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房產>正文

史上管控最嚴一年:通州銷量前三名房產項目各自賣了10多億

2017年, 房地產政策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 不是用來炒的”基調, 地方以城市群為調控場, 從傳統的需求端抑制向供給側增加進行轉變, 限購限貸限售疊加土拍收緊, 供應結構優化, 調控效果逐步顯現。

2017這一年, 房價從一季度的瘋狂上漲, 春節前後二手房價格就漲了15%, 到3月份開始的調控風暴, 下半年樓市出現了肉眼可見的房價下跌。 2017年, 樓市不平凡的一年。

2018年已經到來, 新浪樂居聯合克而瑞房產發佈了2017北京普宅成交金額排行榜, 其中, 在通州區2017普通住宅成交金額榜中, 品牌房企首開萬科公園裡以16.69億的成交額拔得頭籌!陽光城京兆府做為陽光城集團落地北京的第一個項目,

以13.00億的成交金額居第二名。 華業東方玫瑰以10.08億元的成交金額位居第三名。 下表為通州區2017年普宅成交金額榜TOP10。

市場回顧:2017年是管控最嚴的一年

如果是親身投入到2017年北京樓市,

那麼很多人會有一個真實感受, 即北京樓市管控是非常嚴厲的。 這種嚴厲程度, 既是和北京過去年份相比, 也是和其他城市相比。 當然類似管控嚴厲程度, 也為市場穩步降溫創造了條件。

管控效應顯現, 我們以“酒店式公寓”為例進行分析。 從此類專案的歷年交易資料可以看出, 2016年是“最繁榮”的階段, 交易量創下了新高。 而到了2017年管控政策非常嚴厲, 包括房源被定性為違規項目、房源不允許隨意交易、購房資格和購房條件受限等。 此類管控直接帶來了市場交易的下滑, 尤其是下半年零成交已經成為常態。 類似產品降溫, 背後其實是“房住不炒”管控思路的體現。

而此類產品的交易降溫, 也對北京全市帶來了一定的影響。 我們可以看出北京2017年新建商品住宅交易下滑明顯,

其實就在於此類物業交易出現了縮水的現象。

量跌也容易帶來價的下跌。 當然北京市場是有特殊性的, 因為潛在的購房需求還是很大的, 所以看價格降溫, 關鍵是看價格上漲幅度是否有所收窄。 在這方面, 北京部分高價樓盤在銷售過程中已經做到了價格上漲幅度的控制。 另外, 從國家統計局的房價指數來看, 更容易印證了此類市場降溫的態勢, 充分說明了房價背後的泡沫得到了有效地剔除。

歡迎轉發朋友圈!

想瞭解更多通州以及環京、北三縣最新消息、投資置業, 微信搜:通州國(微信ID:tongzhouguo)。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