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激進狂徒本田:我若成魔,天奈我何

本文是駕仕派的原創文章, 來自撰稿人Clark。

讓我們再一次膜拜本田的激進偏執……

如果從銷量上對品牌劃分, 大眾無疑是第一, 但你肯定想不到排在第二的竟會是本田,

而不是別克或豐田。

本田銷量變化

2013年本田的銷量還僅僅是第6, 遠差于現代、日產、豐田。 但僅用4年時間, 本田就到了第2, 雖然和大眾依然有很大差距, 但已經遠遠超過了別克豐田日產。 活脫脫演繹了一部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的戲碼。

CR-V

銷量的上漲, 最重要的支撐還是一個個拳頭產品。 從14-15年的繽智、XR-V, 再到16-17年的思域、冠道、UR-V、CR-V。 本田就像是受到了上帝的眷顧, 旗下的每一款新車都成為了爆款車型。

那麼, 本田是怎麼辦到的?

追根溯源, 我們還是回到產品本身, 對本田最近幾年上市的新車進行產品力分析——產品力包含了可以量化的定價和配置,

也包含了難以量化的造型和用料等方面, 而產品力的設定直接表明了各個廠商在當前市場環境下的競爭戰略。

之所以說本田是激進狂徒, 是因為本田設定了極強的產品力, 選擇攻擊性很強的競爭戰略來謀求更大的生存空間, 而這種打法, 合資品牌從來沒有出現過。

繽智和XR-V:割韭菜的本田雙雄

繽智和XR-V, 重新定義了價格在12-16萬區間的合資品牌SUV市場。

在繽智和XR-V之前, 合資12-16萬的入門級SUV市場, 明星車型是翼博、昂柯拉、勁炫、創酷這些車。

空間小, 配置低, 價格還不便宜, 是這些車的共同點, 因此這些車的銷量上限也就在一年10萬台, 各車銷量差距不大。

但繽智和XR-V上市之後, 這一切就都變了。 繽智和XR-V採用了進攻型的競爭策略——憑藉更領先的外觀和內飾設計, 加之更低的價格, 極其豐富的配置, 來與翼博以及昂柯拉競爭。

說的具體點, 繽智1.8L主力級別價格比昂柯拉1.4T低了6千, 但多了很多配置, 其中不乏全景天窗、EPKB、大屏、I-Key等一系列的乾貨配置, 遠超競車。

如此巨大的價格上和配置上的碾壓, 在之前沒有發生過, 本田在繽智和XR-V上做了點不一樣的。

最終的結果便是繽智和XR-V一步步實現了對這個市場的收割, 按照2017年前11月的資料, 繽智和XR-V的銷量占到了這個市場50%的份額。

車型銷量和市場份額

繽智和XR-V重新定義了這個市場,這種說法一點都不為過。

思域:鳳凰涅槃

思域是一台很難找到死角的車。(小編按:這是作者個人觀點)

不得不說,上一代思域是失敗的,在最大的家用A級三廂車市場,銷量和排名逐年下滑。上一代思域在中國的銷量顯然和思域在全球的名號不匹配。

2016年全新換代思域捲土重來,產品力爆棚。全新外觀內飾,全新的動力總成,新增了非常多的配置,但是價格卻依然和上一代保持一致。

如此巨大的變化,當時顛覆了我對車型換代時產品力提升的認知。

後面的故事大家就都知道了,新思域一改上一代的頹勢,成為當年最火爆的車型。即使在現在,上市一年半之後,依然需要加價才能買到思域。多少年沒有出現過加價買車的情況,現在又出現了。

冠道和UR-V: SUV新貴

在繽智、XR-V、思域之後,本田又如法炮製,將同樣的套路運用到了冠道和UR-V上。相同(近)價格的車型,冠道和UR-V在性價比上遠高於競爭對手。

冠道和UR-V依然取得成功,兩車月均總銷量在1萬台以上,和漢蘭達、銳界形成掎角之勢,同時這兩車也成為了本田的“利潤奶牛”。

上面三台車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本田放低了姿態,以高產品力優勢去掠奪市場,這和本田上一個週期的車型競爭戰略完全不同。

巨大的產品力優勢,以及競爭戰略的大轉變,都體現了本田的激進狂徒本色。

當然,可能會有人不太贊同上面的觀點:他們會認為繽智、XR-V、冠道、UR-V是全新車,所以需要極高的產品力;另外上一代思域賣得不好,這一代不能失敗,因此也需要極高的產品力來奪回市場。

CR-V: 還想當大哥

如果再加上CR-V的例子,上面的質疑就不攻自破了。

CR-V在2017年7月換代,在換代前的半年,CR-V依然維持著1.5萬台的月銷量,排在同級第三;終端上的優惠也就只有1.8萬RMB,比剛做完小改的奇駿優惠更小。

對於處於生涯末期的車型來說,CR-V的表現可以說是非常完美。基於此,按照常規思考,新CR-V不需要做太大的變更就可以繼續維持市場地位。

但最終的結果卻是新CR-V的產品力提升幅度同樣超出了所有人的意料。

CR-VFC前後變更

即使在上市初期出現了刹車門事件,但CR-V依然取得了整個車型歷史上最高的2.2萬台的銷量紀錄,一副再想當大哥的態度。

新CR-V良好的市場表現與強大的產品力息息相關。

以往新車上市時,消費者都會持幣觀望一段時間,因為他們知道後面肯定有降價的空間。但本田改變了打法,直接採用讓消費者難以拒絕的產品力,打消消費者持幣觀望的心理,將底褲價擺在消費者面前,於是新上市的車型個個都成了網紅爆款。

結語:本田是攪混水的鯰魚

雖然沒有直接證據證明本田採用如此激進的競爭戰略對其他車企產生的影響,但本田在上市這些新車之後,汽車市場確實出現了一些原來沒有出現過的事情。

比如,途觀L上市1年有了近1.5萬的優惠,這在上一代途觀是不存在的。

又比如,昂柯拉、創酷等車型的優惠促銷達到了3萬左右,比在繽智和XR-V上市前的促銷額度大很多。

再比如,冠道上市前,銳界基本上是加價銷售,但冠道上市之後,銳界目前的優惠也有了近3萬塊。

很難界定這些變化是因為本田的車型上市直接導致的,但毋庸置疑的是,本田這種激進的策略肯定觸動了其他廠商的神經——其他廠商也必須用更有誠意的產品來競爭。

在更加激烈競爭環境中,汽車廠商的利潤水分會被擠掉一部分,最終受益的將會是消費者。

本田激進狂徒的本色一直都在……本田已經出招,就看眾廠家如何回應了。

車型銷量和市場份額

繽智和XR-V重新定義了這個市場,這種說法一點都不為過。

思域:鳳凰涅槃

思域是一台很難找到死角的車。(小編按:這是作者個人觀點)

不得不說,上一代思域是失敗的,在最大的家用A級三廂車市場,銷量和排名逐年下滑。上一代思域在中國的銷量顯然和思域在全球的名號不匹配。

2016年全新換代思域捲土重來,產品力爆棚。全新外觀內飾,全新的動力總成,新增了非常多的配置,但是價格卻依然和上一代保持一致。

如此巨大的變化,當時顛覆了我對車型換代時產品力提升的認知。

後面的故事大家就都知道了,新思域一改上一代的頹勢,成為當年最火爆的車型。即使在現在,上市一年半之後,依然需要加價才能買到思域。多少年沒有出現過加價買車的情況,現在又出現了。

冠道和UR-V: SUV新貴

在繽智、XR-V、思域之後,本田又如法炮製,將同樣的套路運用到了冠道和UR-V上。相同(近)價格的車型,冠道和UR-V在性價比上遠高於競爭對手。

冠道和UR-V依然取得成功,兩車月均總銷量在1萬台以上,和漢蘭達、銳界形成掎角之勢,同時這兩車也成為了本田的“利潤奶牛”。

上面三台車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本田放低了姿態,以高產品力優勢去掠奪市場,這和本田上一個週期的車型競爭戰略完全不同。

巨大的產品力優勢,以及競爭戰略的大轉變,都體現了本田的激進狂徒本色。

當然,可能會有人不太贊同上面的觀點:他們會認為繽智、XR-V、冠道、UR-V是全新車,所以需要極高的產品力;另外上一代思域賣得不好,這一代不能失敗,因此也需要極高的產品力來奪回市場。

CR-V: 還想當大哥

如果再加上CR-V的例子,上面的質疑就不攻自破了。

CR-V在2017年7月換代,在換代前的半年,CR-V依然維持著1.5萬台的月銷量,排在同級第三;終端上的優惠也就只有1.8萬RMB,比剛做完小改的奇駿優惠更小。

對於處於生涯末期的車型來說,CR-V的表現可以說是非常完美。基於此,按照常規思考,新CR-V不需要做太大的變更就可以繼續維持市場地位。

但最終的結果卻是新CR-V的產品力提升幅度同樣超出了所有人的意料。

CR-VFC前後變更

即使在上市初期出現了刹車門事件,但CR-V依然取得了整個車型歷史上最高的2.2萬台的銷量紀錄,一副再想當大哥的態度。

新CR-V良好的市場表現與強大的產品力息息相關。

以往新車上市時,消費者都會持幣觀望一段時間,因為他們知道後面肯定有降價的空間。但本田改變了打法,直接採用讓消費者難以拒絕的產品力,打消消費者持幣觀望的心理,將底褲價擺在消費者面前,於是新上市的車型個個都成了網紅爆款。

結語:本田是攪混水的鯰魚

雖然沒有直接證據證明本田採用如此激進的競爭戰略對其他車企產生的影響,但本田在上市這些新車之後,汽車市場確實出現了一些原來沒有出現過的事情。

比如,途觀L上市1年有了近1.5萬的優惠,這在上一代途觀是不存在的。

又比如,昂柯拉、創酷等車型的優惠促銷達到了3萬左右,比在繽智和XR-V上市前的促銷額度大很多。

再比如,冠道上市前,銳界基本上是加價銷售,但冠道上市之後,銳界目前的優惠也有了近3萬塊。

很難界定這些變化是因為本田的車型上市直接導致的,但毋庸置疑的是,本田這種激進的策略肯定觸動了其他廠商的神經——其他廠商也必須用更有誠意的產品來競爭。

在更加激烈競爭環境中,汽車廠商的利潤水分會被擠掉一部分,最終受益的將會是消費者。

本田激進狂徒的本色一直都在……本田已經出招,就看眾廠家如何回應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