陽”(產業、都市、文化、綠色)建設目標之後,襄陽市委市政府與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展開了合作,於2012年組織編纂了《文化襄陽概念規劃》,作為對全市文化產業發展的指導性檔。

古隆中和唐城影視基地所在的“智谷文化產業園”,就同屬於《規劃》中的重點文化產業專案。襄陽是三國文化的主要發源地之一,又因為那幾年連續舉辦了“諸葛亮文化旅遊節”,古隆中的名聲比唐城要明顯響亮得多。

對於開業兩年後唐城的表現,開發商則將希望都寄託在陳凱歌這樣的“大導演+大製作”能夠帶來更多的話題和熱度。可惜,以《妖貓傳》口碑兩極化與受眾群體窄化的現狀來看,目前的情況也難言理想。

遊客中心裡還是冷冷清清。中年夫婦覺得90元的票價太高了,進入景區之前,他們經過了一片幾乎已經全面歇業的商業區。蕭條的氣氛可能讓他們對景區所能提供的遊玩內容感到懷疑。

我也經過了那裡。老實說,這些影視城週邊的商業仿古建築由於缺少專業團隊進行“修舊如舊”的打磨,擁有一種更加千篇一律的“塑膠感”。加上人流量稀少,它們在正午的陽光下散發著一種簇新而無人問津的冷清氣味。

唐人街空無一人

這片被命名為“唐人街”的商業區占地在230畝左右,屬於唐城的配套商業。入口的告示牌昭示著此處規劃有影院、酒店、遊藝等一系列業態,不過,目前除了離遊客中心最近的一家便利店“唐城易站”還在營業中,整條“唐人街”基本只剩下還未撤去的招牌和明顯已經閒置很久的兒童遊樂設施。

當地的房地產網站顯示“唐人街”的商鋪在2013年先後兩次開盤,均價在18000元/平米到23000元/平米之間,並已售罄。相比之下,當時襄陽城區的住宅均價尚在每平米5000元左右。

這種“銷售一空”的說法可能值得懷疑。在附近經營農家樂的老劉告訴我,這塊地方在造城之前原本是農地與村莊,商業氣氛幾近于零,開發商採用了一定時間內免租的形式吸引商戶入駐。

2015年年中,早在《妖貓傳》劇組進駐拍攝前的一年,唐城與“唐人街”就已對外營業,但是受制于唐城本身的人流帶動效果,眼下用“四下蕭條”來形容也不為過。

與我同行的中年夫婦最終還是買了門票。由於先前不瞭解景區為配合《妖貓傳》上映推行“憑電影票根減免門票30元”的政策,這位女士一直為多花的60元錢而耿耿於懷。

以上種種,讓唐城沒有如願借著電影“一炮而紅”。定居北京、老家在襄陽的李娜告訴我,電影上映後,她在網上看到有許多人在詢問拍攝地點。“宣傳力度太小了。很多人都不知道襄陽有個唐城。”2017年“十一”黃金周的時候,她回襄陽老家的時候順便去了一趟唐城,“十一期間人也挺少的。”

與其他人滿為患的景點不同,出現在社交網路上的唐城圖片大多乾淨且清靜,建築和園林在夕照之下古意盎然。《妖貓傳》上映後,一位襄陽本地愛好漢服文化的女生曾經在豆瓣發帖推薦其他人前去唐城遊玩,標題卻是“向大家安利一個冷門景點”。

唐城也有過熱鬧時候。襄陽人劉小淮告訴我,在兩年多前唐城開業不久後的一個假期,她與朋友開車前去遊玩,結果排了半小時隊還進不了停車場;在攜程的評價頁面中,2016年4月的一條評論顯示著當時景區還有各種演藝專案,評價者說“被皇帝迎賓嚇了一大跳”;同時,待在襄陽的那幾天裡,我也向多位計程車師傅詢問是否去過唐城,這些本地居民大多給出了肯定的答覆,但都不是在最近。

對於人均旅遊資源並不算豐富的襄陽居民來說,這類離城區不遠的新開放景點往往帶來“打卡”效應——唐城在開業初期的確吸引了一波本地郊遊的遊客——而持續的人氣則更依賴於話題度與運營水準。畢竟,這樣一座仿古建築群,對於慕名而來中“名”的要求格外高。

這幾年,襄陽人民的“新寵”是唐城對面始建于東漢時期的襄陽侯習郁私家園林習家池。2012年之後,這裡被修葺一新,成為新的“打卡”熱門景點。老劉相信這存在某種難以言說的意義。他告訴我,一定要去參觀。

唐城:精緻且空虛

屠楠與陸葦應該不想看到這樣一座在電影殺青之後,就受累于運營水準而在某種程度上被“浪費”的唐城。身為《妖貓傳》的美術指導和唐城的藝術監製,他們是唐城藝術表現的直接操盤手和負責人,也可能是對唐城裡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感情最深的人。

與所有有規律可循的事情一樣,一個提供“骨架”的影視城,需要好的內容來填充“血肉”。志強集團與陳凱歌的合作,正像當年橫店的掌門人徐文榮與導演謝晉合作的翻版——襄陽當地急需發展文化產業,於是由一家本地企業出面,向一位元正在尋找拍攝基地的導演拋出合作的橄欖枝。

2012年9月,屠楠和陸葦來到襄陽開始駐點工作,作為陳凱歌的大腦與雙手,他們要在這裡實踐導演對盛世長安的極盡想像。

當時,唐城整體建築群落的框架才剛隱隱出現。在此後的五年中,他們與後來“去襄陽的機票就攢了幾百張”的製片人陳紅一起,既為電影拍攝做準備,又要考慮未來的旅遊開發所要求的遊客體驗,一點一點地將90平方公里的長安城及其細節,有取捨地濃縮在了550畝的土地上。

平心而論,作為《妖貓傳》的影視基地,唐城已經出色地完成了任務。

這個平地而起、完全新造又要追求長安城“真實感”的影視基地,按照“八水繞長安”的原型建造了繞城水系,樹木花草都是一棵棵手植,雕塑與壁畫也費盡心思請到最專業的人士。在建築方面,東市與西市靈動錯落,宮城則屋面舒展、出簷深廣,擁有巨大而繁複的斗拱。不僅朱雀門與含元殿得以1:1復原,兩翼神采飛揚的闕樓翔鸞閣與棲鳳閣也通過千步廊與主殿相連。

千步廊連接的闕樓

對於在唐城進行創作藝術工作者來說,這裡的確提供了大量的美,甚至有一些晃神的片刻,給到他們創作的靈感。屠楠告訴我,下雨或下雪之後相對朦朧的唐城,的確讓人產生時空穿越之感;陸葦則給我提供了三條欣賞唐城的路徑:建築、園林與壁畫。在電影拍攝的那段時間,整個影視城只有《妖貓傳》一家劇組,陳凱歌懷揣相機在唐城漫遊,在這些充滿細節的實景裡與他夢想中的大唐神交。

但對於普通遊客來說,唐城也許並不具有這樣的魅力。尤其是在旅遊淡季,周遭都是空空蕩蕩的——遊船服務停止了,通過水路體驗“八水繞長安”想法繼而落空;東市與西市的大部分店鋪歇業,甚至吃飯也成了問題;歌舞表演《大唐飛歌》被安排在地下劇場並且沒有額外通知,很容易就錯過;其他零星的演出被簡化成空地上的舞獅與川劇變臉,毫無特點且形式陳舊。

缺少了必要的運營和體驗內容之後,整個景區仿佛就只剩下最初的那一堆龐大、華麗而簇新的仿古建築物。此時,這些精緻的建築物也露出了真實的面目——即便工藝水準可以讓GRC材料看起來更像磚石或者木材,唐城裡的一切畢竟沒有真的經歷過歷史風塵,也讓人無從尋找真正的舊日氣息。

馮驥才曾經在一篇論文裡這樣評價2010年之後在中國各地掀起的“文化造城運動”熱潮:“將豐富而立體的歷史生命變成空洞和概念化的歷史模型,是當前仿古建築的本質。”實際上,一旦人們意識到歷史的這種不可逾越性,一座仿古城市的魅力就驟然消失。

這讓我在唐城的漫遊變得難熬。在空蕩蕩的建築群中來回逡巡了一個多小時後,我誤以為自己已經待了一下午時間。

現階段的唐城更像是大型影視基地的初期階段。那天下午,除了忙碌中的《九州·縹緲錄》和《將夜》劇組的置景工人,我在唐城可能只碰到了不到20位遊客。與規模龐大、一年接待超過200個劇組的橫店影視城相比,唐城規模有限,2017年整年隻容納了5個電視劇劇組的拍攝。

當天下午最大規模的一次遊客聚集

空虛感同樣投射在這裡的商戶身上。 午後,千步廊最高處的城樓中有著景區自營的“古裝微電影”工作室——甚至不是每一位元遊客都會爬到最高處發現這個工作室——一位工作人員在景區自營的“古裝微電影”工作室裡打瞌睡。另一位工作人員為我展示樣片。這是一次穿上古裝的三分鐘動態摳圖影像,每次收費200元。成片效果有些尷尬,於是我表示拒絕。他們也不太在乎生意沒做成,繼續坐下來跟同事閒聊或是玩手機。

相比起來,西市盡頭那家靠近河邊、能直接看到對岸胡玉樓的食肆擁有一個不錯的位置,這也是東西市中不多的仍在營業的一家。兩層鋪面,經營者是一位本地住在附近的中年大媽。我從她那裡買了一包高價的魚食,百無聊賴地坐在河邊開始喂鯉魚。

大媽告訴我,三年期的合同簽訂于唐城開業之初,一年的租金在4萬元左右。“加上人工,大概賠了十幾萬了。”大媽對眼下的生意非常無奈,“沒辦法,我們不就等著電影上了多來點人嘛。”

現在的狀況有點“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並且出於無從預料的不確定中——萬一唐城真火了,再想進入,租金水準不可能同日而語。

目前來看,在整個唐城的不多的商戶中,只有租古裝供人拍照的攤主告訴我生意還不錯。我碰見了幾位租了服裝在景區拍照的姑娘,她們的衣服並沒有嚴格按照唐裝的制式,更像影樓的改製版。“也許這才是跟仿造的古城比較搭配的穿法。”

即便生意已算不錯,下午不到五點,古裝攤位的兩位攤主也迅速收拾東西下班了。

到下午五點半,整個景區將會關閉,天黑後,這裡將一片沉寂。電影《妖貓傳》中華彩紛呈的長安夜景,目前是看不到了。

在唐城,我機緣巧合撞見的一位商管部的趙姓工作人員,他表示夜遊的專案正在籌備中,預計明年四五月就會推出。“會有更多演藝和體驗的部分。”之所以沒有趕上與此次《妖貓傳》上映一同推出,在她看來更多的原因在於運營經驗的匱乏。“因為公司主業還是以房地產,沒有做過這類文旅的項目。”

到底誰想造城?

即使經驗豐富的操盤手,要將一座實際上沒有歷史積澱、平地而起的“新古城”作為文旅產品運營好,難度都是極大的。

目前在中歐運營狀況較好的烏鎮與平遙,從未出現過真正的歷史斷代,甚至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居民與遊客共同分享了那片空間。那些已在歷史長河中已被後世覆蓋卻又被強行重建的古城,往往沒有這樣的運氣——大同的北魏都城、開封的宋都汴京等一系列曾在“文化造城運動”中引起熱議的項目,最後都悄悄地沒了聲響。

對於一家以盈利為主要訴求的房地產企業來說,這些前例不可能不被納入考慮範圍。更近的例子就在本地:襄城區的古城格局保存得相對規整的鼓樓片區,曾在2014年被整體劃歸為仿古商業區,由於旅遊人群始終數量不足,最終恢復為服務周邊人群的市井商業。

唐城運營方襄陽唐城旅遊發展有限公司依舊以年底工作繁忙為由,拒絕了我們的訪問,讓它的母公司志強集團繼續保持了公共管道中隱身的狀態。

針對志強的質疑聲一直存在。早在2014年,湖北地方媒體《長江商報》就發文嗆聲總資產只有20多億的志強集團,要如何規劃投資70億元進行以唐城為主要組成部分的“智谷文化產業園”的建設,並質疑其核心文旅資產的盈利能力。但是,這份可查的來自媒體最早的質疑並沒有得到志強集團正面的答覆。

唐城造價的確不菲。根據2015年《湖北日報》的報導,唐城一期原本的投資額為13億元左右。這筆款項幾經追加,最後至少達到17億才有了今天的效果。

對於一家在該領域缺乏操盤經驗的主業為房地產的企業來說,這樣的大手筆並不常見。關於志強集團的報導不多。在本地媒體零星的報導和騰訊娛樂對《妖貓傳》製片人陳紅的採訪中,集團董事長姜付軍被描述為一位擁有文化理想的商人,有魄力且言出必行。

根據陳紅的描述,她在數百次前往襄陽督工與溝通的過程中與姜付軍成為了好朋友。“我告訴他,你不是在做一個旅遊景點,你是在造夢。”陳紅在騰訊娛樂的採訪中如是說,以勸說他“不斷追加投資”。

政策方面的原因更為不可忽視。2011年4月7日,湖北省委、省政府在襄陽召開支持省域副中心城市跨越式發展現場辦公會,正是在這次會議上提出了“四個襄陽”的概念,其中就包括“文化襄陽”的建設。

這次會議成為襄陽之後文化產業規劃熱潮的指導思想與背景條件。在2012年出臺的《文化襄陽概念規劃》中,以唐城為主體的“智谷文化產業園”屬於二十個重點項目之一。除此之外,文化傳媒產業園、文化科技產業園、書畫藝術產業園等多個相互之間存在功能重疊的產業園項目也名列其中。

同年4月,荊楚網以“穿越2800年歷史風雲,580萬襄陽兒女共建文化新襄陽”為主題,為《文化襄陽概念規劃》做了專題報導;而在2013年智谷文化產業園即唐城一期的奠基儀式上,指導單位名錄上襄城區區委與政府也赫然在列。

《文化襄陽概念規劃》目錄

“政府搭台,企業唱戲”在推行地方重大專案的過程中,已被證明是一種屢試不爽的路徑。無論最後結果怎樣,在合作的蜜月期內,政府與企業似乎總能各取所需。

比起文化傳媒產業園等後來聲量漸小的項目,“智谷文化產業園”的發展一直還算順利,甚至還在2015年,作為襄陽市唯一專案入選了國家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扶持計畫,得到100萬的專項資金扶持。屠楠和陸葦也向我們表示,唐城建設過程中,湖北省市區各級領導都前來視察過。

積極擁抱政府的文化產業規劃之後,姜付軍並沒有真正吃虧。“唐人街”入口附近的圍擋上,至今展示著已於2014年一期開盤的志強·君臨山的房地產廣告。根據志強集團官網的介紹,這個項目位於唐城西北方向6公里開外的君臨山半坡區域,整體設計“採用新唐風,從形制、體量、高度、色彩等方面入手,再現唐韻聖景、曲水丹青”,並且投資8000萬“打造襄陽首個唐式皇家景觀園林”。

這是一個建築面積達54萬平米、容積率僅為1.6的大型高端樓盤。專案資訊上明確標注,該地塊來自對志強集團投資建設唐城影視城的“反哺”。如果按均價5000元/平米計算,該專案可為志強集團帶來近30億的營收。

雖然在幾乎所有有關唐城的報導中,這個明顯與其密切相關的房地產項目都難覓蹤跡。但至此我們至少能確定一件事,在這一次“文化造城運動”中,政府、企業和可能的協力廠商,都扮演了各自的角色,並對最後的成果各取所需。

相比起邏輯簡單且回款迅速的房地產項目,與文旅地產掛鉤的文化產業項目總是相對不確定且週期漫長的。在2017年1月召開的襄陽市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姜付軍對坦承唐城還存在不少的問題:“外觀設計和實際建築雖然唯美壯觀,但想真正成為旅遊‘目的地’,裡面的‘魂’包括文化植入、節目植入等還需加大力度實施。”

2016年,對襄陽市文化產業規劃產生過重大影響的那位省委領導已經異地履新。在此之後,“四個襄陽”的概念逐漸減少出現。

《妖貓傳》上映後,志強集團組織了幾場大型包場觀影活動,甚至我碰到的一位快車師傅,也收到過來自集團內部朋友的贈票。我接觸的襄陽人普遍對這部與自己家鄉密切相關的電影有著很高的情感評價,雖然不少人向我表達了“沒有太看明白”,但他們依舊認為“是部不錯的電影”。

我準備在遊覽了唐城實景之後,在襄陽本地再看一場《妖貓傳》。這是2017年12月26日,電影上映不到一周,我在襄陽城區最熱鬧的人民廣場商圈挑了一家影院,買了晚上七點左右的票,系統顯示只有不到五位元觀眾與我共用這場電影。

©三聲原創內容 轉載請聯繫授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