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詩詞鑒賞」百媚千嬌 空谷幽蘭

蘭花歷來被人們當作高潔、典雅的象徵, 與梅花、竹、菊花一起被人們稱為“四君子”, 人們欣賞蘭花以草木為伍, 不與群芳爭豔, 不畏霜雪欺淩,

堅忍不拔的剛毅氣質, “芝蘭生於深谷, 不以無人而不芳。

淡泊的人生, 也正如一株幽蘭, 靜靜地生長, 默默地開放。 開花不為與百花爭豔, 只為不辜負了寶貴的生命。

宋-蘇軾

蜂蝶有路依稀到, 雲霧無門不可通。

便是東風難著力, 自然香在有無中。

蘭花

宋-方回

雪盡深林出異芬, 枯松槁槲亂紛紛。

此中恐是蘭花處, 未許行人著意聞。

點絳唇(蘭花)

宋-姚述堯

瀟灑寒林, 玉叢遙映松篁底。

鳳簪斜倚。 笑傲東風裡。

一種幽芳, 自有先春意。

香風細。 國人爭媚。 不數桃和李。

卜運算元·蘭

宋-曹組

松竹翠蘿寒, 遲日江山暮。

幽徑無人獨自芳, 此恨憑誰訴。

似共梅花語。 尚有尋芳侶。

著意聞時不肯香, 香在無心處。

春天的傍晚, 山中的松竹和翠蘿籠罩在陣陣寒氣之中;幽靜的小路邊, 蘭花獨自開放, 沒人欣賞, 它能向誰訴說它怨恨呢?這脈脈的幽蘭似乎只有梅花才可以共語, 但在寂寞的深山中, 也許還有探尋幽芳的素心人吧!特意來聞蘭花的香味時, 花並不香;只有在不經意中, 才能聞到花的芳香。

念奴嬌·春雪詠蘭

明-陳子龍

問天何意, 到春深、千里龍山飛雪?

解佩淩波人不見, 漫說芷珠宮闕。

楚殿煙微, 湘潭月冷, 料得都攀折。

嫣然幽谷, 只愁又聽啼鴃。

當日九畹光風, 數莖清露, 纖手分花葉。

曾在多情懷袖裡, 一縷同心千結。

玉腕香銷, 雲鬟霧掩, 空贈金跳脫。

洛濱江上, 尋芳再望佳節。

這首詞約作於清順冶四年(西元1647年)三月。 作者繼承《楚辭》香草美人的比興手法, 以雪代指險惡的時代環境, 以蘭代指堅貞的志士仁人,寄託了作者深深的愛國情愫。全詞主要以蘭自喻,個別地方喻抗清志士,另以美人或指忠臣義士,或指君王主上,都與楚辭美人香草之孤忠隱約之言一脈相承,意深情遠,亦婉麗亦蒼涼,堪稱明詞壓卷傑作之一。

詠秋蘭

明-靜諾

長林眾草入秋荒,獨有幽姿逗晚香。

每向風前堪寄傲,幾因霜後欲留芳。

名流賞鑒還堪佩,空穀知音品自揚。

一種孤懷千古在,湘江詞賦奏清商。

向稱梅蘭竹菊為四君子,是謂其品操高潔,風姿清雅,歷來詩家吟誦者甚多。靜諾此詩,一承前輩詩人旨趣,對蘭草的清香傲骨,雅姿潔品作了進一步的闡揚。當然,詩言其志,內中自然寄託著詩人自己的情感和體驗。說詩人以蘭自況,亦無不可。至少我們可以認為,詩人愛蘭,愛得很深沉很真摯,猶如千餘年前楚三閭大夫屈原那樣。這便是詩人的心聲。

詠幽蘭

清-康熙

婀娜花姿碧葉長,風來難隱穀中香。

不因紉取堪為佩,縱使無人亦自芳 。

點絳唇·詠風蘭

清-納蘭性德

別樣幽芬,更無濃豔催開處。

淩波欲去,且為東風住。

忒煞蕭疏,爭奈秋如許。

還留取,冷香半縷,第一湘江雨。

清-汪士慎

幽谷出幽蘭,秋來花畹畹。

與我共幽期,空山欲歸遠。

詠懷

清-程 樊

蘭為王者香,芬馥清風裡。

從來岩穴姿,不競繁華美。

畫蘭

清-鄭板橋

山中覓覓複尋尋,覓得紅心與素心。

欲寄一枝嗟遠道,露寒香冷到如今。

以蘭代指堅貞的志士仁人,寄託了作者深深的愛國情愫。全詞主要以蘭自喻,個別地方喻抗清志士,另以美人或指忠臣義士,或指君王主上,都與楚辭美人香草之孤忠隱約之言一脈相承,意深情遠,亦婉麗亦蒼涼,堪稱明詞壓卷傑作之一。

詠秋蘭

明-靜諾

長林眾草入秋荒,獨有幽姿逗晚香。

每向風前堪寄傲,幾因霜後欲留芳。

名流賞鑒還堪佩,空穀知音品自揚。

一種孤懷千古在,湘江詞賦奏清商。

向稱梅蘭竹菊為四君子,是謂其品操高潔,風姿清雅,歷來詩家吟誦者甚多。靜諾此詩,一承前輩詩人旨趣,對蘭草的清香傲骨,雅姿潔品作了進一步的闡揚。當然,詩言其志,內中自然寄託著詩人自己的情感和體驗。說詩人以蘭自況,亦無不可。至少我們可以認為,詩人愛蘭,愛得很深沉很真摯,猶如千餘年前楚三閭大夫屈原那樣。這便是詩人的心聲。

詠幽蘭

清-康熙

婀娜花姿碧葉長,風來難隱穀中香。

不因紉取堪為佩,縱使無人亦自芳 。

點絳唇·詠風蘭

清-納蘭性德

別樣幽芬,更無濃豔催開處。

淩波欲去,且為東風住。

忒煞蕭疏,爭奈秋如許。

還留取,冷香半縷,第一湘江雨。

清-汪士慎

幽谷出幽蘭,秋來花畹畹。

與我共幽期,空山欲歸遠。

詠懷

清-程 樊

蘭為王者香,芬馥清風裡。

從來岩穴姿,不競繁華美。

畫蘭

清-鄭板橋

山中覓覓複尋尋,覓得紅心與素心。

欲寄一枝嗟遠道,露寒香冷到如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