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提高香煙價格就能減少吸煙人數?很傻很天真!

@108度公益基金會

關注我們, 點亮智慧人生!

我國煙草兩次大幅提高稅收, 捲煙價格隨之上漲。 然而價格杠杆似乎並未對煙草消費產生實質性影響。 在一些專家看來, 煙草價格的上漲, 遠遠趕不上“煙民”捲煙支付能力的上漲。 由此帶來的煙草消費擴張, 使我國控煙形勢更加嚴峻。 目前, 我國煙草稅收占其銷售價格的比例已達59%, 但這仍遠低於75%的世界平均水準。

來自中國疾控中心的成人煙草調查報告顯示, 2015年全國15歲及以上人群吸煙率為27.7%, 吸煙者總數為3.16億, 比2010年增加1500萬, 據統計, 我國有超過7億人暴露在二手煙下, 每年有100萬人死於和煙草有關的疾病。 世界衛生組織2000年統計的資料顯示, 中國與吸煙相關的直接醫療費用已經達到17億美元, 中國因吸煙支出的醫療費用和損失的勞動力達50億美元。

既然吸煙有如此大的危害性, 為什麼不禁止煙草?據中國社科院工經所統計,

中國煙草行業擁有5000億元資產和6000萬從業人員。 而我國財政對煙草業稅收依賴又很大, 一方面提高稅收控制煙草業, 另一方面地方又依賴煙草業稅費, 鼓勵種植煙草種植, 這就是控煙難的矛盾。

只要有煙草的存在就有控煙難的矛盾, 就有控煙的“治標”措施。 在專家看來, 當前我國煙草稅並未真正讓煙價“貴”起來, 以單價100元和10元的兩種煙捲為例, 如果採用從價稅, 每包價格上漲10%, 高價香煙上漲10元、漲幅有限, 低價香煙上漲1元錢、上漲金額有限。 而如果按照從量稅, 無論價格高低, 每包漲價5元, 則高價香煙漲幅5%, 低價香煙漲幅50%, 低價煙的價格提升明顯。

於是就有一個眾所周知的理由, 因為大家都有著共同的想像:稅收提高, 價格上漲, 窮人抽不起了, 富人也有痛感了, 吸煙的人數不是肯定會減少嗎? 於是就有了專家的高談闊論:提高香煙價格, 把香煙變成是一種窮人消費不起的“奢侈品”, 並非是對窮人的傷害, 反而是一種對窮人的保護。

於是, 就有了“如果, 中國的香煙價格提升1元,

可挽救300萬人的生命”的結論。 於是煙草漲價實施了, 而且明裡暗裡不斷在在漲價, 然而煙草多次漲價了, 稅收也不斷提高了, 但是煙民並沒有減少, 於是控煙人士和有關專家又再次呼籲:應提高煙草稅收, 持續提高我國煙捲價格。

其實, 這樣的想法有點荒唐, 提高煙草稅收和煙捲價格控煙很傻很天真。 2009年、2015年, 我國煙草兩次大幅提高稅收, 捲煙價格隨之上漲。 然而價格杠杆似乎並未對煙草消費產生實質性影響。

2001年到2016年, 我國已成為捲煙支付能力增速最快的國家。 由其可見提高煙草稅收和煙捲價格控煙是行不通的, 再說如果按此邏輯推理, “提高煙價” 窮人消費不起, 減少了吸煙, 煙草只能是富人“玩玩”的“精神鴉片”, 這不是在戕害有錢人家?然而事實上又是如何?

2015年5月10日起, 捲煙批發環節從價稅稅率由5%提高至11%, 並按0.005元/支加征從量稅。 這是我國繼2009年5月之後, 時隔六年再度調整煙草消費稅。 中國的香煙漲價了, 而且經常漲價成常態, 煙民卻表現很淡定, 控煙難見成效, 因此筆者以為,要摘掉“煙草大國”的帽子最有效的辦法,不是提高煙草稅收和煙捲價格,而是摒棄“煙草稅收大國” 思維和“煙草稅收支柱經濟”的依賴。

世衛組織:煙草企業不應參與控煙公約,呼籲中國百分百全面控煙

“世衛組織再次向中國呼籲,期待讓國家層面100%無煙的控煙條例儘快獲得通過。”世界衛生組織駐華代表處無煙草行動技術官員許傳興在2017年12月28日新探健康中心發佈了《2017中國控煙觀察——民間視角》報告會上表示。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煙草生產國和消費國,中國有3億多煙民,控煙形勢嚴峻。許傳興說,雖然我們已經有一部非常好的控煙條例草案,但煙草企業的不斷干擾讓立法進展完全停滯。

這部條例,指的是2014年公開徵求意見的《全國公共場所控煙條例》(下稱《條例》)。

為減少和消除煙草煙霧危害,保障公眾健康,衛生計生委起草了《公共場所控制吸煙條例(送審稿)》,報送國務院。並於2014年11月24日起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這份送審稿明確,所有室內公共場所一律禁止吸煙。此外,體育、健身場館的室外觀眾坐席、賽場區域;公共交通工具的室外等候區域等也全面禁止吸煙。

立法步履艱難

2016年3月,國務院年度立法計畫將《條例》列入當年力爭完成的立法。在《條例》徵求意見稿中主要明確界定了禁止吸煙場所的範圍,規定室內公共場所全面禁煙,並明確室外全面禁煙的場所。

“ 但從2014年的《送審稿》到2016年的《公共場所控制吸煙條例(草案徵求意見稿)》,控煙場所範圍的調整發生了變化,將工作場所的禁煙區域限定在共用區域;允許餐飲場所、娛樂場所、住宿場所、機場航站樓等4類室內公共場所設置吸煙區域。”新探健康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王克安表示。

參與《全國公共場所控煙條例》起草人之一的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副研究員黃金榮表示,“2014年的徵求意見稿基本上是實行全面無煙,但目前卻出現了比較大的倒退。倒退的一個表現是辦公場所公共區域不列入禁煙的範圍。”

事實上,在北京公共場所全面禁煙之後,吸煙率出現了下降。“北京市居民吸煙率下降了4.7%,男性下降了大約9%。”中國疾控中心控煙辦主任姜垣表示。目前已有18城市個進行了無煙立法,其他還有10多個城市有無煙項目。

2017年,《條例》並沒有納入國務院當年立法工作計畫中。

據王克安介紹,在國務院法制辦給兩會相關提案的回函中,列舉了爭議各方的意見,認為: 根據《行政法規制定程式條例》,制定行政法規的基本條件尚不成熟的,國務院法制機構可以緩辦或者退回起草部門。其次,考慮到各方對條例的主要內容存在較大爭議,此件未列入國務院2017年立法工作計畫。

不僅如此,現在已近2017年底,但“十三五”的國家控煙規劃尚未發佈。

煙草業干擾不斷

“《世界衛生組織煙草控制框架公約》明確煙草企業不應該參與《公約》的討論,他們根本就不應該有一席之地。我們應繼續大力宣導中國履行煙草控制框架公約,讓控煙政策完全不受煙企的干擾。”許傳興表示。

2003年我國簽署了世界衛生組織《煙草控制框架公約》(下稱《公約》),於2006年1月9日在我國生效。《公約》第8條規定,在室內公共場所、室內工作場所、公共交通工具和必要的室外場所全面禁止吸煙,並制定了詳細的實施準則。

2007年4月27日,國務院關於同意成立“煙草控制框架公約履約工作部際協調領導小組”的批復中,領導小組由發展改革委、衛生部、外交部、財政部、海關總署、工商總局、質檢總局、煙草局等部門和單位組成。

王克安表示,控煙工作必須由與煙草業沒有利害關係的獨立部門負責。而目前的控煙現狀,給實現健康中國戰略目標帶來了緊迫感。

健康中國必須是無煙中國。控煙政策是提升中國國民健康水準最為有效的措施。控煙的成敗,關係到能否實現“健康中國”的戰略目標,也關係到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和醫療保險制度改革的成敗;關係到每個人的切身利益,更關係到社會的文明和進步。國際國內的控煙實踐證明,全面控煙立法在政治上是可行的,在技術上更是可落實的。

與會專家建議:煙草業應實行政企分開;國家煙草專賣局應退出八部委控煙履約協調機制;儘快出臺《公共場所控制吸煙條例》,並規定室內公共場所全面禁煙;捲煙包裝必須採用大而明確、醒目和清晰的圖文健康警示;持續不斷地提高煙草稅和煙草價格,降低捲煙支付能力;禁止所有煙草廣告、促銷和贊助,加強煙草廣告執法監管力度;將戒煙服務納入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社會共治,加強對青少年學生的控煙教育;加強煙草成分管制及其釋放物資訊披露,禁止 “低焦低害”及中草藥捲煙減害的虛假宣傳。

因此筆者以為,要摘掉“煙草大國”的帽子最有效的辦法,不是提高煙草稅收和煙捲價格,而是摒棄“煙草稅收大國” 思維和“煙草稅收支柱經濟”的依賴。

世衛組織:煙草企業不應參與控煙公約,呼籲中國百分百全面控煙

“世衛組織再次向中國呼籲,期待讓國家層面100%無煙的控煙條例儘快獲得通過。”世界衛生組織駐華代表處無煙草行動技術官員許傳興在2017年12月28日新探健康中心發佈了《2017中國控煙觀察——民間視角》報告會上表示。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煙草生產國和消費國,中國有3億多煙民,控煙形勢嚴峻。許傳興說,雖然我們已經有一部非常好的控煙條例草案,但煙草企業的不斷干擾讓立法進展完全停滯。

這部條例,指的是2014年公開徵求意見的《全國公共場所控煙條例》(下稱《條例》)。

為減少和消除煙草煙霧危害,保障公眾健康,衛生計生委起草了《公共場所控制吸煙條例(送審稿)》,報送國務院。並於2014年11月24日起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這份送審稿明確,所有室內公共場所一律禁止吸煙。此外,體育、健身場館的室外觀眾坐席、賽場區域;公共交通工具的室外等候區域等也全面禁止吸煙。

立法步履艱難

2016年3月,國務院年度立法計畫將《條例》列入當年力爭完成的立法。在《條例》徵求意見稿中主要明確界定了禁止吸煙場所的範圍,規定室內公共場所全面禁煙,並明確室外全面禁煙的場所。

“ 但從2014年的《送審稿》到2016年的《公共場所控制吸煙條例(草案徵求意見稿)》,控煙場所範圍的調整發生了變化,將工作場所的禁煙區域限定在共用區域;允許餐飲場所、娛樂場所、住宿場所、機場航站樓等4類室內公共場所設置吸煙區域。”新探健康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王克安表示。

參與《全國公共場所控煙條例》起草人之一的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副研究員黃金榮表示,“2014年的徵求意見稿基本上是實行全面無煙,但目前卻出現了比較大的倒退。倒退的一個表現是辦公場所公共區域不列入禁煙的範圍。”

事實上,在北京公共場所全面禁煙之後,吸煙率出現了下降。“北京市居民吸煙率下降了4.7%,男性下降了大約9%。”中國疾控中心控煙辦主任姜垣表示。目前已有18城市個進行了無煙立法,其他還有10多個城市有無煙項目。

2017年,《條例》並沒有納入國務院當年立法工作計畫中。

據王克安介紹,在國務院法制辦給兩會相關提案的回函中,列舉了爭議各方的意見,認為: 根據《行政法規制定程式條例》,制定行政法規的基本條件尚不成熟的,國務院法制機構可以緩辦或者退回起草部門。其次,考慮到各方對條例的主要內容存在較大爭議,此件未列入國務院2017年立法工作計畫。

不僅如此,現在已近2017年底,但“十三五”的國家控煙規劃尚未發佈。

煙草業干擾不斷

“《世界衛生組織煙草控制框架公約》明確煙草企業不應該參與《公約》的討論,他們根本就不應該有一席之地。我們應繼續大力宣導中國履行煙草控制框架公約,讓控煙政策完全不受煙企的干擾。”許傳興表示。

2003年我國簽署了世界衛生組織《煙草控制框架公約》(下稱《公約》),於2006年1月9日在我國生效。《公約》第8條規定,在室內公共場所、室內工作場所、公共交通工具和必要的室外場所全面禁止吸煙,並制定了詳細的實施準則。

2007年4月27日,國務院關於同意成立“煙草控制框架公約履約工作部際協調領導小組”的批復中,領導小組由發展改革委、衛生部、外交部、財政部、海關總署、工商總局、質檢總局、煙草局等部門和單位組成。

王克安表示,控煙工作必須由與煙草業沒有利害關係的獨立部門負責。而目前的控煙現狀,給實現健康中國戰略目標帶來了緊迫感。

健康中國必須是無煙中國。控煙政策是提升中國國民健康水準最為有效的措施。控煙的成敗,關係到能否實現“健康中國”的戰略目標,也關係到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和醫療保險制度改革的成敗;關係到每個人的切身利益,更關係到社會的文明和進步。國際國內的控煙實踐證明,全面控煙立法在政治上是可行的,在技術上更是可落實的。

與會專家建議:煙草業應實行政企分開;國家煙草專賣局應退出八部委控煙履約協調機制;儘快出臺《公共場所控制吸煙條例》,並規定室內公共場所全面禁煙;捲煙包裝必須採用大而明確、醒目和清晰的圖文健康警示;持續不斷地提高煙草稅和煙草價格,降低捲煙支付能力;禁止所有煙草廣告、促銷和贊助,加強煙草廣告執法監管力度;將戒煙服務納入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社會共治,加強對青少年學生的控煙教育;加強煙草成分管制及其釋放物資訊披露,禁止 “低焦低害”及中草藥捲煙減害的虛假宣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