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陳魯豫新書《偶遇》問世 與好友竇文濤對談

中新網1月8日電 陳魯豫新書《偶遇》首發式6日在首都圖書館舉辦, 同是主持人的竇文濤現場助陣, 與魯豫展開對談。 兩位好友在臺上如聊天般輕鬆自如地插科打諢, 又將“電視人的不安”“自我認知”“人生的意義”“宿命論”等嚴肅話題娓娓道來, 讓現場聽眾頗有受益。

溫暖讀者之外自己也被治癒

《偶遇》是魯豫時隔十五年後推出的最新作品集。 十五年前的《心相約》, 曾創下銷售百萬的佳績。 《偶遇》從多個層面展示了這個時代的愛、憂傷與困惑, 在書中, 魯豫一改主持人發問的樣貌, 成為一個與年輕人熱切交流的回答者, 用一顆赤誠之心, 一顆對世界對生命對愛情的初心, 來回應這個時代。

新書打破了魯豫對自己的兩個承諾:不再出書和不對別人的生活“指手畫腳”。 魯豫說, 這本書與其說是勸慰他人, 不如說是自我療愈。 “從中, 我能重溫兩年裡我的成長和掙扎。

我為自己也為所有不妥協的人感到驕傲。 ”曾經的魯豫, 面對外界的誤解時, 總是選擇封閉自己, 不發聲, 默默忍受。 公眾人物在輿論面前其實也有弱勢的一面。 但近年來的魯豫, 在與讀者的交流中, 越來越打開自己, 釋放自己, 變得越來越勇敢和率性。 在這個過程中, 不但溫暖和陪伴了讀者, 自己也被治癒, 也成長了許多, 變得更勇敢了。 “現在我遇到無禮的事, 我會勇敢地懟回去。 ”

情感是每個人任何時間段上都避不開的一個問題。 魯豫說, 站在今天去看他們的問題, 發現當年的自己也都經歷過。 “我跟大家聊, 包括這本書, 並不是去解決什麼問題, 人有的時候就是需要跟別人說, 需要有人聽, 這可能本身就是最大的意義了。 ”她說:“其實,

哪有什麼解決方案, 誰的人生不是一堆麻煩?所有麻煩、痛苦, 除了死等時間給出答案, 哪有其他的辦法呢?那些來信不過是絮絮叨叨地說, 我的回信也不過是絮絮叨叨的陪伴, 相互取暖而已。 ”

書中精選的六十九封信件往復, 所涉及的問題, 大多是年輕人最關注、最普遍、最困惑的問題。 我們該如何看待自我、如何面對成長中的挫折與煩惱;是該在老家安穩一生, 還是要到大城市辛苦謀生;在愛情中是要找一個我愛的人, 還是找一個愛我的人;要不要找一個“潛力股”、要不要找有經驗的、要不要為了安定而結婚……還有“剩女”“直男”“出軌”“同性戀”等等, 幾乎覆蓋了大多數年輕人在情感中面臨的難題。

好友對談:電視人的不安是害怕影響別人

在首發式現場, 陳魯豫和竇文濤這對相識22年的老友, 將各自的生活狀態、感悟集中講述, 互相啟發又金句疊出。 同是電視人, 兩人並沒有人們想像中的光鮮和自信, 而是充滿不安。 魯豫承認自我認知感低, 害怕自己的觀點改變了別人。

“我感動你、陪伴你都行, 我如果改變你, 或者你的人生因為我的某句話、某本書被改變, 我會特別特別害怕。 ”

竇文濤則坦言“自卑”, 怕自己在節目中傳達的觀點和資訊影響到別人。 “我不知道自己說的哪句對哪句錯, 很多觀點我自己也隨著時間不斷在進行修訂, 將未經確定的觀點傳遞給觀眾, 是讓我非常不安的。 ”

竇文濤又說, 人如何實現平衡?可能是自圓其說、自我催眠, 編織一個系統支撐人生的意義。 對此, 魯豫不認同, 她問:“為什麼要自圓其說?自圓其說是給別人看的。 于我而言, 不問意義, 只去經歷, 不問為什麼, 時間過去終會告訴你。 ” 魯豫還稱自己是堅定的宿命論者, 發生的終究要發生, 所有的“坑”都不可避免。

魯豫認為, 每個人都有權利按自己的時間表生活, 不應該被貼標籤。“我不是一個性別意識強的人,但外界確實對女藝人苛刻。希望社會允許一個女人以她的方式成長,呈現出她願意有的樣貌,而不是每個年齡段的女人就必須有那個年齡段該有的樣子。”

不應該被貼標籤。“我不是一個性別意識強的人,但外界確實對女藝人苛刻。希望社會允許一個女人以她的方式成長,呈現出她願意有的樣貌,而不是每個年齡段的女人就必須有那個年齡段該有的樣子。”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