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扒一扒本周上映的炮灰電影!我們更想聊的是,如何避免成為炮灰?

本周有11部電影即將登錄銀幕, 但是, 一大半都是炮灰電影!

縱觀本周炮灰電影, 按類型劃分, 主要有在本土受挫的進口片《迷鎮凶案》, 劣質恐怖片《時空終點》, 傳統劇情片《丟心》、《大寒》, 三線藝人主演的都市愛情片《無法觸碰的愛》, 以及劣質動畫片《青蛙總動員》。

這些炮灰片為什麼選擇在1月份紮堆上映?

原因在於, 這些中小成本影片對市場沒有正確的認知, 對進口片和國產大片有一種畏懼心理。 為了避免和各種大投資、大製作的電影正面硬剛, 保全自己, 這些中小成本影片總是選擇在1月份, 這個好萊塢A級製作和國產大片較少的檔期上映。

但是, 這種盲目躲避的心態其實是完全沒有必要的。 大量小片紮堆在這一個檔期內, 就使得電影同質化的情況加劇, 同種題材難免撞車。

但這些小片的覆蓋面往往是重合的, 受眾比較固定, 一般都來自三四線城市及邊緣城市。 這樣一來, 觀眾的選擇一旦變多, 就會分流, 原本能賣到500萬票房的電影也就只能賣到300萬。

而大片重點覆蓋的是一、二線城市, 偏小城市往往顧及不到, 所以這些小片的受眾不僅和大片是不衝突的, 兩者還是相對互補的關係。

所以說, 小片最大的敵人不是大片, 而是同體量、受眾重合度高的小片。 例如一部恐怖片最大的的競爭對手, 往往是另一部恐怖片。 如果同檔期有兩部同體量的恐怖片上映,

結果只會是兩敗俱傷。

說完1月炮灰片紮堆的情況, 下面來重點關注一下上文提到的本周炮灰電影, 究竟為什麼淪為了炮灰片?應該怎麼避免成為炮灰電影?

《迷鎮凶案》

2500萬美元的成本, 估計馬特·達蒙及其他主演要分走近2000萬片酬, 剩下500萬製作費能幹嘛?

畢竟馬達出演《火星救援》時片酬就已經是2700萬了。

但對馬達寄予厚望的內地觀眾, 繼《長城》之後, 這次恐怕又要失望了。

先來看班底卡司, 本片改編自科恩兄弟十年前的劇本, 喬治·克魯尼繼《盟軍奪寶隊》後的第七部執導作品, 主演馬特·達蒙, 朱麗安·摩爾。 這樣一副好牌, 爛番茄新鮮度只有29%。 看看北美票房就知道了, 本片2017年10月底登陸北美, 只有580萬票房。

《迷鎮凶案》這個片名很容易聯想到去年獲獎無數的《逃離絕命鎮》。 不得不說, 北美最愛強調的政治正確已是老生常談, 但內地觀眾不關注這些國外敏感的政治議題。 同時, 這部犯罪懸疑題材的喜劇片, 往大裡說, 高舉反種族歧視大旗;往小裡說, 關注家庭倫理道德;電影類型方面又要懸疑又要喜劇。 什麼都想講, 又什麼都沒講好。

票房預測3000-5000萬左右, 首日排片3%。 對本片感興趣的觀眾, 女性占55.6%。 凡是涉及到家庭倫理的電影, 果然永遠離不開女性觀眾的支持。

《太空救援》

前蘇聯英雄讚歌, 國內00後觀眾可能連前蘇聯是誰都不知道。

本片在拍攝上還原了一段歷史:1985年“禮炮七號”與地面控制中心失聯,前蘇聯工程師與退役宇航員肩負起了拯救“禮炮七號”空間站的太空維修任務。

本片製作成本在4000萬左右, 在俄羅斯上映後, 首週末票房達到700萬美金, 打破了俄羅斯本土首周票房記錄。

不過,這部影片雖在俄羅斯本土口碑炸裂,國內普通觀眾卻難以有代入感和認同感。對國內觀眾來說,《太空救援》的導演和主演知名度不高,4000萬的製作成本和劇情也決定了本片沒有太多亮眼的特效鏡頭,不是一部“科幻大片”。而冷戰時期的故事背景,也會讓年輕觀眾感到無聊。儘管它很寫實,但就題材來說,本片登陸內地市場後或許會“水土不服”。

作為一部受眾主打男性觀眾的電影,想看用戶畫像男性占57.4%。票房預測4000-6000萬左右,首日排片7%。

《時空終點》

哦,好可怕,好新穎的題材。大概小學生做的噩夢都比這部電影新穎吧。

這部懸疑科幻電影,劇情設定怎麼看怎麼眼熟。

不信,你看:

這種無限迴圈型的平行世界概念,早就不是什麼新題材了。二次元作品參考《魔法少女小圓》,電影作品最有代表性的是《恐怖遊輪》,就連國內手游都已經應用貫徹了無限迴圈的平行宇宙觀,參考《永遠的七日之都》。

對國產恐怖片來說,製作成本低、劇本不過關、畫面的廉價感是這類題材的通病。內地也尚未激發出國產恐怖片的市場潛力。

本片劇情架空,平行世界,再加上懸疑驚悚——好一出科恐怖悚大戲,點一首《涼涼》送你。

票房預測500萬以內。首日排片0.7%。

《無法觸碰的愛》

靈魂飄出來打call?我上次見到這種操作,還是在《鬼來電》裡。

昏迷不醒的女主靈魂脫離肉體,靠手機鼓勵男主追逐夢想。女主醒來後不出意外的失去了這段記憶,忘記了男主。男主通過努力(這種事怎麼努力?)幫助她找回兩人曾經的過往,故事畫上圓滿而狗血的句點。

失憶虐戀這種橋段已經被用爛了,靈魂脫離肉體更是一個當下年輕人不會關注的課題,起碼在電影院裡的時候不會。

這是醫院會關注的事情,科學說法叫瀕死體驗。

如果導演要探究這種靈魂與肉體的玄學命題,就不要加入狗血虐戀。如果要拍勵志向上的現實題材,就不要加入玄學命題。

總之,種種相互衝突的元素雜糅到一部電影中,只能淪為四不像。

票房預測500萬以內,首日排片1%以內。

《大寒》

一部聚焦日本侵華時期慰安婦題材的電影。名字好文藝,不知道的人乍一聽還以為是講遊牧民族的歷史電影。

去年的《二十二》作為紀錄片,不少明星自發為電影打call,呼籲大眾關注這段逐漸被蒙塵的歷史。

《大寒》也是相同的題材,不同的是,這是一部劇情片,主旨在呼喚世界和平。

電影馬上要上映了,網路上一片靜悄悄,宣傳少的可憐。

從觀眾角度來說,繼《二十二》後,《大寒》難免有跟風之勢。作為劇情片,也難免有消費苦難者之嫌,但相信,導演的出發點是好的。

綜上來說,《大寒》可能是一部引發觀眾深思與爭議,叫好但不叫座的影片。

票房預測500萬以內,首日排片0.2%。

《丟心》

既不主旋律,也不商業,滿滿雞湯味撲面而來,估計觀眾看到介紹就“迷途知返”,轉而看其他電影進行“自我救贖”了。

看到沒,重點加粗的“迷途知返”與“自我救贖”。

在觀影主力軍已是95後和00後的當下,農村題材電影並不適合搬上銀幕。這是小鎮青年都不會關注的題材。

關注農村題材的大部分都是居住在三、四線城市的農村中老年人,而他們中的絕大部分人並不會走進電影院。

票房預測500萬以內,首日排片1%以內。

《青蛙總動員》

我仔細分辨才知道,長老頭頂上的兩撮銷魂的白毛,是眉毛,不是雙馬尾。

所有國產動畫,都會走闔家歡路線。

但就你這個顏值,家長不會擔心小朋友們的審美被扭曲嗎?

等一下,這部電影不是在2016年4月30日就上映了嗎?

找一位看本片過的人發表一下感言吧:

目前,貓眼顯示本片累計票房940萬。

說到國產動畫,按票房體量其實可分為兩檔。優秀的國產動畫片,票房體量大概在6000萬及以上;劣質國產動畫片,票房體量一般都在600萬以下。

《青蛙總動員》已經是第二次上映了,鑒於本周至下週五,未有其他競品動畫片,兒童能選擇的有限,因此,《青蛙總動員》預測票房稍高,預計在500-700萬左右,首日排片1.1%。想看用戶比例,男性31.8%,女性68.2%。這是本周炮灰電影中,用戶性別差距最大的。想也知道,帶著孩子去電影院的,基本以媽媽居多。

為什麼總有這麼多炮灰電影?

正如列夫·托爾斯泰所言——幸福的家庭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這句話反過來說,就可以描述電影市場——賣座的電影各有各的好,炮灰片總是差到千篇一律。

1.劇本不過關,敘事線紊亂

本周的炮灰片,從劇本角度出發,幾乎都有敘事結構不清晰、邏輯線模糊、人物關係混亂、各種類型元素一鍋端的毛病。什麼都想講,反而什麼都講不好。

例如《迷鎮凶案》,雖然改編自科恩兄弟十年前的劇本,影片繼承了科恩兄弟一半的風格,但喬治·克魯尼一貫喜歡在電影中插入自己的政治立場,這就導致影片風格不倫不類。黑人遭迫害的副線游離在家庭主線之外,到影片後期,兩者都不能無縫連結。影片成了兩種風格的嫁接品,說懸疑不懸疑,說嚴肅不嚴肅,只有那麼一絲好笑。

建議以後無論是中小成本影片、還是大投資影片,先把故事捋順清楚。

如果要多線敘事,就儘量安排好鋪墊;如果沒有能力多線敘事,就先把主線結構打磨清晰。

畢竟,把故事講明白,是一部電影的本分。

2.未進行深度市場調研,受眾目標不精確

總有頭腦發熱的製作方,想要把各年齡段受眾一網打盡。

廣撒網,結果只能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比如本周炮灰片《無法觸碰的愛》,故事涉及到陳龍飾演的漫畫家追逐夢想,看起來像拍給在校大學生和畢業生看的,但在主演的選擇上年紀太大,無法引起年輕觀眾的共鳴。而已經建立家庭的都市白領,又覺得人到中年再來尋夢太扯了,愛情線過於狗血、不真實。所以本片既不能引起大學生和初入職場的年輕人的共鳴,已婚人士也無法在本片中找到代入感。

所以說,影片在製作前,就要進行深度市場調研,想清楚這部影片究竟是針對男性觀眾,還是女性觀眾?是針對未婚觀眾,還是已婚觀眾?是針對都市白領,還是校園學生?

誰都知道現在觀影主力人群是29歲以下的年輕人,這當中又以在校學生和都市白領數量居多。但在進行市場調研時,還應細化目標,做好受眾分類。例如,受眾是以一二線城市白領女性為目標,還是以三、四線城市的在校女大學生為主?

受眾目標確立,就要詳細調查這一類別人群的觀影口味了。有時候,詳細的市場調研,不僅能精確橫掃目標受眾,也能擊中其他類別受眾。

例如大獲成功的《前任3》,觀眾以都市未婚青年為主,“前任”是每個人都經歷過的。那麼無論是一二線城市,還是小鎮青年,都能在影片中找到共鳴。

3.不適合上映的題材,也要強行上院線

很多小成本影片,與其上院線,還不如製作成網大。

近幾年電影市場受到互聯網的巨大影響,網大的製作成本越來越高,有些製作精良的網大,足以秒殺某些院線炮灰片。最近,Netflix已經買下了網大《殺無赦》。所以,那些炮灰恐怖片、劇情片、懸疑片與其一頭紮入院線,與大片和同體量小片廝殺,還不如在網大市場闖出一片天地。

本周的《時空終點》完全就可以拿出與本片相同的投資,精心製作一部甚至兩部網大,走網路院線,減少不必要的宣發成本,也是一條可行之路。

類似《丟心》這類農村題材影片,也不適合登陸銀幕,賣版權、登陸小螢屏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歸根結底,在電影市場越來越重視內容,觀眾的審美口味越來越多元化的今天,打磨影片內容、進行精准受眾定位、選擇合適的題材和播放管道,才是重中之重。

另外,對中小規模的影視投資公司來說,前期可以先投資製作幾部網大試水,等成功運作幾部網大積累經驗以後,再進入院線才是正確的順序。當你還沒有足夠的經驗時,第一次就盲目投資院線電影,項目極大概率會失敗,因為你對市場缺乏判斷,只能盲目跟風、人云亦云。這些中小公司在第一次投資失敗以後,可能以後就很難再擠進院線電影這潭深水中了。

因此,那些中小規模的電影投資公司要擦亮眼,不要被某些炮灰片華麗的包裝唬住。具有識別炮灰片的能力、選擇合適的影片進行投資,才不至於血本無歸。

不過,這部影片雖在俄羅斯本土口碑炸裂,國內普通觀眾卻難以有代入感和認同感。對國內觀眾來說,《太空救援》的導演和主演知名度不高,4000萬的製作成本和劇情也決定了本片沒有太多亮眼的特效鏡頭,不是一部“科幻大片”。而冷戰時期的故事背景,也會讓年輕觀眾感到無聊。儘管它很寫實,但就題材來說,本片登陸內地市場後或許會“水土不服”。

作為一部受眾主打男性觀眾的電影,想看用戶畫像男性占57.4%。票房預測4000-6000萬左右,首日排片7%。

《時空終點》

哦,好可怕,好新穎的題材。大概小學生做的噩夢都比這部電影新穎吧。

這部懸疑科幻電影,劇情設定怎麼看怎麼眼熟。

不信,你看:

這種無限迴圈型的平行世界概念,早就不是什麼新題材了。二次元作品參考《魔法少女小圓》,電影作品最有代表性的是《恐怖遊輪》,就連國內手游都已經應用貫徹了無限迴圈的平行宇宙觀,參考《永遠的七日之都》。

對國產恐怖片來說,製作成本低、劇本不過關、畫面的廉價感是這類題材的通病。內地也尚未激發出國產恐怖片的市場潛力。

本片劇情架空,平行世界,再加上懸疑驚悚——好一出科恐怖悚大戲,點一首《涼涼》送你。

票房預測500萬以內。首日排片0.7%。

《無法觸碰的愛》

靈魂飄出來打call?我上次見到這種操作,還是在《鬼來電》裡。

昏迷不醒的女主靈魂脫離肉體,靠手機鼓勵男主追逐夢想。女主醒來後不出意外的失去了這段記憶,忘記了男主。男主通過努力(這種事怎麼努力?)幫助她找回兩人曾經的過往,故事畫上圓滿而狗血的句點。

失憶虐戀這種橋段已經被用爛了,靈魂脫離肉體更是一個當下年輕人不會關注的課題,起碼在電影院裡的時候不會。

這是醫院會關注的事情,科學說法叫瀕死體驗。

如果導演要探究這種靈魂與肉體的玄學命題,就不要加入狗血虐戀。如果要拍勵志向上的現實題材,就不要加入玄學命題。

總之,種種相互衝突的元素雜糅到一部電影中,只能淪為四不像。

票房預測500萬以內,首日排片1%以內。

《大寒》

一部聚焦日本侵華時期慰安婦題材的電影。名字好文藝,不知道的人乍一聽還以為是講遊牧民族的歷史電影。

去年的《二十二》作為紀錄片,不少明星自發為電影打call,呼籲大眾關注這段逐漸被蒙塵的歷史。

《大寒》也是相同的題材,不同的是,這是一部劇情片,主旨在呼喚世界和平。

電影馬上要上映了,網路上一片靜悄悄,宣傳少的可憐。

從觀眾角度來說,繼《二十二》後,《大寒》難免有跟風之勢。作為劇情片,也難免有消費苦難者之嫌,但相信,導演的出發點是好的。

綜上來說,《大寒》可能是一部引發觀眾深思與爭議,叫好但不叫座的影片。

票房預測500萬以內,首日排片0.2%。

《丟心》

既不主旋律,也不商業,滿滿雞湯味撲面而來,估計觀眾看到介紹就“迷途知返”,轉而看其他電影進行“自我救贖”了。

看到沒,重點加粗的“迷途知返”與“自我救贖”。

在觀影主力軍已是95後和00後的當下,農村題材電影並不適合搬上銀幕。這是小鎮青年都不會關注的題材。

關注農村題材的大部分都是居住在三、四線城市的農村中老年人,而他們中的絕大部分人並不會走進電影院。

票房預測500萬以內,首日排片1%以內。

《青蛙總動員》

我仔細分辨才知道,長老頭頂上的兩撮銷魂的白毛,是眉毛,不是雙馬尾。

所有國產動畫,都會走闔家歡路線。

但就你這個顏值,家長不會擔心小朋友們的審美被扭曲嗎?

等一下,這部電影不是在2016年4月30日就上映了嗎?

找一位看本片過的人發表一下感言吧:

目前,貓眼顯示本片累計票房940萬。

說到國產動畫,按票房體量其實可分為兩檔。優秀的國產動畫片,票房體量大概在6000萬及以上;劣質國產動畫片,票房體量一般都在600萬以下。

《青蛙總動員》已經是第二次上映了,鑒於本周至下週五,未有其他競品動畫片,兒童能選擇的有限,因此,《青蛙總動員》預測票房稍高,預計在500-700萬左右,首日排片1.1%。想看用戶比例,男性31.8%,女性68.2%。這是本周炮灰電影中,用戶性別差距最大的。想也知道,帶著孩子去電影院的,基本以媽媽居多。

為什麼總有這麼多炮灰電影?

正如列夫·托爾斯泰所言——幸福的家庭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這句話反過來說,就可以描述電影市場——賣座的電影各有各的好,炮灰片總是差到千篇一律。

1.劇本不過關,敘事線紊亂

本周的炮灰片,從劇本角度出發,幾乎都有敘事結構不清晰、邏輯線模糊、人物關係混亂、各種類型元素一鍋端的毛病。什麼都想講,反而什麼都講不好。

例如《迷鎮凶案》,雖然改編自科恩兄弟十年前的劇本,影片繼承了科恩兄弟一半的風格,但喬治·克魯尼一貫喜歡在電影中插入自己的政治立場,這就導致影片風格不倫不類。黑人遭迫害的副線游離在家庭主線之外,到影片後期,兩者都不能無縫連結。影片成了兩種風格的嫁接品,說懸疑不懸疑,說嚴肅不嚴肅,只有那麼一絲好笑。

建議以後無論是中小成本影片、還是大投資影片,先把故事捋順清楚。

如果要多線敘事,就儘量安排好鋪墊;如果沒有能力多線敘事,就先把主線結構打磨清晰。

畢竟,把故事講明白,是一部電影的本分。

2.未進行深度市場調研,受眾目標不精確

總有頭腦發熱的製作方,想要把各年齡段受眾一網打盡。

廣撒網,結果只能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比如本周炮灰片《無法觸碰的愛》,故事涉及到陳龍飾演的漫畫家追逐夢想,看起來像拍給在校大學生和畢業生看的,但在主演的選擇上年紀太大,無法引起年輕觀眾的共鳴。而已經建立家庭的都市白領,又覺得人到中年再來尋夢太扯了,愛情線過於狗血、不真實。所以本片既不能引起大學生和初入職場的年輕人的共鳴,已婚人士也無法在本片中找到代入感。

所以說,影片在製作前,就要進行深度市場調研,想清楚這部影片究竟是針對男性觀眾,還是女性觀眾?是針對未婚觀眾,還是已婚觀眾?是針對都市白領,還是校園學生?

誰都知道現在觀影主力人群是29歲以下的年輕人,這當中又以在校學生和都市白領數量居多。但在進行市場調研時,還應細化目標,做好受眾分類。例如,受眾是以一二線城市白領女性為目標,還是以三、四線城市的在校女大學生為主?

受眾目標確立,就要詳細調查這一類別人群的觀影口味了。有時候,詳細的市場調研,不僅能精確橫掃目標受眾,也能擊中其他類別受眾。

例如大獲成功的《前任3》,觀眾以都市未婚青年為主,“前任”是每個人都經歷過的。那麼無論是一二線城市,還是小鎮青年,都能在影片中找到共鳴。

3.不適合上映的題材,也要強行上院線

很多小成本影片,與其上院線,還不如製作成網大。

近幾年電影市場受到互聯網的巨大影響,網大的製作成本越來越高,有些製作精良的網大,足以秒殺某些院線炮灰片。最近,Netflix已經買下了網大《殺無赦》。所以,那些炮灰恐怖片、劇情片、懸疑片與其一頭紮入院線,與大片和同體量小片廝殺,還不如在網大市場闖出一片天地。

本周的《時空終點》完全就可以拿出與本片相同的投資,精心製作一部甚至兩部網大,走網路院線,減少不必要的宣發成本,也是一條可行之路。

類似《丟心》這類農村題材影片,也不適合登陸銀幕,賣版權、登陸小螢屏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歸根結底,在電影市場越來越重視內容,觀眾的審美口味越來越多元化的今天,打磨影片內容、進行精准受眾定位、選擇合適的題材和播放管道,才是重中之重。

另外,對中小規模的影視投資公司來說,前期可以先投資製作幾部網大試水,等成功運作幾部網大積累經驗以後,再進入院線才是正確的順序。當你還沒有足夠的經驗時,第一次就盲目投資院線電影,項目極大概率會失敗,因為你對市場缺乏判斷,只能盲目跟風、人云亦云。這些中小公司在第一次投資失敗以後,可能以後就很難再擠進院線電影這潭深水中了。

因此,那些中小規模的電影投資公司要擦亮眼,不要被某些炮灰片華麗的包裝唬住。具有識別炮灰片的能力、選擇合適的影片進行投資,才不至於血本無歸。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