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我的五四大街

從五四大街的命名, 就能知道這條街道的歷史背景。 無論本地人還是外地人, 說起五四大街, 除了純粹的地理概念, 人們馬上會想到五四新文化運動, 想到北大紅樓, 想到與這裡有關的歷史人物, 如陳獨秀、李大釗、蔡元培、胡適、魯迅, 以及青年時代的毛澤東……走在這條充滿歷史滄桑感的街道上, 人的腳步好像也會變得有些沉重、遲緩。

我有幸從1972年開始在這裡居住了20多年, 就是今天的東黃城根(“五四”時期把皇城根改作黃城根)南街2號, 北大紅樓在十字路口西北角, 我家在東南角, 斜對著。 從家門口往東走不到200米, 是培養了我美術興趣的中國美術館。 可以自豪地說, 上個世紀70年代到90年代初, 中國美術館舉辦的各類美術展覽我多數都看過, 而且還收藏了不少門票、說明書、畫冊。 而我小時候拍照、玩耍以及闖禍最多的地方, 大概也是在美術館門前。 因為淘氣,

我曾經用彈弓打鳥而打碎美術館的玻璃, 被一位氣咻咻的叔叔抓進傳達室;還因為在那裡踢野球, 把騎車過路的阿姨摔得人仰車翻……少年時代的許多經歷, 都發生在五四大街的東段, 這裡見證了我曾經擁有的快樂時光, 所以讓我終身難忘。

那時候還沒有美術館三聯書店,

但五四大街一帶有紅旗出版社的五四書店、有文物出版社門市部、有專賣美術書籍的百花書店。 此外, 北大紅樓東牆外曾有幾間簡易房, 其中一間開了書店, 店面很小, 我印象裡一進門就看見牆上掛著藝術家趙丹的書法。 我那時買書興趣不大, 卻喜歡吃完晚飯跑去翻書, 有時出門上趟廁所也禁不住要去翻兩本。 小書店關門很晚, 一些讀者在店裡高談闊論, 晚上很晚才走, 我一面翻書一面聽別人瞎聊, 也知道了社會上一些事情。 後來小書店關張, 店面似乎改作賣鞋的了。 值得一說的還有北大紅樓南門西側的文物書店, 店面也很小, 圖書多是文物出版社自己出的。 80年代參加工作後, 我隔三差五就到這裡來翻畫冊、買字帖,
甚至和當時還是店員的王小甯成了好朋友, 後來小寧端起相機拍文物, 再後來他竟成了專拍明星大腕兒的攝影師, 此事放下不表。

在這樣一座街區, 歷史的、文化的、思想解放的氛圍, 曾默默薰陶著在這裡生活、奮鬥、勞作的人,

不論他有名還是無名, 成功還是平庸;從這裡走出來的人, 又默默地為這座街區積澱著新的內涵, 不論他居廟堂還是隱江湖, 做學問還是闖生活……五四大街讓我時常夢回少年, 更讓我不忘與這裡有關的人、事、物。 如今, 紅樓依舊, 故居難尋, 但不知書店中還有無當年的儒雅?劉炳森先生題寫的“三義成”老匾尚在否?改革開放後北京餐飲業第一家個體戶——悅賓飯館的生意還好麼?美術館有沒有精神疲憊的我可看的展覽?

歷史的“五四”, 我少年時的“大街”, 如今只是奢望去城裡辦事時駕車走一回了。 仔細想想, 自己真的那麼忙, 竟至無暇用雙腳重溫唯一稱得上“精神街區”的地方?慚愧!慚愧!

閱讀往期內容請點擊“閱讀原文”

閱讀往期內容請點擊“閱讀原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