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口碑和票房倒掛,資本與流量齊飛,綜藝電影只為“圈錢”而生?

之所以《爸爸去哪兒》電影能賺錢, 是因為這種現象級綜藝IP的下限實在太高, 至於其餘綜藝節目, 想用同樣簡單粗暴的方式達到這樣的效果基本不可能。

5天拍攝卻獲得近7億票房, 投入產出比引資本熱捧

前段時間, 網上有人爆料《爸爸去哪兒》新的電影版將於大年初一上映, 並爆出了宣傳海報, 目前該片並未有官方定檔消息, 真實性存疑。 但縱觀近年來, 綜藝大電影已經成為國內電影市場的一道風景, 知名的綜藝節目IP爭先恐後進入院線, 以《爸爸去哪兒》《奔跑吧兄弟》為代表的現象級綜藝在電影院線上撈金無數, 但是獲得的評價卻有些令人不忍直視。

2014年1月, 紅爆大江南北的綜藝節目《爸爸去哪兒》電影版上映。 這部拍攝時間僅為5天的電影, 居然在當年豪取令人瞠目結舌的6.97億元票房。 這樣的投入產出比令投資方為之瘋狂, 在接下來的幾年間, 一系列的綜藝大電影爭相上映,

其中《奔跑吧兄弟》電影版獲得4.46億元票房, 《爸爸去哪兒2》《極限挑戰》也獲得了過億的票房成績。

導演徐崢在2017年接受採訪時提到, 目前綜藝拍成電影沒有看到特別成功的, 電影有電影的工藝流程, 看到綜藝好了就去轉成電影,

對電影的態度就太不負責了。

而早在2015年《奔跑吧兄弟》電影版上映後, 此類綜藝電影就受到了電影從業者和影評人的大量質疑。 馮小剛導演在某節目裡甚至公開痛批綜藝電影, 認為這些電影用速食式的拍攝時間卻獲得可觀票房的情況, 會對中國電影發展產生極其惡劣的影響, 製片人會更傾向於這樣快速的回報, 而不是去投資那些嚴肅的、付出了很大努力的電影作品。

這或許是綜藝電影化口碑極差的癥結所在。 在《爸爸去哪兒》《奔跑吧兄弟》用極短的時間進行拍攝卻最終取得數億元的高票房後, 大家一擁而上, 都是在極力消耗綜藝IP的價值, 卻沒有為作品搬上大銀幕做出適應性的改編, 甚至達不到一部電影最基本的要求。

粗放式的綜藝IP開發, 也會傷及節目本身

前幾年的綜藝電影票房是在一片罵聲之中賺錢賺到手軟。 《奔跑吧兄弟》電影版豆瓣3.3分, 有觀眾表示“被這種沒誠意嚇到”、“根本不算電影”。 但這樣的口碑之下, 仍舊獲得4.46億元票房, 對其他電影製作者而言,

這種精力投入和收入回報的落差是巨大的, 這也是在馮小剛言論裡最擔憂的一點。

但《爸爸去哪兒》《奔跑吧兄弟》帶動的最初的熱度過後, 其他綜藝電影票房也並不像幾年前那樣樂觀——《爸爸去哪兒》電影版所獲得的6.97億票房依舊是頂峰, 後來者的票房處於下滑之中, 並未形成持續動力。

票房未能持續火爆,而這些綜藝電影的口碑卻一部比一部差,評價爛出天際。從網站評分和專業評價來看,豆瓣以4分、5分居多,幾乎沒有一部達到電影及格線。2017年的《歡樂喜劇人》上映之際,票房下降到只有6000萬元,口碑更是幾乎滑落到了穀底,豆瓣僅有2.5分,幾乎和年度神片《純潔心靈·逐夢演藝圈》處於同一等級。

豆瓣《歡樂喜劇人》短評頁面

這些急忙上架的綜藝電影,在製作拍攝上幾乎都沒有經過電影化的改編,而是直接將一期節目特別版搬運到院線裡,製作上並不走心,圈錢姿勢簡單粗暴,最終遭到觀眾惡評也是意料之中的事。但值得製作方們注意的是,這種惡評一開始集中在電影本身,而隨著低評分的逐漸擴散,最終還將傷及綜藝節目自身的風評口碑。《歡樂喜劇人》從前兩季8分以上的評分下降到第三季的5.5分,除了自身節目水準的下降之外,大電影的招黑效應可能也“出力”不少。

觀眾給出的低評價所指向的不只是電影,也是觀眾在表達對所有主創的失望之情,這種情緒很容易會蔓延到綜藝節目甚至是演員身上。在《歡樂喜劇人》裡出鏡的羅溫·艾金森甚至都未能倖免,被網友吐槽“憨豆先生最近這麼缺錢”。以羅溫·艾金森的地位和實力都無法帶來任何改善,可見許多綜藝電影的問題並不在於演員或者導演個人,而是整體的態度就並未沖著打造一部“正常”電影而去。

粗製濫造的一次性IP開發不可取,綜藝電影需要滿足觀眾基本期待

在影視創作的領域裡,跟風者們無論在票房、收視成績還是作品口碑上,都很難獲得預期的回報結果。因此對綜藝電影這一事物而言,不能只盯著曾經賺得盆滿缽滿的那幾個例子看。

《爸爸去哪兒》《奔跑吧兄弟》這些全民皆知的大IP對觀眾最初的吸引力自然是巨大的,這也是兩部綜藝電影贏得了高票房的基礎。然而後來的跟風電影一多,一批批的觀眾興高采烈走進影院,卻又失望地走出來後,大IP的正面影響力也逐漸被弱化,甚至於“綜藝電影=爛片”的概念,也已經因為這些圈錢之作而深入人心。這樣的情況下,寄望於繼續照搬這幾個綜藝IP去院線圈錢,只會越來越難。

即使從票房來看,也只有最頂尖的現象級綜藝節目能獲得票房成功,熱度稍低一級的《中國好聲音之為你轉身》《極限挑戰》也都成績平平,換句話說,之所以《爸爸去哪兒》電影版能賺錢,是因為這些現象級綜藝IP的下限實在太高,至於其餘綜藝節目,想用同樣簡單粗暴的方式達到這樣的效果基本不可能。

《中國好聲音之為你轉身》僅獲得205萬票房

也許下一個風靡大街小巷的綜藝IP,也避免不了走向綜藝大電影這條路。這是資本的必然選擇,但在這個過程中,精心製作、保護IP價值與贏得票房並不矛盾,大部分的觀眾也並不能達到專業的電影欣賞水準,對於影院的需求也只是娛樂和放鬆而已。在話題和行銷之外,滿足這部分觀眾對一部影視作品的基本期待,不應該成為奢望。

對改編電影的態度負責,其實也是對原作IP的尊重和價值保護。綜藝與電影的表現形式存在巨大差異,無論中外也沒有特別成功的綜藝電影出現。日本、美國也多次嘗試將綜藝電影化,口碑票房均不理想。但至少從日美的綜藝電影所收穫的評價來看,最多是沒有新意突破,很少出現“比綜藝節目本身還差”的評價。

而從國內觀眾的回饋來看,此前大部分綜藝電影的觀看體驗甚至還不如看電視節目,那麼對觀眾而言,綜藝電影的賣點除了一個一次性消費的熱點話題之外,還剩下什麼呢?

票房未能持續火爆,而這些綜藝電影的口碑卻一部比一部差,評價爛出天際。從網站評分和專業評價來看,豆瓣以4分、5分居多,幾乎沒有一部達到電影及格線。2017年的《歡樂喜劇人》上映之際,票房下降到只有6000萬元,口碑更是幾乎滑落到了穀底,豆瓣僅有2.5分,幾乎和年度神片《純潔心靈·逐夢演藝圈》處於同一等級。

豆瓣《歡樂喜劇人》短評頁面

這些急忙上架的綜藝電影,在製作拍攝上幾乎都沒有經過電影化的改編,而是直接將一期節目特別版搬運到院線裡,製作上並不走心,圈錢姿勢簡單粗暴,最終遭到觀眾惡評也是意料之中的事。但值得製作方們注意的是,這種惡評一開始集中在電影本身,而隨著低評分的逐漸擴散,最終還將傷及綜藝節目自身的風評口碑。《歡樂喜劇人》從前兩季8分以上的評分下降到第三季的5.5分,除了自身節目水準的下降之外,大電影的招黑效應可能也“出力”不少。

觀眾給出的低評價所指向的不只是電影,也是觀眾在表達對所有主創的失望之情,這種情緒很容易會蔓延到綜藝節目甚至是演員身上。在《歡樂喜劇人》裡出鏡的羅溫·艾金森甚至都未能倖免,被網友吐槽“憨豆先生最近這麼缺錢”。以羅溫·艾金森的地位和實力都無法帶來任何改善,可見許多綜藝電影的問題並不在於演員或者導演個人,而是整體的態度就並未沖著打造一部“正常”電影而去。

粗製濫造的一次性IP開發不可取,綜藝電影需要滿足觀眾基本期待

在影視創作的領域裡,跟風者們無論在票房、收視成績還是作品口碑上,都很難獲得預期的回報結果。因此對綜藝電影這一事物而言,不能只盯著曾經賺得盆滿缽滿的那幾個例子看。

《爸爸去哪兒》《奔跑吧兄弟》這些全民皆知的大IP對觀眾最初的吸引力自然是巨大的,這也是兩部綜藝電影贏得了高票房的基礎。然而後來的跟風電影一多,一批批的觀眾興高采烈走進影院,卻又失望地走出來後,大IP的正面影響力也逐漸被弱化,甚至於“綜藝電影=爛片”的概念,也已經因為這些圈錢之作而深入人心。這樣的情況下,寄望於繼續照搬這幾個綜藝IP去院線圈錢,只會越來越難。

即使從票房來看,也只有最頂尖的現象級綜藝節目能獲得票房成功,熱度稍低一級的《中國好聲音之為你轉身》《極限挑戰》也都成績平平,換句話說,之所以《爸爸去哪兒》電影版能賺錢,是因為這些現象級綜藝IP的下限實在太高,至於其餘綜藝節目,想用同樣簡單粗暴的方式達到這樣的效果基本不可能。

《中國好聲音之為你轉身》僅獲得205萬票房

也許下一個風靡大街小巷的綜藝IP,也避免不了走向綜藝大電影這條路。這是資本的必然選擇,但在這個過程中,精心製作、保護IP價值與贏得票房並不矛盾,大部分的觀眾也並不能達到專業的電影欣賞水準,對於影院的需求也只是娛樂和放鬆而已。在話題和行銷之外,滿足這部分觀眾對一部影視作品的基本期待,不應該成為奢望。

對改編電影的態度負責,其實也是對原作IP的尊重和價值保護。綜藝與電影的表現形式存在巨大差異,無論中外也沒有特別成功的綜藝電影出現。日本、美國也多次嘗試將綜藝電影化,口碑票房均不理想。但至少從日美的綜藝電影所收穫的評價來看,最多是沒有新意突破,很少出現“比綜藝節目本身還差”的評價。

而從國內觀眾的回饋來看,此前大部分綜藝電影的觀看體驗甚至還不如看電視節目,那麼對觀眾而言,綜藝電影的賣點除了一個一次性消費的熱點話題之外,還剩下什麼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