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徐悅翔和姚蘭生:雕塑是紅娘作品是孩子

徐悅翔(右)和姚蘭生在作品《無相》前

1

作品不斷贊聲不斷

1993年, 徐悅翔畢業後師從王志剛老師。 那時起至今的24年裡, 除了近些年因為健康原因中斷過幾年的創作,

其他時間只要身體允許, 徐悅翔都在創作新的作品。 有時候大件做不了, 她就在家裡用紙塑做一些小的……病痛對她可能不是磨難, 反而更像是一種洗禮, 讓她更加珍惜生命、時間、親情、友情及上天賜給她的一切……

徐悅翔說, 因為家庭的原因, 她從小喜歡敦煌藝術。 從她的作品中, 明顯能夠感受到絲路文明、甘肅文化、敦煌藝術潛移默化的影響。 她早期的作品《原上》, 表現的是隴東地區原上孩子嬉戲的場面, 手法借鑒民間泥塑的樸拙簡練, 在2002年獲得“紀念毛澤東在延安講話發表60周年”全國優秀作品獎, 入選“中國西部風”全國雕塑巡展。 她依據敦煌伎樂天創作的系列作品, 從最早的《月—樂—悅》、《弦》, 到現在的《寒月靜如水》、《雲間天籟寂無聲》、《悟悅心自足》等,

人物的五官已經概括到若隱若現, 就想把佛家所講的六識“眼耳鼻舌身意”最終虛化歸為“意”, 通過行雲流水般似衣紋的形式處理, 來呈現出一種具有禪意的寧靜感和樸素感, 同時也在追尋中國寫意的語言形式在雕塑中的表現方法。

以敦煌手姿為創作元素的《無相》系列, 是近些年來徐悅翔創作的主要題材。 她把對佛教精神和敦煌藝術的理解感悟用岩石、衣紋和手姿幾種元素來表現, 形成了獨特的藝術語言和她對敦煌文化新的探索。 在2013年首屆“朝聖敦煌”全國美術作品展上獲“優秀作品收藏大獎”, 此獎項的雕塑在甘肅僅此一件。

2

結緣雕塑幸福美滿

談到徐悅翔, 就不得不提姚蘭生。

因為雕塑, 她遇到了他;因為雕塑, 他倆走到了一起;也是因為雕塑, 他倆無法分開。 當問及他倆如何相遇並攜手時, 他倆相視一笑, 好似瞬間回到相識時的羞澀和甜蜜。 她的姐姐是他大學時的班主任, 對這個勤奮好學、品學兼優的學生格外青睞, 經常在家裡不經意間誇讚起他。 也是緣分使然, 他大學畢業不久, 他倆就一起合作完成了一個雕塑專案, 共同的愛好讓兩人越來越投緣。 後來, 徐悅翔隨同何鄂老師在酒泉法幢寺塑像。 當何老師得知姚蘭生也在做雕塑, 就讓他也一同去了。 在和何鄂老師共同相處了一段時間後, 何老師建議:“今年是一九九九年, 你倆就在九月九號結婚吧, 長長久久多好。 ”本來還沒打算結婚的兩人在聽到前輩這樣的祝福後,
真的就在一九九九年九月結婚了。 至今, 他倆還常常提起這段何鄂老師美好的祝福。 時光荏苒, 十八年過去了, 雕塑已經不僅僅是他們的熱愛, 而變成了一種生活方式, 有苦有樂, 癡心不改。

3

精益求精從不敷衍

徐悅翔是中國規劃大師任震英的外孫女, 父母以及姐姐、姐夫都從事藝術工作, 從小受到家庭耳濡目染的影響, 她用她的作品傳承著祖孫三代的藝術智慧。

雕塑是一項腦力加體力的勞動, 既要有活躍的思維創造, 又要有充沛的體力去完成作品。 而且, 徐悅翔和姚蘭生又是對藝術格外認真的人, 每一件作品都是全心全意的去完成, 從不敷衍了事。 嘉峪關《醉臥沙場》組雕完成時,

姚蘭生發現站在高處俯視雕塑, 將軍與馬的位置關係出了一點問題。 雖然這種狀況站在地上觀賞是不會被發現的, 但姚蘭生和團隊選擇了從頭再來, 因為藝術容不得半點瑕疵, 為藝術負責、為自我負責、呈現美好才是他倆共同的藝術追求。

雖然徐悅翔和姚蘭生沒有孩子, 但正如他們自己所說, 雕塑就是他們的孩子。 當一件作品從醞釀到成型到修整打磨到最終完成, 感覺就像一個孩子從出生到成長再成人的過程, 他們的愛傾入其中, 心血全在裡面。

小檔案

姓名:徐悅翔年齡:45歲職業:專職雕塑家格言:感恩一切!

姓名:姚蘭生年齡:43歲職業:專職雕塑家格言:藝術讓我快樂!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