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幣話題:2017年數位貨幣最大贏家是比特幣?不,它是瑞波幣

今天我們我們學習一下最近很火的瑞波幣(RPX)背後的工作機理。 瑞波幣目前其仍然是僅次於比特幣的市值第二高數位貨幣。 2017年, 瑞波幣是數位貨幣的最大贏家, 全年回報率高達36018%。

老規矩先看市場在發出什麼信號。 市場總值兩天大漲13%, 猜猜比特幣占比?沒錯, 繼續走低, 現在只有1/3左右了。 比特幣的山寨幣比特鈔和萊特幣繼續逆勢下跌。 漲的最猛地是TRON, 狂飆71%, 連升八位擠掉Dash進入前十, 一下子名列第六!我們照常會看一下這是哪路神聖。

TRON的中文名字叫波場, 相應的貨幣叫Tronix(TRX)。 它是一個數位內容共用區塊鏈, 如果成功可能取代Apple Store, Google Play之類的中間商, 讓內容擁有人可以直接銷售給用戶。 波場是一個中國團隊在新加坡註冊的公司。 創始人CEO孫宇晨(Justin Sun)號稱是阿裡湖畔大學畢業的小馬雲, 頭銜一大堆, 銳波科技創始人兼CEO, 陪我APP創始人兼CEO等等等等。 而技術負責人陳志強(Lucien Chen)號稱是前騰訊阿裡大資料專家。

反正聽上去都很牛啦。 這裡可以把波場合一家同一領域的公司做一個有趣的比較, Spotify(聲田)是一個準備馬上上市的音樂分享公司, 十二月份的時候IPO估值是190億美元。 Tron只是一個初創公司市值已經到了167億!可見區塊鏈絕對是估值極高的一個“證券”市場。

我就不妄評這些估值合不合理了, 但是有一個趨勢很有意思不知道大家看出來沒有。 其實經濟活動的去中心化並不是什麼新鮮事, 從封建社會到資本主義是一個去中心化, 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本質也是去中心化, 互聯網應該是一個去中心化的產物, 但互聯網經濟產生了蘋果, 穀歌這類的巨頭, 從某種意義上說中心化反而變強了, 比如蘋果的地位和它對生態環境的嚴格把控很有關係。

區塊鏈能不能通過進一步去中心化顛覆這些巨頭的現有商業模式, 而這些巨頭會不會主動擁抱新技術進行自我顛覆都是很有意思的看點。

回到今天的主題瑞波幣機制, 它和比特幣的共識形成機制很不一樣,

值得介紹一下。 在瑞波網裡, 被所有人承認的區塊鏈記錄著現在系統裡各個帳號的狀態。 應用程式會提交支付申請, 系統在這些候選交易(candidate transactions)中選出一部分來進行支付, 改變後的新帳號狀態記錄在下一個區塊裡, 而這些被選中的支付申請就算正式被確認通過了。

選擇過程大致是這樣的。 每一筆交易申請都要聲明願意付多少交易費, 系統根據當前擁堵程度會動態的設置一個負荷費(Load cost), 比如0.00001XRP, 達不到負荷費的摳門申請就直接被忽略了。 然後人還是太多怎麼辦?伺服器會再設置一個當前賬頁費(Open ledger cost), 願意多付錢的就先被選入, 剩下的要是很有可能很快被確認就廣播到網路裡排隊, 可能不大就直接踢走。 因為網速有限,

每個節點伺服器看到的支付申請可能是不一樣的, 所以他們預選的結果也是不一樣的, 需要一個共識機制, 這將通過多輪投票淘汰來完成, 比如第一輪只有得票超過50%的候選交易得以保留, 最後一輪要求所有候選交易都有80%以上的得票。 共識形成後就是記帳, 收費, 下一波。

XPR交易費的形式也很有趣, 它不支付給任何人, 而是被直接銷毀。 這就像股票回購, 因為總流通量減少了, 每枚剩餘的瑞波幣的價值就增加了。

瑞波系統和比特幣有相似也有不同的地方, 比如他們都用區塊鏈記帳, 都是根據小費來決定哪些交易先被確認, 但瑞波沒有挖礦一說, 所以沒有隱性轉帳費, 比特幣的隱形費用很厲害。 瑞波一定要交顯性交易費, 但一般很低,比特幣小費理論上可以不給,但實際上要速度需要十幾二十塊錢。開比特幣礦機是為了掙幣,開瑞波伺服器主要是自己用著方便。瑞波回絕不太可能成功的交易很快,而比特幣轉帳小費不夠可能會處在一個尷尬的狀態很多天。瑞波沒幾秒就產生一個區塊,比特幣要十分鐘。從這些區別可以看出為什麼瑞波是一個更適合支付應用的系統。(作者: 紐約賈非)

但一般很低,比特幣小費理論上可以不給,但實際上要速度需要十幾二十塊錢。開比特幣礦機是為了掙幣,開瑞波伺服器主要是自己用著方便。瑞波回絕不太可能成功的交易很快,而比特幣轉帳小費不夠可能會處在一個尷尬的狀態很多天。瑞波沒幾秒就產生一個區塊,比特幣要十分鐘。從這些區別可以看出為什麼瑞波是一個更適合支付應用的系統。(作者: 紐約賈非)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