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券商薪酬大排行!你不在東方證券至少也應該在海通或中信!還有這5家人均也超過50萬

2016年上市券商員工薪酬哪家強?2016年證券業淨利潤同比下降49.57%, 券商員工薪酬是否一併腰斬?

最新統計結果出爐了!已公佈年報的17家券商中, 去年發放人均薪酬52萬, 其中東方證券人均71.29萬最高, 排在第二位的是海通證券人均67.23萬, 第三的是中信證券65.87萬。

若說創收能力的話, 海通證券人均創收285.08萬元居首, 接著是華泰證券238萬、中信證券221.74萬。

怕統計資料沒能真實體現去年薪酬?怕被平均?如何通過年報資料更準確體現員工薪酬變化?看券商中國記者的統計資料吧!

東方證券人均薪酬71萬最高

還記得別人家的高薪嗎?去年, 券商中國在“六大真相告訴你如何, 上市券商員工平均薪酬差距為何如此大”一文中, 介紹了券商如何使用會計準則中的“應付職工薪酬”計提來調節豐年和欠年的員工收入, 並解釋了業務結構、遞延支付、稅收等因素對薪酬的影響。

今年, 考慮到券商經常對高管及中層業務骨幹都有薪酬“遞延支付”的慣例,

我們改用現金流量表中的“支付給職工以及為職工支付的現金”(簡稱“支付職工薪酬”), 這更能反映當年券商實際發放的薪酬情況。

值得注意的是, 按券商慣例, 業務部門的績效獎金通常比基本工資要高, 當年年終獎會在第二年4月份左右發放。 2016年年報中披露的支付職工薪酬, 應包括2015年的年終獎即“2015年終績效獎金+2016年工資”, 但不包括2016年的年終績效。

而針對高管、甚至中層業務骨幹的年終績效獎金, 考慮到風險留存會進行遞延支付, 通常不超過60%部分在董事會審核後發放, 不低於40%部分將採取延期支付方式, 並遵循等分原則3年內支付完畢。

券商中國記者統計,

已披露年報的17家上市券商中, 2016年支付職工薪酬最高的是中信證券達112.89億, 但由於中信證券的員工總數最多, 共有17138人, 所以人均薪酬反而落在東方證券和海通證券之後。

截至2017年4月7日, 2016年人均發放薪酬最高的上市券商是東方證券, 達到71.29萬元。 這家業務結構以自營投資和資產管理見長的券商, 員工人數只有4172人, 相當於中信證券的1/4。

人均薪酬排在第二位的是海通證券, 員工人數也只有9826人, 人均薪酬67.23萬元。 第三位才是中信證券, 人均發放薪酬65.87萬元。 接著是廣發、華泰、國海、銀河、招商等, 以上券商都是人均發放薪酬在50萬以上。

海通人均創收285萬最高

已公佈年報的17家上市券商, 職工總數超過1萬人的共有6家, 作為大型券商的海通證券卻不在此列,

人均創收高達285.08萬。

券商中國記者統計, 截至2016年底, 超過1萬人的6家券商按職工人數從多到少排列, 分別是中信、國泰君安、申萬宏源、廣發、招商、銀河。 其中, 只有申萬宏源在2016年是減員的, 比2015年末少了976人, 其餘券商都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員工數量。

員工增加最多的是招商證券,

2016年末有1853人, 比2015年末增加了4076人, 增員幅度高達60%。

招商證券表示, 去年引入的人才數量基本與行業平均幅度保持一致, 之所以年報資料顯示大幅增員, 是因為將簽訂《證券經紀人委託合同》的3754名經紀人計算在內了, 招商對經紀人採取的是分級、分類管理模式。

還有國泰君安證券, 2016年底的職工人數達到了14573人, 僅次於中信證券, 比2015年末增加了2209人。

而減員最明顯的申萬宏源證券, 2015年末申萬宏源的職工總數僅次於中信證券, 有14807人, 2016年減少了976人。

去年曾提出“提升組織效率”的方正證券, 在年報中的員工數量也出現了減少, 2016年末比2015年減少了584人。

員工數量多, 算起人均薪酬來便不佔優勢了, 人均創收也沒有那麼高。 如果拿人均薪酬和人均創收來做對比的話,海通排在中信之前。

資料顯示,海通證券2016年人均創收285.06萬元,排名第一;人均發放薪酬67.23萬,排在第二位。華泰證券2016年人均創收238萬元,排名第二;人均發放薪酬62.38萬,排在第五位。中信證券人均創收221.74萬元,排名第三;人均發放薪酬65.87萬,排在第三位。

海通人均創收最高還真不是第一次,2015年就人均創收421.03萬最高,不過當年人均創收排名第二的可不是中信,也不是國泰君安,而是東方證券人均創收417.38萬元。

為何員工薪酬不見下降?

2016年,A股交易額大幅下降,證券行業的淨利潤同比下降49.57%。淨利下降將近一半,但薪酬波動似乎並非同比例下降,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來看本文按“支付職工薪酬”的統計,17家已披露年報的上市券商人均薪酬大部分都不降反升了,只有極個別如大幅增加員工的招商證券,人均減少了5.03萬元。

從這個統計口徑來看,薪酬增加是必然的,因為2016年的“支付給職工以及為職工支付的現金”包含了已實際發放的2015年年終績效獎金,而並不包括2016年的年終獎,而前者大概率比後者更高。

雖然本文採用的統計口徑能反映當年實際發放的薪酬,但並不能對應體現券商的經營情況,與當年經營業績掛鉤的薪酬會計科目還是“應付職工薪酬”計提,但又因為遞延支付等原因會比實際薪酬高出許多。

另外,業務結構仍較大程度的影響員工薪酬,自營及資管、投行最大的成本都是人力成本,人均創收也比較高,而經紀業務則人員眾多且還有場地、設備成本等。詳見券商中國2016年4月19日的報導“六大真相告訴你如何,上市券商員工平均薪酬差距為何如此大”。

如果拿人均薪酬和人均創收來做對比的話,海通排在中信之前。

資料顯示,海通證券2016年人均創收285.06萬元,排名第一;人均發放薪酬67.23萬,排在第二位。華泰證券2016年人均創收238萬元,排名第二;人均發放薪酬62.38萬,排在第五位。中信證券人均創收221.74萬元,排名第三;人均發放薪酬65.87萬,排在第三位。

海通人均創收最高還真不是第一次,2015年就人均創收421.03萬最高,不過當年人均創收排名第二的可不是中信,也不是國泰君安,而是東方證券人均創收417.38萬元。

為何員工薪酬不見下降?

2016年,A股交易額大幅下降,證券行業的淨利潤同比下降49.57%。淨利下降將近一半,但薪酬波動似乎並非同比例下降,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來看本文按“支付職工薪酬”的統計,17家已披露年報的上市券商人均薪酬大部分都不降反升了,只有極個別如大幅增加員工的招商證券,人均減少了5.03萬元。

從這個統計口徑來看,薪酬增加是必然的,因為2016年的“支付給職工以及為職工支付的現金”包含了已實際發放的2015年年終績效獎金,而並不包括2016年的年終獎,而前者大概率比後者更高。

雖然本文採用的統計口徑能反映當年實際發放的薪酬,但並不能對應體現券商的經營情況,與當年經營業績掛鉤的薪酬會計科目還是“應付職工薪酬”計提,但又因為遞延支付等原因會比實際薪酬高出許多。

另外,業務結構仍較大程度的影響員工薪酬,自營及資管、投行最大的成本都是人力成本,人均創收也比較高,而經紀業務則人員眾多且還有場地、設備成本等。詳見券商中國2016年4月19日的報導“六大真相告訴你如何,上市券商員工平均薪酬差距為何如此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