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真正的朝聖,是在嚮往中淨化自己的心靈

提問:

什麼是“聖”?《無死的金剛心》中的瓊波浪覺的“聖”是什麼?瓊波浪覺不是要尋找奶格瑪嗎?他為啥還要朝聖?

雪漠Xue Mo:

“聖”就是比我們偉大、崇高、神聖的東西。 “朝聖”, 就是一步一步地朝它走去。 如果你把雷鋒當作“聖”, 那麼對你來說, 向雷鋒同志學習, 就是在朝聖。

瓊波浪覺的“聖”是什麼?是釋迦牟尼活著時待過的一些聖地, 比如他講過經、傳過法、生活過的地方, 等等。 瓊波浪覺去朝拜那些地方時, 也在嚮往著釋迦牟尼的那種精神。 這就是朝聖。

瓊波浪覺為啥還要朝聖?注意!每個人想要擁有真正的信仰, 就必須有一個目的地。

但在佛教當中, 關於目的地的說法可以有很多。 有的稱之為佛, 有的稱之為菩薩, 有的稱之為阿羅漢, 有的稱之為極樂世界, 有的稱之為淨土, 密乘中稱之為空行聖地, 等等。 同樣道理, 奶格瑪和釋迦牟尼既是兩個不同的信仰物件, 也代表了同一種偉大的存在, 同一個偉大的目的地。

前段時間, 我在廣州圖書館“羊城學堂”開講座。 講座的後半部分, 有個老太太對我說:我現在對你很感興趣, 因為我發現你有共產黨人的覺悟。 我說, 什麼人都好, 只要覺悟就好。 我的意思是, 只要有覺悟, 就不要管那些別的標籤。

什麼是覺悟?不滿足現狀, 有一顆嚮往之心, 進而實現終極超越, 就是覺悟。 實踐那覺悟, 就是在朝聖。

大概在1993年到1997年之間,

我每年都會帶著妻子、兒子去朝聖。

有一次, 我們去了五臺山。 那時的賓館很便宜, 一個房間大概十五塊一天, 還可以買點菜, 自己做飯吃。 我們就每天晚上在賓館裡休息, 早上五點起床, 隨便吃點東西, 然後跟上一個六十多歲的老尼姑, 走向我們認為的一個個聖地。 我們在大五台小五台的每一個寺院裡上香、發願、點燈。 當時我隨身帶著一包蠟, 每到一個寺院, 就把蠟點上, 供到佛前。 據說供燈能得到智慧, 我就每天都上香、發願、供燈, 希望文殊菩薩賜給我智慧。 那時我發的所有願, 後來都實現了。

五臺山的很多寺院, 供的都是文殊菩薩, 至多有一個大雄寶殿, 供的是釋迦牟尼。 那裡沒什麼花裡胡哨的東西, 但我們仍然一天天地走著,

一走就是一整天, 足足走了好幾個月。 在漫長而孤獨的路上, 陪伴我們的, 只有腳步聲。

記得最遠的一次, 我們沿著荒山野嶺, 徒步走了大概五六十公里。 回到賓館時, 已經很晚了。 那樣的行為, 在一般人眼中, 會顯得單調、無聊、沒什麼意義, 但我們正是在那種看似機械的迴圈中, 一天天嚮往著某種偉大的存在。

後來, 我們一家人還去過很多地方。 但我們朝拜的, 不是那些建築、佛像或是地理風貌, 而是一種智慧慈悲的博大精神。

有一次, 我們到峨眉山朝聖, 剛走到山腳, 全家人就累得要命。 那時的成都特別悶熱, 我們就放棄了上山, 一直在山腳休息, 遠望靜思。 直到今天, 我都沒有上過峨眉山。

但是, 走向你認為的聖地, 仍然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行為。

因為, 它象徵了你朝自己認為的目標接近的過程。 人的一生中, 必須有一個這樣的過程。 如果沒有這個過程, 你就沒有信仰。 而且, 它必須是沒有功利的, 朝聖本身就是目的。 你不能算計著今天能得到多少錢, 明天能得到多少好處, 等等。 一旦你心中出現這樣的算計, 就不叫信仰了。

所以, 真正的朝聖, 不僅僅是向著某個聖地走去, 也是在嚮往中淨化自己的心靈。 就是說, 你要洗心淨思, 把心裡的污垢、功利, 以及一些奇奇怪怪、莫名其妙的垃圾清洗掉。 要知道, 我們心中總有太多的雜念、需要、貪婪、欲望, 留給心靈的享受總是太少, 所以, 我們才會那麼的浮躁。 我們要放下諸多的算計和計較, 讓自己的思維、思想變得乾淨、純粹,

為自己留一個嚮往的時間, 留一個安靜地傾聽腳步聲的時間——這就是朝聖的真正目的——這時, 你就會產生一種新的東西。 有了這個東西, 你就有信仰;沒有這個東西, 你就沒有信仰。

我告訴大家, 在很多國家裡, 信仰者的比例都非常高。 他們或信仰基督教, 或信仰伊斯蘭教, 或信仰佛教等等, 信仰的名相雖不同, 但他們有一個共同點, 就是有所敬畏。 只有在中國, 信仰的群體非常小。 大家可能不知道, 在西方, 一個沒有信仰的人, 別人是看不起的。 因為, 人要是沒有信仰, 就會變成名副其實的“癌細胞”, 除了破壞地球、浪費空間、消耗資源之外, 很少能為人類貢獻什麼東西。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