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迷鎮凶案》殺人越貨勾搭成奸!你們一家子全都是戲精

這片拍得, 有意思!

電影中有個場面我非常喜歡, 是在臨近結尾的時候, 小鎮社區中的黑人家庭被居民圍攻, 外面一層群情激昂的老百姓,

裡面又是員警又是消防隊阻止, 但也不管用, 大家圍攻黑人, 燒車燒房跟暴亂一樣, 家裡老小危在旦夕。

而黑人家庭旁邊的鄰居呢?靜悄悄的, 一點聲息也沒有, 用朱自清在《荷塘夜色》中的名言:但熱鬧是它們的, 我什麼也沒有。

結果折騰了一晚上,

黑人家庭的房子和車全都被“打砸搶燒”, 好在人家一大家子都安然無恙。 但隔壁鄰居呢?除了孩子之外, 一家子全死光了, 還搭上一個保險調查員。

這部《迷鎮凶案》的主角就這這一家子, 說句時髦話, 你們從上到下全都是“戲精”。

(如下內容有劇透)

劇本科恩兄弟,

導演喬治·克魯尼, 主演馬特·達蒙+朱麗安·摩爾, 這樣一個搭配陣容。

買兇殺人、故意縱火、勾搭成奸、敲詐勒索, 各種負面事件彙聚一堂, 這樣一個故事, 拍出來的效果, 就像俺之前說得那樣, 裡面所有人的狀態跟《荷塘月色》裡的感覺很像: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

我覺得這是電影最大的諷刺效果, 假如這個劇本給科恩兄弟自己拍, 我想擁有如此“兇猛”劇情的電影, 最終拍出來的效果會跟《血迷宮》甚至《冰血暴》那樣, 平緩的敘事中透露著殺機, 強調故事張力, 突如其來的凶案讓人猝不及防。

但本片的導演喬治·克魯尼, 他的風格一向很含蓄, 看看之前那部《晚安好運》就知道了, 他喜歡將角色的真實一面隱藏起來, 而且隱藏的很深。 雖然這是一部懸疑片, 但懸疑因素在故事進行到一半的時候就在故事推進中自己破除掉了, 後半段主要突出人性的險惡。

即便這樣, 《迷鎮凶案》仍然顯得充滿神秘的魅力, 按理說這個故事和結局, 換做其他導演來拍, 前半段懸疑主導應該突出故事張力, 但本片卻顯得非常含蓄, 包括開場沒多久的入室行兇案件, 都平靜的如流水一般;反倒是後半段, 懸疑破除之後, 故事張力陡然增加, 但依舊是平靜的節奏, 甚至所有角色, 在行兇之前, 都是毫無徵兆, 一臉漠然, 仿佛在幹一件很普通的事情一樣。

這是典型的喬治·克魯尼風格,他會把角色和個性隱藏的很深,含蓄中透露的人性的醜惡,通過平緩的敘事來反襯危局。就像那位保險調查員,奧斯卡·伊薩克演得非常棒,將一個自大且頗有城府的角色刻畫的淋漓盡致。結果,卻被突如其來的一杯咖啡給滅了,這就是反襯效果。

電影的劇本無疑是非常精彩的,科恩兄弟自有一套對於人性醜惡審判體系:貪婪是引發一切醜惡的萬惡之源;自私、自大、貪婪,要比愚蠢、謊言、甚至殺戮更為醜惡;醜惡人性的宿主(也就是影片中角色)都要遭到相應的懲罰。

在這個體系中,每位角色都是行兇者、也是受害者,保險調查員出於自大拒絕了揭發呆蒙,反而要分到全部錢。劫匪的因為贖金數額問題上的還要討價還價,最終丟了老命。而呆蒙和摩爾姐,更是把自私醜陋放大到極致。最終他們完全死在了自己親手創造的罪惡宿命體系之下。

所以再這樣的赤裸裸的揭露人性醜惡的黑色喜劇模式下,也難怪電影含蓄的風格會令觀眾有些不適了。克魯尼就是要刻意造成角色的神秘感,來突出反差效果。

因為電影中的主要角色,全都是壞人,完全道貌岸然。

本片中好人只有三位,分別是開場死去的摩爾姐分飾兩角的姐姐蘿絲,以及舅舅和孩子。蘿絲是無辜的,她是罪惡人性的犧牲品。

孩子也好理解,全片以他的視角來審視整個故事,象徵著純潔,游離於科恩式罪惡體系之外。大人們在孩子的眼中,都是一本正經的“好人”,實際上都帶著偽善的面具。

至於舅舅這個角色,他是成年人中唯一的好人,因為他有著童心啊,電影中一個細節,他與外甥歡樂的玩耍,還被呆蒙在一旁說閒話,但舅舅反而是成年人中唯一的單純。

這也是為什麼克魯尼將該片拍得溫文爾雅的原因,成年世界戲太多啊!

對了,忘了說黑人那一家,他們也都是好人,但完全沒有參與故事。有人看不懂他們存在的目的,我覺得科恩兄弟原劇本中是沒有黑人家庭的存在的,因為這裡是喬治·克魯尼的慣用的手法。

導演克魯尼也從不掩飾自己對政治的興趣和見解。《晚安,好運》回顧了與麥卡錫主義鬥爭的歷史,《總統殺局》又將冒頭指向當下的選舉。本片的時代背景,上世紀50年代,反映的是種族主義。

喬治·克魯尼曾經說過:“我覺得我很有必要拍攝這麼一部電影,來反映當下的社會問題和癥結。我在電影中討論了一些諸如權力過大、政治內幕、打擊報復等等。我沒有給出什麼解決社會問題的方法,因為我只想在影片中討論和展示這些問題,而不是給出解答。”

這就是為什麼在本片中安置一個黑人家庭的原因,該片不但諷刺了人性的醜惡,更結合時代背景,諷刺了種族主義,狐假虎威,虛張聲勢。

就像我開篇說的那樣,“安靜”的殺人屋與“被暴亂”的黑人家庭形成對比,全鎮的人幾乎都圍在這條街上,但就是沒人發現從隔壁屋中沖出來的保險調查員在街上呼救。結果呢?種族主義虛張聲勢,折騰了一宿,黑人一家“安然無恙”,只是把人家房子燒了,可是自大的白人呢?一晚上一家子都死絕了。

最後結尾,非常典型的黑色幽默,死人的橋段竟然能笑出聲來。最後一幕,白人與黑人的孩子仿佛就跟沒事人一樣繼續玩棒球:“大人的世界太可怕了,搞不懂他們,我們還是安安靜靜的做個孩子吧!”

這是典型的喬治·克魯尼風格,他會把角色和個性隱藏的很深,含蓄中透露的人性的醜惡,通過平緩的敘事來反襯危局。就像那位保險調查員,奧斯卡·伊薩克演得非常棒,將一個自大且頗有城府的角色刻畫的淋漓盡致。結果,卻被突如其來的一杯咖啡給滅了,這就是反襯效果。

電影的劇本無疑是非常精彩的,科恩兄弟自有一套對於人性醜惡審判體系:貪婪是引發一切醜惡的萬惡之源;自私、自大、貪婪,要比愚蠢、謊言、甚至殺戮更為醜惡;醜惡人性的宿主(也就是影片中角色)都要遭到相應的懲罰。

在這個體系中,每位角色都是行兇者、也是受害者,保險調查員出於自大拒絕了揭發呆蒙,反而要分到全部錢。劫匪的因為贖金數額問題上的還要討價還價,最終丟了老命。而呆蒙和摩爾姐,更是把自私醜陋放大到極致。最終他們完全死在了自己親手創造的罪惡宿命體系之下。

所以再這樣的赤裸裸的揭露人性醜惡的黑色喜劇模式下,也難怪電影含蓄的風格會令觀眾有些不適了。克魯尼就是要刻意造成角色的神秘感,來突出反差效果。

因為電影中的主要角色,全都是壞人,完全道貌岸然。

本片中好人只有三位,分別是開場死去的摩爾姐分飾兩角的姐姐蘿絲,以及舅舅和孩子。蘿絲是無辜的,她是罪惡人性的犧牲品。

孩子也好理解,全片以他的視角來審視整個故事,象徵著純潔,游離於科恩式罪惡體系之外。大人們在孩子的眼中,都是一本正經的“好人”,實際上都帶著偽善的面具。

至於舅舅這個角色,他是成年人中唯一的好人,因為他有著童心啊,電影中一個細節,他與外甥歡樂的玩耍,還被呆蒙在一旁說閒話,但舅舅反而是成年人中唯一的單純。

這也是為什麼克魯尼將該片拍得溫文爾雅的原因,成年世界戲太多啊!

對了,忘了說黑人那一家,他們也都是好人,但完全沒有參與故事。有人看不懂他們存在的目的,我覺得科恩兄弟原劇本中是沒有黑人家庭的存在的,因為這裡是喬治·克魯尼的慣用的手法。

導演克魯尼也從不掩飾自己對政治的興趣和見解。《晚安,好運》回顧了與麥卡錫主義鬥爭的歷史,《總統殺局》又將冒頭指向當下的選舉。本片的時代背景,上世紀50年代,反映的是種族主義。

喬治·克魯尼曾經說過:“我覺得我很有必要拍攝這麼一部電影,來反映當下的社會問題和癥結。我在電影中討論了一些諸如權力過大、政治內幕、打擊報復等等。我沒有給出什麼解決社會問題的方法,因為我只想在影片中討論和展示這些問題,而不是給出解答。”

這就是為什麼在本片中安置一個黑人家庭的原因,該片不但諷刺了人性的醜惡,更結合時代背景,諷刺了種族主義,狐假虎威,虛張聲勢。

就像我開篇說的那樣,“安靜”的殺人屋與“被暴亂”的黑人家庭形成對比,全鎮的人幾乎都圍在這條街上,但就是沒人發現從隔壁屋中沖出來的保險調查員在街上呼救。結果呢?種族主義虛張聲勢,折騰了一宿,黑人一家“安然無恙”,只是把人家房子燒了,可是自大的白人呢?一晚上一家子都死絕了。

最後結尾,非常典型的黑色幽默,死人的橋段竟然能笑出聲來。最後一幕,白人與黑人的孩子仿佛就跟沒事人一樣繼續玩棒球:“大人的世界太可怕了,搞不懂他們,我們還是安安靜靜的做個孩子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