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全球大宗商品整體價格將保持溫和增長

2017年, 全球經濟同步復蘇, 但復蘇基礎仍不牢固。 發達經濟體超預期復蘇, 新興經濟體穩中向好, 全球貨幣政策分化有所緩解, 流動性總體寬鬆的格局不變。 在此背景下, 國際大宗商品市場整體升溫, 但市場結構有所分化。 展望2018年, 全球經濟復蘇將在分化中日漸改善, 新興經濟體引領經濟增長, 全球政策重心從“需求側”向“供給側”轉換, 全球產出缺口有望收窄, 大宗商品整體價格將繼續保持溫和上漲, 但不同產品分化依舊。 同時, 美國減稅政策實施效果和全球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帶來的不確定性, 以及潛在地緣局勢對商品供需的影響等因素,

將導致大宗商品價格震盪。

1.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總體震盪上行

2017年以來, 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呈先跌後漲的態勢。 上半年, 大宗商品整體在延續了2016年強勢反彈的趨勢並達到年內高點後, 受國際油價拖累開始階段性震盪下行。 RJ/CRB商品期貨價格指數於2017年1月下旬達到195.14的高點後大幅下挫, 到2017年6月下旬累計下跌幅度達到14.6%。 此後, 大宗商品價格止跌回升, 總體水準比2016年溫和上漲。 截至2017年12月上旬, 2017年RJ/CRB商品期貨價格指數均值為184, 同比上漲約1.7%。

同時, 大宗商品市場價格分化走勢加劇, 原油和基本金屬成為下半年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主導因素。 原油價格走勢與大宗商品價格的整體趨勢一致, 基本金屬維持震盪上漲,

家畜價格先升後降, 油脂則先抑後揚, 工業原料溫和上漲, 食品價格保持相對穩定。 截至2017年12月上旬, 金屬價格漲幅最大, 與2016年同期相比上漲約25.8%;其次為原油, Brent與WTI的期貨結算價分別比2016年同期上漲21.7%和19.0%;工業原料次之, 漲幅約12.2%;食品價格漲幅最小, 且不到1%。 本文將重點分析基本金屬、農產品和黃金的價格走勢。

2.大宗商品市場走勢分化加劇

(1)黑色金屬寬幅震盪, 有色金屬震盪上行。

2017年, 主要金屬價格走勢分化依舊, 黑色金屬寬幅震盪, 有色金屬震盪上行。 黑色系以鐵礦石為例, 目前全球鐵礦石市場呈現供應寡頭、需求集中的格局, 四大主流礦山(淡水河谷、力拓、必和必拓與FMG)提供全球鐵礦石貿易量的70%以上。 同時, 自2004年起中國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一大鐵礦石消費國, 並成為影響鐵礦石價格變動的主導因素。 2016年中國房地產投資增長和鋼鐵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鐵礦石需求恢復性增長, 價格持續走高。 此輪價格上漲持續到2017年年初, 2017年2月中旬TSI62%鐵礦石價格指數上升至94.5美元/噸,

為年內最高點, 之後由於主要礦山產能擴張過快, 供過於求矛盾加劇, 企業由主動補庫存轉為被動補庫存, 導致鐵礦石價格大跌。 截至2017年7月初, TSI62%鐵礦石價格指數下跌至53.0美元/噸, 累計下降44%。 2017年7月份, 受中國鋼企高品礦需求偏好提升、剛性增強與供給不匹配的影響, 鐵礦石價格出現短暫反彈。 之後, 隨著四大礦山高品位礦產能的釋放以及廢剛比提升, 鐵礦石價格再一次回落。 2017年年底之前, 中國企業受採暖季限產措施影響, 鐵礦石需求將減弱, 供過於求的局面還將延續, 鐵礦石價格將趨於下行。

有色金屬在2017年上半年主要產品都呈現先漲後跌態勢, 在2017年6月14日, 美聯儲宣佈2017年年度第二次加息後, 又出現一波快速反彈上漲,

此後震盪上行。 截至2017年12月上旬, 倫敦金屬交易所(LME)銅現貨結算價報收6547.5美元/噸, 穀峰差達到1597美元/噸, 累計上漲17.5%;鋁現貨結算價報收1991.5美元/噸, 年內高點為2164美元/噸, 累計上漲17.0%;鋅現貨結算價報收3106.5美元/噸, 年內高點為3370.0美元/噸, 累計上漲21.7%;鉛現貨結算價報收2495.0美元/噸, 年內高點為2585.0美元/噸, 累計上漲24.3%;鎳現貨結算價報收10860美元/噸, 累計上漲6.4%。

2017年, 銅市由高庫存轉為以供給為主導的短缺局面, 銅價在階段性下挫後應聲上漲。 2017年上半年, 銅庫存的高企成為銅價下行的主要推動力, LME銅庫存不斷攀升, 創下年內高點後逐步回落, 上半年全球銅庫存處在近兩年高位, 銅價因此跌至5466美元/噸的低點, 與年初相比跌幅達到11.0%。 之後, 受到智利、秘魯和自由港印尼銅礦罷工事件的影響, 以及智利遭遇暴雨等極端天氣的影響,使得銅供給受阻,加之中國去產能的持續推進以及“廢七類”進口禁令的出臺,共同開啟了銅市供給短缺的局面,推動銅價反彈。同時,中美經濟資料好轉,以及市場對美聯儲加息預期反復,也支撐了銅價的上漲,2017年10月初LME現貨銅價突破7000美元/噸,相比年內低點漲幅達到29.4%。2017年年底之前,需求還將保持低速增長,一些地區銅礦薪資談判帶來的罷工風險將成為全年銅價波動的主要風險。

供給缺口擴大、庫存持續下降以及消費好轉等因素是支撐鋁價上漲的主要原因。據世界金屬統計局(WBMS)資料顯示,2017年1月至7月期間,全球原鋁市場供應短缺138.1萬噸,2016年全年為短缺75.1萬噸,供給缺口呈擴大的趨勢;自2016年3月份以來,LME鋁庫存一直處於下降的趨勢,從590萬噸的高位一路下跌,截至2017年9月,LME鋁庫存已下降至270萬噸。2017年年初至5月中旬,鋁價延續了2016年以來上升趨勢,之後受強勢美元及鋁的供應壓力不斷增加影響,LME鋁價格階段性下挫至1890美元/噸。此後,隨著中國供給側改革的持續推進,庫存和產量的持續下降,以及美元疲軟導致鋁價止跌回升,並震盪走強。

(2)全球糧食供應寬鬆,價格低位震盪。

2017年,全球大宗糧食仍處於供求過剩格局,全球糧食價格相對較低且保持穩定。截至2017年12月上旬,小麥價格較2016年底上漲1.3%,玉米和大豆的價格則分別下降2.1%和0.9%。在供給端,雖然局部的不良天氣導致短暫性的糧食減產,但區域間此消彼長和恢復性增產,使得糧食供給依然較為充足。分品種來看,全球大豆產量小幅下降,寬鬆的供應格局保持不變,價格低位震盪。據美國農業部的2017年12月供需報告顯示,2017年大豆產量預計達到3.48億噸,同比下降0.81個百分點,但庫存保持連續增長態勢,將達到9832萬噸,同比增長1.76%。全球小麥總體上供需表現都較弱,供給相對強勢,去庫存的壓力使得小麥價格低位震盪。由美國農業部在2017年12月發佈的資料顯示,2017年小麥產量將達到7.55億噸,較2016年同期上升0.21個百分點,在需求相對弱勢的情況下,庫存將達到2.68億噸的歷史高點。同時,由於美國大平原北部的幹熱天氣持續,春麥主產區減產推動小麥價格階段性上漲,從2017年年初到7月初階段,漲幅達到37.8%。此後,隨著冬麥的豐收以及市場對前期消息的消化,小麥價格逐漸回落。

受玉米種植的季節性影響,玉米價格呈現週期性特點。一般來說,年度價格從上年度11月合約或本年度1月合約的低點開始啟動,之後逐步走高,至本年度7月或9月合約達到年度最高點,隨後價格在供應壓力下逐步回落探底。2017年,玉米價格的走勢與週期性特點基本一致,年內高點增長幅度高於往年,這是由於中國和美國播種面積的減少使得全球玉米產量下滑。美國農業部(USDA)最新資料顯示,2017年全球玉米產量預計為10.4億噸,同比下降3.3%。同時,全球玉米消費溫和增長,尤其是中國消費的剛性增長,儘管期初庫存龐大,也使得玉米價格大幅上漲,2017年7月上旬CBOT玉米的現貨交易價格達到年內高點402美分/蒲式耳,與年初相比,上漲13.0%。之後,隨著玉米大量上市,階段性的供大於求使得玉米價格再度下跌。

(3)黃金價格震盪上行。

在經歷了2016年的大起大落之後,黃金價格在2017年總體上呈現震盪上行走勢。截至2017年12月上旬,黃金價格累計上漲7.3%。一方面,由於美元持續下跌,2017年1月至11月美元指數累計下降9.6%,美元與黃金之間的“蹺蹺板效應”推動國際金價大漲;另一方面,地緣局勢變化引發避險需求,驅動金價階段性上漲。

2017年,國際大宗商品市場整體升溫,但市場結構分化嚴重。從經濟基本面來看,全球經濟同步復蘇,發達經濟體超預期復蘇,美國、歐元區和日本經濟普遍回暖;新興經濟體仍穩中向好,巴西和俄羅斯由此前的衰退轉為復蘇,中國繼續引領增長;全球貨幣政策分化有所緩解,流動性總體寬鬆格局不變。然而,復蘇基礎不牢固,主要經濟體通脹仍低於目標水準,薪資增速較為疲軟,結構性強勁增長仍未出現,中期經濟風險猶存。從政策層面來看,美國新一輪政治週期中稅改、基建和醫改等一系列政策實際效果的不確定性,已成為影響當前全球經濟金融的最大不確定因素。

1.供求矛盾緩解,提振大宗商品市場

2016年以來,發達經濟體超預期復蘇,新興經濟體企穩向好,推動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企業部門的生產、投資和超預期的居民消費帶動了美國經濟增速回升,2017年二季度GDP環比折年增長率為3.1%,三季度達到3.0%,高於預期2.6%的增長速度,創下2015年初以來季度表現最好的兩個季度。歐元區復蘇穩健,2017年一二季度歐元區實際GDP同比分別增長2.5和2.1%,經季節調整後環比均增長0.6%,折年率分別增長2.3和2.1%。同時,新興經濟體仍然是全球需求增長的主要驅動力,巴西和俄羅斯由此前的衰退轉為強勁復蘇。其中,巴西GDP由2017年一季度同比下降0.4%轉為二季度同比上升0.3%,為2014年二季度以來最好經濟表現;俄羅斯2017年二季度GDP同比增長2.5%,較一季度提高2.0個百分點。中國經濟延續企穩向好,前三季度經濟同比增長6.9%,需求得到有效提振,供過於求的矛盾得到改善,鋼鐵、有色等行業去產能穩步推進,從而推動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回升。

2.美元走弱,助推大宗商品價格上漲

2017年,美國以減稅和擴大基礎設施建設的財政刺激為核心政策來實現經濟增長目標,但這一系列財政刺激政策尚未產生實際效果,加之通脹持續低迷,市場懷疑美聯儲加息力度,導致2017年3月開始美元持續走弱。美聯儲在2017年9月公佈縮表計畫,並從10月開始縮減總額高達4.5萬億美元的資產負債表,以逐步收緊貨幣政策,實現貨幣政策正常化。而一向對量化寬鬆政策持有激進態度的日本央行,也開始改變無下限寬鬆政策的立場。此外,亞太區域新興市場國家貨幣政策也出現調整,印度央行維持基準利率不變,將貨幣政策立場從先前的“寬鬆”轉變為“中性”,這是該行自2015年6月以來首次改變貨幣政策立場。因此,在實施多年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後,本輪政策週期已經接近尾聲,但全球貨幣政策分化,使得美元升值壓力大為減輕。美元指數從2017年3月103.28的高點一路下行到91.33的低點,全年累計下降11.6%。美元走弱,帶動了有色金屬及貴金屬價格迎來基本面之外的修復。

3.全球流動性總體寬鬆,大宗商品金融屬性凸顯

1.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保持溫和增長

2018年,全球經濟復蘇將在分化中日漸改善,新興經濟體引領經濟增長,全球大宗商品整體價格將保持溫和增長,但不同產品分化依舊。根據IMF最新發佈的《世界經濟展望》資料顯示,2017年和2018年的全球經濟增長率分別為3.6%和3.7%。其中,發達經濟體增速較2017年下降0.2個百分點,美國、日本、歐元區的經濟增長預期分別為2.3%、0.7%和1.9%;新興經濟體整體增長較2017年則上升0.3個百分點。全球政策重心從“需求側”向“供給側”轉換,全球產出缺口有望收窄,提振大宗商品價格,但特朗普政策實施效果和全球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的不確定性以及由於潛在地緣局勢動盪造成的對商品需求和供給的影響將導致大宗商品價格震盪。根據世界銀行最新《大宗商品市場前景》報告預測,2018年能源和農產品價格將分別上漲4%和1.2%;基本金屬和貴金屬價格整體則分別下降0.7%和0.8%。

2.金屬價格將整體降溫

2018年,鐵礦石價格的下跌將抵消其他商品的強勢,金屬價格整體降溫。目前全球鐵礦石需求快速上升的階段已隨著中國需求見頂而結束,國際鐵礦石供需格局已進人了新的發展階段,短期內供應過剩的現象難以改變,而長期走勢一方面取決於中國需求的可持續性,另一方面也取決於是否有新的增長點帶動需求再次上升。另外,本輪銅礦擴產週期進入尾聲,未來幾年供給將保持低速增長,銅礦由供過於求逐漸扭轉為供給短缺。據世界金屬統計局的最新資料顯示,2017年1月至5月,全球銅礦山產量為830萬噸,全球銅市場供應短缺6.5萬噸,而2016年全年銅市場短缺為6.9萬噸,這反映出銅礦供給缺口正在逐漸被拉大。國際銅業研究組織(ICSG)資料顯示,2018年全球銅產能增速將回落至2.7%左右的低點,本輪產能擴張結束,銅價將小幅上漲。對於鋁,作為全球最大的鋁生產國,隨著去庫存去產能的進一步推進,預計未來我國鋁產量增速也將進一步放緩,供給缺口將會放大。俄羅斯鋁業資料顯示,2018年全球鋁市供應短缺量將從2017年的130萬噸擴大至170萬噸至180萬噸,鋁價存在上行的動力。

根據世界銀行的預測,2018年鐵礦石平均價格為57美元/幹噸,較2017年大幅下降18.6%;銅平均價格為6118美元/噸,較2017年小幅上漲1.1%;鋁平均價格為1968美元/噸,較2017年小幅上漲0.9%。

3.糧食價格穩中有升

2018年,在無極端氣候的條件下,全球糧食市場將保持穩定,糧食價格將小幅增長。從供給角度來看,全球主要糧食產區的氣象條件是影響產量和糧食價格的主要因素之一。從目前所掌握的資料來看,2018年出現極端天氣的概率很小。同時,中國的供給側結構改革成為未來糧食價格走勢最大的不確定性因素,中國農業突出問題是品種結構的不平衡,尤其是某些農產品龐大的庫存和過剩,我國農業部因此明確了“去庫存”的總體戰略,這對農產品價格是利好因素。因此,2018年全球糧食產量將有所下降,但仍將保持供應充足的局面。從需求角度來看,全球經濟復蘇日漸改善,糧食有效需求將繼續得到提振。根據世界銀行預測,2018年小麥、玉米、大米和大豆的平均價格將分別比2017年上升2.3%、2.6%、0.8%和2.3%。

4.黃金價格小幅下降

2018年,黃金價格受美國加息預期影響將出現回落。一方面,市場對美聯儲貨幣政策收緊前景仍過於樂觀,預計美聯儲將繼續升息,這將利空黃金。同時,美聯儲從2017年10月開始的縮表計畫將會提升美國長端利率,使得美元升值,導致黃金貶值。另一方面,歐美貨幣政策的收緊將使得全球流動性進一步收緊,黃金的“抗通脹”屬性減弱,也將利空黃金。據世界銀行預測,2018年黃金價格將小幅下降1.0%。

這裡是上海中原化工,謝謝您的閱讀

關注商城微信號,中原化工商城,讓化工購物更便捷!

關注微信號,上海中原化工,獲得更多精彩內容!

以及智利遭遇暴雨等極端天氣的影響,使得銅供給受阻,加之中國去產能的持續推進以及“廢七類”進口禁令的出臺,共同開啟了銅市供給短缺的局面,推動銅價反彈。同時,中美經濟資料好轉,以及市場對美聯儲加息預期反復,也支撐了銅價的上漲,2017年10月初LME現貨銅價突破7000美元/噸,相比年內低點漲幅達到29.4%。2017年年底之前,需求還將保持低速增長,一些地區銅礦薪資談判帶來的罷工風險將成為全年銅價波動的主要風險。

供給缺口擴大、庫存持續下降以及消費好轉等因素是支撐鋁價上漲的主要原因。據世界金屬統計局(WBMS)資料顯示,2017年1月至7月期間,全球原鋁市場供應短缺138.1萬噸,2016年全年為短缺75.1萬噸,供給缺口呈擴大的趨勢;自2016年3月份以來,LME鋁庫存一直處於下降的趨勢,從590萬噸的高位一路下跌,截至2017年9月,LME鋁庫存已下降至270萬噸。2017年年初至5月中旬,鋁價延續了2016年以來上升趨勢,之後受強勢美元及鋁的供應壓力不斷增加影響,LME鋁價格階段性下挫至1890美元/噸。此後,隨著中國供給側改革的持續推進,庫存和產量的持續下降,以及美元疲軟導致鋁價止跌回升,並震盪走強。

(2)全球糧食供應寬鬆,價格低位震盪。

2017年,全球大宗糧食仍處於供求過剩格局,全球糧食價格相對較低且保持穩定。截至2017年12月上旬,小麥價格較2016年底上漲1.3%,玉米和大豆的價格則分別下降2.1%和0.9%。在供給端,雖然局部的不良天氣導致短暫性的糧食減產,但區域間此消彼長和恢復性增產,使得糧食供給依然較為充足。分品種來看,全球大豆產量小幅下降,寬鬆的供應格局保持不變,價格低位震盪。據美國農業部的2017年12月供需報告顯示,2017年大豆產量預計達到3.48億噸,同比下降0.81個百分點,但庫存保持連續增長態勢,將達到9832萬噸,同比增長1.76%。全球小麥總體上供需表現都較弱,供給相對強勢,去庫存的壓力使得小麥價格低位震盪。由美國農業部在2017年12月發佈的資料顯示,2017年小麥產量將達到7.55億噸,較2016年同期上升0.21個百分點,在需求相對弱勢的情況下,庫存將達到2.68億噸的歷史高點。同時,由於美國大平原北部的幹熱天氣持續,春麥主產區減產推動小麥價格階段性上漲,從2017年年初到7月初階段,漲幅達到37.8%。此後,隨著冬麥的豐收以及市場對前期消息的消化,小麥價格逐漸回落。

受玉米種植的季節性影響,玉米價格呈現週期性特點。一般來說,年度價格從上年度11月合約或本年度1月合約的低點開始啟動,之後逐步走高,至本年度7月或9月合約達到年度最高點,隨後價格在供應壓力下逐步回落探底。2017年,玉米價格的走勢與週期性特點基本一致,年內高點增長幅度高於往年,這是由於中國和美國播種面積的減少使得全球玉米產量下滑。美國農業部(USDA)最新資料顯示,2017年全球玉米產量預計為10.4億噸,同比下降3.3%。同時,全球玉米消費溫和增長,尤其是中國消費的剛性增長,儘管期初庫存龐大,也使得玉米價格大幅上漲,2017年7月上旬CBOT玉米的現貨交易價格達到年內高點402美分/蒲式耳,與年初相比,上漲13.0%。之後,隨著玉米大量上市,階段性的供大於求使得玉米價格再度下跌。

(3)黃金價格震盪上行。

在經歷了2016年的大起大落之後,黃金價格在2017年總體上呈現震盪上行走勢。截至2017年12月上旬,黃金價格累計上漲7.3%。一方面,由於美元持續下跌,2017年1月至11月美元指數累計下降9.6%,美元與黃金之間的“蹺蹺板效應”推動國際金價大漲;另一方面,地緣局勢變化引發避險需求,驅動金價階段性上漲。

2017年,國際大宗商品市場整體升溫,但市場結構分化嚴重。從經濟基本面來看,全球經濟同步復蘇,發達經濟體超預期復蘇,美國、歐元區和日本經濟普遍回暖;新興經濟體仍穩中向好,巴西和俄羅斯由此前的衰退轉為復蘇,中國繼續引領增長;全球貨幣政策分化有所緩解,流動性總體寬鬆格局不變。然而,復蘇基礎不牢固,主要經濟體通脹仍低於目標水準,薪資增速較為疲軟,結構性強勁增長仍未出現,中期經濟風險猶存。從政策層面來看,美國新一輪政治週期中稅改、基建和醫改等一系列政策實際效果的不確定性,已成為影響當前全球經濟金融的最大不確定因素。

1.供求矛盾緩解,提振大宗商品市場

2016年以來,發達經濟體超預期復蘇,新興經濟體企穩向好,推動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企業部門的生產、投資和超預期的居民消費帶動了美國經濟增速回升,2017年二季度GDP環比折年增長率為3.1%,三季度達到3.0%,高於預期2.6%的增長速度,創下2015年初以來季度表現最好的兩個季度。歐元區復蘇穩健,2017年一二季度歐元區實際GDP同比分別增長2.5和2.1%,經季節調整後環比均增長0.6%,折年率分別增長2.3和2.1%。同時,新興經濟體仍然是全球需求增長的主要驅動力,巴西和俄羅斯由此前的衰退轉為強勁復蘇。其中,巴西GDP由2017年一季度同比下降0.4%轉為二季度同比上升0.3%,為2014年二季度以來最好經濟表現;俄羅斯2017年二季度GDP同比增長2.5%,較一季度提高2.0個百分點。中國經濟延續企穩向好,前三季度經濟同比增長6.9%,需求得到有效提振,供過於求的矛盾得到改善,鋼鐵、有色等行業去產能穩步推進,從而推動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回升。

2.美元走弱,助推大宗商品價格上漲

2017年,美國以減稅和擴大基礎設施建設的財政刺激為核心政策來實現經濟增長目標,但這一系列財政刺激政策尚未產生實際效果,加之通脹持續低迷,市場懷疑美聯儲加息力度,導致2017年3月開始美元持續走弱。美聯儲在2017年9月公佈縮表計畫,並從10月開始縮減總額高達4.5萬億美元的資產負債表,以逐步收緊貨幣政策,實現貨幣政策正常化。而一向對量化寬鬆政策持有激進態度的日本央行,也開始改變無下限寬鬆政策的立場。此外,亞太區域新興市場國家貨幣政策也出現調整,印度央行維持基準利率不變,將貨幣政策立場從先前的“寬鬆”轉變為“中性”,這是該行自2015年6月以來首次改變貨幣政策立場。因此,在實施多年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後,本輪政策週期已經接近尾聲,但全球貨幣政策分化,使得美元升值壓力大為減輕。美元指數從2017年3月103.28的高點一路下行到91.33的低點,全年累計下降11.6%。美元走弱,帶動了有色金屬及貴金屬價格迎來基本面之外的修復。

3.全球流動性總體寬鬆,大宗商品金融屬性凸顯

1.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保持溫和增長

2018年,全球經濟復蘇將在分化中日漸改善,新興經濟體引領經濟增長,全球大宗商品整體價格將保持溫和增長,但不同產品分化依舊。根據IMF最新發佈的《世界經濟展望》資料顯示,2017年和2018年的全球經濟增長率分別為3.6%和3.7%。其中,發達經濟體增速較2017年下降0.2個百分點,美國、日本、歐元區的經濟增長預期分別為2.3%、0.7%和1.9%;新興經濟體整體增長較2017年則上升0.3個百分點。全球政策重心從“需求側”向“供給側”轉換,全球產出缺口有望收窄,提振大宗商品價格,但特朗普政策實施效果和全球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的不確定性以及由於潛在地緣局勢動盪造成的對商品需求和供給的影響將導致大宗商品價格震盪。根據世界銀行最新《大宗商品市場前景》報告預測,2018年能源和農產品價格將分別上漲4%和1.2%;基本金屬和貴金屬價格整體則分別下降0.7%和0.8%。

2.金屬價格將整體降溫

2018年,鐵礦石價格的下跌將抵消其他商品的強勢,金屬價格整體降溫。目前全球鐵礦石需求快速上升的階段已隨著中國需求見頂而結束,國際鐵礦石供需格局已進人了新的發展階段,短期內供應過剩的現象難以改變,而長期走勢一方面取決於中國需求的可持續性,另一方面也取決於是否有新的增長點帶動需求再次上升。另外,本輪銅礦擴產週期進入尾聲,未來幾年供給將保持低速增長,銅礦由供過於求逐漸扭轉為供給短缺。據世界金屬統計局的最新資料顯示,2017年1月至5月,全球銅礦山產量為830萬噸,全球銅市場供應短缺6.5萬噸,而2016年全年銅市場短缺為6.9萬噸,這反映出銅礦供給缺口正在逐漸被拉大。國際銅業研究組織(ICSG)資料顯示,2018年全球銅產能增速將回落至2.7%左右的低點,本輪產能擴張結束,銅價將小幅上漲。對於鋁,作為全球最大的鋁生產國,隨著去庫存去產能的進一步推進,預計未來我國鋁產量增速也將進一步放緩,供給缺口將會放大。俄羅斯鋁業資料顯示,2018年全球鋁市供應短缺量將從2017年的130萬噸擴大至170萬噸至180萬噸,鋁價存在上行的動力。

根據世界銀行的預測,2018年鐵礦石平均價格為57美元/幹噸,較2017年大幅下降18.6%;銅平均價格為6118美元/噸,較2017年小幅上漲1.1%;鋁平均價格為1968美元/噸,較2017年小幅上漲0.9%。

3.糧食價格穩中有升

2018年,在無極端氣候的條件下,全球糧食市場將保持穩定,糧食價格將小幅增長。從供給角度來看,全球主要糧食產區的氣象條件是影響產量和糧食價格的主要因素之一。從目前所掌握的資料來看,2018年出現極端天氣的概率很小。同時,中國的供給側結構改革成為未來糧食價格走勢最大的不確定性因素,中國農業突出問題是品種結構的不平衡,尤其是某些農產品龐大的庫存和過剩,我國農業部因此明確了“去庫存”的總體戰略,這對農產品價格是利好因素。因此,2018年全球糧食產量將有所下降,但仍將保持供應充足的局面。從需求角度來看,全球經濟復蘇日漸改善,糧食有效需求將繼續得到提振。根據世界銀行預測,2018年小麥、玉米、大米和大豆的平均價格將分別比2017年上升2.3%、2.6%、0.8%和2.3%。

4.黃金價格小幅下降

2018年,黃金價格受美國加息預期影響將出現回落。一方面,市場對美聯儲貨幣政策收緊前景仍過於樂觀,預計美聯儲將繼續升息,這將利空黃金。同時,美聯儲從2017年10月開始的縮表計畫將會提升美國長端利率,使得美元升值,導致黃金貶值。另一方面,歐美貨幣政策的收緊將使得全球流動性進一步收緊,黃金的“抗通脹”屬性減弱,也將利空黃金。據世界銀行預測,2018年黃金價格將小幅下降1.0%。

這裡是上海中原化工,謝謝您的閱讀

關注商城微信號,中原化工商城,讓化工購物更便捷!

關注微信號,上海中原化工,獲得更多精彩內容!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