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山西第二大城市 “傳統能源之都”期待轉型成功

山西, 這個中部省份, 近些年也成為各方輿論的焦點, 在全國經濟發展格局中一路下行, 然而, 因其長期依賴的能源型主導產業結構導致山西目前仍處在一個極度困難的發展時期。 以2016年度的資料為例, 如果將山西拿到全國城市GDP排行榜中進行排位, 僅能位居第八位, 比前一位的江蘇省蘇州市還少2000多個億。 按省份來看, 在全國31個省份中, 山西省的GDP總量僅位居第24位, 處於較低的位次, 比西部雲南省的GDP還要少。

這個省份, 也有擁有著3600多萬的人口, 2016年度全省實現GDP僅1.3萬億元, 總量較小。 從省內情況來看, 省會太原市2016年完成GDP2955.60億元, 佔據全省總量的約22.7%, 是絕對的全省第一城, 這是毫無疑問的。

山西省現有11個省轄市, 太原和大同兩個城市過去包括現在知名度都非常之高, 然而由於現在省內各市經濟發展速度的不同, 有很多朋友都在討論山西第二城的問題,

認為傳統的第二城大同市地位已經不保了, 會被長治、運城等城市給取代, 真的是這樣麼?僅以GDP的總量和增速來評價一個城市的綜合實力, 山野老王覺得還是有失科學性的, 更何況目前這三市總量差距也不是很大。

同樣以2016年為例, 我們看下三市的經濟總量及增速情況, 大同、長治、運城的GDP分別是:1025.3億元、1269.2億元、1222.3億元, 的確總量上大同目前最小, 與長治、運城的差距均在200個億的樣子。

增速上呢?三市分別是1%、4.6%、4%, 長治最高、大同最低, 不過也該看到, 這些城市目前都處於中低速的增長階段。 老王找出了2012年三市的資料, 當時三市GDP分別是931.3億、1328.6億、1068.1億, 經過四年的發展, 與前述2016年的資料進行一個對比, 目前GDP最高的長治市實際上總體上是在下滑, 運城增量最大, 大同也有近100億元的增量。 單從經濟發展軌跡來劃定現在的山西第二城不科學, 都沒有絕對的優勢。

我們要看更多的資料, 既然是說第二城, 城市發展情況異常重要, 據2015年度相關資料, 大同的市區常住人口是178.24萬人, 長治和運城兩市分別是79.62萬人、69.73萬人,

中心城市的規模大同是絕對的全省第二城。 城市的規模決定著城市的帶動與輻射能力, 大同是晉北的門戶城市, 也是全國40個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之一。

作為山西傳統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全國13個較大的市之一, 其戰略定位、樞紐地位省內除太原外無市可撼,

大同的經濟狀況的確不近如意, 但是在轉型期內的陣痛是必然的, 每年那麼多的煤炭去產能必然會對經濟增量有很大消耗。

新時代的大同正在舉全市之力推動新能源產業的大發展, 以能源十大工程為引領, 以戰役式、革命性的推進力度來謀劃產業提升、轉型升級, 大同市能源革命科技創新產業園也於2017年年末應運而生, 這可是大同開啟“傳統能源之都”向“新能源之都”戰略轉型的大手筆, 這個產業園依託著大同雄厚的基礎優勢, 高端型的定位, 未來還有很多的大手筆。

其實如果從醫療衛生資源等方面來看, 大同仍然是當之無愧的山西第二城。

未來是一個大城市、城市群引領的經濟發展模式,大同有良好的基礎性優勢,新能源產業正處在大培育、大發展的新階段,我認為,大同仍是山西的第二城。

未來是一個大城市、城市群引領的經濟發展模式,大同有良好的基礎性優勢,新能源產業正處在大培育、大發展的新階段,我認為,大同仍是山西的第二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